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当时烽火里 ——江西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述评
2024-12-15 22:55:49
体育赛事
facai369
今年6月,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第十军团》在弋阳县方志敏纪念馆隆重开机,影片热情讴歌了方志敏为“可爱的中国”奋斗一生的壮烈情怀;7月,电影《老阿姨》全国公映,影片深情演绎了甘祖昌将军与龚全珍老阿姨这对共产党人相携一生的革命情感;这段时间,为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史诗巨作《建军大业》的摄制组正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紧张拍摄……我省革命历史文化资源极其丰富,而将深厚的历史资源转化为可感可亲、入心入脑的文艺体验,让当代人重温那段激情岁月,影视责无旁贷。本期,我们一起来回顾我省的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
——编者
我的丰功伟绩值得浇铸于青铜器上,铭刻于大理石上,镌于木板上,永世长存。等我的这些事迹在世上流传之时,幸福之年代和幸福之世纪,亦即到来。
——《吉诃德先生传》
这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这里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这里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所在地,这里是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起点,这块土地上为国捐躯的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达25.3万余人,占全国登记烈士总数的1/6,无名英雄不计其数,在这片土地上燃起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给古老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江西这片富含红色文化底蕴的厚土,承载的是具有永恒意义的民族之魂。
作为历史的另类载体,艺术一直如影随形,亚里士多德甚至认为:诗比历史更真实。艺术家们以各种文艺样式再现这些革命历史,已形成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的独特现象。自1950年电影《上饶集中营》拉开了江西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的序幕,《翠岗红旗》(1951年)、《红孩子》(1958年)、《党的女儿》(1958年)等紧随其后,电视剧则从1984年的《封锁线上的交易》(3集)开始,《宁都兵暴》(1991年,6集)、《子夜枪声》(1993年,12集)等相继出现;到新世纪,更是掀起了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的拍摄热潮:电影《毛泽东去安源》(2003年)、《八月一日》(2007年)、《少共国际师》(2012年)、《第十军团》(2016年),电视剧《长征》(2001年,24集)、《井冈山》(2007年,36集)、《红色摇篮》(2010年,29集)、《寻路》(2013年,44集)、《十送红军》(2014年,48集)、《破阵》(2015年,36集)等影响力较大的作品不断涌现。江西红色历史资源成了影视剧取之不尽的革命精神财富,奏响的是气势恢宏的时代主旋律。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民族历史的镜像书写
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通过“对历史的艺术叙述”实现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构建与传播,是挖掘民族历史,强化集体记忆,实现国家认同的重要载体。发生在江西的一系列重大革命历史事件,深刻地影响着近代以来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和命运走向。黑格尔在《美学》中提出:“史诗以叙事为职责,就须用一个动作(情节)的过程为对象,而这一动作在它的情境和广泛的联系上,须使人认识到它是一件与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密切相关的意义深远的事迹。”作为对这段历史的铭刻与纪念,在江西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的创作中,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数量相当可观,影视剧编创人员多采用宏大的叙事体系对民族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进行架构,呈现出气势磅礴的史诗化创作倾向。这从不少影视剧较为直白地以重大历史事件或革命领袖的名字进行命名也可管窥一二。影像让纷繁芜杂的逝去岁月得以清晰复现:《毛泽东去安源》重现了1921年-1923年间,毛泽东、刘少奇深入安源煤矿发动工人大罢工,安源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策源地的史实。《八月一日》《南昌起义》的《子夜枪声》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古城南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秋收起义》再现了毛泽东在湘赣边境领导发动秋收起义的历程。电影《井冈山》和同名长篇电视剧、《朱德上井冈》《寻路》等展现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艰难探索革命道路、建立红色政权的峥嵘岁月,还原了1928年4月28日朱德与毛泽东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前后的历史境况,星星之火必将燎原;1931年11月瑞金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所在地,是新中国成立的一次伟大预演。这前后的五次反“围剿”折射出阶级斗争的酷烈和路线斗争的复杂;震惊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就从瑞金城郊和于都河畔出发。金韬的“红军三部曲”(《井冈山》《红色摇篮》《长征》),系统地展现了中国红军1927年-1936年这长达9年的历史画卷,《长征》前5集皆为发生在中央苏区的大事件。电影《梅岭星火》和22集电视连续剧《浴血坚持》遥隔26年交相辉映,从正面刻画了陈毅领导的三年艰苦卓绝的赣南游击战。1988年美国历史学家怀特发表的《书写史学和影视史学》一文中曾将这种影像与历史的交汇或曰交融称为影视史学:以视觉影像和影片的论述,来传达历史以及我们对历史的见解。历史就这样借助现代传媒重新走向民众。黑格尔认为:“史诗就是一个民族的 传奇故事 书 或 圣经 。每一个民族都有这样绝对原始的书,来表现全民族的原始精神。”红色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史中最重要也最辉煌的篇章,创作者们以具有史诗品格的美学追求和艺术格局实现着对民族历史的镜像书写和民族精神的主体传达。
“别样”革命历史题材——历史缝隙的平民传奇
除了呈现江西革命史中的重要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外,江西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的创作者们也非常注重题材的开掘和类型模式的突破。并不是所有的人、所有的经历都能被载入史册,一些作品于历史缝隙处介入,将视线聚焦大时代下的小人物,对红色历史进行状写与还原。此类革命历史剧融汇儿童剧、爱情剧、家族剧、偶像剧、商战剧、谍战剧等多种类型剧元素,形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各异的革命故事剧,有的称之为红色传奇剧。不少作品更是通过发掘、歌颂普通革命者、人民群众的英勇传奇,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感召大众,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交相辉映。《党的女儿》《冬梅》《红孩子》《闪闪的红星》《翠岗红旗》等影片的序幕皆为红军离开瑞金或于都河畔北上抗日的画面,故事主体皆为在腥风血雨的岁月里坚持斗争的苏区妇女和儿童。无论是玉梅、冬梅,还是李家坳少年苏保、虎崽、细妹、冬伢子等组成的少年游击队,抑或单打独斗的潘冬子,这些本属于弱势群体的妇女与少年,谱写的英雄颂歌同样惊天地泣鬼神。《红线记》将故事背景放在红色革命最艰苦的1934年冬天,通过一个传奇爱情故事来反映当年赣粤边游击战争,视角独特,凸显的是战火硝烟笼罩下的人情人性美。《封锁线上的交易》讲述的是与革命斗争和人民生存息息相关的苏区经济战,让观众知晓了苏区是如何“用一颗乌黑的石头砸破了国民党经济封锁的水缸”,题材新颖。新世纪以来,文化语境的变化带动影视创作的多元表达,在主导意识形态询唤、商业价值诉求与人文关怀愿景的多重作用下,将主流文化话语与大众商业话语、精英话语相缝合,成为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的创新路径。《十送红军》以长征为背景,用十个故事讲述长征中红军基层战士的成长,这些普通的战士为人生价值和革命信仰而战,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实现了从小人物到大英雄的涅槃重生;《兴国,兴国》将苏区传奇人物的家族恩怨、爱恨情仇注入气势磅礴的革命历史叙事,在风云变幻的历史天空下演绎家族的兴衰与人物的命运,家国同构的价值一览无余;与《封锁线上的交易》遥相呼应的《破阵》,30年后再度回首苏区经济战,主旋律的红线贯穿其间,商战、谍战、情感元素却也一个都不缺;《我的传奇老婆》是共产党人以坚定的革命信仰改造女土匪,演绎出的传奇爱情物语……这些以平民化的视角、传奇式的人物为特征的“别样”革命历史剧,让虚构的人物穿行于真实历史的深邃处,折射出的依然是中华民族的抗争精神和奋斗精神,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在此类作品中仍清晰可见。此类创作因发挥空间较大,话语表达更见灵活,其间所蕴含的革命价值观和革命道德观同样指向历史演进的必然性与合理性。
殊途同归——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江西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不仅全景地展现了近现代革命史尤其是土地革命时期发生在江西的重大历史事件,而且对相同的革命事件和相近的革命故事采取了不同角度切入、不同层面展现、不同叙事手法的翻拍、重拍、扩拍和改拍,更采用宏大叙事、史诗品格与民间话语、传奇色彩的嫁接糅合来谱写波澜壮阔的民族奋斗史诗。上述革命历史题材的成功说明,无论是将革命历史、革命领袖作为表现对象的严肃历史叙事;还是将革命历史作为前景或背景,表现普通人的传奇历史叙事,作为艺术创作,作品本身的思想内蕴是作品的灵魂与魅力所在。艺术家对于历史的艺术选择,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传达人物精神来实现的。而这种艺术选择,既包括历史素材的选择,也包括艺术手法的选择。电视剧《长征》和《十送红军》虽然同时再现了红军长征这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历史壮举,但在内容呈现与审美表达上却很是不同。《长征》以连续剧的形式,气势恢宏地展现了长征途中的悲壮画面,将真实的历史人物放置于具体的历史情境中进行审视,全新地塑造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伟大革命领袖的历史群像,真实故事本身所具有的信仰力量与人性光辉穿透历史的尘烟投射于当下,使这般恢宏的“史”中有个性鲜明的个体形象呼之欲出。《十送红军》则以系列剧的方式讲述了不同年龄、性别、兵种的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的故事,被称作“一次叙事的革命”。看似毫无交集的十个单元故事,实则是用特定的主人公及情节细节,塑造了红军战士的亲情、友情、爱情、理想、信仰、尊严等各个侧面,从整体上展现了红军战士的成长、牺牲所具有的强烈的人格特质。两部作品殊途同归,蕴含的都是超越个体生命意义之上的崇高精神价值,相得益彰地传达出整个红军集体所展现出来的伟大的长征精神,用不同的历史表达构设起一个充满历史质感的艺术世界。现代影像技术与艺术以具象的方式真实再现、深情演绎了革命历史,成为另一个时空在当下的投影,红色经典成为中国人共同的历史情怀。
“哎呀嘞,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嘞”的深情旋律还萦绕在耳边,时间却已是红军长征胜利80年后的今天。前行的道路依旧不平坦,但红色的革命火种从未黯淡,猎猎旌旗还在迎风招展,冲锋的号角仍久久回响于神州大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是今天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坚持之事业。作为为人民的艺术,文艺如何成为“时代前进的号角,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如何“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值得每一个文艺工作者深思。如果能为这片伟大的土地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伟大的人民多留下一些伟大的作品,让他们为更多的人所知晓,所感动,所传颂,艺术创作也就实现了应有的历史责任和艺术使命。
何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