裙子的记忆

2024-12-15 1:28:33 体育 facai369

每个女人都喜欢穿裙子,它漂亮凉快,色彩鲜艳,凸显女性的特色,我在百度查了对裙子的解读:因其通风散热性能好,穿着方便,行动自如、美观、样式变化多端诸等优点而为人们所广泛接受,其中以女性和儿童穿着较多。

我有了这篇文章的创意后,在相册里搜出了一生中穿裙子的照片,看着各个时期自己穿裙子的模样,还真有点兴奋和感慨,它有时代的烙印,也有我一生的故事记载。

1958年6月1日,五周岁的我,正在哈尔滨省委幼儿园生活,父母在六一儿童节这一天为我拍下了这张儿时的纪念,它是我人生第一张照相馆中的单人全身照,这个白地小花的连衣裙,现在看也不过时。父母给我打扮的很漂亮时尚,留着齐门帘的头发,带着小凉帽,穿着小凉鞋,照相馆给孩子的创意是站在一束小花瓶旁,手粘着小花,女孩子的魅气尽显其中。不过当时我并不胖,不知为什么照的肚子有点大,呵呵……

  这张照片是1960年妈妈(后排中)带着我(前排中)和哥哥(前排右)弟弟和两位省委工作的阿姨们留影,我仍然留着时髦的小扣头(感觉比上一张照片的头型好看),都有那个时代的烙印,仍然穿着白色的小连衣裙,显得比小时候更漂亮,更成熟一些,我非常喜欢这时候我的形象和造型,尽显女孩子的端庄和文静。

当时,我父母都在黑龙江省委工作,我们家也住在省委大院,两位妈妈单位的阿姨喜欢我们家三个孩子,所以一本正经的领我们到照相馆去拍了纪念照,妈妈烫了时髦的爆炸头,右边的阿姨梳着长辫子很青春,左边的阿姨有点像混血儿,穿着也很时尚,可以看出那时哈尔滨的女性是追求美丽的,在全国也不落伍。

其实小时候我生活在哈尔滨,那里有东方小巴黎的称号,春秋冬夏四季分明,夏季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孩子们穿裙子的机会还是不少,大概还是因为照相机会少的原因,所以儿时我只留下了两张穿裙子的照片,感觉有点遗憾。


1973年,中国举办的亚广联乒乓球友好邀请赛,我有幸作为裁判参加了整个赛事,不但目睹了中国著名的乒乓球运动员的比赛英姿,而且看到了亚洲各国乒乓球运动员的比赛风采,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这是我在北京体育馆赛场外穿着裁判服的留影


当时我正是20周岁,可能因为是党员的原因,让我参加了抽签小组,参与了整个赛事最核心的技术抽签工作,感谢组织对我的信任和培养。我作为记录员,最快速的记录了抽签后宣布的各个国家分组情况,让外国媒体和代表团都很吃惊,甚至认为我们是提前做了扣,结果事后通过介绍和参观完整个幕后工作后,所有参加抽签人都竖起了大拇指,为中国抽签过程中有组织、有速度、非常完美点赞。

一米七三的我穿着裁判制服,非常有气质,完全可以代表中国女性的美


这次我是作为知青参加这次比赛裁判工作的,当时我已经抽调到五师印刷厂工作,因为层层乒乓球比赛而成立了师部乒乓球队,那时我们经常代表五师到各地参加比赛。这次被选中是因为之前我参加了全省少年乒乓球赛的裁判工作, 几十个裁判中只选一位,我有幸来到北京参加了亚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请赛的裁判工作,黑龙江的三位老中青三结合的模式,一位体委主任40多岁,一位企业运动员30多岁,外加我,他们两位都是多次参加全国比赛裁判工作的有经验,只有我是第一次,所以打内心感谢组织的信任和给我的学习机会。


在北京别的裁判员总有休息的机会,游览了北京各大公园和景点,因为我们抽签组特别忙,从来不休息,所以没有玩的机会,人生总是有得有失,在这次裁判工作中,我虽然失去了很多休息和游玩时间,但是学到了很多知识,锻炼和收获也很大。

我们的制服裙都是按每个人身材制作的,很合体,我也非常喜欢。文革期间,老百姓穿裙子的还很少,所以我们裁判员集体走在街上,那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1974年,我作为工农兵学员被兵团五师印刷厂推荐到北京广播学院学习摄影专业,又是一次天时地利人和的机会,当时的条件:女生一米七零以上,年龄22岁以下,本人政治和家庭都没有问题, 这三个条件让很多人望而却步,恰恰我都合格,我的运气还真不错。

入学第二年,我在学校门口拍照留念,穿着裙子的我,白色的上衣,适中的短裙,朴实大方,满身的青春气息,简洁干练的短发,挎着我们专业的照相机,有点小得意


  我在广院学习的是摄影专业,是文革中第一批工农兵学员,学习期间,我们首先选择了到天安门广场拍照留念,我出生在北京,三岁随父母到了哈尔滨,当年也没在天安门留过影,1966年文革串联期间我来到北京接受毛主席的检阅很激动,曾在天安门前第一次拍照留念。1974年我在天津做乒乓裁判,顺道来京观摩国际邀请赛,我又在天安门第二次拍照留念(那两次都没穿裙子,所以没选),这是在天安门的第三张纪念照片,终于穿的裙子拍照了,但是拍摄的是近景,所以裙子的造型不完整。

在北京上大学的时候,我们利用寒暑假机会,拿着照相机到各大公园去拍照留念,既是学习实践本专业摄影的好机会,又让我们饱览了北京的美景,还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和了解,可惜那些照片都没穿裙子。

登上大狮子,近距离的拍摄天安门,现在可能不允许了。1975年的时候,穿裙子的人还真不多,我的裙子花样也很少,就这身裙装没少拍照留念,这是我最难忘的大学生活,也是我最青春的影像留念,更是我对天安门的热爱和眷恋。


我穿着裙子在广院校园内拍摄的,我们校园内种满了果树,开花时很漂亮,所以我选择这个场景拍摄,但是黑白照片色彩显示不出来,有点遗憾。我的花格衬衫还是上海知青为我在家乡买的,这身着装在70年代中期也算是时髦的了。摄影专业的同学有照相机的特权,成全了我们拍了许多照片,让其他专业的同学们都羡慕嫉妒,看到我们在校园内拍着各种姿势,不同角度的照片,他们说印象很深刻。


暑假回家乡装模做样拉着手风琴在家门口拍照,是邻居家的手风琴,我根本不会拉,刚刚有点兴趣,比量两下。还是那身裙装没啥变化,这是唯一一张和艺术有点关系的穿裙装照,还是造假的?呵呵,可能是学摄影的喜欢想象,也希望自己和艺术有点关系,留点影像,现在想想还真有点意思。


1976年末,我被分配到黑龙江电视台做电视新闻记者, 扛着摄影机到处拍片采访,这项工作不太适合女同志,当时黑龙江省只有我一个,全国也没有几个。我像假小子一样,穿着工作服工厂农村到处跑,工作时很少穿裙子。这是难得的一次(指黑白照),到北戴河采访省科技工作者在那里研讨和休假,这是我穿着裙子,拿着包莱克斯摄影机在拍摄外景


七月的北戴河风和日丽,是最佳的旅游季节,我也是第一次来到这里。过去知道中央领导每年在这里避暑,包括接见外宾都在北戴河进行,对这样的旅游胜地,我早已仰慕,我们参观了天下第一关、孟姜女庙、秦皇岛码头,在鹰嘴鸽子窝看出等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北戴河,我看到了科技人员们勤奋学习,抓紧点滴时间研究课题的情景,令人敬佩。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振奋国人的精神,也让我看到了祖国的前途和希望。

这一张全身照,裙装很明显,彰显了一个女摄影记者的风采


我扛着摄影机,在天下第一关城楼上留念


1985年十月,黑龙江电视台派出一个摄制组前往马来西亚参加亚洲广播电视联合会(简称亚广联)新闻短训学习,与三位老师合影(中间三位),他们分别来自芬兰、德国、比利时,都讲英语,我(左二),从此开始有彩色照片了。


  学习班20多人中,只有三位女学员合影,都是学习编导的,中间是文莱人,右边是斯里兰卡人,几位也都穿着裙子,斯里兰卡学员穿的是民族服装,很漂亮。

我和两位印度尼西亚学员合影,哈哈,两个男士都没有我个高,真给中国人长脸。

我当时因为是新闻部副主任,所以由我带队,这是一次很难得的进修业务的机会,更是摄影记者提升内涵的加油站。我们一行四人都是新闻部的,广院给我们配了一位翻译老师,我们都是年轻人,都是第一次出国很兴奋,很激动。

我们学习的内容并不是很难,都是我们业务范围之内的,只是老师全部用英语讲课,我们的翻译又不懂摄影业务,所以我们有点吃亏。其他国家的学员都是国家电视台选派的,英语水平都很高,不用带翻译,可以直接和老师交流。学习方式是一边讲课一边拍摄实践。

我们在吉隆坡的码头拍片,左边是我,右后方是文莱队也在拍摄。我这身裙子很普通,简便宽松,穿着运动胶鞋,工作起来还很方便


在吉隆坡学习期间,我们来到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一到这里像到家一样亲切。我在大使馆门前留影全景,穿着制服裙子的我双手交叉抱在胸前,是不是够自信的?!


  我在大使馆留影近景,这是马来西亚行中我比较喜欢的一张照片,花的色彩和我饱满的面部情绪看出了我当时的美好心境和青春朝气的气质,是我出国学习的美好留念


办公室负责人段增琪(左三)领我们参观了大使馆的环境和设施。在国外听到乡音是最温暖、最开心的一件事。黑龙江学员在大使馆游泳池边合影。

学习期间拍电视片作业,我很少穿裙子,休息时,在吉隆坡游玩,拍了不少风景,大部分都是穿裙子照的

吉隆坡人民公园

公园中的游泳池

游泳池全景,这套连衣裙,是先生香港一个朋友送的,无论款式、色彩还是质地在内地都没有,我的一个女朋友非常喜欢,偷偷告诉我:等你淘汰时,第一个要想到她。

1985年11月3号是个星期天,我们早上八点出发去马六甲海峡,大约有100多公里,汽车跑了两个多小时,马六甲海峡是太平洋与印度洋海上的交通要道,知名度非常高,不过那里很肃静,可玩的地方也不是很多。

我在马六甲海峡街道的十字路口上拍照留念

驻扎在马六峡海峡的各国使馆区

  我们到了海边排拍了一卷的照片,可是让我过了一把照相的瘾。

独自坐在海边欣赏美景

黑龙江的四位学员在马六甲公园历史遗留下来的大炮前合影

教堂的建筑很有欧洲风格

第十五届亚广联新闻短训班毕业典礼上,老师为我发毕业证书和各国学员拍摄的新闻片磁带

  与马来西亚服务员(中间两位)和斯里兰卡学员(右)在毕业典礼上合影留念,我们都穿着各自国家的民族服装,还是能看出特色的  

 

学习结束后,我们在驻地附近拍照留念,这裙装,这姿态,有没有点模特的感觉?

我与马来西亚国家电台华语播音员合影留念


背景是马来西亚国家电视台。这套制服裙是在吉隆坡买的,亚麻布料很凉快,样式也简洁大方,我回国后穿上大家都觉得很新颖。

这张有点车模的架势,不过1985年,国内还没有车模这个行业呢

回国途经香港,在那停留两日,住在先生的朋友家里,很方便,他们就是我们的向导,热情款待了我们,我的两位香港朋友主动到机场接站,第二天又领我们登山,在明仁亭和傻瓜亭,我们俯瞰香港全景,站在那里让我有一种感悟:其实人生和登山一样,是需要一定高度的,而且感到一种超脱。过去只能从画报和电影上看到的景象,今天身临其境了,我站在那里有点激动。晚上朋友又领我们欣赏香港的夜景,维多利亚港很美。

在香港,短短的两天接触,我和先生的朋友从不认识到认识,和我自己的朋友从过去的友谊,到现在的进一步了解,感谢他们对我及我的同事们的盛情款待,感激他们整整用了两天的时间陪同我们游玩,买东西。时间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千金难买的,特别是在香港,那里盛行一句话:时间就是金钱,所以他们的陪同弥足珍贵。中国也有句古话: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次香港之行,我深有体会,假如没有我的这些朋友,在香港逗留,我们将会感到孤独、陌生、可怕,然而,有了朋友,我们感觉像到家一样,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在香港街头,我们黑龙江的三位成员和香港朋友留影

我在香港街头留影,那时感觉香港就是一个花花世界

1986年8月13日,赵紫阳总理在北戴河接见外国金融人士,我穿着裙子在现场拍摄了这个新闻,能够走进国家领导人,近距离的拍摄他们的活动,亲身感受他们的风采、谈吐和作风,是一个电视记者的荣幸。

当天我特意选择了一身白色连衣裙,希望彰显中国电视记者的风采,我让随同的记者给我拍了这张照片,留下了永久的记忆。


  左起:我、侯捷省长、秘书长卢景泰、省报记者,这身连衣裙是在香港买的,挺新潮、比较淡雅,我很喜欢

裙子的记忆

在北戴河,我站在黑龙江省长侯捷身边,腰间挎着时尚小包,里面装着录音机,脖子上挂着耳机,穿着一身白色的漂亮的连衣裙,可是老醒目了。左起李树同(省委警卫秘书),候捷省长秘书潘乃昌。


我(右四)和省长(左四)及随行人员在北戴河留影

1986年10月,我作为省青联常委,有幸随黑龙江首届青年访日团在日本进行了为期八天的参观访问,这是一次了解发达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极好机会,更是电视记者开眼界蓄能量的难得机会。

这次访日代表团一共15名成员,由省青联主席姜明带队,九名地、市团干部,五名各界青年代表,其中有省京剧团演员,省画院画家,省外办翻译等,本人是新闻界代表。

我爱人的朋友曲先生在日本读博士,他专程到机场迎接我,看到我穿的粉裙子长风衣说,太好了,很有女人味了。他告诉我,当时中国人出国,不管男女,都是西装革履,太傻了,很土气。他来接我时,最怕我也如此。看了我的装束后,他还说:很洋气,一点不比日本人差。这是我接触的第二个博士,因为他是先生的朋友,我们早就认识,异国相见,备感亲切。

走出日本东京成田机场,曲龙为我抓拍的


  晚上自由活动,曲先生和他的日本朋友带我游览了东京夜景,去咖啡厅聊天,我很喜欢听中国留学生的生活和感受,他都满足我了。他给我的感觉比过去开朗开放多了,非常热情,非常绅士,和我照相很亲热大方,我喜欢这种风格和感觉。

东京的夜景很美,也许有博士朋友陪伴的原因吧,我心境极好,与先生的朋友曲龙博士合影


和日本松田小姐聊天,我像采访似的问了她一些婚姻和工作的问题。松田小姐42岁,在一家大公司里做职员工作,她穿着朴素,几乎看不出化妆的痕迹。在交谈中,我得知,她到过中国的北京、天津、广州、杭州,对中国人是很有好感的。她有理想的工作,满意的报酬,只是工作很忙,直到现在也没遇到合适的对象。她父母在外地,自己在东京住,每到夜晚都会感到孤独。我和松田小姐的交流是短暂的,但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的服饰和造型与日本青年相比一点也不落伍


 我第一次穿旗袍留影,这是同行朋友带的

我在宾馆穿着和服拍摄了东京的夜景


改革开放的春风让我的观念有所改变,第一次出国去马来西亚学习还没有这种意识,也没有准备,只是用了简单的护肤用品,感觉人的精神状态就是不一样。在那里看到各阶层的人士都讲究仪表美,化很漂亮的妆,再次受到启发。这次出国大不一样了,我上次在回国途经香港时买了比较时尚的化妆品,这次可是派上用场了。这是我人生第一次信心满满,大张旗鼓的化妆,追求外在美和心灵美相结合的境界。

我在日本东京新干线站台留影,看看我这身着装和化的淡妆,在国内80年代中期还是很打眼的。回国后,曾有同事问我,你出国美容啦?怎么变化这么大?我说哪有钱美容啊,再说也没这种意识和想法,仅仅是化了淡妆而已。


  10月9日 ,我们乘新干线列车从东京直达新潟,一下车,就看到了新潟电视台台长铃木先生亲自到火车站来接我,并送来的鲜花,令我很感动。

在不久前,新潟电视台台长铃木先生来黑龙江访问时,我一直陪同拍摄采访,他很欣赏我的工作态度和干劲,所以当他听说我访日的消息后,热情主动地邀请我去新潟电视台参观访问。与铃木桥台长(左)技术部主任(右)合影。

我们黑龙江省和日本新潟县是友好省份关系,两地的友好往来在逐年开展,我作为省青联常委是新闻界的代表,当时出国带摄像机有诸多麻烦,所以请新潟电视台为我拍资料片,这是我和他们三位记者合影,这三位年轻记者都不如我高,真不好意思。

日本的摄影机比较先进,我高兴的扛着它拍了几个镜头,然后拍照留念

这张扛着摄影机的照片,体现了我的职业特征,也是我青春时最靓丽的工作照,白色的连衣裙是在马来西亚买的,粉色的外罩大衣,是我小姑子自己剪裁制作的,市场上根本没有卖的,白色的小皮鞋和白色的连衣裙相得益彰,整体的身材和造型都很美丽大方,画面中有我心爱的摄影机,有服装的色彩,有我整个人的精气神,所以我非常喜欢这张照片

  日本《读卖新闻》报纸刊登采访我文章的一版,题目中许多中国字。我们一行15人,记者只采访了我一个。日本《读卖新闻》报纸刊登的采访我的文章和照片,日本的读卖新闻是全国性的报纸,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知名度。

这是我第一次接受外国媒体的采访,也是人生中唯一的一次。

上图报纸全景,下图报道我的新闻部分

在新潟的欢迎酒会上中日青年合影,左三是我,基本都是穿插站的,日本青年更多一些。我穿着那件香港朋友送的粉纱连衣裙,还是很给中国女青年添彩的

在新潟县厅大会议室中的摄像机头前留影,那时我们国家的会议大厅还没有这种摄像头。我穿的这套粉纱裙在马来西亚时拍照留念最多,但是这个白色的暗花上衣是回国途经香港买的,无论质地和样式都很时髦,一点也不像制服装那样死板


参观新潟电视台时坐在新闻演播室播音员的位子上留念,那时,我就萌生了做全能记者的想法。


挎着相机,穿着裙子的我,还有点记者的风采吧!

我们还参观了新潟自然科学馆,大家都十分感兴趣。这个馆是1981年为庆祝新潟县建立100周年建立的,共花费90亿日元,是新潟县有代表性的建筑。


在欢迎宴会上,我们代表团的四位女同志唱了一首歌,我(左)唱歌跑调,纯属滥竽充数,其他三位都是各地的团委书记,看看,只有我穿的裙子,她们三个都中规中矩的穿着西服和裤子

民宿是80年代中期兴起的一种访问交流的新形式,我被分到村上市八重子家居住了两天,之后,代表团15名成员全部返回新潟,加上所去的家庭成员,大家一起举行了欢送联欢会,会上非常热闹,每个家庭和所去的中国代表团成员共同演出节目,两天的交往,都像一家人一样的亲密。我和八重子小姐一家三口人,跟着音乐跳舞,一会拉成圈,一会我抱起她家的小宝宝,欢乐的情绪越来越高。有的家庭歌唱的很棒;专业京剧演员李师友更是大展技艺,博得阵阵掌声。

  

 跳舞时都是各家主人邀请我们跳,佐藤先生性格比较内向,舞姿比较僵硬,但是一点也不影响我的情绪,我还是认真的作着各种动作。第二排的是省京剧院的李师友,他在联欢会上唱的京剧可是相当专业。我与佐藤先生和大家一起跳集体舞,这种舞最能带动起青年人的情绪,它不分国界、不分种族,音乐一起大家就都欢快的舞起来了。

中日青年大合唱,拿着纸的都是认真唱的,我虽然唱的不好,但是情绪还不错

日本小学生在公园写生,他们的统一着装太可爱了,我走进去与他们照相,他们友好的向我微笑

  10月14日,我们到了大阪,游览半天,今天是出国以来最轻松的一天,访问学习任务圆满完成,没有了工作任务,玩得才放松。

大阪的公园和街景,我拍了不少照片,1986年中国刚刚改革开放,城市的建筑也在起步阶段。看到日本的繁华,还是感到了我们的差距。

结束八天的访问,留给我的记忆是永久的,是国内采访和研讨不可代替的。访日期间的照片,我装满了整整两大本影集,这是我人生中最集中和精彩,最美好和靓丽的形象留念,我很珍惜、是在我一生中挥之不去的亮点和荣幸,以后再也没有过。

我(与)日本青年在大阪合影留念


我披着半长的头发,扎的发带,手里抱着红色衬底的风衣,右肩挎着一个大旅游包,一幅学习旅游的姿态,白色连衣裙配粉红色的风衣,既干净、青春靓丽,又有色彩,绝妙的搭配


在大阪街头看画家绘画,省画院画家王隽珠给我讲解绘画的原理

黑龙江访日团全体成员与日本接待的青年朋友们合影,八天的访问让我们彼此留下了印象和友谊。我在后排左一

1987年全国电视新闻研讨会在辽宁召开,我们广院七四级摄影专业就有六个人参加会议,其中有中央台的、广院的、凤凰台的、辽宁台的,我是黑龙江台的

我们黑龙江台去了两位广院校友,我和小崔合影,后来我俩联手创办了本周话题,成为黑龙江省乃至全国最早的电视记者主持人出现在屏幕上。十月份的辽宁海边已经很凉快了,我仍然穿着呢子长裙,体型裤、绒衣和风衣很潇洒的留下了这张纪念照

  29年前,1990年,当时的中国电视上还没有出现过记者主持人,我在黑龙江电视台领导的支持下,首先跨界进入了主持人的行列。

做主持人这对我来说也是追求全能记者最难的一个跨界,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我大胆的尝试了,不仅勇敢地踏出了这一步,而且实践了十多年。

我在《本周话题》的演播室主持节目,下身还是穿的那一件呢子花格裙,背景是我们自己设计的,有本周话题四个字的拼音字头,也有四个字的拼音组合,红绿蓝三个五星代表电视的三原色,虽然线条有点杂乱,但是我们用心创意了


  我在现场做评论,这是本周话题的风格,如今已经不稀奇了,29年前,可还是挺新鲜的。当记者主持人也真是够辛苦的,采、摄、编、播,每一个环节都要参与,都要付出劳动。

秋天已经露出徐徐凉意,但是我还是穿着尼子格裙子,粉绒衣来到采访现场,展示着女记者的风采

回顾那一阶段自己的追求和精气神,一直到现在我还是很欣慰的,那是自己难得的一段难忘的历史。

采访乡村干部

以前我当摄影记者是就像一个假小子,从来不注重穿戴,在本周话题的两年,因为要频频出境,我必须给女性记者增光。这是我在现场做评论

我在基层现场采访,这是我的专业,所以能够自然流畅,潇洒自如,可以放得开,不像在演播室里那样紧张和缺乏信心。

后来,我决定给自己减压,尽量到外景做主持,这样让我更放松、更自然,选择有花有树的地方主持,比较亲近大自然

制服套裙,灰色的平和色调,给人端庄大气的感觉

本周话题的几位记者,当年我37岁,最年长,其他几位都是刚毕业几年的大学生,我的牛仔裙够潇洒吧!

采访哈尔滨703所所长,一身白连衣裙是我最喜欢的,干净、青春、纯洁、朝气的感觉

我的小挎包也很别致秀气

外事活动,我(右一)穿的裙子采访,和外国女性媲美

到大庆采访,右边的是来我台学习的通讯员,中间的是在我台实习的大学生,他们两个为我当助手,我以拍摄为主,但还是穿着连衣裙去了。

  1990年8月,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节目主持人敬一丹与我合作拍一部反映黑龙江风土人情和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的专题片请我与她共同主持,并由我负责摄影。小敬作为播音专业的研究生、中央台主持人,有许许多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我和敬一丹在采访省长邵奇惠,我们两个都是广院校友,这个专题片,我拍的一举两得,同时为我自己的本周话题做节目。这也是我的花裙子,留下的唯一纪念,小敬的黑裙素雅庄重,但我还是喜欢有点色彩的

我和敬一丹共同在松花江边主持专题片,这也是我唯一一次在央视亮相,我穿了一身呢子套裙,显得比她女性一些

我(左)在哈尔滨国际贸易洽谈会上做采访

  我在工厂采访

我在农村采访,呢子裙、墨镜配白运动鞋,有点土洋结合,但适合我的记者身份,现在看也不落伍

新老《本周话题》成员,右起:王伟、我、董建、崔崇昆、左起:李永和、陈小钢、周伟,这是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令我怀念,牛仔裙,我觉得是最适合我全能记者的职业

 《本周话题》的两年是我事业拼搏的两年、业务不断进步的两年,是我人生记忆的长河中值得记忆和珍藏的两年。我在农村,穿着长纱裙,坐在地上作访谈还是很潇洒的

  两年的实践使我的业务水平在不断提高,我们的《本周话题》栏目也在不断完善,不断充实、不断改进。在几百封群众来信中,许多人赞扬我们的栏目,敢讲真话,敢揭露阴暗面,为群众排忧解难,这是对我们最高的褒奖。

1994年,电视台成立经济部,我作为经济记者有更多的机会与商人和企业家打交道,让我感觉自己的弱智和眼光的短浅,以前我有些鄙视做生意的人,就是传统的观念:无商不奸,认为他们唯利是图,把钱看的很重,缺少人情味。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发现那些观念有些偏激,特别是对经济事件,经济人物的采访,让我对有了新的认识和感受,这个领域人才济济,需要广泛的知识、睿智的头脑、超前的意识、超人的胆量、胆大心细、计划周密,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才能成功,可比我们记者的单纯脑力劳动复杂多了,许多企业的老总,他们的付出和努力都让我震撼和敬佩。

我在拍摄电视新闻,脖子上戴着项链,腰间挂着BB机,扎着黑色的松紧女性腰带,隐约能看到我穿的那条黄纱裙,够时尚吧!

这是在一次外事会议上,侧面还能看到我腰间挂着的墨镜,精干的短发、摄录一体的机器,加上上面说的女性特色,绝对的新潮形象

90年代末,我接待了一个俄罗斯某电视台台长,他很欣赏我的拍摄业务和全能记者的素质,酒会上非要和我喝交杯酒,穿着白纱裙的我,大方的配合了他

  1997年,我又调到了纪录片部,纪录片是我从事电视摄影事业的最爱,是我对人生深入探讨的阶段,是我记者水平和业务得到历练和再提高的过程。 我拍摄最长时间的一条记录片是对东北虎跟踪拍摄,从小老虎出生到人工喂养一周岁,整整跟拍了一年。

  上集结束语:

我的事业虽然没有辉煌却也独特。虽然平凡却也有意义有价值。我在上集中介绍的是50岁前,特别是工作中穿裙子的经历,虽然做为摄影记者我很少穿裙子,但是在两次出国访问和做主持人期间,我还是有不少穿裙子的美丽照留下了纪念,让我感到很欣慰。特别是在工作中,有人为我记录下那瞬间扛摄影机拍片的场景,让我感到很自豪,打心眼里感谢他们留住了我的青春和事业。下集,我主要介绍生活中特别是退休后穿裙子的经历,虽然没有了风风火火追求事业的姿态和形象,但那都是生活中真实的我,平凡的我。

我抱着刚满月的东北虎合影,这次有专职的摄像员,我主要做编导,所以我穿着裙子去采访了

 

  在我青春年华追求事业的同时,穿裙子的工作照是我最靓丽,最美丽,最难忘的瞬间,给我人生历史留下了许多亮点和珍贵的回忆

回帖摘:

《裙子的回忆(上)》,以不同时期的裙子为线索,贯穿了一位女摄影记者的职业生涯。裙子的不同质地和花色与时俱进,烘托了一位女性的美,也反映了时代服装文化的进步。服装文化的进步,蕴含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是一种以小见大的表述手法。作者黄小天在选择文章的开篇角度,设计贯穿线 ,有相当巧妙的功力。

人想衣裳花想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服饰才会爱生活,爱职业。作者的漂亮裙装,和她美好的心态,对工作的热爱,对职业生涯的眷恋,是相辅相成的。

美篇中画面是美丽的,文字是精炼的,这都是一个摄影记者的基本功。

我期待着新欣赏《裙子的记忆》下篇。

谢谢何老师对裙子记忆的高度评价,不愧为高级记者,能洞察作者的写作动机、整体思路、创意的乐趣,以及文章结构的寓意,你的认真读文、高度概括、深化总结,让我心服口服,谢谢理解,谢谢赞美

晓天,总记得你穿的那条粉色裙子,配着白衬裳,清纯又高雅的模样,显示着女人的柔情和青春的朝气。

海鹰,谢谢你的记忆和评价,我也很喜欢那条粉裙子,是香港一个朋友送的,很漂亮,很时尚,也很实用,给我增添了不少美丽和气质,永远难忘。

高挑的身材,漂亮的裙装,时尚的BB机,特别是肩扛电视摄影机,那可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祁广杰

哈哈,谁都有年轻的记忆,当年我走在街头,穿着裙装,的确回头率很高,采访拍摄时,很少穿裙装,不过也很引人注目,毕竟女性摄影师太少。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