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木大拙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大批华人移民来到美国,信奉佛教的人数剧增。
据美国官方统计,目前全美佛教信徒和长期接触佛教的民众400多万人,占到全美总人口的1.5%,目前全美已有佛教社团组织2000个。美国的佛教,按人口构成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移民佛教”(Immigrant Buddhism),也就是从东亚、东南亚等各地来到美国的移民,同时也把他们祖籍地不同流派的佛教带到了美国,这些信徒基本上在本民族的社区内从事宗教敬拜活动。另一类是“输入佛教”(Import Buddhism),也就是美国人到外国去参悟佛理并把佛教带回美国,在西方文化背景下长大的美国人中间谈经论道。也有一些外国佛教组织到说英语的美国人中间,建立分会,发展信徒。
近年来,很多亚洲国家的高僧在美国建立寺庙,弘扬佛法,佛教在美国的影响越来越大。
美国佛教最基本的宗派有三个:中国日本式禅宗、藏传佛教密宗和南传佛教的内观智慧禅。这三个宗派只是美国众多佛教宗派中的一部分。在近几十年的时间里,涌现出很多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和越南倍受欢迎的禅师。但从中国、日本传入美国的禅宗在宗教形式上占主导地位。美国的禅宗翻译文本主要介绍传统的寺院修行方式,同时也穿插着一些西方哲学和心理学的内容。
发展到今天,美国人对佛教的兴趣简直匪夷所思,佛教在美国渐成一种新型生活样式。书店里摆满“禅宗与艺术”一类的书刊。《时代》杂志把美国人对佛教的狂热信仰题材作为封面。佛教思想出现在新世纪的宗教学、文化学、心理学、医药,甚至体育和商业领域。在社会活动领域,诸如女权运动、和平运动、生态保护和动物保护等等,佛教的价值观得到广泛推广。从加利福尼亚的城市社区到爱荷华州的田间地头,佛教寺庙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从史密斯学院到斯坦福大学,佛教研究在学院和大学间活跃起来。
▲北美最大的佛教寺院——纽约庄严寺山门
美国人对于一些佛教独有的价值观念也保持开放的态势。有调查发现,约有七分之一的美国人认为自己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2015年皮尤调查中心发布的报告则说,目前约有四分之一的美国人相信佛教的轮回观念。
哈佛大学当代美国宗教研究专家黛安娜·埃克(Diana ECK)教授认为:“佛教现在是一种美国宗教。”佛教被当作一种美国宗教,反映了佛教被美国当代社会认同。
2600年的佛教,经历过北传(传至汉地、藏地),南传(传至东南亚),东传(传至日本、韩国)。今天,佛教跨越大洋在北美大陆迎来全面西传的契机,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就是西方物质主义和全球化的双重困境。
美国社会精英及普通大众的禅修生活
今天的美国,佛教信徒中不乏一些政界、商界和知识界精英。在如今的北美校园,“正念”课程大受欢迎,佛教也作为一个重要的科学命题被学习研究。佛教正成为华尔街精英修行的首选,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样式。
乔布斯的人生事业起步于禅修。
在乔布斯的人生经历中有一段特殊的经历。当他从里德大学辍学返回硅谷后,经常到日本的禅宗中心修习。在创办“苹果”之前,曾一度不知道自己的未来该如何决断,他向禅师求教。禅师则对他讲出了那则著名的禅宗故事——风吹幡动。千百年前,有僧人说是风动,又有僧人说是幡动。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为了寻求精神启示,南亚次大陆最炎热的时节,乔布斯“光着脚、穿着破烂衣服”,来到了万里之外的印度朝圣,并向当地人讨教有关佛教的文化知识。返回美国后,他已成为一名虔诚的佛教徒,并剃光了自己的头发。曾有报道说:苹果公司CEO乔布斯心灵被佛教征服,时常面壁参禅,还一度考虑出家为僧。乔布斯在禅宗“明心见性”的教诲中品悟着生命与死亡的佛法妙义。在接到死亡通牒后能看破放下,淡然面对,心无挂碍,妙悟禅机,笑对生死。
乔布斯的苹果系列产品,从洁白壳子的手提电脑,到玫瑰金的手机,都被认为是吸纳了禅的灵性,改变了传统电子产品的枯燥形象,风靡全球。而乔布斯本人恰恰就是一个禅的修炼者,他在最终确定产品风格的时候,常常打坐,在甚深禅定状态中对产品及市场做出决断。
全球大公司安鼎公司总裁麦克尔·罗奇格西的名言就是“我最爱的一本书就是《金刚经》,它改变了我一生。”有“佛商”之称的麦克尔,把他的商界体验写成《当和尚遇到钻石》(The Diamond Cutter)一书,一上市就赢得好评。这本书被不断翻印,并先后译成25种语言。
除了社会精英对佛教的全盘接受和对佛教修行的热心参与,普通大众更是广泛投入到对佛教禅修的践行活动中。由华人、亚洲人和美国本土白人创建的各类禅修中心和佛教机构,提供了越来越专业的精神关怀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美国人。
慈林寺位于美国加州北圣地亚哥县,群山和丛林环抱的鳄梨果园之中。
慈林寺提供在家人来此个别长短期禅修安居的机会,它也为人们提供上座部传统里剃度并在泰国比丘传统的修习模式中接受训练的机会。虽然慈林寺基本上是一个小小的寺院,但寺院附近专门开发了一个佛教村落,其实是客房和禅修居士区。修行者必须遵守日常作息表。作息表开始于日出之前,早课在5:30前开始,接着是1小时的团体禅修会,有开示或简短的阅读。会后,在家信众帮忙准备饭食,而比丘们则扫地并在8:30准备托钵。比丘们用餐后,在家众用餐,协助清理厨房,然后就可以自行禅修直到傍晚。接着,在短暂的聚会并答复修习问题之后,每人都要参加黄昏打杂工作。日落之后不久,全体集合作晚课,还有一小时的团体禅修会,然后还有开示或阅读。会后,也安排了发问时间,最后每人回到自己的园林住处去个别禅修。
▲恒实法师:法界宗教研究院教授、法界佛教总会董事会主席
犹太裔佛教徒杰克·科恩菲尔德在加利福尼亚的马林县建立了美国灵岩禅修中心。
这里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坐禅和散步,每天一次的咨询课等。他们还举办其他活动,如开办慈济院,抚慰因患绝症而垂死的病人;实施可接纳20到25人的短期出家计划。科恩菲尔德出版了一本新书,叫做《美国佛教徒》,该书结合作者20多年在美国弘扬佛教的实践经验,论及佛教传入美国后所产生的和将要产生的变化。他说,美国人对佛教的兴趣主要不是源于宗教信仰,而是源于找到摆脱人生痛苦新方法的愿望。
总部在中国台湾的“法鼓山”,上个世纪70年代由东初老人创立,后由圣严法师继承发展。90年代传播到美国。新泽西州华人多,所以设有分会,并购买土地建了一处院子。
佛教对现代美国的吸引力
曾任美国芝加哥大学神学院院长、现在主持日本立正佼成会佛教研究所的正因教授(Dr. Gene Reeves),出生在美国基督教家庭,却成为一个典型的佛教徒。
什么因缘使他喜欢并翻译了《法华经》?正因教授回答:“我告诉人们,《法华经》这本书可以对你的生活有所帮助。无论你是基督徒,还是穆斯林,无论你信仰什么,这些都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这本书里的教授是对整个人类说的。
《法华经》里一个中心的教授是你,所有我们这些人,都有成佛的希望和能力。你有能力使自己更平静、安详。你是不是佛教徒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理解佛陀的教导并去实践它。对我来讲,你是什么样的人并不重要,关键是用什么方法去实践佛陀的教导,这才是我要竭力告诉大家的。”
欧美人在领受物质极度富足的同时也深感内心的空虚,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到东方寻找智慧,在亚太国家接触到佛禅学说,对禅宗产生较大的兴趣,所以一部分人是因为禅宗而开始学习佛教的,虽然很多人仅停留在小乘和坐禅的基本概念上,但这对欧美人而言已经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东方的宗教,尤其是佛教的很多理念与西方带有一定强制性的宗教不同,更为开放和符合人性,没有太多的强制性约束(并不是说不重视戒律,而是不带有攀缘的性质,如排斥别教等),包容性更强。
并且佛教的理念对政治、科学、艺术、哲学、甚至是其他宗教等各个层面都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对于大乘佛教有深入了解的外国人更是认同佛教的价值理念。
延伸阅读
博雅之士,乐读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