文 | Jean
编 | Chelsea
财商教育赛道的崛起对标了国内庞大的市场,在市场还未规范化的背景下,用户刚需,课程价格低廉等特点足以让财商教育机构快速建立社群传播并获得巨大利益。然而,当市场走向规范化,充满套路的财商课还有容身之地么?
旺盛的理财需求和错位的金融素养显示着国人基础教育阶段缺少理财技能的培养,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培养正确的财富观、价值观。无论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我们的财经素养教育还不完整,可下一代的成长速度远比我们见到的要快得多。
2021年一开年,美国就有美股散户抱团“逼死”华尔街大空头使做空机构巨亏300多亿,上演史诗级大战。不少初出茅庐的年轻散户过上了“好日子”,还带动了散户投资热潮。
国内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股市局面。据央视财经报道,2021开年以来,基金发行延续去年的火热势头,短短半个月就诞生了多只“日光基金”。还有贵州茅台市值升至5000亿美元,令其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消费品公司之一,一时间买白酒股的股民风光无限。
股票投资的这股风席卷小红书、抖音这类社交媒体平台,诸如“做好组合闭眼年赚100w”的视频层出不穷,许多网友表示要紧跟博主步伐,好好学习。
然而眨眼间,基金“跌跌不休”,连连冲上热搜。专家直言,年轻人缺乏投资常识,盲目跟风,是造成投资失败的重要原因。
基金和股市上的“韭菜们”只是当代年轻人身处投资热潮、却心有余力不足的缩影。“财商”的缺乏正在消费主义、金融市场和高技术的结合中制造一批又一批的“溺水者”而非“冲浪者”。
全民理财时代:旺盛的理财需求VS错位的金融素养
数据显示,新增“基民”中,90后占据了一半以上。对于新基民来说,一方面新闻报道、网络大V的意见是获取行业动向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购买理财课程是掌握投资方法的捷径。
疫情以来,多冠以“小白理财”,“零基础也能学”等标签的低价财商课程走俏,小白、月光族、大学生、家庭主妇等群体成为了理财课程的招生对象,他们大多具备了收入不高而财务需求很大,没有充足的时间去系统学习理财,对理财创收的焦虑、渴望心理等共性。
许多机构制作了大批看似很有课程体系的理财课程,以微淼商学院为例,它的课表几乎是这样的:如何从穷人思维过渡到富人思维、财富自由的三大核心工具、从1元到100万的理财法则、懒人躺赚的理财方式、对于年轻人,财务自由有多重要,普通人是如何通过复利法则变富的?
看到这样的课程目录,难保有人会不动心,难怪有人愿意花高达6998元购买课程。
但黑猫投诉平台上直指微淼商学院的投诉早就上百条了,内容基本是诱导消费、虚假宣传,申请退全款的。一位参加小白理财营课程的网友表示,“全程都在不断渲染掏了钱能获得很高很高的收益,买了课你就成了全新的不一样的自己,通过理财变富指日可待,似乎不买课都对不起自己”。
他直言,作为一个大学金融学本科毕业的人,在训练营的话术催眠下内心也会掀起波澜,没有理财背景的普通老百姓或者辨别能力弱的群体,很容易被这些诱导营销攻下,产生冲动性消费,甚至借贷买课。
没错,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管理经济金融专业,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的财商能力高,就能规避信贷危机。无节制的超前消费、失窃、诈骗、信贷危机,种种原因让当代年轻人背上债务。
还记得去年豆瓣“负债者联盟“小组冲上热搜的新闻么?直到今天,小组内容仍旧在持续更新。最近更新的一篇文章标题赫然写着:反省 | 因为负债无法面对,流浪10个月。
负债者写道:
“从20年6月初开始,没有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每天和流浪汉一样,一周也不见得能洗一次澡换一次衣服。一天只吃3个包子,去网吧捡烟头抽。”
“在三河睡了大概3个月大街,除了身份证手机充电器一无所有。逾期就逾期,每天饿了去垃圾桶找吃的,渴了去公厕喝自来水,困了在大街上、公园里睡。”
“从开始每月工资到借网贷,本来想着挣三千就辞职回家,谁知道一直轮回。”
债务缠身的年轻人,陷入理财课程骗局的年轻人,加之近年来股票、基金等行业骗局屡见不鲜,映射着国人旺盛的理财需求和错位的金融素养。
与高净值理财群体不同,这部分人群的共性在于他们对理财本身缺乏科学认知,亟需相关内容的“扫盲”普及。然而,网络财经课程夸大、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课程同质化严重等现象让越来越多人反感、警惕财商教育。可大众对理财的需求与理财知识匮乏的矛盾日益显现,这么看来,回归课堂,系统化学习财商知识或许是解决矛盾的根本。
这也就是体系内正在实践的财经素养教育。
部分学校虽走心,但发挥的作用有限
那么,体系内的学校是如何开展财经素养教育的,与那些低价走俏的财商课有什么区别呢?
本着这样的思路,我们还真发现了一些学校、老师特别用心制定了校本课程、班本课程。
比如,2020年9月,山东省济南市舜耕小学段博宇老师在微信公众号上更新了他所在班级开展“财商教育课程”的经验。段老师依据《中国财经素养教育标准框架》,制定了符合班级学生特点的财商教育班本课程,如下图所示。
这仅仅是四年级两个学期的课程内容,从零花钱到银行卡,从银行卡到电子货币,再到淘宝、微信等第三方平台的使用,大到国家财政税收,小到零花钱的管理,内容紧紧围绕五个维度,贴近学生生活,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合理对待生活,树立正确的财富价值观。
还有,苏州市金阊外国语实验学校的“小公民财商训练营”初阶课程二,在2月8日,带领四年级的部分学生和家长走进苏州光大银行,开展了银行储蓄实践课程。四年级的学生在银行认识外币,学习点钞,体验“数钱数到手抽筋”,还在家长的陪同下到柜台体验办理“小银行家卡”,并尝试了存钱和取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再有,今年即将开学的上海金茂学校,在其校本课程创业系列下开设了财商课程。学校把财商课程设置为必修课,以及横跨小学、初中、高中学段的阶梯式课程。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特征与知识面,财商课程的设置有所侧重,小学阶段分为“财商启蒙”与“财经素养”类课程,中学阶段课程设置为“商学基础”和“企业管理研究”。
金茂财商学科组组长Cece老师说:“金茂财商课程秉持着两个总体目标:1、培养学生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成熟理性的消费者、诚信规范的理财者、保有财富的管理者、财富人生的创造者;2、培养学生成为具备正确劳动观、合理金钱观与正义财富观的个体。”
在查阅资料时,我们发现2015年9月,广州在36所中小学开设金融理财教育校本课程,由此,广东正式成为国内首个将金融理财知识教育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中的试点地区。除此之外,上海、四川、湖北、山东、江苏等地都出现了学校或政府推进财商教育为主要内容的财经素养教育的报道。
不过,我们也发现与校外机构高积极性推动财经素养教育不同,学校对财经素养教育的重视远远不足,学校作为开展财经素养教育的主力,发挥的作用还十分有限。
中国财经素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2017年的调查表明,近80%的学生认为学校是开展财经素养教育的重要力量,但教师对学生财经素养形成的影响仍远低于家长。关于提高财经素养的途径,近60%的学生认为主要是通过自学;只有约25%的学生认为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可见学校的财经素养教育还未达到学生的预期。
因为国内各地经济差异程度大,不同学校对财经素养教育的理解不同,开展财经素养教育的时间有早有迟。各地区各学校开展财经素养教育的实践活动形式也各异,基本以选修课、学科融合、组建社团、设计主题活动、项目式学习、社会实践等形式开展。
如同上述学校一样,开设专门的必修课,开发校本教材,安排专门的任课教师,实属少数。
因此,学校发挥的作用呈现不平衡、碎片化、浅层化的特点,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而由于早期缺乏教育标准和评估工具,财经素养教育的效果也难以衡量。
缺乏国家层面出台的专门的财经素养教育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年,中国财经素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在北京发布了国内第一份系统的覆盖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五个阶段的《中国财经素养教育标准框架》。该标准框架提出了包含收入与消费、储蓄与投资、风险与保险、制度与环境、财富与人生五个维度。
这一标准框架的发布,距离美国1998年发布世界第一份财经素养标准恰好20年。而在最新发布的2020年美国学校经济与个人财商教育报告中显示,2020年美国有21个州明确要求高中生需要学习一门涵盖个人财务知识的课程,这是自2018年来净增的4个州地区。
截止2020年,美国有一半的地区要求高中生学习经济学课程。其中,有六个州要求高中开设独立的个人财商课程。可见,财经素养教育已经成为美国k12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主导该份报告的人士还指出,在现有的课程中,如数学、经济学、公民学、职业生涯、科技等,融合财经素养教育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除了美国之外,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等西方国家都成立了国家财经素养教育战略,且由专门的机构负责推动财经素养教育。反观国内,我们还缺乏国家层面出台的专门的财经素养教育政策。
即便在2015年和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和《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 年)》,要求教育部将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切实提高国民金融素养,并建立金融知识教育发展的长效机制。
2019年3月,证监会与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证券期货知识普及教育的合作备忘录》,指出在学校教育中大力普及证券期货知识,推动全社会树立理性投资意识,提升国名投资理财素质,将投资者教育逐步纳入国名教育体系。
甚至是在2020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央行广州分行行长白鹤祥曾提议,修改《义务教育法》,把金融知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政策,使得青少年具备基本的金融认知能力、风险意识和权责意识。
但上述政策的执行情况并不明晰。
以政策文件为导向,推动学校教授相关财商课程,推动全社会树立理性投资意识,行得通么?
自上而下的号召有必要,但在试点实践中,教材质量参差不齐、师资力量不足、学习资源有限等等问题都限制了财经素养教育的推广。
还有一点,家长的偏见也是阻碍因素之一。如同前文所提,市面上的理财课程,机构推广的财商教育,与财经素养教育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我们所看到的理财课程,更多的是教人们打理财务,如何赚钱、合理规划钱的使用等,财经素养教育则是更大的概念,它不只是传授给学生经济知识、理财技巧,更在这些知识与技巧的基础上有所升华——将财经素养教育升华为生活教育、生涯教育、情感教育,甚至是思想教育。我们日常所说的财商教育、金融教育是看得见得,而财经素养教育所追求得这些是不容易被看见得。但是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参与经济生活的程度不断加深,人们就越能感受到后面部分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
青少年财经素养教育和理财不能混为一谈
1994年《穷爸爸富爸爸》的作者在书中首次提出“财商概念”,财商是一个人认识金钱和驾驭金钱的能力,是财务方面的智力,也是衡量一个人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中生存能力的重要标准。
培养财商的好处,不仅包括认识金钱、学会赚钱、懂得节约、合理消费、理智投资、实践企业家精神,还能培养一个人的十大能力,即理解能力、专注能力、感知能力、动手能力、规划能力、目标管理能力、表达沟通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在国外,理财教育大都从娃娃抓起,财商知识教育被称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人生幸福计划”。
有人梳理出一个孩子3-17岁应该掌握的财商知识。
3岁学会识别硬币和纸币
4岁学会用硬币买简单商品
5岁学会管理少量零花钱,知道钱是劳动得到的报酬
7岁懂得阅读价格标签并确认自己有无购买能力,保证找回的钱数正确无误
10岁知道每周储蓄小笔钱以在必要时购买较贵的商品,学会阅读商业广告
12岁知道明智投资的价值,懂得正确使用一般银行业务中的术语,并知道钱来之不易,应该珍惜
16岁-17岁要学习一些宏观经济基础知识,学会关注全球市场信息,了解简单的金融工具之间的相互联系
一一对应下来会发现,我们这一代从小在学校接触的书本知识大多都有点阳春白雪,在家庭内掌握钱的机会少之又少。压岁钱几乎是上交父母,买东西更是父母直接代劳,伸手要钱、花钱大手大脚的坏习惯可不就是这样养成的么?
事实上,青少年财经素养教育和理财不能混为一谈。财经素养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让孩子懂得钱是怎么回事,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价值观;懂得财富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哪些钱能赚哪些钱不能赚,哪些能花哪些不能花;懂得如何支配财富,如何花钱才最有效果,最有价值;从钱开始又要超越钱,教会孩子用经济学的思维模式思考问题,规划目标,配置资源,达到最好的效率。
国人基础教育阶段缺少理财技能的培养,但更重要的是培养正确的财富观、价值观。无论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我们的财经素养教育还不完整,可下一代的成长速度远比我们见到的要快得多。
程红兵:教育是要帮助人努力消除认知的偏差,而不是时刻强化它
EYFS在北京:一所中国幼儿园的理想教育试验
复旦大学推中国版AP课程被批变相掐尖?教育国际化是不是拿来主义?
i 数读 | 1965-2020年全国各省市国际化学校数量变迁
国际教育的“悖论”:“鸡娃”为何输给“放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