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是城市之间综合实力的较量。全力拼招商,谁在领跑?
2024年伊始,企查查大数据研究院发布“全国企业投资吸引力50强城市”榜单,从城市投资力度、城市企业投资吸引力、城市异地投资潜力等多个纬度,探讨2018年至2023年前三季度各城市企业投资方向新趋势。
山东共有5个城市上榜,其中青岛以9.01%的吸引力指数位居“50强城市”第11位,在北方城市中,仅次于北京,位居第2位。
城市对企业投资吸引力越强,经济增长动力就越强,越能在竞争和发展中抢得先机。在推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打头阵、当先锋”,招商引资就是关键招、胜负手。
在战略使命的召唤中、发展经验的启示中、竞争态势的催促中,青岛更需以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早谋划快行动,赢得更多高质量发展“合伙人”,为城市发展积蓄后劲动能。
01
投资北方,首选北京青岛
企业投资是城市经济增量发展的支撑,是竞争力跃升的底座基石。
企查查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累计有259.6万家企业发生投资,发生投资的企业数量逐年增加。其中,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累计有75.5万家企业合计发生投资120.7万次,平均每家企业发生投资1.6次,均值达近五年最高。
哪些城市投资更多?
从宏观表现上来看,高能级城市的企业投资更加活跃,主要原因是,资源更加集中的高能级城市市场主体数量更为庞大。从发生投资的企业数量上看,除青岛和苏州,排名前10的城市均为高能级的省会或直辖市城市。其中,2018年至2023年前三季度,青岛累计有4.9万家企业发生投资,位居第10位;从企业投资频次来看,青岛企业累计投资9.9万次,位居全国第9位。在近五年发生投资的企业数量TOP10城市榜单中,北方城市仅有北京和青岛上榜。
哪些城市更吸引企业投资?
从被投资频次上看,2018年至2023年前三季度,一线城市企业被投资频次更多,其中上海、北京、深圳的企业被投资频次最高,分别为34.8万次、34.2万次、30.4万次,排名前三。杭州、广州、成都、苏州、南京、青岛、重庆位列第四至第十名,其中南京、青岛、重庆三城企业被投资频次不相上下。
为剔除城市企业基数影响,企查查大数据研究院截取被投资企业数量TOP50城市,通过统计城市被企业投资次数和城市企业总量的比值,来反映全城企业被投资覆盖面,输出“全国企业投资吸引力前50强城市榜单”。其中,青岛吸引力指数为9.01%,位居第11位,说明统计期内,青岛9.01%的企业被投资过。
报告分析指出,城市对于企业投资吸引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发展所需的产业资源,二是政府对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决心力度。
02
“C位担当”,青岛有“招”
榜单有分量,上榜靠实力。作为山东经济的“C位担当”,青岛成为吸引企业投资的“北方第二城”,凭的是什么?投资吸引力强在哪?
卡奥斯新城智能家电产业链供应链重点项目签约仪式。
三组数据成为有力支撑——
2023年1-11月,青岛市新签约5亿元以上项目153个。其中,50亿元以上大项目38个,制造业项目21个。
2023年1-10月,青岛新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28个,制造业利用外资首次突破10亿元,阿斯利康、路易达孚等标志性外资大项目落地。
2023年1-11月,青岛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6.2%和26.5%;基础设施、24条重点产业链投资分别增长42.8%和9.3%;制造业投资增长10.2%,对全市投资增长贡献率达到53.7%。
这样的招引成效得益于一套组合“招式”——
招什么?招大引强、招新引优。青岛将招商重点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头部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全力引进符合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大项目好项目。
怎么招?拓展渠道、“以商招商”。围绕24条重点产业链,发挥好“链主”企业、中介机构、产业基金等作用,出台《青岛市“以商招商”及社会化招商支持政策》,最高奖励2000万元,调动各方积极性。办好重大平台活动。“走出去”——实施全球招商计划、制造业跨国公司招商引资行动方案;“请进来”——用好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等高能级开放对话交流平台。
项目“怎么落”?市级统筹、顶格推进。健全“项目调度、督导通报、季度考核、现场观摩”等招商工作机制,千方百计推动重点项目快恰谈、快签约、快落地,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
项目“落在哪”?建强承载项目园区。把专业园区作为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坚持“一园一业”,集聚优质项目,构建产业生态。
这样的招引成效得益于金融“活水”的精心“浇灌”——
截至2023年11月末,全市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为21070亿元,同比增长13.63%。加上个人经营性贷款,流入生产经营领域的贷款增量达到2719亿元,占各项贷款增量的97.65%。
这样的招引成效得益于愈加优质的营商环境对企业的“感召力”——
智慧审批实现15个领域、44个场景、近2000项政务服务事项全流程电子化办理;服务企业实现惠企政策“一口兑现”、融资服务“一站办理”、企业诉求“一口受理”;青岛获评“2023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市”,在“2023年十大海运集装箱口岸营商环境测评”中获“最优等次”。
一座城市尊重企业、善待企业形成的投资吸引力,最终将转化成发展的新动能,蓄积城市的新未来。
03
投资青岛,重在“有效”
招商引资是城市间竞速发展的主跑道,本质上就是“经营城市”,再通俗地说,就是“争夺优质项目”。
长期以来,各地去北上广深港招商引资是常态。但2023年以来,“反向招商”也掀起了一股潮流:香港成立“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频频到内地招商;上海罕见掉头向西,奔赴千里之外的成都举办招商推介会;大湾区与京沪之间的互动交流频次加快……城市间“抢企大战”越来越“卷”,凸显了各地“拼经济”的高涨热情。谁能引来龙头企业,谁能抓住产业风口,谁能率先建立更具比较优势的营商环境,谁就能在城市竞争中占得先机。
2023年1-11月,青岛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2.8%。图为重庆高架路建成通车。
新的一年,“投资青岛”方向何在?
日前召开的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围绕产业发展、扩大需求、数字经济、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城市品质、乡村振兴、绿色转型、民生保障、安全发展等十个方面,提出“十个提质增效”的具体安排,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实现“十个提质增效”,优化供给结构是必然选择。而投资,在短期体现为需求,在中长期体现为供给,扩大有效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具有关键性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投资青岛”重在“有效”,是注重效益的精准施策。要锚定高质量发展,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要发挥好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有效带动激发民间投资;要优化投资空间布局,处理好错位发展与协同配套的关系,突出各区域的比较优势,使投资项目更好地服务于全市产业空间布局。
2024年是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关键时期,青岛要感召更多企业为城市发展投下“真金白银”,更需要用非常之力、下务实之功。
作者|刘兰星
近日,青岛市张村河(崂山段一期)综合治理工程科苑经五路桥信息公示,该桥梁位于规划科苑经五路跨越张村河处,双向六车道。据悉,为了方便周边居民通行,4公里的张村河河道上将建设5座跨河桥。
科苑经五路桥梁效果图
根据公示信息,科苑经五路桥梁位于规划科苑经五路跨越张村河处,设计为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长113m,跨径布置为35.5m+42m+35.5m。双向六车道,人行道宽度曲线变宽,桥梁总宽为38~45m。
据悉,张村河(崂山段一期)综合治理工程位于崂山区株洲路片区,西侧起点为青银高速,向东侧延伸,终点在松岭路,河道全长约4000米,总面积约77.74万平方米(不含北岸)。建设内容包括防洪工程、桥梁工程、管线工程、水环境处理工程、景观环境工程、智能工程、附属建筑工程等。
科苑经五路桥梁项目区位图
为了方便周边居民通行,4公里的河道上将建设5座跨河桥。
2023年6月,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崂山区发布了张村河(崂山段一期)综合治理工程桥梁概念方案征集公告。公告指出,穿越片区而过的张村河作为城市中央生态绿廊和核心公共空间,其核心区范围内5座桥梁需要突破传统设计思维,在满足相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以一种创新设计理念展现出一桥一景、山水融合的桥梁空间布局,创造富有青岛特色、崂山文化和创新时代特征的意象。2023年9月,桥梁概念方案征集排名结果公布,最终评选出五座桥梁前三名。这五座桥梁为科苑经五路桥、科苑经七路桥、科技园五路桥、新南路桥、枣山东路桥。
记者 台雪超
近日,青岛弘诚体育场功能优化提升项目封顶仪式举行。按照计划,弘诚体育场主体框架封顶后,下一步将进入到内部装修、二次结构施工等环节。项目建成后,弘诚体育场将变身为一座按专业标准建设的全民健身中心,部分场地对周边市民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从3月31日开工奠基到主体结构实现封顶,工作进展顺利。”青岛市体育局项目负责人介绍。
按照计划,弘诚体育场主体框架封顶后,下一步将进入到内部装修、二次结构施工等环节。
青岛弘诚体育场前身是始建于1955年的海泊河体育场,1996年升级改造后完成更名并于次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是青岛历史最为悠久的体育场馆之一。作为老四方区域的一座知名体育地标,这里铭记着一段青春激昂、热血沸腾的光辉岁月,堪称青岛足球的“福地”。
但随着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弘诚体育场的历史使命和角色也在变化。尤其是经过多年使用,老体育场外观陈旧,原有的设计缺陷、功能不足、安全隐患、配套落后等问题日益凸显,已不能满足群众公共体育需求。再加上老四方区域没有规模较大、符合现代化标准的全民健身场馆,场地升级改造迫在眉睫。正是在此背景下,青岛市将弘诚体育场功能优化提升项目列入2023年“市办实事”项目,于3月31日正式开工奠基。
据了解,青岛弘诚体育场除翻建400米标准田径场和足球场外,还将新建游泳跳水馆、篮球馆、羽毛球馆、乒乓球馆、网球(手球)馆等场馆,建设地下停车场实行人车分流管理。项目建成后,弘诚体育场将变身为一座按专业标准建设的全民健身中心。部分场地对周边市民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承办企事业单位运动会、省级以下体育单项赛事、中小型文体活动,打造成为集全民健身、体育培训、体育产业营销、体育竞赛、体育休闲、文化娱乐于一体的新型立体化体育文化综合体。
记者 张晓鹏
1月2日,中建港航局承建的青岛市地铁7号线二期工程鹤山路站至青威路站区间右线“同舟7号”盾构机顺利始发,标志着项目鹤青区间正式进入盾构施工阶段,这也是7号线二期即墨段开动的第6台盾构机,标志着地铁7号线项目建设进入全面加速期。
据了解,“同舟7号”盾构机由青威路站始发,沿墨城路向鹤山路站方向进行掘进,区间右线全长1310米,区间最大坡度17‰,隧道埋深10.0米-12.7米,期间需要穿越大型建材批发市场、高密度居民住宅区等多个风险区。洞身主要位于强微风化砂岩、泥质砂岩层,岩层平均强度为97.2MPa,始发端处于长距离破碎带,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
承建方中建港航局青岛市地铁7号线项目盾构负责人介绍,“同舟7号”盾构机为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整机总长85米,总重约500吨,开挖直径为6.47米,装机总功率约1965千瓦,总推力4086吨,设计最大推进速度达80毫米每分钟。“同舟7号”通过“盾构云”统一各系统数据接口,将所有数据上传至云端,具备“出渣口气体检测”“盾尾间隙自动测量”“渣土称重”“土仓可视化”“人仓可视化”等五大功能,实现掘进全过程信息传输,全方位施工监控,助力智慧地铁建设。
在青岛市市政公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青岛地铁集团及其第二建设分公司的统筹领导下,中建港航局超前谋划、积极部署,针对交叉作业、场地受限的情况,多次组织专题会,研讨细部问题,有针对性地编制盾构吊装专项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细化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全程旁站监督、全时监控量测,成功克服极端低温天气、110kv高压线下作业等诸多难题,仅用15天完成了盾构机的下井、组装、调试和试运行工作,顺利通过鹤山路站-青威路站区间右线开工条件、盾构始发关键节点验收,“同舟7号”盾构机如期始发。始发后,鹤青区间盾构施工将分2个作业班组展开,24小时不间断施工,盾构机预计日掘进9米。
青岛地铁7号线二期工程作为即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重点突破项目,连接了青岛市东岸城区、北岸城阳区和即墨区,计划2026年底开通运营。建成后,可加强即墨与青岛主城区联系,实现城区的南北快速贯通,对即墨融入青岛、跻身主城区具有重要意义。(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涛 通讯员 刘元平 文/图)
近日,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制定出台《关于印发〈青岛市补充工伤保险办法〉的通知》(青人社发〔2023〕22号)和《关于开展工伤一至四级人员伤养服务的通知》(青人社发〔2023〕18号)等两项政策,在全国率先实施补充工伤保险与伤养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工伤保障制度。该制度在2023年试行一年基础上调整优化而成,并于2024年1月1日正式实施,有效期3年。
制度试行一年,深受企业和职工欢迎
青岛市新型工伤保障制度在全国创新将补充工伤保险与伤养服务相结合,如果说补充工伤保险是制度之“根”,那么伤养服务就是制度之“魂”,两者有机统一、相互促进。
补充工伤保险是政府引导、用人单位自愿投保、商业保险公司具体承办的补偿性商业性保险,作为国家基本工伤保险的有益补充,由基本工伤补充保险和职业伤害保险组成。其中,基本工伤补充保险面向已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人员,职业伤害保险面向国家工伤保险制度保障群体之外所有无劳动关系职业人群。伤养服务包括居家伤养服务和住院伤养服务两种方式,面向已参加基本工伤补充保险的工伤一至四级人员和补充工伤制度实施以前的工伤一至四级人员,提供工伤医疗和养老照护服务,并由商保公司给予适当补助。
新型工伤保障制度聚焦工伤保险工作中的痛点难点,2023年试行一年以来,针对性解决了企业和职工急难愁盼问题,深受欢迎。根据承办补充工伤保险业务的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提供的运营数据,全市共有1094家企业10.1万余名职工参加补充工伤保险。
一是解决中小微企业“赔不起”问题,有效减轻了其经济负担。工伤发生后,赔偿额度约70%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剩余约30%仍需企业负担,即使最低十级工伤,也要赔偿7万余元,额度比较大,常常成为压垮中小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企业只需为每人每月投保20元基本工伤补充保险保费,即可由保险赔付企业需承担工伤待遇的80%,对于减轻中小微企业经济负担作用非常明显。目前,参保企业中89%为中小微企业,预计可为162户企业986人赔付2076万元。
二是解决新就业群体“保不上”问题,切实降低了其职业风险。机械制造工、建筑安装工、保安、保洁等全市约80万“最熟悉的陌生人”普遍游离于以传统劳动关系为基础的现行社会保险制度之外,存在巨大风险,亟待及时跟上研究,在变化中不断完善。职业伤害保险则对无劳动关系职业人群实现全覆盖,目前48441名灵活从业人员参保,占总参保人数的48%。
三是解决工伤失能者“过不好”问题,根本提升了其生活质量。目前,青岛市共有工伤一至四级人员即工伤失能者1200余名,其中600余名需长期住院或持续治疗康复、照料看护,他们人均每月由工伤基金发放生活护理费2500元左右,难以承担当前护工市场每月7000元左右的护工费用。同时,由于该人群属于工伤职工,长期游离于医保部门长期护理保险、民政部门残疾人入住养老机构补助、军退部门荣军康养服务等保障制度之外,再加上医疗资源紧张等因素,导致他们住院难、家庭负担重、生活质量差。伤养服务将补充工伤保险与基本工伤保险、基本医疗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等有机衔接,工伤基金、商保公司、伤养人员三方合理分担费用,实现了工伤费用效益最大化,形成了伤养人员、伤养机构、商保公司等“多方受益”伤养服务共同体。目前,327名工伤一至四级人员享受伤养服务,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补助伤养服务费用47.26万元。
制度适当调整,强力促进营商环境优化
一是全面放开商保公司的准入资格,更加公平。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将试行期间的独家承办调整为多家良性竞争。凡符合在我市行政区域内具备商业健康保险业务经营资质,所属法人机构上一年度末和最近季度末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50%且风险综合评级结果B级以上,经营健康保险业务连续三年以上且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具备同类保险项目承办的经验等条件的商保公司均可申办补充工伤保险业务。
二是适当调整缴费标准和待遇水平,更加科学。充分发挥浮动费率的经济杠杆作用,鼓励用人单位提高工伤预防意识,切实减少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职业伤害保险缴费标准按照《工伤保险行业风险分类表》分六档确定,由46元调整为20元至200元/人/月不等,体现职业伤害保险缴费标准、待遇水平和职业风险的一致性。工程建设项目标准根据省级统筹要求,不再按工程总造价分档确定,统一调整为8‰。职业伤害保险参保年龄由不超过65周岁调整至70周岁,解决仍有就业需求的超龄群体的职业伤害保障难题。
三是充分保障企业和职工工伤权益,更加暖心。投保企业如人数较多,则可与商保公司单独协商缴费标准和待遇水平等,签订个性化的工伤保障方案。解除合同的工伤职工已收到投保企业发放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后,投保企业方可申请领取一次性伤残赔偿金。将补充工伤保险制度实施以前的工伤一至四级人员也纳入伤养服务保障范围并明确补贴标准,由伤养服务机构代其缴纳补充工伤保险费,商保公司给予适当补助。
经办实现“小伤快赔”,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
一是政府引市场作。实施补充工伤保险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原则,既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部门发布文件,对参保范围、缴费标准,赔付情形等进行明确并适时提出指导意见。商保公司采用完全市场化方式运作,实行统收统支、单独建账、单独核算。
二是低保费高保额。基本工伤补充保险参保缴费不细分行业类别,缴费方式可由企业自按身经营状况自由选择,企业每月为职工缴纳20元保费,工伤事故补偿比例高达80%;职业伤害保险在同等缴费标准下,保障水平明显高于雇主责任险、团体意外险等其他商业保险,并避免因劳动关系界定问题产生的劳动纠纷。
三是投保易理赔快。新型工伤保障制度2023年试行一年期间,从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受理报案和理赔数据来看,绝大多数事故伤害为小伤,企业和职工迫切希望得到“小伤快赔”。线上在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开通“补充工伤保险”业务,线下在青岛七区三市社保服务大厅设立11个“补充工伤保险经办窗口”,快速办理投保和理赔。按基本工伤补充保险参保的,以劳动能力鉴定部门出具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直接赔付。按职业伤害保险参保,对伤害事实清楚或达到司法鉴定伤残等级的,自达成给付保险金协议起10日内赔付到位。(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任晓萌)
记者自市北区获悉,台东记忆博物馆各项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即将面向公众开放。
台东记忆博物馆位于辽宁路17号,建占地面积约877平方米,可布展面积约653平方米。此处原为杨家村旧址,是台东片区保留不多的里院建筑。据了解,记忆馆落成后将以百年变迁、老街履痕、百业百年、市井烟火、风俗文脉五大板块为主题,呈现台东百年历史,记录台东商脉传承;并通过场景还原,展现台东邮局、台东商业市场、台东中药铺等台东历史上的标志性建筑,唤起参观者的记忆,达到情感共鸣。
台东记忆博物馆共收录305件藏品,在展60余件展品,还将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比如虚拟现实、互动展示等,以娓娓道来的方式展述台东历史沿革,让参观者了解台东从何而来、因何而兴。(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余瑞新)
近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等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有关政策的通知》,对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居民养老保险”)缴费、居民养老保险关系省内归集、城乡养老保险关系省内跨制度衔接等方面政策进行了规范完善。
《通知》明确,居民养老保险费按年度缴纳,个人缴费总额不超过当地最高缴费档次。参保人年度首次缴费档次较低的,可在本年度内选择较高档次进行二次差额缴费,政府按最终个人缴费档次对应的补贴标准给予补贴。也就是说,自今年1月1日起,我省居民养老保险符合条件的参保人每年可以再选择较高档次补差缴费,如第一次缴费选择5000元的档次,第二次选择8000元的档次,则第二次需缴纳两个档次间的差额3000元。
目前,人员跨地域流动频繁,如果参保人在省内迁移户籍,如何办理居民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手续?对此,《通知》规定,处于缴费年龄段的参保人在省内迁移户籍,应在新户籍地办理参保登记,无需办理居民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手续。达到待遇享受年龄前,由最后参保地(归集地)经办机构归集个人账户基金,归集完成后按规定办理待遇享受手续。无需参保人到各参保地逐一办理居民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手续,实现省内“免申即享”。
《通知》还提出,参保人同时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以下简称“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居民养老保险,享受待遇前需要办理省内城乡养老保险跨制度衔接。具体程序为:最后参保地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社保经办机构和居民养老保险社保经办机构,分别归集参保人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居民养老保险,并判断参保人是否符合待遇享受条件。对符合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享受条件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享受地社保经办机构向其居民养老保险最后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发出衔接联系函,两地协同办理后续衔接手续;对不符合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享受条件,且参保人放弃延长缴费,选择享受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最后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向其居民养老保险最后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提供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信息,办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转入居民养老保险手续。
(大众新闻客户端 齐静 通讯员 范洪艳)
2023年股市收官,最新中国上市公司市值500强榜单也火热出炉。
据“21数据新闻实验室”统计分析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在上海、深圳、北京、香港、纽约等全球16个主要交易所上市的中国上市公司共计8759家(剔除已退市公司),相较前一年增加104家。总市值121.44万亿元(人民币,下同),较2022年基本持平。整体来看,500强公司集中在大金融(77家)、电子(57家)、医药生物(42家)、信息技术(41家)等行业领域。
中国上市公司市值500强榜单中,山东共有14家企业入选,分别是:
万华化学(第48位,2412亿元)
海尔智家(第69位,1896亿元)
兖矿能源(第130位,1292亿元)
潍柴动力(第150位,1156亿元)
山东黄金(第195位,942亿元)
中际旭创(第204位,906亿元)
青岛啤酒(第223位,841亿元)
歌尔股份(第260位,719亿元)
华鲁恒升(第322位,586亿元)
中国宏桥(第352位,549亿元)
浪潮信息(第384位,489亿元)
中泰证券(第390位,478亿元)
中国重汽(第478位,383亿元)
青岛港(第492位,375亿元)
与2022年相比,2023年榜单中,中际旭创、浪潮信息、中国重汽、青岛港4家鲁企为新入榜企业;此外,潍柴动力、山东黄金、歌尔股份、中泰证券排名均不同程度上升。
(大众新闻客户端 刘兵 李子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