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成就与经验

2024-12-21 0:02:00 体育 facai369

海南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成就与经验

  海南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经验亦是未来坚持的方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做到五个“坚定不移”:坚定不移坚持“生态立省”、坚定不移严守“生态红线”、坚定不移坚持“海陆统筹”、坚定不移推进“多规合一”改革以及坚定不移鼓励“多样发展”。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30年来,海南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使海南从贫穷落后的边陲海岛,发展成为全国人民向往的四季花园。通过对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回顾,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缩影,也看到了海南肩负的更为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海南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其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可以用五个关键词来概括。   一是建设“生态省”。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开始就非常重视环境保护。认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热带资源,是海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饭碗”,谁弄砸了这个“饭碗”,谁就是不可饶恕的历史罪人。在此认识下,1999年2月,海南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在全国率先作出《关于建设生态省的决定》,同年3月,国家环保总局正式批准海南为我国第一个生态示范省。随后,省政府制定了《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海南在实施“一省两地”战略时,遵循“三不原则”(不破坏资源、不污染环境、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两大一高”(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高科技支撑)工业发展战略,走上了生态立省的发展道路。   二是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在海南生态省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2009年底,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被列为六大战略目标之一,要求“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发展之路,使海南成为全国人民的四季花园”。为此,“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绿色崛起”成为海南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关键词。“绿色崛起”的要义或曰基本思想,是以“生态文明”主导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力图通过绿色发展步入发达地区行列。   三是“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党的十八大明确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强调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海南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总抓手,“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并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如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强调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大本钱,必须倍加珍爱、精心呵护;希望海南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着力在“增绿”“护蓝”上下功夫,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当个表率,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四是建设“美好新海南”。为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视察海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省委书记刘赐贵在省第七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明确海南发展的“三大优势”,提出要通过不懈努力实现全省人民的幸福家园、中华民族的四季花园、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三大愿景”。“三大愿景”所描绘的美丽蓝图,无疑是海南“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即以生态文明示范全国的“清明上河图”。   五是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4·13”重要讲话中,对海南的生态文明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海南的未来发展寄予了厚望:“海南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上先行一步,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表率”;“支持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鼓励海南省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路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经验。”同时指出建设路径: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积极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完善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严格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海南要担当起生态文明建设先行一步、示范全国的重任。   海南生态文明建设及其融入其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   海南三十而立!在生态文明建设及其融入其他建设方面,海南取得了五个方面的瞩目成就。   拥有全国最好的生态环境,大气和水体质量保持领先水平。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具有前瞻意义的战略是“生态立省”。而且自率先在全国建设生态省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力度越来越大。近五年来,海南先后出台了《海南省总体规划(2015-2030)》、《中共海南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的决定》等重要文件,发挥了“多规合一”改革在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中的重要作用,制定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30条硬措施,取消了12个市县GDP、工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的考核,实行新的市县发展综合考核评价办法,以确保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差。“拥有全国最好的生态环境”“大气和水体质量保持领先水平”,是习近平总书记在“4·13”重要讲话中对海南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总体评价。   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基本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绿色产业体系。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海南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为2855.26亿元,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达4462.54亿元,五年间迈上“两个千亿台阶”。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海南三次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2017年第三产业占比55.7%,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9.5%。旅游产业年接待游客总人数,从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之初的2587万人次跃升到2017年的674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257亿元增长到812亿元。2017年入境游客111万人次,提前3年完成接待百万人次目标。这一系列数据显示,海南已经从贫穷落后的边陲海岛、传统农业省,发展成为全国人民向往的四季花园,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绿色产业体系正在加快形成。“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愿望将成为现实。   生态文明建设与民生紧密结合,精准扶贫走出绿色发展之路。海南有5个国定贫困县,其中4个是少数民族市县,集中构成海南岛中部山区热带雨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海南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对中部山区严格实施了生态红线保护和严禁房地产开发政策,以绿色产业扶贫、生态补偿和生态移民扶贫等方式,在提高贫困户收入水平和脱贫致富能力的同时,保护了生态环境。近五年来,全省减少贫困人口61.9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2.3%降至1.5%,517个贫困村整村脱贫出列。精准扶贫走出绿色发展之路的,并不仅仅局限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笔者在最近半年多时间的儋州文化资源调查中发现,作为海南贫困人口绝对数最多的市县,儋州生态环境竟然保持得如此美丽:全市古树众多,尤以野生荔枝林、见血封喉、古榕为盛;峨蔓镇的彩色火山岩海岸、红树林带拥抱的千亩千年古盐田等如“闺中少女”,是弥足珍贵的“绿色银行”。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绿色生产方式与绿色生活方式形成良性互动。自建设国际旅游岛以来,海南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目前,海南已经成为全国五星级酒店和国际旅游酒店品牌落户中国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全域旅游向边远农村延伸,以“农家乐”“生态游”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初具规模,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制度实施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持续推进。以路、光、水、电、气“五网”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然。海南路网进入全岛“高速”“高铁”时代,为绿色出行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海南电网所输送电力的三分之一强来自光伏、风力、水利、核能等绿色能源,这为“节能减排”国家约束性指标的完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的形成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与此同时,海南还通过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卫星导航、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促进绿色生产方式与绿色生活方式的良性互动。   海南居民的生态文明意识显著提高,“内生动力机制”基本形成。宋名臣李光被贬海南,在《感松并叙》中有写道“海外独昌化宜松”,“邦人折以为薪”,“三十年后无复种矣!”并以诗规劝:“瑟瑟声微冉冉香,炎天瘴海变清凉。从今莫遣儿童斫,留取浓阴庇一方。”在万宁青皮林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的大门,至今仍留有清朝官员为保护这片青皮林而立的“奉官立禁”,碑文其中一段刻着:“鸟石图界内如有坟墓之山,不准乱砍树木,既不坟墓之山,凡以海滨者亦无准乱砍树,倘有恃强砍伐,一经该图呈按,立即拿案究惩……”海南人民以拥有优美的生态环境而自豪,可以说海南的生态环境是自然禀赋,更是自觉保护的结果。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南通过全社会有组织的生态文明教育和生态文化、生态伦理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从而在全省上下形成了具有强烈生态文明建设使命感的“内生动力机制”,形成了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生态文明建设合力。   海南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经验   海南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经验亦是未来坚持的方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做到五个“坚定不移”。   坚定不移坚持“生态立省”。“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省战略”是基本经验,又是海南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基本要求。生态立省战略要求在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时坚持生态优先原则,追求绿色经济效益最大化。当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冲突时,要服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当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发生冲突时,就要舍弃眼前的经济效益。2017年海南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分别比1987年增长21.8倍、14.3倍、226.8倍,但人们还普遍感觉发展慢了。这所谓的“慢”,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海南的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一笔既买不来也借不到的宝贵财富。海南绝不为眼前一时的经济利益而毁掉造福子孙后代的“绿水青山”。“美好新海南”就是从这里起步的。   坚定不移严守“生态红线”。“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离不开“生态立省”的战略定力。严守“生态红线”则是“生态立省”的具体政策实施。在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上,不发展,保护就没有本钱;而不保护生态环境的发展则是“饮鸩止渴”。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就是要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把握好一个“度”。这个“度”的最低要求就是守住生态红线。海南生态红线的最初划定是从生态省建设开始的,后经过主体功能区规划、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规划、海南省总体规划等,已经逐步构建起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三大红线。同时对发现的问题采取果断措施,做到令行禁止,在全省范围内构建起了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绿色行动体系,海南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开始摆脱了房地产依赖“瓶颈”制约。   坚定不移坚持“海陆统筹”。海南省总的地域特征是“海、南、岛”,海大岛小、位居祖国最南端。全省陆地(主要包括海南岛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岛)总面积3.54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1823公里,有大小港湾68个。为此,海南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海陆统筹”,主动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海洋强国”战略。在对蓝色国土规划生态空间时,建立起陆海统筹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机制,强化以三亚市、三沙市为中心的海洋生态功能区建设。让全世界都知道我们不仅关注南海开发、关注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关注生态环境保护,承担着生态维护、修复的重大责任。   坚定不移推进“多规合一”改革。海南省的主体是海南岛,多年来形成了全省按照一个大城市来规划建设的发展思路。这对保护生态环境是非常有利的,它极大地抑制了各市县特别是生态核心区市县经济发展的内在冲动和压力。但在各部门、各市县,各种规划相互打架的问题依然比比皆是。2015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同意海南省就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开展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随后,海南积极推进“多规合一”改革,通过编制《海南省总体规划(2015-2030)》,在细化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过程中落实全省“一盘棋”理念,形成了引领全省建设发展的一张蓝图,建立了全省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实现了各项规划的有机衔接,最大限度地守住了生态红线。同时,用省域“多规合一”改革约束和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   坚定不移鼓励“多样发展”。海南有19个市县,各市县建设生态文明的条件都比较好。由于所在区位不同、产业布局各异、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一,于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就如何在坚持“环境优先”的前提下处理好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等各方面的关系,各市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实践创新成果。如中部山区热带雨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以建设“国家公园”为目标的生态化发展样式;昌江“资源枯竭型城市”是以发展“绿色能源之都”为目标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样式;琼海依托博鳌亚洲论坛和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是以建设“田园城市”为目标的“三不一就”发展样式;海口是以“双创”、三亚是以“双城双修”为建设路径的现代化都市绿色发展样式,等等。这种从实际出发所呈现出来的多样化发展样式,能够极大地丰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发展的形式与内容。   (作者:王明初 系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