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老家徽州游:4、宏村、呈坎、唐模、棠樾、徽州古城、阳产、龙川

2024-12-18 6:42:46 欧洲杯直播 facai369
宏村,奠基于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是此行给我印象最深的古村之一。其最大特色是其先人经过严谨规划,建造了以水圳、月沼、南湖为主要水系的牛形村落水利设施,成为古徽州水文化当之无愧的杰出典范。

所谓水圳,即流经房前屋后的沟渠。明永乐年间,宏村人将村中心天然井泉挖掘扩大成半月形池塘,即月沼。又在浥溪河上建坝抬高水位,经人工水渠引水入村,建成村内的“上水圳”,流经各户供村民生活之用,后注入月沼。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宏村又将村南百亩良田凿深数丈,建成南湖,月沼的水流经“下水圳”注入南湖,用于灌溉。至此,宏村形成九曲十八弯全长1200多米的上、下水圳。为了保证水圳合理利用,汪氏祖先还曾立下规矩,早上8点之前仅供饮用,此后才可洗涤。

汪氏祖先留有遗训,水是福泽子孙的保证,牛是富裕的象征,所以宏村通过水系建设特地将村子规划为“牛形村落”。村北雷岗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民居为牛躯,水圳为牛肠,月沼为牛胃,南湖为牛肚,绕村的河溪上四座桥梁为牛腿。从高处看,宏村宛若一头斜卧山前溪边的青牛。

宏村是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5A级景区,此前提到,宏村还与西递联袂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宏村的南湖风光堪称风情万种、惊艳异常。满目青山碧水、粉墙黛瓦、绿树红花,加之平湖似镜、倒影如梦,几乎每个角度皆可入画,引来许多学生在此写生。我也是在此盘桓良久,才不舍地走过画桥进入村中。
月沼虽因有水流注入而稍有涟漪,仍上下天光、风姿绰约,成为村中心最吸引人的一景。
数百年来,宏村的水圳就是这样如“自来水”缓缓流经全村,满足家家户户用水需要。一块块踏石上,仿佛还留着村民汲水浣衣的身影。只是时代不同了,如今宏村的人工水系已完成部分职责,但在调节小气候上仍发挥着作用,赏心悦目的水景则担负起为游客服务的新使命了。 承志堂,门前的八字墙显示主人身份的尊贵。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前后,为大盐商汪定贵故宅。全屋有木柱136根,大小天井9个,大小房60间,是一处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的豪宅。其建筑结构复杂,装饰精美绝伦,据说建造花费白银60万两,木雕贴金用黄金100两,全部木雕由20个工匠用四年完成,因而有“民间故宫”之称。 前厅冬瓜梁中央大幅原色雕刻为“宴官图”,京城高官显贵宴饮作乐,人物众多,场面浩大。柁墩、元宝梁等所有木构件上都有精美雕刻,百年后的今天仍闪着金箔的光泽。中堂画两侧楹联“敦孝弟此乐何极 嚼诗书其味无穷”,表明屋主儒商的精神追求。条案上一面摆瓷瓶一面摆镜子,中间自鸣钟,寓意“终生平静”。(注:冬瓜梁,厅堂正面粗壮的弧形大梁,为徽州建筑特色。) 厅堂两侧厢房门上分别雕有“福、禄、寿、喜”四星和道童伴随的“八仙”;其顶部的构件和屋梁上的金漆木雕富丽堂皇,金光闪闪。 与众不同的是,前厅大门后增设了一道具有官家威仪的仪门,只在重大喜庆日子或达官贵人光临时才开中门,普通客人只能走两侧边门。而且据说边门上的元宝梁是“商”字形,如此一般人无论何种职业,去他家都要从商人脚下过。汪定贵虽然捐了个“五品同知“,但显然仍对商人属“九流”之末的地位忿忿不平。中门“福”字上方雕刻“百子闹元霄”图,寓意多子多福。元宝梁两侧牛腿雕刻“三国演义”戏文,一二楼间的4根立柱分别雕“渔、樵、耕、读”。 后厅是主人侍奉父母、长辈的地方,每根柱子的基石上都刻有一个“寿”字,冬瓜梁中央木雕是“郭子仪庆寿”图。有意思的是,两侧有楹联“儿孙自有儿孙福 莫替儿孙作马牛”,是劝解父母安心颐养天年。
汪氏宗祠,即乐叙堂,建于明永乐年间,位于月沼北岸。一进门楼前有联“唐封越国三千户 宋赐江南第一家”,气势如虹。原来汪氏四十四世祖汪华曾被唐高祖封越国公,子孙遍布海内外,汪氏十之八、九都是其后裔。下联是指南宋绍兴年间状元汪应辰,曾被宋高宗御赐“江南第一家”匾额。
二进石雕门楼,三门五楼式,豪华威风。有红字“恩荣”匾额,说明是皇帝下旨,地方出资建造。 正厅楹联“非因报应方为善 岂为功名始读书”,超出了常人的功利动机,表现出非比寻常的至高境界。为善应是善心的自然外化,不应只图好报,图报必难持久。读书应是知识的内化过程,为的是与智者对话不断完善自己。功名也好,改变命运也好,都是读书的结果,而非目的。 汪氏宗祠最引人注目的,是正厅三位祖先画像右侧还有一位女性画像,红匾上书“巾帼丈夫”4个金色大字。在封建社会,女性无论生前死后都是不能进祠堂的,女性画像与祖先几乎并列可谓匪夷所思。原来这位女中豪杰胡重功劳太大了,完全有资格享此殊荣。

胡重乃汪氏七十六世祖汪辛之夫人,汪辛虽为汪氏族长,但长期在山西任职,一切家政、族政均委托夫人全权处理。胡重不负重望,延请高人完成宏村水利工程总体设计,井多方等集资金,历时十载开挖水圳、月沼引水进村。此外,还建造汪氏宗祠,精心抚养两个儿子和英年早逝的小叔家六个子女,使之逐一成材。汪辛晚年卸任回乡,深为妻子的成就所折服,称其为巾帼丈夫。
呈坎,原名龙溪,始建于东汉三国时期,距今1800多年。整个村落按易经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风水理论选址,加之大规模人工整治,形成人文八卦与天然八卦融合的巧妙布局,并处于“枕山、环水、面屏”的理想空间环境,被国内建筑专家称作中国古村落建设史上的奇迹。

自宋以后九百年间,呈坎各业人才层出不穷,涌现出大批高官、巨贾、学者等名人约三百余人。《中国名人大辞典》载呈坎古代名人五名,远高于徽州和全国人均水平。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曾赞誉“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呈坎有全国独一无二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古建筑群,拥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二十一处,被誉为“国宝之乡”,是国家5A级景区。
我们在小雨中到达,在小雨中离开,游览的时间里也大部分时间有雨,这影响了我们的行程和感受。但是,雨中的呈坎永兴湖给了我们意外惊喜。细雨中的永兴湖恍若天然水墨画卷,远处云雾飘渺,近处粉墙黛瓦,平静的湖面上散落着轻柔的雨点,几只白鹅在湖中游来,身后划出人字形的水纹。 我趁着雨停的短暂间隙,围湖转了一圈,此时平湖如镜,映出绝美倒影。上下天光中,天上的景物映到水中,水中的景物映到天上。除了黑白相间,几乎没有杂色,素雅清丽如诗如画。 客栈老板的母亲是位资深的土导游,次日早上我们在她的带领下,冒雨在八卦阵似的村中穿街过巷,匆匆游览了呈坎的一些人文景点。罗东舒祠,全称贞靖罗东舒先生祠,始建于明嘉靖十九年(1542年),罗氏族人为供奉其先祖罗东舒先生而建造,为黄山罗氏其中一支的宗族祠堂。其规模宏大,营造精细,是徽州古建筑的典范之作。
最值得一看的是宝纶阁,由四进的后寝大殿和楼上的宝纶阁组成。由三个3开间加两个楼梯间共11开间组成,为民间祠堂所罕见。
尤其与众不同的是,除了雀替、柁墩等小构件采用木雕,所有水平木构件均用彩绘,而且吸收波斯、阿拉伯等国的几何工艺图案,令人称奇。明万历间呈坎人罗应鹤曾任朝廷高官,因政绩显著常得皇帝御赐。后人为珍藏历代圣旨、黄榜、诰封等恩纶,特地在楼上建“宝纶阁”。 据不完全统计,历代皇帝、高官、名流为呈坎所题匾额近千块(今存30余块),不仅在徽州首屈一指,在全国亦属罕见。寻常小巷,也能见到明朝大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的题字。 呈坎的门也有独特之处。燕翼堂是扬州八怪之一罗聘的祖宅,建于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被誉为是“世界古代消防博物馆”。其大门由三层不同材料构成,外层为瓷砖,四周用铁皮固定;内层为实木,中间为沙子加石灰。三层材料通过密密麻麻的门钉连接,不仅厚实牢固,而且防火防盗。我发现不仅燕翼堂,村子里很多家都是这种门。 为方便行人,小巷拐弯处将墙角削去一段,这在此前的其他古村已有介绍。呈坎则有个顺口溜很有意思:“上不让天,下不让地,中间让和气。”墙角的确只是削去中间一段,从水圳里可见其宅基地还保留着一个三角,因为那是自己的领土主权。 环秀桥,建于元大德七年(1303年)的一座文物级古桥,是古代休宁通往许村、歙县的交通要道,系后罗17世祖罗环秀之妻程氏捐资建造(注:呈坎有前罗、后罗两支)。故事很感人,元代呈坎村民罗环秀别妻离乡,踏入商途并成为富商,却因心力交瘁客死他乡。其妻程氏为纪念丈夫,捐资建造了这座便民石桥,并以丈夫名字命名。 呈坎今天也是人才辈出,一间小店出售的根雕作品水平很不一般,竟都是出自年轻老板之手。可惜的是他不知走出呈坎去推销自己,我向他介绍了深圳一年一度的文博会。 呈坎因有秀美风光和深厚人文,也是我此行印象最深的古村之一,只可惜天气让人不能尽兴,离别有点恋恋不舍。再见呈坎! 唐模,奠基于后唐(923年),汪华的后裔汪思立为建村始祖。汪氏子孙不忘唐朝对祖先的恩荣,以盛唐风范建村,取名唐模。后许氏兄弟来此投靠姑父,繁衍为唐模大姓望族。唐模景区的亮点是水口园林景观,有“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的美誉。(注:汪华,即宏村提到的越国公。)
村东头400岁的槐荫树,本是香樟树,因在电影《天仙配》拍摄中以樟代槐充当月老,人皆以为古树能通神,称其为"天下第一媒"。
沙堤亭,建于康熙年间,共三层,上有回廊,但因是水口风水建筑,不设楼梯。从正中向上看,两层楼板形成“回”字,寓意不忘落叶归根。从东面进村可见匾额“沙堤”,寓意期盼衣锦回乡,因亭处溪边堤上,村人欢迎衣锦回乡者要在路上铺一层黄沙。从西面出村可见匾额“云路”,寓意期盼踏着脚下的青石板路平步青云。 同胞翰林坊,建于清康熙年间。唐模许氏家族两兄弟分别于康熙十五年和二十四年考中进士,被钦点为翰林,因其罕见,康熙帝恩准建造此坊。牌坊为三间三楼四柱式,最上方有“恩荣”二字。各处布满精美石雕,包含十年寒窗、壮志凌云、鲤鱼跳龙门、喜鹊报喜等寓意。 檀干园,唐模水口园林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檀干湖有自动蓄水、排水功能,不仅美化村落环境,更有防洪、防旱、灌溉等作用。相传清初唐模村有个富商许以诚,因其老母向往杭州西湖,苦于年迈不能前往,便不惜重金在此开挖檀干湖,修建亭台水榭,造出个“小西湖”以遂老母心愿。镜亭是全园中心,四面环水,结构精巧。亭内四壁砌大理石,上嵌历代18位名家书法真迹刻石,堪称“书法珍品博物馆”。只可惜我们去时没有开放。
从婺源到皖南,我发现徽州人喜欢种紫荆。唐模的水口随处可见其艳丽的粉色花朵,密集地拥抱在无叶的枝干上。
唐模借上游的筠溪和上川两条溪流开凿挖渠,形成穿村而过的檀干溪,沿着溪流建有长约一公里的水街,村内水系密布。檀干溪两岸分布着近百幢徽派民居和小街小巷,但商铺数量没有给人过度开发的印象。沿街建有40余米长的避雨敞廊,临河设美人靠供人休憩。溪水中布置鲜花,赏心悦目。
高阳桥,坐落水街中部,建于清雍正年间,为徽派廊桥精品,檀干溪十桥之主桥。因唐模许氏出自高阳郡,故名“高阳”以示郡望。桥上五开间小殿为仿明式木构架,上游一面装饰栏板和隔扇窗,供游人眺望水街风情。屋顶为万字砖脊,饰小陶兽,正脊中央安装花瓶形锡质饰顶,两头各有鸱吻。
宗汪天灯,位于宗汪路口、溪湾一侧,既有照明实用功能,亦有风水调适之意。传说檀溪如龙,此湾如背腾起,天灯即为龙背神灯。 返回水街东头,岸边的紫荆花与油菜花交相辉映,似在招手欢迎再来。 棠樾牌坊群,位于棠樾村东大道上,是一个徽商家族在400多年时间里竖起的丰碑。七连座牌坊群,不仅体现了徽文化程朱理学“忠、孝、节、义”伦理道德概貌,也包括了“以人为本”的人文历史,每一座牌坊都有一个情感交织的动人故事。
最感人的是慈孝里坊。宋末元初,鲍宗岩、鲍寿孙父子被强盗抓获,威胁不交出银两就杀死其中一人。父子争求受死,感天动地,也感动了那些强盗。明永乐帝朱棣在《宋史▪ 孝义篇》中见此记载,特亲批御制慈孝里坊,为少见的最高等级牌坊。乾隆游江南看到此坊,御赐对联一副:“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秀江南第一乡”。

鲍氏家族还做了一件感人的大事,清嘉庆年间,其二十四世祖鲍启运“遗命其子有莱建女祠”,以纪念为家族作出牺牲和贡献的女眷们。于是在男祠旁建了这座清懿堂,只是朝向与男祠相反(按阴阳理论这属正常),而且建在高墙大院之中。


在封建社会为女性建祠,实属罕见,但并非如有人说是全国唯一。呈坎的罗东舒祠内部就有女祠,只是没正门,面积小,高度低。另外东莞市南社古村有座保存完好的“百岁坊”,是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知府上报朝廷,皇帝恩准为村中4位百岁老人建的,虽不是独立女祠,但一半是女性。这两处女祠都建于明代,比建于清代的清懿堂更早。

梦里老家徽州游:4、宏村、呈坎、唐模、棠樾、徽州古城、阳产、龙川

门厅外的八字墙,满饰砖雕,玲珑剔透,华采纷呈。被誉为微州砖雕之最。门前小院一棵紫荆正在盛开,给女祠平添蓬勃生气和阴柔之美。 二进享堂屋檐下高悬一块蓝底金字横匾“贞孝两全”,为徽州清代名人曾国藩所书。其中“两”字的中间部分还暗含一个“求”字,意指女人在贞孝之间艰难求全。后进寝堂的匾额“福我云礽”,“我”字左右断开,意为舍我造福遥远的孙辈。这里供着七位代表性女子牌位,上面没有姓名,只有汪氏、胡氏等。墙上有她们的事迹介绍,其中一位竟是“自缢殉葬”。
徽州古城,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后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是古徽州的政治、经济中心。古城有东西南北4个门,北门仁和楼是其主入口。
我们是从南樵楼进城,这里离许国石坊最近。 许国石坊,又名大学士坊,立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许国因云南平逆“决策有功”而晋少保,封武英殿大学士,成了仅次于首辅的次辅,乃建坊。
整个牌坊由前后两座三间四柱三楼和左右两侧单间双柱(前后两坊合用)三楼的石牌坊组合而成。八根柱子各为50公分见方、七米多高,梁枋、拦板、斗拱、雀替也都采用大块石料,有的重达四、五吨。石坊遍布雕饰,精致异常。全部题字均出自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手笔。 柱基外侧的台基上雕置形态各异的大狮子12只,有的还抱弄小狮,形态生动活泼。徽州牌坊与民居、祠堂一起合称徽州三绝,许国石坊则是徽州石牌坊最杰出的代表,综合体现了石坊建造技艺的最高水平。明代大型石牌坊在全国少见,而八角牌楼在全国仅此一座,因此具有很高文物价值。 阳产,一个依山而筑的山村。虽地处徽州,却有风格迥异的民宅。由于地势高,交通不便,数百年来山民就地取材,取红壤、木材筑屋而居,形成了鳞次栉比、质朴壮观的土楼群。阳产土楼建筑群,是徽派建筑又一奇葩,是东方生土建筑文化艺术的结晶。
我们从头到尾在雨中游览阳产,不料遇到难得的云雾缭绕,仙气飘飘,平添一种天上人间般美感。高低错落的土楼以土红色为主,夹杂少量白色,点缀黄色油菜花、红色桃花和白色梨花和绿色树木,与水墨徽州相比自是另一种别具一格的美景。
石潭村,始建于宋建炎年间(1137年),地处高山,据悉山中油菜花漫山遍野,云雾缭绕,古村落若隐若现,美若仙境。只是这天雨势颇大,我们没有乘景交车上山。 华源河绕村而过,民居夹河而建。村口的石桥和亭子构成水口景观,这里也是村民休闲和摆摊做生意的地方。
桥头有位摆摊的老者对家乡历史文化充满自豪感,我们经他指点,在一条十分狭窄的主街上找到几乎紧挨着的两处祠堂,叙伦堂和春晖堂。两者都是建于明代的吴氏宗祠,虽匆匆一瞥,可以想象当年的辉煌。只是为何相隔仅几十年又建宗祠,为何靠得那么近,为何分别称为下门祠堂和上门祠堂,这都是不明白的问题。 从明嘉靖年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跨越时代在这里相遇,满满的年代感。世事变迁,令人唏嘘。 龙川,始建于东晋咸康三年(337年)。是一块“枕山、环水、面屏”的风水宝地。村子有内外两个水口,内水口在龙川溪与登源河交汇处,是“藏龙卧虎之坑”。外水口在天马山下,登源河在此形成“S”形,构成“狮象把口”格局。由于水口紧锁,所以能够聚财。龙川胡氏代有人才出,是徽州出名的“进士村”。尤其发展到现代,后代中出了个国家领导人。 清澈的龙川溪穿村而过,汇入村东登源河。走在这里的水街上,不仅仅感觉风光秀美,还感觉似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富贵之气。此街一面脉接凤凰山而称为“凤街”,另一面衍出龙山又地势较高而称为“龙堤”,两街合为“龙凤呈祥”。
龙川水街上这种古色古香的廊棚第一次见,尤其不大的拱门上竟有精美的金色砖雕门罩,比之一般木结构敞廊高出一个等级,折射出龙川曾经的经济富裕和文风鼎盛。
奕世尚书坊,建于明嘉靖41年(1562年),为户部尚书胡富和兵部尚书胡宗宪而建。花板上镌书的 “ 奕世尚书 ”和 “ 奕世宫保 ” 气韵不凡,是书法大家文徵明手书。胡富和胡宗宪都是龙川胡氏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前者不畏权贵平反众多冤狱,后者曾总制7省军务平定倭患,戚继光是其战将。 都宪坊,始建于明代,为副都御使胡宗明而立。都宪坊最上方是“圣旨”二字,在牌坊等级中属于第三等,即皇上下圣旨,自己出钱建造。 龙川胡氏宗祠,建于明代嘉靖25年(1547 年),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祠内装饰精美,尤以保存完好的各类木雕为最,有“徽派木雕艺术宝库”之称。 寝堂样式与众不同,祖先肖像前设有10面隔扇门,似有保护之意。胡氏祖先胡焱,原籍东晋青州濮阳(今河南濮阳、山东郓城一带),娶绩溪汪氏为妻,定居于此。这幅画已有四百多年历史,相貌端庄,毫发毕现,与今天的画作相比毫不逊色。 原来这是胡氏家族曾经秘而不宣的一幅祖容,与所穿龙袍有关。胡焱助晋元帝开国有功,并谢辞高官厚爵,元帝感慨之余脱下龙袍赐他。所赐龙袍被安置在龙川古宅楼上供奉,后子孙据此为胡焱画了这幅祖容。为避嫌画成微露其睛,龙袍不是明黄而是土黄色,以区别于皇帝龙袍。

摄影器材:华为P40

梦里老家徽州游:1、李坑、篁岭、江湾、庆源、江岭

梦里老家徽州游:2、察关、凤山、查平坦、理坑、清华镇、思溪延村

梦里老家徽州游:3、屯溪、西递、南屏、卢村

梦里老家徽州游:5、南昌、景德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