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泉州南安市石井镇营前村地处海滨,人多地少,北自巷子内附近、南至和美“独石”的沿海滩涂和村前隔江一大片沙滩,是营前村村民自元、明代以来赖以生存的“铁饭碗”——海蚵养殖基地和讨小杂海的海域,村民世代以海产品养殖业为主、农渔业为辅,是南安市纯靠海的渔村之一。
近年来,爱拼敢赢的营前人念好“沿海经”,以大海为舞台、世界为市场,劈波斩浪、纵横四海,实现了从传统渔业村到现代航运村的转变。“我们在全国拥有157艘货轮,运力近300万吨。”营前村党总支书记伍小民骄傲地告诉记者,过去的营前人向海而生,靠跑船和挖蚝讨生活,现在的营前人“向海而富”,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靠海吃海以海为生
营前村前有上万亩海域,营前人祖祖辈辈在这里种生蚝。种的生蚝分为石蚝、绳蚝两种。“几十年了,算起来几十年了。”当问及种石蚝的历史时,南安市石井镇营前村渔民洪英彪告诉记者,“不知从哪一代祖公开始一直到现在。”
营前人大多从小出海挖海蛎,虽是靠天吃饭,但他们都很拼。“凌晨三点出海挖蚝,傍晚回家,挖了将近600多斤。”营前村渔民洪培阳告诉记者,“这样算一般般了。有时好有时差,这个没办法估算。”
在长期的渔耕生涯中,靠海吃海的营前村逐渐形成了自身独具特色的海洋文化,“一时风驶一时船”“蚝削蚝吃,蚝削完做乞丐”……这些意趣横生的俚语反映出营前村发展传统渔业的艰苦历史。
20世纪80年代,全村有蚵石63万株,年产海蚵1500吨,产量全省第一。配套建设的村级企业营前蚝油厂,年生产蚝油30万吨,年产值超百万元。
人民公社时期创办的壳灰厂,巧妙地将废弃蚝壳用传统工艺烧成一种环保无毒的天然白灰,增加了村民经济收入,同时也改善了生活环境。“靠着一双勤劳的双手,渔民们得以换一种活法,‘小渔村’获得新生机。”伍小民说。
1987年,营前村被列为海建重点村,政府资助,群众集资,建立起石井镇第一个全村家家通自来水的村庄。一个以海产品加工、海上运输、外海捕捞为主,实行“三聘一包”的新型生产结构模式日臻完善,经济从此高速发展。
跑船闯出致富之路
靠海吃海,营前人既挖蚝,也跑船。收藏在营前村船史馆里的《北线针路簿》(民国)是营前村最早的航海手抄本,记载营前水道发往北航线情况,在没有海图的年代,营前人就是靠着这本航海秘籍探潮水、知风向,在海上乘风破浪。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我们村就有航海,跑船以货易货,当时几十吨、二十几吨的小帆船,一个航次正常最快是三个月,迟则一年半载,回来就可以盖一栋老古厝。”伍小民说,“赚钱是很赚钱,但是说心里话,老一辈人说‘行船走车三分命’。”
近百年间,营前人的小帆船在海浪翻滚间变成现在的大货船。伍小民的船运公司拥有4条货船,其中,2023年6月17日下水的“弘泰869”集装箱船载重量达5.8万吨,被称为南安第一船。
现在跑船,也不再依靠针路簿,而是雷达和GPS。“在电脑上,我们只需点击一下,这条船的信息,包括AIS信息还有船舶档案、气象信息、当前航次、以前的航行记录,都可以在指尖实时呈现。”福建凯裕海运有限公司海务兼指定人员陈锦川告诉记者。
从2012年起,营前村经济发展一日千里、蒸蒸日上,从富起来大步迈向强起来。习惯“抱团发展”的营前人,收入结构从单一的渔耕收入演变为技术、船工、股份等多种收入为主体的模式,以特有的方式迈向农业农村现代化。
从传统航海运输到现代航运贸易,营前村闯出了一条发展海洋经济的致富之路。村里现有各式渔船上百艘,船员从业人员达300余人。
“着力提升船员群体的获得感是海事工作的重要方面。”泉州海事局副局长王烽告诉记者,基于营前村的“船舶村”“航运村”特色,该局推动泉州市首个船员权益保护宣教基地在营前村“党建+”邻里中心揭牌成立,在常态化开展船员权益保护宣教、组建船员权益保护专班、建立定期磋商协调机制、建立信息通报反馈机制、建立执法协作联动机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向海而富突破进取
向海而富,蔚蓝的海洋,托起营前村腾飞的梦想和希望。截至目前,营前村航运物流企业由2012年的2家增至31家,单船载重吨位由1万吨增长到5.8万吨,总运力由80万吨增加至300万吨,年产值由5亿元增至21亿元,经济实现再度飞跃。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是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则。”南安市石井镇党委委员、秘书陈焕元表示,营前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坚持党建引领,大力推动外挂船舶和港航企业回归,发展航运总部经济,完善各项民生工程,建设美丽乡村,积极探索新型航运经济股份制改革试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村民致富增收。
“目前,村里积极推动航运精英回归创业,部分航运企业在家乡建设公司总部,一批批省内外知名航运贸易公司应运而生,常年往返沿海及长江下游沿岸各大、中城市从事货物运输。”伍小民告诉记者。
从运输散货到运输集装箱,从短途到长途,从国内到国际,下南洋、闯东洋、泛西洋,足迹遍及五洲四海。
而今,营前人还在家门口规划深水码头泊位,准备迎接自家大船回家。在围头湾港区石井作业区16—17号泊位建设现场,记者看到机械轰鸣、人来车往。“我们正建设5万吨级的码头泊位,将于2025年投用。”陈焕元说。
随着石井二期航道、石井口岸航运中心等港航项目陆续建设投用,以及海峡两岸融合发展、闽西南协同发展、厦漳泉同城化等战略叠加实施,营前村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它将以一往无前的勇气,疾速驶向更为宽广的蔚蓝世界。
(全媒记者:王有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