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时代是发育身体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形成健康饮食习惯的阶段,在大学时期树立合理饮食的意识,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既能够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又能保证健康的体魄。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肩负重要的使命,拥有健康的体魄,关注自身健康就成为其不容忽视的问题。
饮食能养身治病,亦能伤身致病。均衡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以保证生命体征的正常运作,不合理的饮食习惯,无异于透支身体的健康。大部分人虽然懂得健康饮食的重要性,虽然食用营养丰富的食品,却不懂得合理的饮食搭配,这样就会自然影响身体的健康。作为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前提是把自己的身体搞好。对于每一名大学生,如果想拥有健康的体魄,不仅需要丰富营养知识,而且需要在专业指导下形成健康饮食的习惯。在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下,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压力正逐渐加大,养成的正确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保持乐观的心态与情绪,对自身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2 在校大学生饮食方面的不良习惯及影响
(1)大学生不吃早餐、爱吃油炸食品。根据研究表明,不吃早餐或早餐质量差会直接影响人一天的精神,致使身体各方面受到影响。大学生爱吃一些油炸的食物,如:汉堡,油条,油炸饼等。但是学生并不知道这些东西虽美味,但会给身体造成很大伤害。油炸类食品的营养成分严重遭到破坏,高温还会产生致癌物质,如:丙烯酰胺,苯丙芘等。大学生课余时间多,常常用吃零食来打发时间,零食口感美,可以促进食欲,但大部分都是膨化食品,对人体伤害很大,容易发胖,影响正常的进食。也导致各种微量元素如钙、铁、锌等营养元素的缺乏。很多大学生爱喝含糖高口味好的饮料。碳酸饮料对身体无益,会腐蚀牙齿,也容易发胖。
(2)大学生饮食不规律,不注重饮食卫生。一日三餐应时间合适,比例适当,热量分配均匀,热量分配均匀,才能有助于身体健康合理的吸收,但是很多大学生饮食严重不规律,一日三餐食物分配不均并且很随意,不规律的饮食不仅会伤害脾胃功能,还会导致消化系统紊乱。
3 对大学生进行健康饮食的营养教育的对策
(1)向大学生普及健康与营养的知识。高校可以向大学生开设普及营养与健康知识的公选课,也可以邀请知名专家进行营养与健康的知识讲座,加强对大学生的营养教育,使大学生懂得如何科学合理的将食物进行分类摄入,从食物中获得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通过健康知识的普及使大学生懂得健康饮食对身体产生的重大影响,意识到自身饮食的不良习惯,预防营养不良造成的各种疾病,保持身心健康。
老年人群对饮食营养的需求走下坡路,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服用药物、情绪低落、吸烟酗酒、吞咽困难、认知障碍、肠胃吸收不良等,都将导致食物摄入不足或不均衡,甚至营养不良。老年营养代谢特点有别于成年人。由于身体组成与生理功能的改变而呈现能量代谢降低,老年人所需要的总热量比成年人减少,蛋白质合成减慢,脂肪积累与易于过氧化,糖耐量下降,水总量和细胞内液及所含钾、镁、磷均减少,酶的含量及活力下降,激素及其受体的敏感性降低,钙与维生素、微量元素的生物利用率不足等特点,老年人更容易罹患骨质疏松症、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白内障等慢性病。依据这些代谢特点,采取合理的营养措施,可在老年多发病的防治上起到重要作用。
在强调膳食平衡,均衡补充营养素的重要性时,常会用“木桶理论”来解释。做一个木桶需要一个圆底和若干木板,一个桶里装水的多和少不取决于最长的板子,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人的健康状况就像木桶里的水,各种营养素就是那些木板,即便你充足地补充了多种营养素,只要出现一个明显的“短板”,身体的健康状况就可能出问题。对于营养失衡、营养不良,还有一种解释就是“隐性饥饿”。人每天应该吃三顿饭,如果一两顿不吃,我们一定会有饥饿感,但身体对营养失衡往往不会那么敏感。拿维生素C举例来说,这种营养素属于“现吃现有”,基本上是当天补充只能满足那一天的需要。如果你的身体经常处于维C缺乏状态,也许一两年内不会带来明显的健康问题,但长期下去,这种“隐性饥饿”可能招来心脏病、糖尿病、肿瘤等多种慢性病。
现代人的营养问题大多在老年期集中暴发,各种隐患却在中青年期开始萌芽。如饮食不节制、三餐无规律、酒精过量、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加班熬夜等,长此以往将为慢性病的形成提供温床,严重威胁老年健康。如果实在无法扭转工作和生活现状,中青年人可以尝试从营养方式上进行适当调整,机体还是能够回归健康的。
1、在生物实验探究教学中渗透智慧生存、智待生存挫折的理念,树立正确的生存观
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利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在“模拟自然选择”探究实验活动中,让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使用不同的道具进行取食模拟实验,通过模拟和结果对比,学生们认识到自然界中的生物总是向着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的。在“探索在人类起源和进化中手的意义”探究实验活动中。先让学生们将手进行不同程度的绑缚,进行生活中的系鞋带、梳头、攀爬等模拟活动,体会手的进化对人类活动的积极作用,然后提出:“人类的祖先是森林古猿中被赶到地上生活的一支,作为战败者,为何能成为生物圈中的主宰者?”等问题。引发学生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分析人类的祖先在进化成人的过程中的曲折历程,导出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最后通过这些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社会的生存法则,促进学生学会创新性地思考问题,面对挫折时理性的对待,学会从挫折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智慧生存的理念。
2、在生物实验探究教学中渗透热爱生活、理解生活的真谛,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
很多生物探究实验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联系,对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生活很有帮助,如:“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探究活动中,让大家先测出自己的身高和体重,然后根据体质指数计算公式算出自己的体质指数并对照,评价出自己的营养状况。展开生活习惯调查并进行“调查自己的饮食结构和习惯”,学生们针对营养均衡和营养失衡两类学生的饮食结构和习惯、生活习惯进行对比,总结出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对生命健康的重要性。在“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探究实验中,进行实验结果分析后,开始介绍权威机构统计的世界上因吸烟和过量饮酒而失去健康的人数,介绍肺癌、肝癌等患者患病时的痛苦,促进学生体会到健康的生活对于生命的意义!加深对健康的生活的理解,形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实现生命的价值。在生物探究实验中渗透“三生教育”理念,要做到如丝细雨润物无声。通过探究实验教学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培养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和健康的生活的理念。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提供正确的指引,为学生最终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适应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赵建 单位:贵州省习水县东皇镇中学
关键词:个人营养护理 Ⅱ型糖尿病 糖脂代谢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461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11-01
根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1]:糖尿病发病率高达9.17%,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且随着其发病率的不断增长,现目前已上升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不仅需要配合运动、饮食和药物等治疗,同时加强营养护理和营养饮食教育也非常重要,对调节患者饮食习惯和均衡营养有着积极作用,基于我院“优质护理”工程和“以人为本”医学理念,现对我院个人营养护理在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调节上的效果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提供护理提供理论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接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中选取54例,其中女性21例,男性33例,患者年龄为35-86岁,平均年龄为(84.33±9.55)岁,所有患者均根据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1]确诊为2型糖尿病,且均自愿参与到本次研究中,且具有较高的依从性。
1.2 个人营养护理措施。主要通过分批集中的方式来开展护理工作,主要护理方法为:①专题讲座:专题讲座均安排在患者入选后1周时间内集中开展,两个专题时长共计1.5h,中间进行10min的休息,鼓励患者家属共同参与到讲座活动中来。第一场讲座主要是对加强患者对营养护理的认识,旨在帮助患者认识到营养护理的重要性;第二场讲座则主要对糖尿病人合理膳食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其中包含了中国居民膳食宝塔的解读、合理膳食的基本概念以及糖尿病人的膳食指南等;②小组讨论:在讲座后进行,讨论时长为30min,首先要求患者对自身日常饮食习惯进行回忆,分析自己饮食的合理性,并对如何做到合理饮食进行交流,各小组根据讨论结果,拟定的饮食方案,饮食方案包括了一日三餐、临时水果以及加餐等,细化到了食物的名称和重量;根据各小组所拟定的饮食方案进行指导,并结合不同口味和饮食习惯的患者对饮食方案进行调整,使患者的饮食习惯能够建立在自己的喜好上,进而提高依从性;③个体指导:护理人员每周对患者的饮食情况进行一次指导,并要求患者通过24h膳食记录法对自己的饮食情况进行记录,其中应包含食物的重量和种类,再根据患者记录数据进行营养分析,运用营养软件对患者营养摄入量和膳食能量进行了解,推算出摄入量的细微差距,并推算结果调整饮食结构;④发放宣传手册:为患者方法健康宣传手册,手册内容包括了糖尿病患者饮食注意事项、平衡膳食宝塔图解等,方便患者及其家属在家中坚持饮食控制,同时在研究期间,定期通过电话、上门等形式对患者的饮食情况进行沟通了解,并及时对相关问题进行指导[2]。
2 结果
2.1 个人营养护理对患者糖代谢的影响,见表1。
表1 个人营养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糖代谢变化对比(X±S)
2.2 个人营养护理对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见表2。
表2 个人营养护理干预前后患者血脂代谢变化对比(X±S)
3 讨论
我国近十年来糖尿病的患病不断攀升,是继心脑血管、肿瘤疾病之后的又一种给人们健康造成极大威胁的慢性疾病,对糖脂代谢进行控制是病情控制的关键,通过个人营养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饮食习惯,使患者在控制饮食的同时,保持均衡的营养,进而实现糖脂代谢的控制,是临床中Ⅱ型糖尿病护理中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摘 要 目前,运动营养学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认可,人们也逐渐认识到运动与营养相结合对延缓运动性疲劳的发生、促进疲劳的恢复和增进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适量运动是增强人体机能的有效途径,直接影响机体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科学合理的膳食能有效地增进人们的身体健康和运动水平。
关键词 运动营养 健康 运动养生
一、综述
运动营养学的发展趋势归纳为:针对不同训练级别、训练时期、年龄阶段和性别的群体制定出不同的膳食标准。与运动训练相结合制定膳食计划,进行营养干预的措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对膳食摄入不足的运动人群骨骼肌代谢方面做更深入的研究,运动营养的研究对象应面向大众水平。
人类正在步入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21世纪的竞争既是知识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营养是高素质人才的物质基础,因此大学生具有健康的饮食行为与良好的营养状况,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必要前提和基础。近几年来城镇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有明显改善,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症逐渐下降。但由于种种原因,如膳食的知识水平、行为态度、生活方式等直接或间接影响营养失衡,即某些群体营养摄入过多或过快,另一些人营养摄入不足或缺失。然而,科学合理的营养对改善身体营养况、促进人体的健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平衡膳食标准的制定,合理补充微量元素的研究有待发展;针对不同的运动人群制定详细、具体的营养素,每日推荐标准迫在眉睫;另外,生物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先进的食品加工技术、纳米技术、转基因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等在运动营养学中应得到广泛应用。
二、运动营养的现状
营养是维持生命与健康的物质基础,营养与体质状况也是反映一个国家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文化、教育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膳食营养与体质状况也随之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近年来,饮食无规律成为形成大学生亚健康现状主要因素之一。长期无规律的饮食,不仅会引起营养不良,影响睡眠质量,甚至会影响人体神经体液调节和内分泌调节,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开展积极有效的营养知识教育,定期进行营养知识的专题讲座、出版营养报、开设有关营养知识的选修课等形式,加强营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以提高社会人口的身体素质。
三、运动营养的误区
饮食的均衡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走向素食或肉食两个极端,二者都要有适当的摄入量,每种食物都有其特有的营养成分,科学地食用将使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为了维持健康的身体,人每天必须摄取各种营养,蛋白质、糖类、脂类、维生素、各种矿物质及微量元素都是人类保持健康必须的营养成分。单靠一种营养素是无法维持健康的,虽然我们知道某些营养素对身体的某些器官比较重要,但这些营养素并不能单独发挥作用,必须配合其他营养素才能产生最佳效果。因此,每天都应该摄取适当和均衡的营养成分。另外,应该尽量少吃零食,零食吃得太多会影响正餐的进食量,容易造成营养不平衡。开展积极有效的营养知识教育,定期进行营养知识的专题讲座、出版营养报、开设有关营养知识的选修课等形式,加强营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人们可以从这些教育活动中,逐渐树立科学的、健康的饮食习惯。好身体相当一部分是吃出来的,结合合理的体育锻炼,那么无论对于社会、家庭还是自己本身,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事情。
四、运动营养和运动养生
体育运动保健方法强调内外兼修,它由肢体运动、呼吸锻炼、意念运用三个部分组成。肢体运动表现于外,但要集中注意力,情绪安定,并根据动作变化配合适当的呼吸方法。在进行体育运动保健时,可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及植物神经系统,缓冲不良情绪对大脑的刺激引起大脑应急性反应降低,从而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平衡,预防疾病的产生。用活动身体的方式维护健康、增强体质、延长寿命、延缓衰老的养生方法。随着社会精神和物质文明变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
我国传统的运动养生法之所以能健身、治病,益寿延年,是因为它有一套较为系统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注重和强调机体内外的协调统一,和谐适度。从锻炼角度来看,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要掌握运动养生的要领,传统运动养生的练功要领就是意守、调息,动形的统一;强调适度,不宜过量运动。养生是通过锻炼以达到健身的目的,因此要注意掌握运动量的大小,运动量太小则达不到锻炼目的,起不到健身作用,太大则超过了机体耐受的限度,反而会使身体因过劳而受损。剧烈运动会破坏人体内外运动平衡,加速某些器官的磨损和生理功能的失调,结果缩短生命进程,出现早衰和早夭。所以,运动健身强调适量的锻炼,要循序渐进,往往欲速而不达。
参考文献:
[1] 梁月琨.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03).
[2] 田言辉.朱旭林.中度有氧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