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漫游西海岸

2024-12-14 21:27:54 体育资讯 facai369

(上篇)

  2023年的夏天,老残翁妪在青岛度过。

  我们落脚在西海岸,旅居之处唤作东方影都,风景自不待言,山海之间充满了电影元素。这倒也不是炒作,吴京那个《流浪地球》就在这儿拍的。还有刚上映的《风神》,也是在这儿拍的,喏,摄影棚就在公寓后面。

  这段时间已经对西海岸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更何况,青岛人民还免费给俺办了个“琴岛通”敬老乘车卡,享受一把青岛市民待遇,凭卡就可以走遍青岛,畅行无阻。

  嗨,琴岛通,西海岸,走起来!

⛵️话说黄岛

  人在西海岸,让我们来说说黄岛罢!

  青岛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城市。

  你看,人家不光有青岛,也有红岛,居然还有一个黄岛。

  这些年,黄岛的呼声挺高,有点儿像当年上海的浦东。

  黄岛与青岛隔海相望,现在有胶州湾大桥相连,海下有隧道贯通,是青岛新兴的开发区,这些年又扩进了一个胶南,于是统称之为青岛西海岸。

  西海岸土地面积两千平方公里,比上海的浦东可大了去喽!人口嘛,已经达到200万,这绝对是一个大型城市啦。

  重要的是,这青岛西海岸,有一条漫长而美丽的海岸线,遍布许多风光旖旎的海湾,什么胶州湾,唐岛湾,灵山湾呀,什么诺沙湾,龙湾呀等等,真是一湾连一湾。岸边是连绵不断的名山大川,历史悠远,古迹众多,人文厚重,这可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化旅游资源。

  更何况,西海岸还有不少博物馆及文化活动,这不,一年一度的青岛啤酒节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中。

  尽管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汹涌而至,但偌大的西海岸有便捷的交通,足够的容量,丰富的资源,特别是宜人的海洋气候,已经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我看黄岛多妩媚,那么,趁着这如此清凉的夏天,避开那些喧嚣的热门景点,在西海岸的山海之间,寻觅那些小众的景点,信由老残翁妪自己的节奏,慢慢地走,慢慢地看罢!

⛵️民国风情街

  东方影都,有一条民国风的街区,逼真地再现了当年上海滩的风貌,几乎天天见面,是身边的一道风景,徜徉其间,仿佛感到十分亲切。

⛵️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


  住在东方影都,马路对面就是影视产业园,也就是生产电影电视剧的地方。

  公寓里的左邻右居都在某剧组工作,一个在美工组,一个是后期制作。借邻居的光,坐剧组大巴车,混进了园区。

  园区很大,街道纵横,有数不清的摄影棚和置景车间及各类制作中心。

  这段时间是拍摄空档,暂无剧组拍戏,一些摄影棚里正在搭建布景,有的大型摄影棚面积竟达万米,大型挖掘机正在施工,那场面自然十分壮观。

  这里是电影《流浪地球》的诞生地,所以是中国科幻电影的摇篮。还有那部余热未消的电影《风神》第一部,也是在这里的。

  2016年以来,东方影都产业园已为中国电影市场贡献了230个亿,凡5个亿以上的商业大片,均是在这里拍摄的。

⛵️东方影都星光岛

  星光岛也许是离西海岸最近的一座小岛,与东方影都隔海相望,岛上充满了电影元素,浓浓的殴陆风光,与对岸的上海民国街珠联璧合,营造了浓厚的影视氛围。

  夏日里,走过珊瑚贝桥,绕岛半周,天空澄碧,海水湛蓝,白帆片片。

  黄昏时分,坐在欧式酒巴一条街上,摇动着五光十色的高脚杯,就着清爽的海风,望着对岸影都的霓虹,欣赏融创茂巨屏上流动的影视长河 … …

⛵️青岛电影博物馆

  这是一家具有青岛特色的电影博物馆,朝阳山旁,隧道之上,那座哥特式的赭红色建筑,带你进入梦幻空间,展开对电影世界的想象和联想。

  博物馆虽然面积不大,但内涵丰富,引人入胜,两个展厅,七个板块,让观众了解了世界电影的诞生,中国电影的缘起以及发展等,有趣的是在电影街区沉浸式的体验。

  印象最深的,还是青岛电影展厅所展示的岛城百年光影历史:

  从中国第一家电影院,到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再到中国第一位影后胡蝶在青岛拍戏的场景复原,处处展现了青岛这座美丽城市与中国电影百年之间的不解之缘。

  当然,说到电影,观众立马会想到那些明星,青岛可谓名人辈出,星光灿烂:唐国强、倪萍、黄晓明、黄渤、范冰冰 … …

  细数起来,大概不下数十人,连台湾那个林青霞,籍贯都是青岛,哎呀呀,不得了,在当代中国电影史上,青岛明星更是一片灿烂,简直无城可敌!

⛵️影后微言

长安三万里,

大唐一千年。

人生有诗意,

理想在天边。

⛵️奇妙的贝壳世界

  青岛贝壳博物馆位于西海岸的海边,深入地下参观,有点儿海底寻宝的感觉。

  这种感觉并非夸张,两千四百多平方米的地下展厅,荟萃了来自六十八个国家的三万余枚珍贵的贝壳 。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号称“海贝之王”的直径达一米的大砗磲,也看到了需用放大镜才能看到的小沙贝,还有那来自4.5亿年前奥陶纪的鹦鹉螺化石。

  平生头一次如此系统地了解了海洋生物领域的知识,格外兴奋,正巧赶上了-位优秀解说员生动的演示和有趣的解说,再加上沉浸式的参与和体验,白头翁与孩童一道为贝壳的奇妙世界而惊叹欢呼,流连不去。

⛵️海底隧道博物馆

  来青岛有些时日啦!

在西海岸出行,地铁是首选的交通工具,坐上13号线,在西海岸的山海之间来回穿行,随意蹓跶,有时甚至是坐上地铁去赶大集。

倘要到东海岸去,那就需换乘1号线,而且要穿越著名的胶州湾海底隧道。

  一眨眼,凤凰岛车站到啦,这里有一座海底隧道博物馆,啥也别说了,俺们进去参观一下吧!

  从地图上看,青岛与黄岛近在咫尺,只隔了一个窄窄的胶州湾。

但是想当年,无桥无隧,从市区到黄岛,开车要花一个多小时,差不多整整绕上一圈儿。

13年前,胶州湾大桥建成,10年前,胶州湾海底隧道建成,3年前,胶州湾海底隧道地铁1号线通车,从此,胶州湾大海天堑变通途,青岛人民不再行路难!

  数据说,胶州湾海底隧道全长8000米,其中海底隧道部分4000,投资40亿。

最奇妙的是,我现在就乘坐地铁1号线,是在胶州湾海平面以下的88米深处穿越,只需6分钟,就从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青岛往日时光,来到了五光十色,现代时尚的西海岸新天地!

  这是属于青岛的一次奇妙的旅行!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6分钟时间,88米深度,跨越昨天,畅通今天,直达明天!

⛵️泊里红席的故事

  西海岸有几家民俗博物馆,胶南沿海农村,大同小异,比较一下,舍近求远,选择了40公里外的泊里民俗博物馆。

因为这里有红席的故事。

  故事回到两千多年前。

相传,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孙子后裔)遭庞涓膑刑之害后来到泊里,因无法站立行走,偶然中,他尝试将高粱杆劈成篾子,编成席子铺在地上使用,不仅避免了身体与地面的摩擦伤害,又隔绝了土地的湿凉之气。

后来,这种手艺为当地人争相效仿学习,于是,编织出红白相间、美观实用的红席,编席技艺便世世代代在泊里流传下来,一直延续至今。

为纪念这位红席的“祖师爷”,泊里民俗馆专设展厅,并塑立了一尊高大的孙膑雕像,以表达千秋万代的敬仰之情。

  展厅里,分别陈列着砍刀、篾刀、席刀、瓦罐等编制工具,向观众讲述红席的故事。

  墙上有一首咏红席的诗:

翠节长竿立良田,

万剐千刀出篾线。

红白相间春秋绣,

一朝红席铺人间。

  孙膑的逆境前无古人,在自制的红席上,他忍辱负重,胸怀大志,膝行图强,以“你剜我两条膑骨,我灭你十万雄兵”的豪情,成就了一番伟业,留下了“田忌赛马”“围魏救赵”等故事。

  而令孙膑无法预料的是,泊里红席,已成为泊里人民乡愁中最难忘的记忆,成为泊里独有的一张别具一格的红色“名片”。

⛵️满城皆醉啤酒节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节日,青岛是啤酒节,而且是世界四大啤酒节之一。

  青岛国际啤酒节已经举办了第33回,为此,青岛人民建了一个规模宏大,举世无双的啤酒城,就在西海岸美丽的金沙滩。

  啤酒节开幕已经半个月,蠢蠢欲动,至今才动,坐上地铁,无须车资,一路绿灯,直通啤酒城。

  想不到,这啤酒城竟然真的就是一座城市,老残翁妪-个时辰居然没有走完。入夜,音乐之声响起,全城瞬间变脸,伴随着青岛啤酒汹涌的泡沫,金沙滩变成了人的海洋,灯的海洋,酒的海洋 … …

  记得那天开幕式上,青岛啤酒节代言人黄晓明曾用山东话一声呐喊:老乡们,让我们开怀畅饮,哈啤酒,吃蛤蜊!

  于是青岛全城沸腾,云集响应,全民举杯,与世界同醉!

  这里是青岛第33届国际啤酒节。

⛵️山东老家赶大集

  当年“闯关东”的移民潮,使山东人成为开发北大荒的主力军,所以山东是许多东北人的老家。

就连老残的祖辈,居然是由奶奶率领几个儿女,随亲戚一道,挑着担子,千里迢迢,逃到了北大荒——一个多么勇敢而又伟大的女性,这是令我始终惊叹不已的一段家族史!

  更让人吃惊的是,俺们的老家居然就在青岛跟前这个高密,但我敢肯定,绝对不是莫言那个东北乡!

  依稀记得家父讲过的山东民俗,其中就有赶大集,莫言也讲过他在大集上卖白菜的故事。

  这山东大集赓续不断,至今还有,但内容已经有了很大变化。

  东方影都旁边的灵山卫大集据说很热闹,每逢农历的一和六,便是赶集日。

  以前,山东老乡赶驴车去赶集,如今,俺们坐地铁去赶集。

  如今的灵山卫大集是这样的:

这疙瘩,支着棚子的大片交易区,是东北人的天下,买卖双方都是东北人,买东北卖东北,东北人得意的东北货,那是啥啥都有!

那疙瘩太阳底下晒着的,是山东老乡,贩卖之物,不过房前屋后刚摘下的青菜瓜果。一块钱买梨,两块钱买桃,你若肯出三块钱,居然可以买到红色的秋葵。

  对了,这地方时兴吃知了,就是蝉,不过人家好像叫“知了猴子”,一块钱一只,平素里只知它在树上鸣叫,却不意这“猴子”居然可以入囗,不知山东老乡是如何把它捉将下来,更不知道这玩意儿是个啥滋味!

⛵️想起当年闯关东

旅居西海岸,

老乡一大片。

齐齐哈尔滨,

鹤岗双鸭山。

当年闯关东,

冲破“柳条边”。

背井又离乡,

一去多少年。

时光轮流转,

移民潮又现。

“盲流”大反攻,

“占领”胶东湾。

  本组照片拍于西海岸东方影都融创茂的一条美食街,这是一条以东北老乡为主体的海鲜大排档,人气很旺,非常热闹。

  据说,西海岸的居民成分,东北人能占六成,这说法也许未免有些夸张,但在黄岛,只要出门,随时都有东北老乡扑面而来,这倒是真的!

  “哎妈呀!你啥前儿来的?”

“哎妈呀!都十多年啦!全家都来啦!房子早买了,儿子媳妇儿这疙瘩工作,孙子这疙瘩上学。”

“嗯哪,可不咋的,这疙瘩挺好的!”

这些老乡都是当年闯关东一族的后代。

  差不多四百年前,大清王朝为了保护东北这个“龙兴之地”,防范汉族人进入,居然也修了一条“长城”,前后竟长达千余里。这“长城”倒很别致,三尺高的土堤上,栽种柳条儿,编制成篱笆,长成之后,也很壮观,谓之“柳条边”。

  19世纪中叶,也就是160年前,山海关打开城门,以山东人为主体的关内灾民和穷苦百姓,汹涌出关,形成移民大潮,是谓“闯关东”。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满人将这些没有户籍,盲目流入东北者,称之为“盲流”。

  没想到,又是100多年过去,又出现了一股新的移民大潮,这一次是东北人挥师南下,浩浩荡荡,很多是组成了“还乡团”,回到了山东老家。

当年挥泪勇闯关东,如今含笑创业山东,地缘优势+敢闯敢拼,让东北老乡“杀”出了一片新天地,就在这黄岛,就在这西海岸,“一溜烟儿”地整出了一个根据地,你说你服不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