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高水平全面小康的决胜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提升服务能力、保障群众健康为主线,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聚智汇力15项重点工作,促进卫生健康服务新提升,推动卫生健康事业新发展,确保“十三五”卫生健康事业圆满收关,为绍兴市实现高水平全面小康、重返全国30强提供坚实的健康保障。
一、主动担当作为,坚决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
1.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冠肺炎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中央、省、市的系列决策部署,严格按照内防扩散、外防输入的防控策略,主动履职、积极参谋、精准防控,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紧盯境外、返工、返学等输入高风险环节,加强对疫情的研判分析,完善监测预警机制,确保不出现大规模传播疫情。按照“四集中”原则,统筹全市医疗资源,加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发热门诊、预检分诊的规范设置,严格按照规范做好疑似、确诊患者的鉴别诊断和医疗救治,确保不发生死亡病例和医护人员感染。
2.全面落实“两手硬两战赢”。坚持重心下沉、关口前移,深化“三服务”活动,常态化开展健康巡回指导服务,全力助推规上、规下企业和社会面其他企业的复工复产复市。统筹疾控、监督、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及其成员单位力量,组建驻校指导员队伍,精准做好隐患排查和风险管控,强化学校复学指导。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细化就医流程,有序分流患者,切实防范医院院内交叉感染,有序恢复正常医疗服务,着力满足群众正常的医疗服务需求。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关心关爱,落实落细关爱激励措施。
3.着力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总结、问题剖析和措施研究,修订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应急处置与救治救援、物资保障等制度体系,健全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建立全市集中统一高效的卫生应急指挥体系。加强公共卫生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和完善人员编制、绩效等相关政策,提升疾控、监督、急救、基层等防控能力,健全市县乡村四级公共卫生服务预防体系,加强医防融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实施院前急救能力提升工程,新增急救站点10个、救护车18辆,实现全市急救分中心机构独立、“120”信息系统全覆盖,全面提升医疗应急救援能力。建立完善应急实验室网络,健全完善备用传染病医院、隔离病房及相关设施设备,全面提升我市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的能力水平。
二、深化改革攻坚,促进群众就医获得感有新提升
4.建立优质高效整合型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联体建设,巩固完善服务新体系、管理新体制、运行新机制、制度新优势、信息新发展、能力新提升“六个新”任务,落实国家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力争县域就诊率达到90%以上,基层门诊占比达到65%以上,位居全省前列。一是开展医共体建设绩效考核,实施中心镇医共体分院医疗服务能力二乙达标工程,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中心镇医共体分院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推荐标准,落实基层补偿机制改革,加强慢性病等重点疾病分级分类管理,实现服务能力从县级强变为县域强。二是提升医共体建设“六贯通”,重点在专家资源、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药品供应保障、医保补偿、双向转诊、优化签约服务及公卫服务等方面实现上下贯通,优化服务模式,全面提高医疗健康服务的可及性。三是创新基层网底建设。积极推广柯桥区“村医”定向培养创新模式,加大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培训力度,强化医共体队伍一体化管理。四是实施城市医联体国家试点建设,推进医联体内医疗资源统一管理、统筹共享。加快推进社会办医,社会办医疗机构床位占比达到25%。
5.争做综合改革标杆示范市。着力推进“三医联动”“六医统筹”改革,抓实诸暨市省级试点,集成创新,攻坚破难,完善机制,强化联动,持续推进综合医改向纵深发展。一是以实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为突破口,全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提升综合监管能力,推动公立医院管理向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转变,综合改革绩效考核评价争先进位。二是以实施绍兴市基本医疗保险住院费用总额预算下按DRGS点数付费方式改革为突破口,全面实行新一轮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力争全市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达到35%,建立规范服务行为、提高运行效率的长效机制,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完善药品耗材采购制度,优化公立医院收入结构,降低医院运行成本,主要控费指标达标。三是全面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完善绩效分配机制,健全与医共体建设相适应的人员统筹使用管理机制,创新薪酬分配激励机制,实现群众和医务人员改革满意度双提升。
6.擦亮医疗卫生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成色。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全面加强卫生健康数字化建设,借力信息化、集约化、现代化等运行管理手段,强化部门协同,推动20项医疗卫生服务举措落地、见效,持续提升卫生健康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效能。一是推进“医后付”“云影像”建设,实现县级以上医院“移动医后付”“云影像共享”全覆盖,“医后付”等项目向基层延伸,实现医疗服务项目基层和公共卫生机构全覆盖。推进三级医院日间手术、日间病房和五大中心内涵建设。二是加强“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全面实现“两卡融合、一网通办”和刷脸就医,“浙里办”“国民医疗健康专区”全面覆盖县级以上医院,聚合新增5项以上服务应用。继续做实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全面提升服务效能。三是加强数据归集与整合,提升医疗健康数据共享质量和互联互通水平,实现与政府公共数据平台对接共享,在全市各区域平台、三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面开展国家医疗健康信息化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等级测评工作。四是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互联网+监管”等建设应用,推进实施医疗机构5G、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互联网应用示范项目。
三、扩大服务供给,促进健康绍兴品质有新提升
7.高标准推进健康绍兴建设。从健康环境改善、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公共安全强化、健康素养提升等方面入手,完成健康中国行动15项和健康浙江行动26项具体行动。建立健康考核和健康监测两个评价体系,开展首轮健康建设监测评估。积极开展健康建设宣传推广和群众参与,提升群众知晓度和参与度。组建健康专家咨询委员会,完善健康工作运行机制,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努力保持我市在健康建设的先发优势。加强政策支持、经费保障和人才支撑,加大统筹和对接力度,强化督查整改和结果运用,力争获得年度考核优秀。
8.健康项目建设初显形象。按照“医疗资源配置优化、健康服务功能强化”的建设目标,全力按进度推进全市12个重大项目建设。一是加快实施3个市级续建项目。镜湖医院建设基本完成B区块宿舍楼和综合楼主体结构及A地块桩基和地下室结构工程。市妇保院(儿童医院)建设完成地下室主体封顶。市中医院完成扩建工程主体结构验收、改建工程1号楼改造。二是推进绍兴市康复医院开工建设。三是督导推动各地项目建设。重点推进越城区人民医院、柯桥区绍兴第三医院、浙大邵逸夫医院绍兴院区、上虞城南医用综合中心、诸暨市妇幼保健院、新昌县人民医院等一批新建、续建项目。
9.实施健康促进工程。力争健康素养提升一个百分点以上,重大疾病发病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一是深入开展健康素养“五进”活动、慢性病家庭关爱行动等,全年力争开展7500场次的健康科普讲座、义诊及宣传咨询活动,覆盖全市60%的农村文化礼堂。二是实施青少年“明眸亮睛”工程,实现视力监测检查、建档、异常预警干预、健康宣教、基层医疗机构视力健康服务站等“五个100%”,力争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同比下降一个百分点。三是开展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培训培育一批志愿者队伍,实现心理健康宣传培训重点人群、重点单位全覆盖,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服务工作。加强职业健康工作。四是深化健康创建,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建设成果,病媒生物控制水平达到C级标准,确保国家卫生乡镇创建申报比例达到80%以上,积极开展健康村镇和健康细胞建设,推进全市控烟工作,强化无烟机关等无烟环境建设,为健康城市建设夯实基础。
四、聚力统筹推动,促进健康服务能力有新提升
10.打造区域医疗高地。以科学编制“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等规划为契机,认真落实全市优化卫生健康资源配置三年行动计划,切实加强医疗能力建设,为全面实现卫生资源配置达到30强目标夯实基础。一是加强学科人才建设。以新院建设和省级医院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契机,提升临床学科建设水平,积极争取开展省市共建区域专病中心建设。统筹、整合和集聚市域高端医学科研资源,试点推进重点学科联盟计划,建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布局省级标准临床相关技术创新应用重点实验室1个,建立绍兴市非公立医疗机构临床特色学科评价体系。多批次开展人才招录和引进,鼓励技术骨干赴国(境)外进修培训,推选好省“551”卫生人才培养对象,制定我市卫生人才培养实施办法。二是做实等级医院评审。全面开展等级医院评审,推动学科、人才、科研、管理等同步协调发展,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促进医院提档升级,力争新增三级甲等、乙等医院各1家。三是深化医学合作。借势融杭联甬接沪和“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开展医学合作,建设100个国内名医专家工作室,建立紧密联接的国内知名医生的专家库,开展学术交流与选派骨干进修100场(人次)。
11.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召开全市中医药工作会议,制订出台扶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政策,强化中医药发展保障。一是以市中医院改扩建为契机,推动中医医院“两龙头齐步走”,力争新增1家三级中医医院,在公立中医医院试点开展1-2项中医日间服务和优势病种名中医工作室诊疗服务,新建一批具有辐射能力和绍兴特色的中医优势病种。二是实施越医人才计划,评选10名越医名家等,遴选30-40名越医人才培养对象,开办“西学中”2-3班次,新培育一批具有深厚学术、精湛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中医药人才。三是实施区域中医药学科差别化发展计划,培育2-3个中医药优势学科接轨全省中医药学科高峰建设,依托一批中医药创新学科,加快推进相关领域成果产出,加强中医药弱势学科短板追补。四是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全覆盖提档升级,巩固基层中医巡回门诊试点成果,巡回服务覆盖一半以上服务站。
12.实施“一老一小”关爱工程。加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妇幼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提升家庭健康服务水平。加快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全市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13家、新增托位310个,培育婴幼儿照护服务省级示范单位2家以上。加强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完成城乡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出生缺陷预防项目、艾梅乙母婴阻断、0-3岁儿童标准化筛查等工作的任务指标,力争实现“婴儿零艾滋”,主要病种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15‰以内,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9.5/10万以下。落实好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特别扶助和公益金制度,加强人口监测,抓实母婴设施建设。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试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质扩面,签约率达4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率达70%以上。
五、强化党建引领,促进卫生健康队伍建设有新提升
13.实施深化党建工程。巩固加强党对卫生健康事业的全面领导。一是全面落实公立医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完善重大事项决策机制,推动党组织领导体制机制全覆盖。全面推进“五星”系列争创,推动机制建设长效化、组织生活规范化、三名建设成果化,全市40%的公立医院达到“五星三名”标准。二是建立健全学习教育长效机制。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委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学促学作用,严格组织生活,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切实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三是加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开展“党建带头人+学科带头人”的双培育和“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把业务骨干发展成党员”的双培养,公立医院新入党同志高知比例达到30%以上。开展健康先锋支部、健康先锋岗、健康先锋标兵评比,创建具有鲜明系统特色的基层党建品牌。
14.推进有效团队建设。一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开展委管干部集中轮训和统一考评,严格日常管理考核机制。建立年轻干部培养机制,探索实施跨单位挂职交流,直属单位35周岁及以下中层干部比例达到15%左右。启动实施专业技术人员定期考核,优化激励导向机制。加强卫生健康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全面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二是推进健康文化建设,创新文化载体,打造“名院名科名医”的品牌文化和“以高超的技术救人、以高尚的医德感人”的行为文化。三是加强有效宣传,遴选并展示10名“医者仁心•年度人物”、15名名(中)医,讲好100个“卫健好故事”,传承发扬“逆向而行”白衣战士的风采,展示医疗卫生队伍良好形象,增强干部职工凝聚力、战斗力。
15.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确保系统安全平稳。一是以巡察促建设。抓实自查自纠、问题整改和建章立制。继续开展以基建工程、招标采购、选人用人为重点的委党委对直属单位的专项巡查,对查实的问题予以严肃追究。二是以管理促建设。在全市范围内深入推进清廉医院建设,开展卫生健康系统廉政文化示范点建设,公权力网格化监管试点覆盖各个区、县(市),持续推进“医疗服务行为整治提升工程”,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管理监督。修订完善加强直属单位管理的若干规定,落实单位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实施委管干部主体责任履职情况的评价。三是以监督促建设,常态化开展“1+X”督查,重点纠正“酒局”“饭局”“牌局”和其他违反“八项规定”的行为。继续实施市级医院满意度第三方测评,弘扬新风正气,全面打造清廉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