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阳春市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

2024-12-12 10:09:45 体育资讯 facai369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 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中国将开展健康知识普及行动,推动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到2022年不低于22%,到2030年不低于30%。《“十三五”全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规划》(国卫宣传发〔2017〕2号)也要求“推进‘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创造健康支持性环境、培养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营造健康社会氛围,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建设,提出到202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要达到20%”。我省对居民健康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卫生与健康“十三五”规划>》(粤府〔2017〕28号)和《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十三五”广东省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规划的通知》(粤卫〔2017〕90号)等文件提出,2020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4%的目标。阳江及阳春市也相继印发了《卫生与健康“十三五”规划》、《“十三五”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规划》等文件,文件均明确提出,2020年我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24%。 健康素养监测工作是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科学决策的基础,是健康相关政策和策略调整的依据。为及时了解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变化趋势,2019年我市按照国家、省的要求,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工作,现将2019年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覆盖全市16个街道(乡镇)32个村(居)委。 监测对象为全市15-69岁常住人口共调查2040人,用于分析的有效问卷2032份,有效率达99.61%。其中城市居民396人,中心镇462人,农村居民1182人;男性1145人,女性895人,男女性别比为1.28:1。 本次监测由市卫生健康局牵头,市疾控中心具本组织并提供技术支持,现场工作由经过培训后的监测点(街道/乡镇)调查员具体完成。 二、监测结果 1.阳春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2019年阳春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1.51%。 (1)城乡特点(见图1) 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2.82%,中心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0.35%,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8.51%,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明显高于中心镇及农村居民。 (2)人群特点(见图2-4) 性别:男性健康素养水平为21.64%,女性健康素养水平为21.21%,男性略高于女性。 年龄:年龄高人群健康素养水平较低,随着年龄的增长,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55-64岁及65-69岁年龄组人群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仅为18.01%和17.48%。 文化程度:文化程度越高健康素养水平也越高,不识字/少识字文化程度健康素养水平最低,为14.96%,大专/本科及以上者最高,为24.27%。 2.阳春市居民三个方面健康素养水平(见图5) 2019年阳春市居民三个方面健康素养水平: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为28.94%、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为15.75%、基本技能素养水平为23.45%。 居民三个方面健康素养水平呈以下特点:城市居民高于中心镇和农村居民;男性略高于女性;年轻人高于老年人;文化程度越高,三个方面健康素养水平越高。三个方面健康素养水平的特点与健康素养总体水平的特点基本一致。(见图6-9) 3.阳春市居民六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见图10) 2019年阳春市居民六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科学健康观42.38%、健康信息素养35.29%、基本医疗素养26.00%、传染病预防素养25.00%,安全与急救素养24.75%和慢性病预防素养15.93%。 居民六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特点:城市居民各类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农村居民,男性高于女性,年轻人高于老年人,文化程度越高,各类健康素养水平越高。六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特点与健康素养总体水平的特点基本一致。 二、结论与分析 (一)阳春市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逐步提升 2019年阳春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1.51%,即我市每100个15~69岁居民中,有21个人具备健康素养。与阳江市2018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19.03%)相比,我市居民健康素养总体水平逐步提升。 我市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的主要因素来源于,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坚持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大力推进健康技术性环境建设,创建健康促进县区,健康学校、健康机关、健康家庭等健康细胞建设,落实贫困地区健康促进三年攻坚行动,社会各界对卫生健康工作关注度越来越高,媒体参与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健康意识不断增加,为稳步提高我市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健康素养水平的城乡、人群存在差异 监测结果表明:从城乡分布看,2019年我市两个街道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城市高于中心镇,中心镇高于其他乡镇;从人群分布看,中老年人、低文化程度者健康素养水平相对较低。因我市农村地区在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信息资源等方面存在不均衡,农村地区、重点人群(老年人、低文化程度者)仍是今后健康素养干预的重点。 (三)知行分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形成率偏低 监测结果表明,居民对于健康知识与理念掌握较好,但形成健康行为和掌握健康技能较难。大量研究表明,知识和理念的认同并不等于健康行为的养成。不论个体还是群体,行为的养成需要有支持性环境,需要有健康的公共政策和良好的社会氛围,需要全社会的努力,而且可能出现波动和反复。所以今后将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从而促进居民形成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四)六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参差齐 从六类健康问题素养来看,慢性病防治素养较低,为15.93%。慢性病防治素养涉及健康生活方式及各类疾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内容广泛,专业性强,相对普通群众难以掌握,所以慢性病防治素养仍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