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建国大业》
影片《建国大业》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片,讲述了从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夕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02
《南昌起义》
1927年6月,国民革命军二次北伐,大败奉系军阀张作霖。汪精卫突然下令撤兵河南,回师武汉。蒋介石特使趁机拉拢独立第十五师师长贺龙,遭到贺的拒绝。陈独秀对汪抱有幻想,周恩来去找贺龙,贺表示一辈子跟党走。在鲍公馆召开的中共中央全会上、周恩来报告了汪精卫将要向湖北工人纠察队开刀的消息,经研究决定解散纠察队,将人员和好枪加入贺龙部队,保存了实力。汪精卫任命贺龙为二十军军长。7月15日,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周恩来、恽代英和李立三等人提出举行南昌暴动,得到中央同意,并委任周为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抵达南昌。汪精卫邀叶挺、贺龙上庐山,想乘机缴械,参谋长叶剑英密告叶、贺,他们当即决定把部队开往南昌。 周恩来听取了朱德的情况介绍,拟订了“南昌暴动计划”。敌方派人探听叶、贺部动向,汪精卫的特派员刁铁民胁迫起义前敌总指挥贺龙清党反共,贺反而将他逮捕。张国焘赶来阻止起义,未逞。为牵制敌人,朱德宴请敌方军官。因有人出卖情报,周恩来下令提前起义。8月1日清晨2时,叶挺亲自指挥战斗,朱德所部也参加战斗,贺龙指挥将红旗插上敌司令部内鼓楼上,南昌起义取得了胜利。
03
《血战湘江》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共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5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湘江惨败直接导致遵义会议的召开,重新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04
《突破乌江》
1934年底,红军第一方面军先头部队在张团长和秦政委的率领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经黄平、瓮安来到贵州境内乌江南岸的黄家村,准备突破乌江。乌江自古号称天险,两岸陡峭,水深流急,是遵义、桐锌南面的一道天然屏障,因此红军要夺取遵义、桐锌就必须先渡乌江。在红军到达黄家村之前,敌人已经把这里洗劫一空。他们抢走了村民的衣物、粮食,抓走了青年,烧毁了渡船和房屋,企图使我军无法在此立足,更无法渡江。然而,我先头团到达黄家村后,一方面抢救受害的群众,为他们治伤、救火和修补房屋,并发动群众将地主的粮食和衣物分给大家,另一方面在张团长的指挥下,通过制造佯攻乌江的阵势,对敌人的火力配备情况进行了侦察。在群众的支持下,先头团开始渡江。第一次强渡中,由于水流湍急,天寒水冷,强渡用的绳索被敌人炸断,未能成功。他们在失败中寻找经验,在黄家父子的帮助下,创造了双层竹筏。第二天夜晚,他们又组织偷渡,但因夜间天黑联络不便,竹筏又不易掌握,只有陈连长、黄大发、罗小光等侥幸到达彼岸,不料陈连长的手电筒失落江中,无法用信号联络,大部队不能继续过江。陈连长等见寡不敌众,只好隐蔽起来。第三天,红军的处境非常危险,后面有敌兵追赶,前面有乌江天险,英雄们决定再次组织强渡。红军的英勇行为使守在北岸的敌旅长侯立担的部下胆战心惊,拼命死守。当我军的先头船只刚驶到对岸就遭到敌人的疯狂反扑。危急关头,突然后面枪声大作,原来隐蔽在北岸的陈连长等人出其不意地智取了碉堡,接应了部队过江。红军登岸后,陈连长等人又占据了敌人背后侧翼山头,切断了敌人的退路,迫使敌人缴枪投降。红军先头团在三天之内,机智勇敢地打败了乌江对岸的侯立担的一个旅的兵力,完成了突破乌江天险的战斗任务,保证了全军向遵义进军作战计划的实施,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胜利的道路。
05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增选了毛泽东同志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会后不久,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同志代替博古同志负总责,毛泽东、周恩来同志负责军事。在行军途中,又组成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同志参加的三人指挥小组。从此,毛泽东同志便成为红军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
06
《四渡赤水》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率3万红军来到赤水河畔,并与堵截红军的川军相逢。毛主席、周副主席、总参谋长刘伯承对形势进行了认真分析,决定立即抢占附近渡口以摆脱敌人。红军一渡赤水进入云南扎西地区,蒋介石命督察室主任王道元对红军加紧围剿,王赶到贵阳,并调集四十万大军围住扎西地区。我方认真研究了敌情,准备用运动战对付敌人。于是,我军趁敌人重兵围扎西黔北空虚之际,二渡赤水,夺取渡口。高翔率领瑞金团奇袭娄山关,解放遵义城。蒋介石闻知此事大发雷霆,命令重兵进攻红军,将红军消灭在乌江以北。毛主席经慎重考虑,决定三渡赤水。红军三渡赤水后又突然调头四渡赤水,将敌人主力甩到了后面。蒋介石怕红军攻占贵阳,急调滇军增援。但红军将疲惫不堪的滇军牵到东面并给予沉重打击。红军主力终于大步开进云南,并从容渡过金沙江,开始了新的伟大征程。
07
《辛亥革命》
晚清末年,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到了危亡之际。改良派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决心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体制。1895到1910年,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多次起义,秋瑾、徐锡麟等一批革命党先驱先后牺牲,革命陷入低潮。1910年底,孙中山再次在海外召集同盟会骨干,组织力量准在广州发动起义黄兴与徐宗汉假扮夫妇,秘密潜入广州。然而广州之战终因革命党人寡不敌众而告负,林觉民等一大批革命骨干壮烈牺牲,黄兴也身负重伤。徐宗瀚等冒死收葬了烈士遗体72具,葬于广州城外的黄花岗。经过这次的起义,清政府对革命党人进行了血腥镇压,同时积极寻求与帝国主义的卖国交易。在四川,清廷又一次丧权辱国的行为,引发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湖北新军被紧急抽调前去镇压。在武昌,新军当中的革命党名单泄漏,湖广总督瑞澂开始对名单上的革命党人逐一捕杀,革命形势十分危急,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等愤然打响了革命第一枪。经过一夜激战,武昌起义的革命军攻占了总督府,黎元洪被革命军将士紧急推为军政府都督。武昌起义成功,举国震惊,消息传到美国,孙中山和同盟会成员欢欣鼓舞。立即派黄兴和徐宗汉赶到武昌战场,大大振奋了革命军士气。不惜以热血和生命保卫飘扬着革命红旗的武汉三镇。经过这么多血与火的洗礼,黄兴和徐宗汉的感情不断升华,两人决定结为革命夫妻继续比肩战斗。风雨飘渺的清廷只好请袁世凯出山,率北洋军镇压革命。袁世凯一方面镇压革命军,另一方面仍试图在各方势力的博弈中,暗地里通过革命党人汪精卫传达与革命党和谈的愿望。革命的危急关头,孙中山奔赴海外,力排众议,最终说服西方列国财团,不再借贷款支持清廷。阳夏保卫战打得异常惨烈,黄兴和黎元洪艰难支撑,在各种反动势力的夹击下,黄兴毅然决定率部撤往长江下游,集聚力量,以图大业。长江战舰在行进中,传来了多省宣布独立的消息,黄兴等备受鼓舞。自此,革命形势进入了南北对峙的局面,经过多方努力,南北代表唐绍仪和伍廷芳终于坐下来会谈,经过艰难谈判,双方达成共识,支持建立共和政体;经过十八省代表的公开民主选举,孙中山被推选为首任大总统。孙中山表示,只要袁世凯敦促清帝退位,他即可让位,由逼退清让位的人,出任中华民国大总统。辛亥革命,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结束了两千八百年的封建统治;开创了亚洲第一个共和体制;写下了人类社会民主主义的新篇章!更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真理:历史的潮流浩浩荡荡,不可阻挡;顺其者昌,逆其者亡。未来,充满着革命的因素和希望。
08
《我的1919》
1919年,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被战火蹂躏的欧洲尚未恢复元气,旨在解决战争遗留问题和奠定和平基础的巴黎和会准备召开,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派出了时任驻美公使、全权代表顾维钧等五人组成的代表团参加和会。然而在欧美各国以及日本等列强意欲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大环境下,中国代表团人数遭到削减、德国在山东的利益眼看也要落入日本之手。顾维钧在会议上慷慨陈词,驳斥日方无理要求,然而公理在利益面前显得多么脆弱。顾维钧好友肖克俭之妻梅专程赶赴巴黎,寻找投身爱国工人运动的克俭。克俭在法国的活动、以及国内浩大的群众呼声令和会中的顾维钧等感受到责任重大。
《我的1919》不仅是在叙述历史中的一页,而且重新点燃了1919年熊熊燃烧的那股烈火。片名即道明了影片独特的叙事角度,它不是在历史的洪流中表现扭转乾坤的人物,而是在追溯个人的经历时回顾历史。银幕上第一次以北洋政府的一名外交官──驻美国公使、签订巴黎和约的全权代表顾维钧作为第一主人公,通过他拒绝在出卖中国领土和主权的1919年的巴黎和约上签字,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尊严,讴歌了以弱抗强、威武不屈的中国人的扬眉吐气的精神。
09
《开天辟地》
1919年5月4日,三千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广场集会,抗议帝国主义列强在“巴黎和会”上把山东从德国手上转让给日本的强权统治,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21条”等口号,并在示威游行中火烧国贼曹汝霖的住宅,痛打章宗祥。北洋政府逮捕了32名爱国学生。北大校长蔡元培偕同13所大学校长要求总统徐世昌立刻释放学生。上海也举行三罢活动支援北京爱国学生。《新青年》主编陈独秀散发《北京市民宣言》时被捕,引起民愤,反动军阀被迫将他释放。蔡元培、李大钊、胡适及众师生到监狱门口迎接。陈独秀对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十分钦佩,表示马上成立马克思研究会;李大钊提出还应进一步组织发动工人。宣传新文化、新思潮的运动在全国掀起:天津有周恩来、邓颖超参加的觉悟社;济南有第一师范学生组成的励新学会;湖北有董必武创办的武汉中学。毛泽东等发起“驱张运动”,率代表团赴京请愿,李大钊与他促膝长谈,认为经济基础问题的解决——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才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前提。一系列爱国行动再次引起军阀政府的恐惧。李大钊连夜将陈独秀送出北京,两人相约南呼北应,尽快建党。1920年,毛泽东在上海见到陈独秀,夜读《共产党宣言》中文译稿,憧憬着中国革命的未来,坚信农民将是革命的主力军。陈独秀、李大钊努力联系到共产国际,得到了他们的支持。1921年7月23日,来自长沙、武汉、上海、济南、北京等地的毛泽东、何权衡、董必武、陈潭秋、李达、李俊汉、王烬美、邓恩铭等13名代表聚会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中途受到密探打扰,地下斗争经验丰富的马林机警地建议立即散会。后经李达夫人王会悟提议,会议改在浙江嘉兴南湖一只游舫上继续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党章,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布成立。“马克思主义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民族万岁。”的誓言低沉却又震撼寰宇。红船迎着滚滚波涛驰向远方。
10
《建党伟业》
1911年冬,孙中山从海外归来,于翌年1月1日就任临时大总统。与此同时毛泽东参加了光复新军。很快,袁世凯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在皇室中的威信,从孙中山手中取得了大元帅之身份,北洋民国政府成立。同年10月,国民党成立。
1914年夏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5年袁世凯与日本定下密约二十一条并且更改国体,自封为中华帝国皇帝,自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孙中山与蔡锷成立护国军,出师讨袁。很快袁世凯便在举国声讨中黯然死去了。之后又随着张勋复辟的失败,中国进入了军阀割据的混战局面。而毛泽东、李大钊、周恩来等人虽身处不同地方,但都在内心思索着救国救亡之路,命运的相会即将到来。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