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三股冷空气“一日一次”抵津 PK寒潮 天津人这样“暖”起来扫码阅读手机版

2024-12-17 15:43:07 体育赛事 facai369
  天津北方网讯:近期,本市受强冷空气影响,气温断崖式下降。为了应对低温天气,本市供热、供水、供电等民生保障部门纷纷采取多项应对措施,尽量减少对市民生活的影响。而我们又需要注意些什么?请大家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   “暖心”预报:天津本周气温持续性异常偏低 三股冷空气“一日一次”抵津   记者从市气象局12月19日举行的线上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从12月19日起至12月21日,三股冷空气分别南下影响本市。19日早间,第一波大风降温。20日10时后,又将有新一轮冷空气影响本市。预计21日中午前后,还将有冷空气影响本市,会有4至5级阵风6级的西北风。   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易笑园介绍,预计从24日开始,本市最高气温将逐步回升到0℃以上,将达到3℃;最低气温也将逐渐回升,从-10℃回升到-5℃。   “暖心”守护:天津这样干   天津民政部门切实做好困难群众服务保障工作   “高龄独居老人、生活困难群众、在外流浪乞讨人员,他们能否安稳度过极寒天气?”天津普降大雪,降温天气接踵而至,天津民政人始终牵挂着困难群众和特殊人群,他们与严寒赛跑,将温暖接续传递到了困难群众和特殊人群的身边、手边、床边。   市民政局启动“市—区—街(乡镇)—村(居)委员会”四级救助网络,全市各级救助管理机构走上街头开展全面巡查,畅通各种快速救助渠道,切实做好寒潮天气流浪乞讨人员和临时遇困人员救助服务。依托市流浪乞讨救助管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要求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在街面搜救、医疗救治、资金保障等形成合力应对极端天气。同时进行实时动态调度,掌握街面搜救情况;各级救助管理机构实行24小时服务接待制、畅通救助热线,全天候为流浪乞讨受助人员提供服务,做到“应救尽救、不落一人”。   各区民政局、各级救助管理机构会同属地公安、城管以及街道工作人员开展联合巡查,重点关注地下通道、桥梁涵洞、废弃房屋以及对重点点位长期流浪人员全面回访,加大劝导力度,引导被救助人员入站;对拒绝入站人员,发放御寒物资,并通知属地街道做好跟踪回访。   天津水务部门 做好防寒防冻措施 保障城乡供水安全   持续低温天气,市水务部门组成五个工作组继续赴中心城区、滨海新区、东丽、津南、北辰、宁河、宝坻等区供水企业,以及南水北调西河枢纽泵站、尔王庄水库、引滦明渠等重点供水工程,推动防寒防冻措施落实,确保外调水工程正常运行,外露供水管网保温措施到位,做好抢险人员、物资、车辆热备,及时解决冻管、冻表等问题,保障城乡供水安全。   天津电力部门:电网御寒度冬 能力再提升   寒潮来袭,电网用电负荷攀升,国网天津电力为确保冬季安全用电,在现有全景保供电应用场景新增煤改电台区运行情况监测功能,提高电网御寒度冬能力,确保广大用户温暖度冬。   市能源集团多措并举 让121万户居民温暖过冬   天津能源集团与各相关部门密切对接,形成服务联动机制;同时做好燃气、燃煤储备,协调交通运输部门,保障寒潮期间燃气、燃煤锅炉连续稳定运行;对管网、锅炉房、中继泵站、换热站等各类供热设施严密巡检,对抢险车辆、工器具、备品备件等应急物资全面排查,对抢险人员沟通机制进行系统梳理,200余名供热抢修人员24小时在岗备战。   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市场价格监管 保障市场秩稳价平   连日来,河北、河东、滨海新区等区市场监管局加强降雪寒潮天气市场价格监管,保障市场秩稳价平。记者在一些社区农贸市场看到,蔬菜、水果、猪肉等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货源充足,价格基本稳定。   “暖心”提示:这些事项需注意   1.低温冰冻天气 警惕心梗突发   市疾控提示,冬季远离心梗,关键在于预防。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关键。同时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生心梗,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等待救护车期间病人需静卧,不要有过多活动。   在寒冷的冬季,保护心脏,预防心梗发生,首先要做好防寒保暖,尤其注意头部、手部、脚部保暖。日常饮食做到少油、少盐、少糖,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量摄入肉、鱼、蛋、奶等动物性食物及大豆制品,补充优质蛋白质。三餐规律,不要暴饮暴食,也不要饥一顿饱一顿。适度运动,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最好选择中低强度为主的运动,如散步、八段锦、太极拳等,天气晴朗时可在上午10点后至下午3点前到室外活动。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但也不要过度增加睡眠,睡太久会使身体处于低代谢状态,不利于健康。要学会控制情绪、适当舒缓压力,少生气、少发火,也要避免过度紧张、兴奋。长期吸烟和大量饮酒都会危害心血管健康,诱发心梗发生,因此应尽快戒烟,饮酒越少越好。   2.寒潮持续发威 当心别冻伤   冬天外出,要注意保护好耳、鼻、手、足等末梢部位,同时避免在寒冷环境中暴露时间过长。潮湿、有风的条件下,更容易导致冻伤,因此运动出汗后,要及时更换衣服。长时间佩戴口罩,容易产生水蒸气,避免潮湿口罩长时间贴脸,以免发生脸部冻伤,要注意及时更换口罩。要穿厚实保暖的衣服、手套、鞋袜,戴好帽子。在户外活动时,特别是在玩雪时,一定要佩戴防水手套、穿防水防滑鞋,以免手套或鞋子浸湿而发生冻伤。如果手套、鞋子和衣物打湿,一定要及时更换。   如果皮肤出现发红、疼痛、麻木,冻伤可能已经开始,应尽快从寒冷区域离开或对所有裸露部位的皮肤加以保护。避免用高温烤或用雪搓手,这都会加重组织损伤。应该尽快回到温暖的环境里,换上干燥保暖的衣物,用40℃左右的温水快速复温,也可以用身体上比较温暖的部位帮助复温,比如腋下。如果症状仍未有好转,存在麻木、肿胀等问题,需要立即前往医院进行诊治。   3.强冷天气驾车 暖风使用不当 伤车存隐患   交管部门提示,寒冷天气驾车出行,市民要学会正确使用暖风:   发动机水温上升后再开暖风。车辆刚启动时,发动机水温还比较低,即使打开暖风,出风口吹出来的也是冷风,不仅会损坏发动机,还会增加油耗。应待发动机启动2至3分钟后,水温表指针指到仪表中间时,再开启暖风。   用暖风时关闭AC键。部分驾驶人使用暖风时会打开AC键,如果是手动空调的话,建议将AC键关闭。   长时间使用要注意内外循环。暖风和内循环同时开启易导致二氧化碳过量从而使人缺氧。特别是跑高速或长途时,一定要及时调节外循环模式,或将车窗开一条小缝,避免车内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偏高,使人产生瞌睡感,埋下行车交通安全隐患。   调节风向暖风不要对脸。吹暖风直吹面部容易引起驾驶人的睡意,从而影响行车安全。(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