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德国联邦总理朔尔茨应邀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朔尔茨上任以来首次访华,此行还有12家德国公司代表组成的各领域商界代表团一同访问中国。
10月11日是中德建交50周年纪念日。五十年来,中国对德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性不断攀升。如今,中德经贸合作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至2021年,中国已连续6年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自2015年以来一直是德国最大进口来源国。
中德贸易和投资关系如何驶入快车道?哪些商品连接起中国与德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两国在哪些贸易领域持续深入?新京报贝壳财经透过数据解析中德贸易投资全景图谱。
1.中国是德国最大进口来源国
也是第二大出口国
对于朔尔茨此番访华,德国工商总会总干事长马丁·万斯莱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朔尔茨访问中国是正确的,脱离中国将导致德国失去繁荣。
2021年,中国在欧洲的进出口总额中,近五分之一都来自德国。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德贸易往来不断加深,双边贸易总额大幅增长。自2012年起,德国就成为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2021年,中德进出口总额创新高,达2350.9亿美元,占中国与欧洲进出口总额的19.9%。
中国已连续6年成为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2021年,中德两国进出口贸易总额比2020年增长15.1%。在德国进口贸易中,中国的重要性也稳步上升。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是德国最大进口来源国,进口货物额达1430亿欧元,同比增长20.8%。同时,中国也是德国第二大出口国,出口货物额达1036亿欧元,仅次于美国。
德国联邦统计局4月4日发布数据,2021年德国海运集装箱吞吐量为1480万标箱,比2020年高5.9%,比2019年低1.5%。中国是德国最大的集装箱海运贸易伙伴,两国集装箱交易总量为310万个标箱,占德国海运集装箱吞吐总量的20.7%。
八年前,第一列集装箱货运班列驶离中国重庆,前往德国杜伊斯堡,标志着中国和欧洲之间的铁路货运新模式——“中欧班列”正式开通。《中欧班列发展报告(2021)》显示,2021年,中欧班列开行1.5万列,其中俄罗斯、波兰、德国开行列数占总数的87.5%。中国至德国杜伊斯堡间往返开行的中欧班列数量,从最初的每周2-3列,增加到35-40列,为当地发展注入新活力。
2. 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光学仪器
成为中德贸易往来“三大件”
哪些商品连接起中国与德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梳理数据发现,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光学仪器成为中德贸易往来的主要商品。
2021年,德国出口中国汽车商品额达265.86亿欧元,成为出口中国最多的商品。中国的电气设备受到德国市场欢迎,2021年,共有价值432.70亿欧元的电气设备出口德国。
近十年,中国制造转型持续升级,出口德国商品有什么变化?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梳理数据发现,电气设备和机械设备出口量十年来位居前列,轻工类产品如服饰类商品出口总值排名逐渐下降。2012年,在所有出口德国商品中,两种服饰商品出口总值位居第三位、第四位。到2021年,中国出口德国总值前5的商品中,已经没有服饰类商品,光学仪器设备上升至第三位。
3.中国在德投资项目数连续两年位居第三
投资机械制造与设备行业数量最多
除商品货物进出口往来外,双向投资也给两国带来更多深入合作的机会。据商务部数据,中德双向投资存量超过550亿美元,不断深化经贸合作,给两国企业和产业链带来利好发展。
数据显示,2021年底,德国累计对华投资380.9亿美元,是欧盟成员中对中国投资额最多的国家。2016年至2021年,在中国投资来源前15的国家或地区中,德国始终位列其中。
今年以来,德国对中国的投资仍在持续增长。据商务部最新数据,2022年前8个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384.1亿美元,其中德国对华投资增长30.3%。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曾表示,今年以来,德国对华投资继续保持增长,这证明德国企业看好中国经济前景和营商环境。
近年来,中国企业也在持续加大在德国的投资,中国是对德投资三大重要来源国之一。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在德投资项目149个,数量连续两年位居投资来源国第三位。
中德两国之间经济互补性强,吸引中国投资者的主要是德国机械制造与设备业、汽车业、消费品与食品业。德国是世界第一大机械设备出口国,也是世界汽车制造强国,具有相对完备的产业链,正好与中国强势产业对应。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企业投资项目有16%在机械制造与设备行业,聚焦汽车行业和消费品与食品行业的投资项目均占比13%。
4.从生产引入到研发投入
德国车企加大在华布局
截至2021年底,在华德国企业已有11836家,主要集中在化工、汽车、金融、电子电气、制药和零售等领域。不少企业将新技术、资源带到中国,与本土企业深度合作,从而获得发展。
德国汽车是中国消费者最熟悉的德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近40年来,提升了中国消费者的生活品质,也促进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1984年,中德双方签署合营合同,大众汽车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家轿车合资企业,拉开我国与德国车企合作的序幕。随后大众、戴姆勒、宝马不断加大在中国的布局,开设研发中心,增加生产工厂投入。 2010年开始,德国车企与中国企业在新能源车领域深度融合,产业合作衍生至上游产业。
不仅在生产领域合作不断加深,德国车企与中国销售市场也紧密联系。2017年至今年前9个月,奔驰品牌、宝马集团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占比不断提高,奔驰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占比由26.7%增至37.1%;宝马集团则增至33.9%。
除在制造业领域外,中德双方不断在数字经济、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探索更多合作空间。近年来,数字化领域合作成为中德两国关注的重点,不少企业将德国作为走进欧洲的重要一站。
今年是中德建交50周年,两国逐渐形成全方位、多领域的经贸合作格局。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曾表示,中德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将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这意味着,未来中国将不断完善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为中德经贸合作创造更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