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明白电影可以艺术改编,但是即使我们忘记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历史人物在历史中的故事,这部片依旧一无是处。平淡的叙事,糟糕的剪辑,灾难的表演,俗套的配乐,杂乱的场景。一无是处!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是斯科特的天国王朝,那部片虽然也完全和历史不沾边,但至少从电影角度拍的很好。我带着极高的期待来看这部片,从30分钟开始就抑制着离席的冲动。太难看了,说真的,你要是再了解点历史你真的会看生气。我不认为之后的导演剪辑版能让这部片变好。
在开始细数前,再发表一段感想。斯科特可以觉得拿破仑是希特勒一般的暴君和杀人犯,但是带着恶意拍电影拍出来的一定是臭大粪。你看人帝国的毁灭里,并没有把希特勒拍成一个正面人物,但依旧可以好好讲一段历史。斯科特这么做,作为导演,失格!再加上他对历史学者批评的嘲讽“get a life”,无知傲慢跃然纸上,我对他失去了所有的尊敬。
我看很多人评价说剧情差,但是战斗场景拍的很不错。我一定要指正一下!这部电影战斗场景拍的极其敷衍,所有时代特征都没有体现,相关战役在历史上的细节也完全没有。这部片所有的战斗情节都像是一群野人穿着华丽的军服打群架。真的非常差劲,不要再说这电影优点是战斗场面拍的很好了。
这部片没有任何优点。
一个一个说
1. 埃及:拿破仑从来没有炮轰过金字塔。比较流行的讲法是斯芬克斯的鼻子是他指挥大炮轰掉的。这个说法也是错的。下面这张图是1755年丹麦人Frederic Louis Norden画的斯芬克斯。可以看到鼻子已经丢失了,而拿破仑1798年才远征埃及。斯科特在采访中说这个炮轰金字塔的场景只是为了让观众知道拿破仑在埃及。这种看不起观众的傲慢着实让人难以忍受。斯芬克斯画像,1755年
埃及战役最著名的马穆鲁克骑兵冲击法国步兵方阵也完全没有体现。这种超级适合史诗片大场面的战斗不拍。却一定要拍拿破仑炮轰金字塔这种莫名其妙的情节,我估计斯科特根本不了解任何关于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历史,只知道“拿破仑去过埃及,对某个古代遗迹开了炮”。拿破仑返回法国也和约瑟芬无关,他返回法国是因为第二次反法同盟战争中法国节节败退,他返回法国可能是为了指挥军队,可能是为了夺取权力,但绝对不是因为女人。
2. 三皇会战:影片中奥斯特利茨战役算是预告里的一个卖点,但是实际拍的非常门外汉,看起来就是一群人乱冲一气,然后拿破仑用炮打冰面,然后大胜,极其幼稚,像是个小孩子看地摊书里看来的情节。实际上奥斯特利茨战役的战斗细节完全可以拿来认认真真拍一段,这场仗的战术打得太漂亮了,但是考虑到斯科特拍这部片本质上是为了自娱自乐泄愤,拍成这样就不足为奇了。下面简单说一下现实中三皇会战怎么回事儿。
这是战役开始的时候的地图。蓝色的是法军,红色的是俄奥联军。可以看到联军占据了中央的高地,联军在左翼的人数也远远多过法军右翼。战斗开始后,联军用优势兵力围攻法军右翼,用少数部队守住易守难攻的中央高地,这样可以切到法军右侧来获得胜利。联军预想的样子是这样的截图来自Epic History TV
而法军右翼抵抗极为顽强,达武元帅的第三军团也赶到支援,然后法军中央以优势兵力迅速击溃了联军自以为安全的中央高地。法军左翼骑兵和禁卫军挡住了联军右翼沙俄禁卫军的冲锋。局势成了这样:可以看到左下角双方焦灼在一起,中间高地已经被法军占据
法军击溃中央联军后掉头攻击联军的左翼,而联军左翼此时还和法军右翼混战在一起,被抄了后路,而唯一的撤退路径是南方结冰的湖,像这样:法军击溃中央,包抄联军左翼后路fajun联军左翼崩溃,只能从南方冰湖上撤退
影片中呈现的是什么呢?联军乌泱泱的冲到一个(和那个时代的驻扎营地完全不像)的大营地里,法军乌泱泱的也冲进营地里,法国骑兵最后乌泱泱得冲进营地里,联军吓破胆,不知道为啥跑到冰湖上,然后掉到冰窟窿里 。
结冰的湖从来不是战役的重点,在湖上掉进冰窟窿的联军士兵大约200人,只占联军15,000伤亡的少数。本可以好好照着细节拍一场精彩的战争场景,斯科特做了什么呢?乌泱泱的一群人冲来冲去,步兵甚至连个方阵都不摆,然后把冰湖当成重头戏来拍,像极了历史盲非要拍大场面,非常小儿科,可笑。
3. 博罗金诺战役:全片描写这场战役的场景就30秒,是拿破仑骑马率军冲锋的镜头。看斯科特拍的这片,他大概不知道英法百年战争早就结束了,也没啥国王骑着战马带着骑士老爷冲锋的场景了。拿破仑时期,一军统帅已经有自己的指挥部和参谋部了。这场战役拿破仑应该是怎么样的用一张图就可以明白了,可惜斯科特连这种功课都不愿意做。拿破仑在博罗金诺高地(1897)
4. 滑铁卢战役:这场战役是全片里步兵唯一一次有队形出现的,即片中英军对抗内伊元帅(全片也完全没出现过任何法军元帅,拿破仑身边的将领都是一个人演的)骑兵冲锋排出的方形阵,很可惜,这也是对1970年版滑铁卢电影的拙劣模仿:
顺带一提,1970版滑铁卢是一部极其优秀的历史电影,其细节考究,人物演绎,总体战场场景都远胜于斯科特这部“拿破仑”,喜欢那段历史的朋友可以直接去看那一部,没必要在斯科特拍的这坨粪上浪费时间。
除去这个镜头,滑铁卢战役的刻画没有一点是对的。拿破仑从来没有率领骑兵发起最后冲锋过,最后的自杀式冲锋是老近卫军发起的,这也是历史上非常悲壮的一幕。战场上没有狙击手打拿破仑的帽子,这时候的滑膛枪根本不具备精确射击的能力,更别说在枪上按一个可笑的瞄准镜了。世界上第一把“狙击步枪”要1854年才出现。影片中多次出现战壕,又是斯科特想当然的产物,拿破仑时期步兵会依托地形或者建筑防守,但是战壕这玩意儿第一次出现是19世纪末期,斯科特给它提前了80年。
布吕歇尔的普鲁士军队抵达的方向也是错的,历史上布吕歇尔的抵达方向是法军右侧,而电影里则是法军左侧。这么容易的细节都做不好。普军抵达时也乌泱泱的毫无阵型,跟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日耳曼人似的。
再说一下电影中应该大量出现的步兵方阵。拿破仑时期步兵以横排防守或者互相射击,这样增加射击扇面。以纵列进攻,增加方阵纵深,同时防御骑兵袭扰侧翼。至于影片中唯一出现的步兵阵型 空心方阵,其实很少出现,因为这个阵型需要很熟练的步兵协调。步兵(甚至骑兵)的队形,注意步兵是以方阵为单位行动的
步兵方阵这个时代的标杆在电影中一!次!都没出现过!别说散兵线袭扰这种更加细节的步兵战术了,这种时代的大场面连个基本的横排方阵都没有,所有战斗场景跟角斗士里那样两拨人打群架似的,完全是瞎拍,毫无拿破仑时期战争应该有的样子。
如你所见,连电影的卖点战争大场面都做得如此粗糙,可见斯科特根本没把这段历史当回事儿,所有的东西都是一拍脑子想当然的产物。拍出这么一坨翔,可真把我恶心坏了。
总之,别再说“至少这部片大场面拍的不错”,拍的很烂,下次别这么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