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县文广旅体局、南太湖新区旅发局,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单位:
现将《湖州市体育局2024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湖州市体育局
2024年4月9日
湖州市体育局2024年工作要点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是巴黎奥运会决战决胜之年,也是我市全力打造体育之城开局之年。湖州体育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省市全会精神,以高水平建设现代化体育强市为目标,充分发挥后亚运综合效应,一体化推进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赛事协调发展。全年重点工作:锚定1个目标,突出2大关键,强化6项任务,实现6个新突破。
一、锚定一个目标
以《湖州市体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湖州市关于高水平建设现代化体育强市的实施意见》为总框架,围绕湖州山水特色、长三角一体化、青创之城等发展规划,叠加湖州优势,积极放大亚运综合效应,全力打造“体育之城”,以体育赋能城市经济发展。
二、突出两大关键
(一)坚持以严的基调加强纪律建设。以党风带政风促行风,把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不断净化体育发展环境,营造风清气正的体育政治生态。
(二)坚持以高的标准推动质量提升。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牢牢把握后亚运体育工作如何赋能提质的新要求,强化系统性思维、提升工作谋划能力、统筹能力、业务能力,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以湖州体育的“稳进立”为全市大局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三、任务举措
(一)强化党建引领,在锻造过硬体育队伍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打造勤廉并重的新时代体育党建高地和风清气正、奋发进取的政治生态,建设一支堪当高水平现代化体育强市重任的干部队伍。
1.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并完善机关基层党组织“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利用好党纪学习教育一刻钟、学习强国、南太湖体育大讲堂、体育文化实践基地等学习载体,推进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健全完善理论学习和成果转化长效机制。坚持点面结合“正向督”和问题导向“反面促”,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积极争创“四强”党支部,开展“双创双建”大提升行动,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在夯实内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将党建与体育深度融合,积极打造各项具有体育特色的个性化指标体系。
2.纵深推进清廉体育建设。要持续深化清廉机关建设,通过抓正风肃纪促党建工作全面提质增效。将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贯穿工作的始终,加强机关纪检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对机关、局属单位及体育社会组织的监督和廉政巡查,建立健全廉政预警机制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并积极配合市委巡察组和驻市政协纪检监察组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一步加大体育行业风险防控力度,有力防范化解体育领域风险隐患。
3.提升体育文化宣传成效。对标习近平总书记“以体育促和平、以体育促团结、以体育促包容”重要指示精神,以放大亚运效应持续体育惠民、做大赛事经济、体育助力共同富裕等为抓手,邀请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助力宣传,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新媒体及小视频等多方式多角度展示湖州体育形象。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组工作报告、纪律审查、干部考核之中。
4.打造政治过硬的体育干部队伍。深化“青蓝同行”导师帮带制,建立健全体育系统“储备干部库”,配套出台相应的体育干部人才队伍激励措施和管理办法,继续推进“项目首席负责制”,鼓励青年干部领办处室和单位的重点项目或重点工作,以实绩论英雄。以锻造坚强组织、建设过硬队伍为重要着力点,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高度统一起来,推动干部“干净加干事、干事且干净、干事能成事”。健全完善体育人才评价标准体系,充分发挥人才在现代化体育强市中的第一资源作用。
(二)强化赛事赋能,在做大做强赛事经济上实现新突破
2024年我市将承办3项国际级赛事、15项省级青少年赛事、4项长三角赛事、2~3个马拉松赛事及部分全国性赛事。积极培育体育赛事新的消费增长点,通过一日比赛、多日停留;一人参赛、多人消费的“1+N”模式,让赛事“流量”变为经济“留量”,力争赛事经济数值在原有基础上递增15%。
1.发挥山水资源特色办赛事。充分发挥湖州山水资源禀赋,积极举办符合城市特质、区县特点的赛事活动,比如德清县TNF100莫干山越野跑、国际划联皮艇球世界锦标赛、南浔古镇浆板公开赛、长兴县全国围棋甲级联赛、安吉县山川乡“两山”户外多项赛等,谋划开展“环浙步道”系列赛事活动不少于25场,让赛事更具地域特色,地方气质。
2.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办赛事。发挥湖州区位优势,紧紧抓住沪苏湖高铁开通这一历史性契机,加大长三角环太湖区域体育赛事活动等交流合作,承办第12届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长三角短跨跳田径项群赛、公开水域游泳锦标赛、啦啦操挑战赛等品牌赛事,不断提升办赛能力水平,扩大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
3.聚焦青创新城办赛事。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助力“双招双引”,积极举办中国大学生五人制足球联赛、中国名校水上运动公开赛、全国极限运动大赛、第二届湖州城市马拉松、2024年ITF国际男子网球巡回赛湖州站等,以赛事服务城市更新。
(三)强化体育惠民,在构建更高水平公共服务体系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和执政为民的责任担当,紧紧围绕公共体育服务优质共享,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力争到2024年底,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55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44.8%,国民体质合格率达94.4%,走在全省前列。
1.全力实施体育惠民工程。推进场地设施提质增量工程。以省市民生实事项目为抓手,2024年计划新建基层体育场地设施126个。推进一场两馆建设,实现我市一场两馆100%全覆盖。深化科学健身指导普及工程。持续推进千场周三免费开放、万人“四进”公益大培训、百万级“我是体育委员”平台直播,提升公益健身品牌知名度。积极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全面推动基层体育委员工作机制,推动落实《湖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以“运动加油站”为主阵地,全年开展健身指导服务50000人次以上,履职服务率达35%以上。实施赛事活动全域覆盖工程。市、区(县)、乡(镇)、村(社区)四级联动,全市举办各级各类全民健身赛事达1000场(次)以上。创新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赛事活动,举办百镇千村万人篮球赛,打造属于湖州的“村BA”;引入全新的城市街头系列赛,打造体育城市小景;开展健步走、登山、龙舟等全民健身节系列主题活动,全力扩大活动参与度和影响力。
2.持续推动“双创联建”。积极融入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和省级体育现代化县(市、区)创建工作,加快推进南浔区、长兴县创建第二批省级体育现代化县(市、区),力争我市省级体育现代化县(市、区)全覆盖,夯实全民运动健身基础,争创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以“双创联建”加快推动市、县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为现代化体育强市建设、打造湖州“体育之城”品牌提供重要支撑。
3.全面推进体育场地开放力度。将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共享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引导和推动相关单位的体育场地应开尽开,2024年底前全市开放单位达到140家以上。持续实行全市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重要节假日延长开放时间。推进周三公共体育场馆免费开放,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开办的体育场所法定节假日向公众免费开放。
4.不断壮大充满活力的体育社会组织。做好市体育总会换届工作,推进协会党组织建设,力争实现体育社团党建“全覆盖”,充分发挥篮协、足协、网协等示范引领作用,推进“一会一品”和体育单项协会的专业化、规范化、实体化建设,新增5A协会1家,3A级以上市级体育社团覆盖率达65%以上。
(四)强化争光意识,在全力备战参赛上实现新突破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大力挖掘社会各方面力量,进一步完善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健全我市竞技体育工作管理体系,加大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输送力度,力争巴黎奥运有人参赛,再创湖州竞技体育新辉煌。
1.优化牵头组队模式。根据《关于明确第18届省运会各项目牵头组队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层层分析的基础上,与各训练单位深入研究各队组的建设发展,逐个指导解决重点运动员矛盾困难,以“一人一事一策”专项保障手段确保重点队组、重点运动员选拔组队。督促各队组根据目标持续充实人员、优化结构,确保全年新注册运动员800名,年底前队伍满员率达到90%以上。继续关注尚未组队的女足甲乙组、女篮乙丙组等项目,支持吴兴区、南浔区开展棒垒球、腰旗橄榄球等新兴项目的布点增量。
2.强化备战训练参赛。按照“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督促各运动队科学有序开展训练备战参赛,要求各单位、各运动队利用寒暑假或节假日时间“走出去”“请进来”,与省内外队伍进行训练交流,增强实战对抗能力。确保全年向上级训练单位输送运动员不少于10名,参加省锦标赛取得30枚以上金牌。积极关注支持我市有望参加巴黎奥运会的运动员全力备战,力争奥运会金牌数量实现新的突破。
3.深化推进体教融合。协调教育局、人社局,强效推动在普通中小学校设置体育教练员岗位工作,同时配合相关单位做好优秀退役运动员的选聘。推进市县联办的自行车、射击项目在全市范围招生,扩大项目的招生选材面。研究探索市、区县、各级体校与普通中小学联办运动队的方法,努力打通体育特长生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升学通道,形成通畅的一条龙训练、升学体系。进一步规范体育传统学校、基地学校、特色学校建设,全年创成省市基地学校不少于6所。深入推动竞技体育项目进校园,全年联合教育局举办24项阳光体育赛事,进一步优化比赛项目、调整参赛办法,让全市青少年有更广泛的机会参与运动竞赛,扩大体育后备人才的蓄水池。
(五)强化产业创新,在激发主体动能上实现新突破
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实施“1259”平台创建计划,持续擦亮“极限之都 户外天堂”体育品牌,力争全国家级、省级平台数据占比在全省各地市中位列前三,高质量建成全市约850公里“环浙步道”。
1.夯实平台建设。实施“1259”平台创建计划,即力争2024年创建成功“1”个国家级示范基地、“2”个长三角精品项目、“5”个省级示范项目;“9”个省级品牌赛事;指导长兴县煤山镇做好2024年第三批省级运动休闲基地认定工作,扶持下渚湖、石淙、太湖图影等乡镇争创省级运动休闲乡镇,争创一批冰雪特色运动休闲旅游项目。做大体育产业数据,加大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以及高危和旅游新业态(体育类)项目监管,积极探索新业态项目标准规范体系。与湖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建立合作,成立湖州市体育产业研究中心,为我市提供前瞻性研究成果和有价值的决策参考材料。发挥产业联合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举办湖体产业沙龙,办好全市体育产业专题培训班、全市高危险性体育项目专题培训班、湖州市体育产业精英培训班。
2.刺激消费活力。制定出台《湖州市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2024-2026)行动纲要》,加快构建湖州现代化产业体系。争创体育消费活力城市,做足体育+文章,推动“体育+文旅”、“休闲+场景”、“户外+品牌”融合发展。依托黄浦江源、莫干山、太湖等名山名水资源,引进滑雪滑板、飞拉达、滑翔、攀岩、丛林滑索等新兴业态,不断丰富产品矩阵,打造运动主题型休闲基地,让运动场景具有持久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开发“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精品体育赛事,开辟“一人参赛多人旅游,一日参赛多日停留”的新路径,让全国的户外爱好者认识湖州、消费湖州,让赛事成为集聚旅游人气的“吸铁石”、“放大器”。依托云上草原高山滑雪、龙之梦冰雪世界等业态的不断兴起,将体验冰雪运动作为我市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新兴亮点。
3.活跃产业主体。出台“湖州市体育产业创强区县(乡镇街道)”3年行动计划,共设600万元扶持资金,通过初步确定、培育、认定三个步骤,经3年培育体育产业创强示范区(县)3个、优秀乡镇(街道)15个。加强体育产业统计,梳理完善全市体育产业机构名录库。建立政企银长效机制,在落实八大“体育活力贷”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体育主题银行”,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加大区域内体育企业培育力度,聚焦政策惠企、服务助企、环境活企,鼓励和引导体育企业特色化发展、专业化运营、精细化管理,打造一批体育领域“专精特新”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深化责任体彩建设,以“亚洲杯”“美洲杯”“欧洲杯”为契机,推进体彩+赛事,确保完成20亿元销量目标任务。
4.加大孵化招引。以体育产业联合会换届为契机,整合企业资源力量,推动体育产业内外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支持区县依托现有基础规划园区,结合运动休闲乡镇创建,着力打造体育企业孵化园。以区县为单位编制《体育产业招商指导目录》,积极与迪卡侬、思凯乐、菲乐、挪客、牧高笛等体育鞋服、体育健身器材,户外生产企业、营地运营企业开展合作,开拓体育产业发展新机遇、新赛道。
(六)强化机制创优,在体育融合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持系统观念,整体思维,供需两端发力,加快融合发展,力争形成具有湖州辨识度的体育领域改革创新制度成果。
1.持续推动体育数字化改革。深化全民健身领域数字化改革,完善体育智慧管理长效机制,优化全民健身地图,完善“运动码”应用,积极与“浙里健身”新增应用联动互动,加强体育赛事“一站式”服务应用,“浙里体培”数字化应用全市覆盖,实现符合开办条件的培训机构 100%完成审核登记并全面纳管。不断提升体育赛事活动、基层体育场地设施、高危和旅游业态(体育类)项目的智慧管理能力水平,逐步实现体育数智化管理。
2.深入推动体旅商融合发展。与文化、旅游、商贸、农特部门一体谋划、一体开展,结合重大赛事、特色赛事,培育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跟着赛事去旅行”品牌项目,提供更具体验感、参与感的体育消费新场景。
3.加快打造体卫融合标志性成果。着力完善体育、卫健等部门协同配合的“体卫融合”健康服务体系,指导南浔区加快国家级运动健康中心试点建设和正式运营工作,做好全国青少年科学健身指导普及工作试点,形成可复制可黏贴可推广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
4.推进城乡体育设施立法工作。聚焦体育设施维护管理、监督检查等难点堵点,开展城乡体育设施立法工作,制定出台《湖州市城乡社区 (村) 体育设施管理规定》,为城乡体育设施“建管用”提供法律保障。
5.加强体育领域安全监管力度。组织开展全市体育领域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印发《湖州市体育局关于开展体育领域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的通知》,建立健全赛事安全、公共体育场馆安全、体培机构消防和房屋建筑物安全等重点领域的风险防范长效机制。加强高危和旅游新业态(体育类)项目安全监管,组织开展全市夏季游泳场所、冬季冰雪运动场所安全专项检查,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安全评估。
湖州市体育局办公室 2024年4月9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