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中国路”系列节目 │ “桥”见贵州,公路人有话说(一)

2024-12-20 15:57:32 体育资讯 facai369

《焦点访谈》“中国路”系列节目 │ “桥”见贵州,公路人有话说(一)

“万桥飞架”跨越山川河流,纵横交错,用桥梁连接起高山之间的道路,贯穿起秀美生态的黔地山水,一座座“桥梁”在这“平地而起”,点亮了贵州高桥大省的名片。近日,央视《焦点访谈》推出“中国路”系列节目,开篇聚焦贵州桥梁,展示贵州数十年“天堑变通途”带来的交通、经济、生活方面的改变。省公路局系统干部职工以文字、视频为媒介,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贵州公路微信公众号推出《“桥”见贵州,公路人有话说》专栏,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对贵州桥梁说的心里话吧! 万桥飞架,天堑变通途文/贵阳公路管理局 张蓝心有人形容贵州“九山半水半分田”,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多年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3万多座桥梁在喀斯特高原上拔地而起,让“地无三里平”的贵州,天堑变通途。这是央视《焦点访谈》推出“中国路”系列节目的开篇——“桥”见贵州。由于贵州的喀斯特地貌,修路几乎就要建桥。成为一名公路人之前,“建桥”这两个字在我印象里也许仅有惊叹和壮观。在成为一名公路人以后,我逐渐了解到公路及公路人背后“两路”精神和“铺路石”精神的含义,之后,每经过一座桥,我除了惊叹,还有身为公路人的自豪。无论大桥小桥,它们或穿越群山,或横跨江河,从动工到竣工,再到桥梁养护与维修,都是每一代公路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决心,是每一代公路人勇敢无畏、甘于奉献的劳动成果。节目里,因为平塘特大桥的建成通车,贵州平塘县平里河村迎来了发展机遇,村里的水果销路越来越好,这又一次印证了“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一桥通,百业兴。一座座穿山越河的大桥,不断在贵州建成通车,改善了交通的不便,缩短了运输里程,降低了物流成本,带来了经济效益。新时代的贵州成为了“世界桥梁博物馆”,一座座桥梁奇迹诞生于贵州。以前的我们会好奇山那边是什么?如今的我们可以通过一座座桥去看看山那边的世界。 回家的“路”文/贵阳公路管理局 彭代秋近日,央视《焦点访谈》推出“中国路”系列节目,开篇聚焦贵州,以《“桥”见贵州》为题,介绍万桥飞架,让天堑变通途,助力贵州跑出“加速度”。观看节目视频后,我深受震撼,不由得想起了每次自己回家的“路”。我家所在的小村庄四面环山,有一条小溪沿着山脚从村子中间流过,还有清水江(长江支流沅江上流河段)也从家门前流过,美则美矣,但小时候交通不便,去赶场或者上学要么坐船要么走路,当地经济发展也非常缓慢,好在这些年,经过很多人的努力奋斗,更离不开每个公路人的付出,修通了自然村组硬化路,也在乡镇上架起了很多座桥,打通了乡村振兴致富路,小村旧貌换新颜。路与桥的变迁,乡村变通达。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我记忆中上小学的路是一条蜿蜒小路,是大家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读初中时,我们村周围有了一些小土路,两边布满杂草石块儿,晴天汽车一过或风一吹,尘土飞扬,下雨天就更惨了,土路泥泞不堪,汽车不小心陷到泥坑里,人们就得下车把车推出来,弄得大家一身泥水,狼狈不堪,那时的我一提到回家就头痛;我读大学时,回家发现不但各乡镇之间修成了柏油马路,连各村之间也修了“村村通”水泥路,“这路虽然比柏油路窄,但是一点不比柏油路逊”。村民们骑着摩托车、开着小卡车、机动三轮车,把一车车的山货运出去,又把家电搬进家,村里盖起了一座座小楼房,生活越来越好,打工的人过年回家,路上都是小汽车,看着热闹兴旺极了。家乡的桥也是数不胜数,清水江流经的那条县级公路,几乎每个乡镇都修有一座大桥,县级公路沿线还有大大小小的很多桥梁,平时是,小桥流水人家,一下雨,就是滔滔两岸相望。听奶奶说起,清水江最严重的一次暴雨洪涝灾害发生在1970年5月,出现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沿江多数房屋被冲毁,200多亩农田无法恢复。后来人们就把桥修在了更高的地方,在镇上也修了一座横跨两岸的大桥,县级公路,终于畅通无阻,终于实现了从山的这边到山的那边,现在回家汽车可以直接开进老家的院子里。这就是我的家乡,我回家的“路”的变化,几十年的变迁,几代人的努力,让我的父辈们在中晚年赶上了,过上了他们喜欢的生活。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让地无三尺平的贵州天堑变通途,这是他们的幸福,更是在外的我们的幸福。 “看看我们的中国路”文/遵义公路管理局 梁迎春公路,是连接人们互通有无的工具,是建设社会、促进发展的重要枢纽。多彩贵州是全中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有许许多多蜿蜒的河流、壮观的山脉,一山连着一山,越过一弯又一弯。俯瞰贵州,你会发现有许许多多的“网线”将贵州的各个地区、各个山脉连接起来,形成了贵州公路网。曾经的贵州,被评价为“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山区的许多珍宝无法被更多的人发现,珍馐美食无法走上餐桌,是因为交通不便,道路不通。而现在,通过不断的努力,历史变迁,从“想要富,先修路”到“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从手提肩扛到机械化运输操作,从“地无三尺平”到“天堑变通途”,让山间的珍馐美食走上了沿海甚至海外的餐桌上,真正实现了“黔货出山”,让人民群众富起来强起来。这中间承载的是千千万万的公路人的心血,蕴含的是中国科技和技术的进步,体现的是中国梦的不断实现。桥通了,路畅了,没有平原的贵州,也让公路和铁路织出了“交通平原”。星罗棋布的桥梁,打通了交通的断点堵点。“世界桥梁看中国,中国桥梁看贵州。”贵州有世界高度排名第一的北盘江大桥、第四的鸭池河大桥、第六的清水河大桥、第八的六广河特大桥、第九的坝陵河大桥,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黔山秀水间,一条条巨龙穿云而出,横跨于高山之间,气势如虹。一座座世界级高桥在贵州诞生,贵州交通也实现了从“五尺道”上的马蹄绝响,到“县县通高速”的华丽转身。这些成就的关键在于贵州有着后发赶超的实干精神,有着开放包容的创新精神,也蕴含着贵州人不甘落后、苦干实干的精气神。作为新时代的公路人,我们要继续学习前辈们栉风沐雨、勇毅前行的干事精神,我们要继续坚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精神,我们要继续发扬“两路”精神,用我们的努力,助力贵州跑出“加速度”,更好融入国家新发展格局。 以桥搭路助力贵州发展文/遵义公路管理局 梁迎春贵州,中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山与山之间的阻隔,挡住了当地人的交流,挡住了外省来贵州旅游的热情,挡住了贵州招商引资的来源。但是,贵州交通的快速发展,贵州桥梁的不断建设,贵州在不平中见平,以“桥”见贵州,贵州交通让世界知道贵州,让贵州知道世界。贵州交通以桥搭路,以路兴农。平塘县平里河村柑橘等水果蔬菜产业丰富,村民们就业机会增多,村民户均年收入不断提高,离不开平塘特大桥的建设通车。修桥之前,本来土地肥沃的平里河村,受到交通的制约,农产业被阻断在了大山之内,仅凭人力运输支撑农产业,但是在平塘特大桥建成之后,阻塞的交通已然四通八达,随着车流量增多,村里的产业种植面积也随之扩大,村民们的种植热情也随之高涨,极大提升了村民们的收入,丰富了招商引资的来源。在贵州,像平里河村一样通过交通助力产业发展的山村还有很多,足以见得,贵州交通的快速发展,为贵州人民带来了很多肉眼可见的便利。贵州交通为区位发展添翼,为融入更大发展格局奠定基础。物流让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密切,而物流发展同样离不开交通发展。位于贵阳的牛郎关现代物流园,是贵州省规模最大的物流枢纽,在以前,园区的路没有通,县道窄,路况差,里面的商户或许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货物现在即便送到农村也只需要几个小时。北盘江第一高桥、乌江特大桥、清水河特大桥,桥与路的连接,再随着公路与铁路的交织网越来越紧密,增大了通行能力,极大的提升了物流运行效率。贵州交通、贵州路,是实实在在的为贵州的经济发展添砖加瓦。贵州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贵州的万桥飞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座座桥梁拔地而起,是世界了不起的一幅桥梁胜景、优美画卷,是世界了不起的“桥都”。贵州交通让每一位贵州人感到自豪,让每一位交通人感到骄傲,值得我们所有人点赞! 瞧“桥”故事 “桥”见未来文/安顺公路管理局 吴健多彩贵州路,万桥飞架时。今年以来,贵州桥梁多次登上各大媒体热搜榜,贵州桥梁之奇、之难、之多令人惊叹。近日,央视《焦点访谈》节目推出“中国路”系列节目,开篇聚焦贵州,以《“桥”见贵州》为题,讲述在蔚为大观的飞桥天路之上贵州人民的畅通幸福路。身为贵州公路人,自豪是不言而喻的,更多的则是感慨和赞誉,万桥飞架让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天堑变通途,百姓出行便捷度和幸福感得以明显提升,必须为贵州交通、贵州公路点赞。瞧“桥”历史,感慨贵州桥梁深厚底蕴。曾经的贵州,高山屏障、沟深谷狭、河道纵横,两岸多悬崖峭壁,公路跨越限于资金及架桥技术与设备,难以飞渡,不得不降低路线标准从岸边架设,以求修建中、小桥梁或设渡通车。据史料记载,贵州现存最早的桥梁为南宋时期川黔古驿道上的遵义普济桥,距今已有千年之久。贵州修建公路之初,道路路线弯曲,新修桥梁大多为石拱桥。1934年,筑路经费困难,要求通车时间紧迫,始建石台木面桥。1937年,黔湘路木析构桥以施秉河桥修建最早。1938年在滇黔公路重建钢桁构盘江桥。1944年,贵州公路开始在后五桥、贵定西桥等处修建钢筋混凝土板梁桥。60年代引进双曲拱桥后,桥梁跨径有了较大的发展。70年代后期,经济复苏,对公路运输提出重载、高速的要求愈加紧迫,为提高路线标准,普及建桥技术,探索山区修建跨越能力大,既经济、又能让群众易学会建的大桥桥型。1981年,省交通设计院首创桁式组合拱桥,跨径由75米发展为330米,同时带动了全省各式大桥的兴建。现如今,贵州交通人将持续发扬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持续展现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干劲,不断创新和发展贵州桥梁,多个桥梁之最纪录也将陆续在贵州诞生,贵州桥梁的历史文化和底蕴也将在未来的大桥中得到体现和传承。瞧“桥”数量,感慨贵州桥梁伟大成就。据统计,贵州的桥梁数量多、类型全、技术复杂、施工难度极大,在建和已建桥梁3万多座,覆盖梁桥、拱桥、悬索桥、斜拉桥等,世界高桥前100名中49座在贵州,前10名中4座在贵州,中国桥9次获世界桥梁界诺贝尔奖、古斯塔夫·林登少金奖,贵州占4席。30多年时间里,贵州桥梁数量翻了十倍,2015年,贵州率先在西部地区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的目标。伴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推进,先后有10余座不断刷新历史纪录的桥梁建成通车,如清水河大桥、北盘江大桥、鸭池河大桥、红水河大桥、赤水河红军大桥、平塘大桥等,它们如同一颗颗明珠镶嵌在贵州的青山绿水间,打开了新时代贵州桥梁的壮美画卷。在建的贵州六安高速的主要控制性工程——花江峡谷大桥,全长2890米,主桥为跨径1420米的钢桁梁悬索桥,桥面距北盘江的垂直距离达625米,这也意味着该桥建成后将超越北盘江大桥,成为世界第一高桥。一座座超级大桥,在贵州千岩万壑的峡谷、急遽奔流的江河上拔地而起,这些伟大成就背后是贵州交通人面对重山阻隔,遇水搭桥、逢山开路,持续发扬攻坚克难、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未来,贵州桥梁还会有更多奇迹性创举,我们拭目以待。瞧“桥”经济,百姓幸福指数快速提升。桥通路通则百业通。2022年底,历时4年修建的仁遵高速公路大发渠特大桥通车,不仅打通了出山路,还拓宽了曾被群山包围的播州区团结村村民的幸福路和财富路,以桥下经济做助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保障。一座座飞架南北的桥梁和不断延伸的公路网,见证了贵州交通建设的跨越发展,承载着过去与未来,拉近了贵州与邻近省份、与全国主要经济圈的时空距离,带来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助力实现全省连续十年经济增速位居全国前三的好成绩。万桥飞架改变的不仅仅是贵州人民的出行方式,还有效带动了旅游和乡村振兴产业的发展,百姓幸福感将在一座又一座高桥的诞生中再次升华和体现,我们将不断为贵州桥梁跨越式发展和成就而自豪。 打造交通路,经济助腾飞文/安顺公路管理局 王丽诗人赵希迈在诗句“涉历长亭复短亭,兼旬方抵贵州城”中描述了到贵州的里程之远、著名政治家王阳明也曾在名文《瘗旅文》中写下“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的诗句,诉说着贵州交通的落后和困难。近日,观看《焦点访谈》系列记录篇之“桥”见贵州短视频后,了解到今天的贵州交通正以“雷霆迅猛之势”打造出贵州路网新格局,我深感震撼。撬开脱贫致富“铁锁链”。崎岖的山路,弥漫的扬尘,稀少的道路,让平里河村拉到的投资化成泡沫,农产品缺少运输渠道和交易场所后滞销变烂,农民收入受限,生活水平停滞不前。在这样一筹莫展的情势下,30多米的平里河大桥打开了平里河村发展的新局面,形成一条引进优质水果,外销本地农产品的“造血线”,实现了村民通过公路致富的梦想,让人更加惊喜的是2019年平塘大桥建造完成并投入使用,为平里河的产业发展带来了更多可能性。平里河村的成功经验淋漓尽致的诠释了“要想富先修路”这一实践经验。开启优质产业“新未来”。物流园作为一个将多种物流设施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对运输系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牛郎关物流园作为贵州省物流量最大的枢纽,货物吞吐量从以前的200万吨到现在的1000多万吨,不仅打造了新订单、新方向、新市场,还缩短了里程,降低了运输成本。在此之前的运输主要依靠一条县道,货物运输的辐射力弱,销售总量少,现在下高速之后,无论是县道还是村里的道路已经全部实现硬化,路面平整,真正成为了西部地区第一个县县通高速的省份。基此视频,我们感悟贵州交通的改善、桥梁的建设刷新了公路建设的新高度,1500公里高速铁路网络,8000公里高速公路网络,解决了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打通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和堵点,发挥了“先行官”的作用。来源:局属各单位编辑:王曦尉 邓家羽 一审:肖维波二审:张祥兵三审:王 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