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

2024-12-15 7:51:00 体育赛事 facai369

金庸

金庸原名查良镛,于1924年3月10日出生于浙江海宁袁花镇著名的查氏家族[7]。查氏是当地有名的大族,历史上出过著名文人查继佐、查慎行、查嗣庭等[8]。其祖父查文清曾任丹阳同知,“丹阳教案”发生时因放走了为首烧教堂的两人,被革职回家,其爱国精神对金庸有很大影响。[9]其父查枢卿毕业于震旦大学,继承了家业。其母徐禄也出身于海宁望族,著名诗人徐志摩即其堂侄。还有很多名人都与金庸有亲戚关系。金庸自称“海宁地方小,大家都是亲戚,我叫徐志摩、蒋复璁做表哥。陈从周是我的亲戚,我比他高一辈,他叫徐志摩做表叔。王国维的弟弟王哲安先生做过我的老师。”[10]家族文化传统和长辈的教导,为金庸提供了良好的少年教育。[11]金庸从小就爱读《荒江女侠》等武侠小说[12],其他中外小说也有广泛涉猎[13]。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查氏家族产业几乎都被烧光,母亲、弟弟也先后去世。金庸来到尚未沦陷的碧湖,就读于新成立的浙江省立联合初中。读初三时,他与几位同学合编了小升初参考书《献给投考初中者》,行销到福建、江西、安徽等地,是金庸第一次出版的书籍,在商业上大获成功。[13]1940年,在浙江联高就读的金庸,由于用壁报讽刺训育主任,被要求退学,转到衢州中学就读,继续发挥文学才能,在《东南日报》“笔垒”副刊发表了多篇文章[14],因笔锋犀利得到关注,但在学校仍被列为“过激学生”[13]。高中毕业后,金庸步行前往重庆求学。先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但因缺乏路费放弃,最后选择不收费的中央政治学校外交系[15],但很快又因不能接受国民党训育管制,于1944年被退学。退学后,金庸先在中央图书馆短期任职,又到湘西农场工作了两年。1946年夏天在陈向平的推荐下进入《东南日报》社,负责翻译外国电台、报纸的新闻,兼做记者、编专栏。[16][17] 金庸照片[17] 1947年10月底,金庸到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就读,同时兼任《大公报》翻译和《时与潮》半月刊的编辑工作,1948年被调往香港,支持新创立的《大公报》香港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金庸一度受梅汝璈邀请前往北京,考虑在外交部工作,最后还是重回《大公报》做国际电讯翻译和编辑,从此定居香港。[18]1952年,金庸任《大公报》所属《新晚报》副刊编辑,开始大量撰写副刊文章,潜心钻研电影、戏剧、舞蹈、古典音乐等艺术,每天常与同事陈文统(笔名梁羽生)谈武侠小说、下围棋,涉猎领域非常广泛。[19]1956年,与陈文统(梁羽生)、陈凡(百剑堂主)在《大公报》开设《三剑楼随笔》,三人均因撰写武侠小说在香港颇有名气,本专栏则是三人轮流执笔,“用另一种笔法撰写散文随笔”[20]。金庸还同时编写了大量电影剧本,其中由夏梦主演的电影《绝代佳人》1957年获得文化部优秀影片荣誉奖。[21]离职《大公报》后,他一度在长城电影公司供职,担任电影编剧。香港左派新闻人为促进销量,考虑推进武侠小说,并由此吸引读者,1954年先由陈文统在《新晚报》发表《龙虎斗京华》,署笔名梁羽生,标志着新派武侠小说的诞生。[22]1955年,因梁羽生《草莽龙蛇传》连载完成,《新晚报》要求金庸撰写武侠小说。首次使用笔名“金庸”连载了《书剑恩仇录》。“金庸”即将本名查良镛的“镛”字拆开。连载大获成功,使金庸继续投身武侠小说创作中。到1972年金庸封笔时,已完成了十五部武侠小说,即“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和短篇小说《越女剑》。“金庸”这一笔名的影响力反而超过了本名。[23] 《书剑恩仇录》封笔之后,金庸开始系统修改自己的武侠小说作品,每次印行也有单独修订。第一次系统修订完成于1980年,由台湾远景出版事业公司于1980年9月推出,1994年正式授权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简体字本,故多称“三联版”。2002年开始,金庸宣布继续修订武侠小说,2008年由广州出版社出版,一般简称“新修版”。当时为金庸小说博得社会声誉的是“连载版”,得到大陆学者、读者广泛关注、阅读、研究的是“三联版”。“新修版”作为金庸的晚年定稿,究竟能否取代“三联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24]金庸“认同胡政之时代《大公报》的文人论政作风”[25],力求保持知识分子的独立论政思想。1959年5月20日,金庸创立的《明报》正式发刊,以“公正、善良、活泼、美丽”为信条[26]。创刊初期以金庸连载武侠小说作为主要卖点,目标读者为普通市民,但因社评质量较高,逐渐得到文化界广泛认可,逐渐从娱乐小报成长为香港举足轻重的报业集团。1962年以来,《明报》“因'凸现了人道主义和个性’而贴近读者”[27],日发行量突破4万份,逐渐成为香港有影响力的大报。1963年,金庸成为国际新闻协会(IPI)会员,多次应邀参加世界级别的报人座谈会,参观世界大报。除《明报》每日发行外,金庸还创办了《明报月刊》(1966)、《华人夜报》(1967)、《明报周刊》(1968)、《明报晚报》(1969)等报刊,并入股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创办《新明日报》(1967)。1976年,《明报》搬入十层高的明报大厦。在《明报》任职或专栏供稿的香港文化名家有胡菊人、董桥、三苏、倪匡、亦舒、潘粤生等。1989年《明报》创刊三十周年纪念时,金庸宣布不再担任《明报》社长。1991年改组《明报》,1993年出售个人所持全部《明报》股份并辞去名誉主席职位,从此完全退出。[28]金庸与大陆、台湾政要往来密切,支持两岸和平统一与香港回归中国,“毕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亲眼看到两岸统一”[29]。1981年7月18日,金庸前往北京,得到邓小平接见,两人对中国政策及未来发展的问题展开了坦诚的长谈,此后又多次与中央领导人见面。[30]1984年9月26日,中、英双方在北京草签了关于香港前途的《联合声明》。金庸受邀担任基本法起草委员、港方政治体制小组召集人,为香港回归及回归后的发展前途做出了贡献。[31]晚年金庸还悉心研究中国历史。1999-2004年担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并在历史系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2005年到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10年完成博士论文《唐代盛世继承皇位制度》[32]。武侠小说作为特殊的类型小说、通俗小说,此前不受重视。将文人情怀、爱国热情、古典文化寄托在小说创作中,是金庸小说的典型特色。1957年开始连载的《射雕英雄传》标志着金庸小说的第一个艺术高峰,倪匡评价说“若是有看小说的人不看《射雕英雄传》的,简直是笑话”[33]。 《射雕英雄传》金庸中期作品逐渐在人性、历史深度展开挖掘,《倚天屠龙记》开始的武侠小说逐渐摆脱简单的正邪两分法[34],避免脸谱化人物,塑造了一批性格丰满的小说人物形象。1963年开始连载的《天龙八部》代表着金庸小说的又一高峰,此书在结构的复杂性上远超此前作品,将佛教哲理与对武林霸权、爱情、仇恨等问题的反思结合起来,达到“无人不冤,有情皆孽”的深度,主角萧峰的自杀则将小说的悲剧色彩推向高潮。[35]金庸后期作品如《笑傲江湖》《鹿鼎记》则进一步反思政治、权力问题,其封笔之作《鹿鼎记》作为一部“反传统武侠小说”,写法与此前不同,“转向对宏大叙事与侠的消解。”[36]金庸小说大量使用了“偷意”的手法,即广泛借鉴古今中外小说、戏剧、电影作品的优长,但写作时加以化用,不着痕迹,因此格外引人入胜。如《雪山飞狐》的讲述方式就受到《天方夜谭》和日本推理小说的启发,其中有关复仇的情节则来源《基督山伯爵》等西方名著[37]。金庸一生撰写社评大约七千余篇,以观点犀利、善于预测政局著称,“历任港督都要读他的社评,据说美国国务院、台湾的政要都剪辑他的社评,作为研究和参考。”[38]办《明报》期间,金庸大量报道内陆消息,促进港台及海外读者了解大陆新闻,对中国政治变化常有敏锐嗅觉。与《大公报》的多次笔战,也为《明报》提升了知名度和认可度。[39]作为新闻人的金庸,成功将《明报》打造成香港的报业集团,也是一位成功的报业家、文化企业家,被称作是“富有人情味的老板”。金庸的社评及其办报事业,都具有重要的新闻史学意义。[40]1994年,北京大学王一川《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小说卷》选中九位小说大师,将金庸排名第四,在鲁迅、沈从文、巴金之后,而在老舍、郁达夫、王蒙、张爱玲、贾平凹之前,并评价“他的现代新武侠小说的出现,本身就标志着中国武侠小说在文化境界上的崭新拓展,并在总体上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也推动了现代中国小说类型的丰富和发展。他在这方面的贡献独一无二,第四席位无可怀疑”[41]。1998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召开的“金庸小说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讨会,意味着“金学”开始进入国际汉学界较高层次的视野[42]。有学者认为金庸小说是当代不可绕过的文化现象,未来也必然在文学史上有一席之地,但“经典”仍需长时段的淘洗,突击提拔是违背文学基本规律的。[43]也有学者认为金庸小说不过是通俗文学,作品具有浓厚的商业色彩,当下有高估其文学水准之嫌[44],且其小说经过多次修订,仍有漏洞和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45]。金庸用武侠小说承载中国传统文化,并用传统文化与现代观念结合的方式,塑造了诸多深入人心的侠客形象,使“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观念与近代知识分子的生命形态契合[46][47]。金庸小说中的侠客与传统公案小说大不相同,有学者指出金庸是在传统章回体的框架中注入了新的价值追求。这也是金庸将通俗文学提升到严肃文学水准的表现之一。[48]金庸小说入选大、中学语文课本,证明其价值观念、文学技巧都得到了更高认可。[49] 金庸教授讲中国历史的大势 对金庸作品的研究,常简称为“金学”[50],或为避免与研究《金瓶梅》的学问混淆,称“金庸学”(Jinyonology)[51]。金庸本人对“金学”持谦虚态度[52],但从学术方法的特殊性看,“金庸学”并非现代意义的学科[53],但就影响力来说,不管是金庸作品本身还是相关研究均已成为重要的文化学术现象,“'金庸学’有成'学’的合理依据,金庸小说业已成为当代的文学典范(或部分学者表述的“经典”),并在文学史上有其立足之地。”[54]已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表述。研究金庸小说的版本文字变迁、文化源流熏染,及其广泛的社会影响,都比一般的作家专人研究更加复杂。以后研究的难点是:如何既凸显金庸小说和金庸研究的特殊性,又避免局限于金庸作品自身,割裂通俗文学、武侠文学的文化大背景。[55]金庸是一位在全世界华人范围内都有影响力的小说家。两岸如邓小平、蒋经国等都喜读其作品。《笑傲江湖》连载时,“西贡的中文报、越文报和法文报有二十一家同时连载。南越国会中辩论之时,常有议员指责对方是岳不群。”[56]金庸小说被译成英、法、日多种语言。[57][58][59]金庸小说翻译情况举要:小说名翻译语种出版时间《雪山飞狐》英语1993年《鹿鼎记》英语1997-2002《书剑恩仇录》英语2004《射雕英雄传》英语2018-2020《射雕英雄传》法语2004《神雕侠侣》法语2012-2014《天龙八部》法语2016-2018《侠客行》法语2017《书剑恩仇录》日语1996《射雕英雄传》日语1999《碧血剑》日语2001《越女剑》(含《鸳鸯刀》《白马啸西风》)日语2001《侠客行》日语2001-2002《天龙八部》日语2002-2010《神雕侠侣》日语2006《笑傲江湖》日语2007《连城诀》日语2007《倚天屠龙记》日语2008《雪山飞狐》日语2008《飞狐外传》日语2008《鹿鼎记》日语2009金庸的艺术创作、文化传播、社会活动等贡献得到广泛认可,曾获得世界杰出华人奖(2005)、中国作家协会荣誉副主席(2009)、法国“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1992)、“艺术文学高级骑士勋章”(2004) ;英国剑桥大学荣誉院士(1996)、荣誉博士(2005);日本创价大学荣誉博士(1996)等荣誉。[60]金庸的小说创作、社会活动都与家国情怀密切相关。“毕生坚守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如椽之笔,书家国情怀,著作等身,成就非凡。”[61]金庸善于判断政局走势,董桥称其方法是“推己及人,先从其自私的角度衡量其得失,然后判断其下一步之举措,一定不会离题太远。”[62]李敖则从负面角度批评金庸有“伪善”的一面[63]。 书剑恩仇录1955讲述清乾隆年间红花会群雄在年轻总舵主陈家洛的率领下,反清复明的故事。清朝大臣陈世倌之子、红花会总舵主陈家洛获悉一个惊天秘密:当朝皇帝乾隆竟是他胞兄。乾隆下江南,兄弟相见,陈家洛以兄弟之情、民族大义力劝乾隆恢复汉室江山,乾隆虚与委蛇,假意答应,一张暗藏杀机的大网却在慢慢撒开…… 碧血剑1956讲述了一代抗清名将袁崇焕因皇太极的反间计而遭崇祯皇帝冤杀。一心为父报仇的袁承志年纪轻轻被推举为武林盟主。欲报杀父之仇,又遭亡国之危,少侠毅然选择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树义旗、助闯王、力抗满清铁骑。一身绝世武功的他历尽千难万苦,却未能救黎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满腔悲愤的他不得不远赴海外。 射雕英雄传1957南宋年间,随丈夫杨铁心流落江南牛家村的包惜弱救了金国王子完颜洪烈,却害得丈夫和义兄郭啸天两家家破人亡。郭啸天的妻子逃到蒙古大漠,生下遗腹子郭靖。傻小子郭靖得到丐帮帮主洪七公传授绝技“降龙十八掌”,更赢得心上人蓉儿芳心。坚毅淳朴的傻小子终成一代大侠。包惜弱和杨铁心之子杨康认贼作父,成了金国的小王子,最终害人害己,惨死在牛家村。 雪山飞狐1959讲述的是闯王李自成四大侍卫胡、苗、范、田后人和闯王军刀的故事。当年闯王兵败九宫山,将藏有复国宝藏的闯王军刀交给四大侍卫之首胡侍卫保管,苗、范、田三位误以为他卖主求荣,将其杀死。百余年来,四家后人不断寻仇和寻宝,却无一能得善终。豪气干云的胡一刀之子“雪山飞狐”胡斐,淡然面对惊世宝藏,只想与意中人苗若兰长相厮守,却又被逼与她的父亲金面佛苗人凤展开生死搏斗。 神雕侠侣1959南宋年间,蒙古大军围攻襄阳城。大侠郭靖带领城内军民殊死抵抗。郭靖义弟杨康的遗腹子杨过投身古墓派 ,并与师父小龙女展开一场为世俗所不容的师徒之恋。欲杀郭靖为父报仇的杨过,最终却感于郭靖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毅然助其守城。屡建奇功的神雕大侠杨过,身受断臂之痛、情花之毒,却不畏艰难险阻,一心追求自己的真爱,经历世人难以想象的种种磨难,有情人终成眷属。 飞狐外传1060少年英豪胡斐,为替惨死的穷苦百姓钟阿四一家伸张正义,一路追杀恶霸凤天南。涉世未深的英雄少年不惧巨奸大恶的权势,不为荣华富贵所动,一心只为伸张天理公义。最终恶人虽然得诛,深爱他的义妹程灵素却为救爱人而死,而他念兹在兹的意中人袁紫衣也早已皈依佛门。 白马啸西风1961描写了哈萨克人、汉人之间的情仇,主人公是位名叫李文秀的汉族姑娘,父母因带着高昌迷宫地图被强盗追迫而死,单独留下李文秀在哈萨克族中被旅居大漠的汉人计老人抚养长大。 倚天屠龙记1961小说以元朝末年为历史背景,叙述了明教教主、武当弟子张无忌率领明教教众和江湖豪杰反抗元朝暴政的故事。不祥的屠龙刀使主人公少年张无忌幼失怙恃,身中玄冥毒掌,历尽江湖险恶、种种磨难,最终却造就他一身的绝世武功和慈悲心怀。他是统驭万千教众和武林豪杰的盟主,为救世人于水火可以慷慨赴死;他是优柔寡断的多情少年,面对深爱他的赵敏、周芷若和蛛儿,始终无法做出感情抉择。 鸳鸯刀1961叙述江湖上盛传的鸳鸯宝刀的秘密以及围绕它发生的故事。 连城诀1963以一部剑诀及其中的宝藏秘密揭露了人性贪婪的一面,写人的“坏“这本书可说是第一把交椅,狼心狗肺的丈夫,心机深疑心重的师 父,还有逼死自己女儿的父亲……憨直的乡下小子狄云,落入一个个圈套,失去了心爱的师妹,还有对人心的信赖。 天龙八部1963故事以北宋末年动荡的社会环境为背景,展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塑造了乔峰、段誉、 虚竹、慕容复等形象鲜明的人物,成为武侠史上的经典之作。 侠客行1966叙述的是一个懵懂少年石破天的江湖经历。 笑傲江湖1967名门正派的华山派大弟子令狐冲只因心性自由、不受羁勒,喜欢结交左道人士,被逐出师门,遭到正宗门派武林人士的唾弃而流落江湖。令狐冲依然率性而为,只因正义良知自在心中。后来他认识了魔教圣姑任盈盈,两个不喜权势、向往自由的年轻人几经生死患难,笑傲江湖,终成知心情侣。 鹿鼎记1969讲述了出身于妓院的少年韦小宝,凭一时之勇搭救了落难的江湖好汉茅十八,又阴差阳错地假冒小太监,成为少年康熙驾前第一红人;他既是天地会总舵主的关门弟子,被寄予反清复明重任;他又艳福齐天,娶得七个如花似玉的夫人;他不肯反清,只因当今皇上是好朋友小玄子;他不肯剿灭天地会,只因不愿坏了江湖义气;他不学无术,却是天下第一好运的小无赖;他建功无数,却懂得功成身退。 越女剑1970是金庸所有的武侠创作里面历史背景最早的,亦是篇幅最短的。据金庸自己的说法,《鹿鼎记》是他武侠小说收山之作,《越女剑》只算是个独立短篇,同样亦是封笔之作。作品名基本内容出版信息《袁崇焕评传》介绍袁崇焕的事迹及历史评价,作为小说《碧血剑》的补充附于《碧血剑》之后《三十三剑客图》根据清代画家任渭长《卅三剑客图》创作,融学术考证与文学想象于一体附于《侠客行》之后《成吉思汗家族》用现代文化观念介绍、评论成吉思汗附于《射雕英雄传》之后《关于“全真教”》介绍《射雕英雄传》所涉全真教人物的历史本来面目附于《射雕英雄传》之后《香港的前途——明报社评之一》金庸于1980-1984年间对香港问题撰写的社论集,署名查良镛明报公司1984年版《三剑楼随笔》与梁羽生、百剑楼主合作专栏文字结集而成香港文宗出版社1957年版;学林出版社1997年版《探求一个灿烂的世纪:金庸/池田大作对话录》与日本创价学会会长、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池田大作对话录台湾远流出版社1998年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金庸散文集》汇集金庸从1950年代以来的各类散文四十余万字,包括艺术鉴赏、创作心得与游记随笔等作家出版社2006年版;台湾远流出版社2007年版《寻他千百度》金庸散文另一选本中华书局2013年版 东邪西毒1994 天龙八部之天山童姥1994 东方不败风云再起1993 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1993 射雕英雄传之东成西就1993-02-05 鹿鼎记1992 笑傲江湖Ⅱ东方不败1992 笑傲江湖1990 书剑恩仇录1987 飞狐外传1984 鹿鼎记1983 鸳鸯刀1982 侠客行1982 杨过与小龙女1982 天龙八部1982 书剑恩仇录1981 碧血剑1981 连城诀1980 飞狐外传1980 笑傲江湖1978 倚天屠龙记1978 天龙八部1977 射雕英雄传1977 倚天屠龙记1965左滑查看更多 天龙八部2021 鹿鼎记2020 倚天屠龙记2019 射雕英雄传2017 神雕侠侣2014 天龙八部2013 笑傲江湖2013 倚天屠龙记2009 书剑恩仇录2009 射雕英雄传2008 鹿鼎记2008 碧血剑2007 神雕侠侣2006 连城诀2004 倚天屠龙记2003 射雕英雄传2003 天龙八部2003 书剑恩仇录2002 笑傲江湖2001 侠客行2001 倚天屠龙记2001 鹿鼎记2000 笑傲江湖2000 笑傲江湖2000左滑查看更多参考资料[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