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研究开题报告

2024-12-21 17:07:44 体育赛事 facai369

体育研究开题报告

体育研究开题报告(精选6篇)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为指导,坚持突出特色“全员参与、陶情益智、快乐健体”原则,立足校内资源,丰富内容,活化形式,从而深入推进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大体育课间活动是近几年在课间操基础上发展和创造的一种学校体育新的组织形式。与课间操相比,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长,活动内容多,组织形式活,练习强度适宜,它不仅可以对师生紧张的工作学习起到调剂作用,而且对促进师生身心健康有明显的实效。   我校专职体育教师3名。每周开设3节体育课,每天上午两节课后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下午三节课后为课外体育活动课,上下午各有5分钟的眼保健操。活动器材的制约,活动安全的高压都直接影响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也直接体现在学生各项身体素质很差,活动技能很低,缺乏体育兴趣的恶性循环中,课外活动开发的不是很充分,部分时间被其他老师临时占用,进行体育活动的班级少,即使有活动也是在无序的状态下进行。   因此,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深知: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全面推广,是深化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将会提高我校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全民健身在我国已深入人心,校园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开展更是百花开放,但各校在组织竞技性体育运动会的背后,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全民间体育游戏类论文范文集 民健身活动不经常,活动内容死板老套,参与者有压力等方面不足。而体育大课间活动已经许多城市开展和研究过,但大部分都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体系。   体育大课间活动发展的趋势:以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本,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满足学生的运动欲望,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形式设计要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需要,大课间活动要力争突出学校的特色,形成自己的活动特色,要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和场地,做到小场地、大课间,,积极探索把大课间活动作为一种校本课程的新途径,把大课间活动提高到一个新高度,大课间活动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师生人身安全,让充满活力的大课间、让学生喜爱的大课间、让安全有序的大课间出现在我市的各个校园。   三、课题研究依据   以《关于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一小时的意见》、《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和《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指导,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基本要求,以深化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预期目标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体质;满足机体生理需求和变化规律,调整心态,放松精神,陶冶情操;促进骨骼发育,改善运动、呼吸、心血管系统的神经传到功能;降低近视率,减少肥胖症;促进学生的休息与睡眠;科学使用脑力和体力;形成勇于克服困难的顽强毅力和集体主义观念的团队精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做到大风小雨不间断,酷暑严冬照常练,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终生的健身意识。   1.改革学校课间操,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教师敢于参加,主动的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的锻炼。   2.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积极创新,力求以活动励德,以活动辅智,以活动健体,以活动塑美,以活动促劳,促进学生五育全面和谐的发展。   3.优化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及管理,开放场地设施,提高其使用率,发挥其育人效益。   4.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结合音美科技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推动教职工校园文体活动进一步开展,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5.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   6.组织各类竞技、趣味、群体活动,全面提高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   7、组织师生创造、改制各类体育活动器具,开发适合师生健身需要的各类器材,开发校本体育课程。   8、落实学校全民健身“快乐参与 健康发展”理念,推动学校发展。   五、研究的方法和措施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通过图书、报刊、网络等途径,搜集各种大课间活动开展方面的资料,为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提供借鉴。   2、问卷调查法:在课题实施阶段,采用问卷的方法适时向学生和老师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学生和老师对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的效果,并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根据结果及时调整课题实施的方式方法。   3、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经常学习加强研究,提出更加合理的大课间活动主题,对每一阶段实施的情况进行反思,不断总结,撰写论文,根据课题研究进行的具体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二)研究措施:   1、时间保障。调节学校作息时间,明确规定大课间活动,任何教师不得挤占大课间活动时间,若遇阴雨天就改在室内进行,如:室内游戏等活动。   2、制度保障。制定大课间活动班主任、体育教师的职责,建立了领导督查制、班主任现场督促制、艺体教师指导制、活动评比制。   3、人力、物力保障。学校要求大课间活动师生全员参与,活动中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保护者,同时也是活动者。体现全面健身,融洽了师生关系。大课间活动器材原则上由学校购置,部分师生自制。   4、安全保障。加强安全宣传和管理,按类别划定活动区域,师生必须在指定活动范围内活动。所有场地均安排教师进行现场活动指导,并督促学生安全。   5、组织保障。学校为成立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加强该项活动的领导,使大课间活动真正落到实处,促进该项活动高质量进行。   六、课题研究步骤及人员分工   (一)课题申报(20xx年3月)   学校组织有关人员对课题进行论证,搜集相关资料,深入课题内容研究,确定课题的研究步骤和方法。   (二)课题研究步骤   1、20xx年5月进行体育教师和班主任座谈会,全面启动课题,制定大课间活动方案;   2、20xx年9月—20xx年12月份实施大课间活动方案;   3、20xx年3月份对学校开展大课间活动进行总结,展示活动成果,并进一步完善。   (三)完成结题报告(20xx年3月)   20xx年3月进行课题后期期调查分析,并进行课题实验总结,写出有价值的研究报告,组织课题鉴定,向全市推广大课间活动研究成果。   (四)课题组成员分工   负责人:王家夫 体育专职教师   全面负责课题的各项活动设计及组织,把握课题的研究方向,资料搜集汇总并完成研究报告的撰写   成 员:梁丽华 刘兴杰 咸国柱   参与活动方案的设计,参与活动实践过程中的开展与研究,撰写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一)课题小组明确职责分工,责任到人。   (二)课题小组成员系一线体育专职教师,素质高,具有敬业精神,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较高的业务水平。   (三)高度重视大课间活动,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更新管理观念,注重过程指导,把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与深化新课程改革,与落实《课程标准实验方案》结合起来,具体落实到体育组实施。   (四)精心制订大课间活动方案,认真组织、体现特色、确保安全,要将大课间活动排入学校作息时间表,改善活动场地和器械,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   (五)鼓励教师、学生创编活动内容,制作活动器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编室内健身操与健身游戏,弥补室外活动空间的不足,使大课间活动能够反映出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个性。   (六)大课间活动每天一次,每次30分钟;全员参加,练习密度90%;练习负荷保持在低、中强度,做有氧运动,符合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   尊敬的领导、专家,老师们:   我校《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引进民间体育游戏的研究》课题,是东莞市期间普教系统教育科研第五批的立项课题(课题批准号:规760)。经领导批准,今天我代表课题组作开题报告,敬请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批评、指导。   一、选题依据   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校《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引进民间体育游戏的研究》课题是在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提出的。目前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小学体育教学都非常重视继承和发扬本国的民间传统体育游戏,把其作为重要的体育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我国上海、浙江等地区对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引进民间体育游戏的研究比较多,也很全面,但是对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引进民间体育游戏的专门研究还有不够。当前我市各中小学教师对这一领域的应用和研究严重不足,虽然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所渗透,但是普遍缺乏系统的研究与开发。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验,将为我校体育课堂教学带来实质性的指导,为深化推进体育课程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质量,提供经验借鉴。   2、当前我市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现状   随着体育新课程改革在我市的深化实施,“以生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得到有效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把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权交给了教师,对教学内容没做硬性要求,教师可自主选择能达成教学目标的、健康向上的内容进行授课。因此,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花样尽出,各式各样的、新颖的优质课和公开课层出不穷,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活动的情绪高涨,确实达到了新课程改革的预期效果。但是在达成效果的背后,教师的工作量成倍增长,为了上好一节课,我们通常是绞尽脑汁,各显神通。甚至部分男性教师和上了年纪的体育教师就有点无所适从,难以适应。对此,我们想通过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引进既受孩子们喜爱、又能锻炼身心的民间体育游戏活动,发挥其教育和课程功能,丰富教学内容,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为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服务。   3、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   教材改革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为了适应学生的身心特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对一些竞技运动项目进行适当的改造;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些学生喜爱的新兴运动项目;还应该挑选、整理一些民族民间体育活动项目引入课程教学,以增加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和自豪感”。因此,我们应该继承与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搜集和拓展一些适合小学开展的民间体育游戏引入到体育课堂,发挥其教育和课程功能,促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改革。   4、少年儿童身体与心理发展的特点   民间体育游戏大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娱乐性强,简单易学,不受时间、空间、地点、器材、人数的限制,适合孩子们天生好动,善于模仿,喜欢结伴的生理特点。民间体育游戏内容丰富,规则灵活变通,寓游戏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孩子们玩起来不仅能锻炼身心,培养日常生活中交往、竞争、合作、创新的能力,而且具有健身、健心、健智的功能。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挖掘和拓展民间体育游戏,对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基于以上论述,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本课题的研究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背景条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我国各地区各民族蕴藏着丰富的体育健身方法和体育项目,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增选或置换体育教学内容”“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体育文化源远流长,体育与健康课程应当大力开发和利用宝贵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体育课程改革彻底放弃了对具体教学内容的硬性规定,只是规定了体育教学的总体目标和教师在选取教学内容时的原则和范围,且这个范围是开放的、动态的、发展的。具体学习内容的确定,则要由各地、各校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水平目标要求以及各学校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这些规定和要求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良好的政策条件。   基础条件:近三年来,我校加大对各项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的投入配备,达到市一级学校以上要求。在体育教育教学方面,我校坚持开展体育课程改革,效果明显。同时响应上级要求,坚持开展大课间、第二课堂和组织体育竞赛等活动,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为本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人员上:本课题的参与成员都具有扎实的体育专业理论知识、技术和较强的科研能力,撰写的论文和优秀课例都曾在市镇级发表。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观念和理论学习问题:本课题的研究必须首先着力解决组员要有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和敬业精神,要树立培养学生健康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在实践中创新性地应用现有的理论,不断探索、总结、归纳、概括,形成适用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和学校体育管理的理念和策略。   2、民间体育游戏的收集、实施和评价问题:开展本课题的研究,首要任务是收集和改编一些符合小学生特点的,适合小学开展的民间体育游戏,把其引进到课堂教学内容中,逐步进行各水平的体育课堂教学实验,总结,再实验。其次是制定适合的、完善的民间体育游戏教学的评价制度。   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和创新之处   1、本课题研究目标:建立一个以民间体育游戏为主要教学内容的,符合《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理念的,能真正体现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的、新型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   2、本课题研究内容   1)民间体育游戏的搜集、筛选、改编、拓展和整理。   2)小学体育课堂引进民间体育游戏的教学模式、教法和学法研究。   3)民间体育游戏的运用与现有体育教材的整合和优化策略。   4)小学体育课堂引进民间体育游戏的效果评价研究。   3、本课题研究创新之处   1)选题富有挑战性。本课题基于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渐渐深得人心时期,传统体育教学与新型课堂教学大更替的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创新教学模式、教法和学法。课题研究中,大胆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民间体育游戏与常规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突出教法与学法创新。   3)教学内容和评价体系创新。在体育课堂中挖掘和改编大量民间体育游戏充当体育课堂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在实施中制定民间体育游戏进课题的评价体系,从学生的身体机能数据中对民间体育游戏进课堂的实施进行全面的评价。   五、本课题研究的预期效果   1)通过实验研究,逐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体育课堂教学体系,促进教师在执行新课标教学的具体行动上能真正体现以生为主、育人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   2)通过实验,编制我校民间体育游戏课堂教学的校本教材,推进民间体育游戏教学在我校实施的规范化和常态化,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   3)通过实施,获得家长和社区对民间体育游戏进课堂的普遍认可和大力支持。   六、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课题组成员加强学习,以相关理论知识和政策为理论指导,以研究中生成的过程资料为本课题的进程和方向,加强学习和总结分析,推进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2)问卷调查法:在课题准备阶段,向家长及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对学生上课的兴趣及喜爱程度进行调查实地调查,为本课题研究方案的制订和研究的开展提供依据。   3)行动研究法:在开展研究实施的过程中,以课例研究为载体,针对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研究,边实践,边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4)实验研究法:根据我校情况和研究需要,我们在每个年级中选取两个班做为实验班,进行体育课堂教学实验和实施前后的身体素质指数数据收集,做出阶段性的数据对比。   七、本课题的研究进度   1、研究周期   三年半,即20xx年7月至20xx年12月   2、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   A、准备阶段(20xx年7月——20xx年9月)   1)通过网络,对民间体育游戏在全国各中小校开展的情况进行调查学习、收集分析相关资料,学以致用。   2)搜集、筛选和确定适合我校开展的民间体育游戏项目,按水平要求进行归类。   3)收集和制作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教学所需的器材设施。   B、实施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6月)   1)通过实践,逐步改编和拓展民间体育游戏,使其具备体育课程教学功能。   2)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对实验班加强民间体育游戏引进课堂的教学模式、教法和学法的实施和研究。   3)加强民间体育游戏进课堂的评价方法研究,每学期对学生进行一次身体机能数据测试和统计,分析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C、结题验收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2月)   1)结合现有教材,编制民间体育游戏教学的校本课程,发挥其教育和课程功能。   2)撰写结题报告,接受专家组审查鉴定。   八、本课题组成员   负责人:黄 森   成 员:罗展平 池德生 李焕华   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本课题研究得到了我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和经费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保障,也得到了全体同事们的支持和配合,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谢谢。   体育方面的研究应该要怎么写相关的开题报告呢?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体育研究开题报告,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一、本课题的依据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学科体系的构建已经完成。综合实践活动课已发展成为一门有着完备的理论体系,明确的培养目标和科学的运作方式与方法的独立学科。然而,综合实践活动毕竟又是一门与多个学科在培养目标、运作方式等方面存在共同与相似点,并以多学科为载体和实施途径的新兴的交叉学科,所以,综合实践与不同区域,不同教学资源条件下的多学科实践活动的整合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体育是全日制大中小学校的必修课程,体育课及与其相关的体育活动为大多数中小学生所喜爱,具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这些相关的体育活动又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户外的群体活动为主要活动形式,因而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群体性和社会性。事实上,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广大体育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与体育相关的实践活动已占据学生个体实践活动的重大份额,特别是后奥运时代人们对体育锻炼的重视和广泛参与更是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社会实践的舞台。体育学科教学与学生的体育实践活动已经呈现出一种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   然而,我们又不能否认学生们的体育实践活动毕竟处于一种自发的盲目的状态,作为一种有着完备的系统的理论为依据,有科学合理的运作模式为依托,有明确的活动目标,具体的操作方式与方法的系统化、规范化的活动形式尚不够成熟,尚待进一步深入实践和系统研究。《综合实践与体育课整合策略研究》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两学科在培养目标、学科性质、特点、方式方法方面的共同和相近点达成两学科的有机融合,使体育课与社会综合实践课课程资源实现最优化配置,达成两学科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整合目标:一方面使综合实践课借助体育实践活动这个载体实现综合实践课相关的课程目标;另一方面又使广大中小学生借助社会综合实践这个平台,把有限的体育课教学,向广泛的校园群体活动领域和无限的体育社会实践领域延伸,使广大学生获得更多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空间,在达成强身健体益智目标的同时,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的人生观、世界观得到培养,以创新精神、合作和竞争意识为主导的体育实践能力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一整套为学生的体育实践活动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体育教育教学与实践的资源系统,拓展学生自主学习和锻炼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解决农村地区学校体育实践活动开展所遇到的难点问题,使之更好的为新课程改革服务,以成为当前学校体育必须研究的课题。   二、本课研究的条件   课题的保障条件(课题组负责人及成员的学术水平、完成课题的条件等)   1、本课题得到白山市教育研修院杨国华(体育教研员)、贺永军(综合实践教研员)两位学科专家的大力支持,他们将为课题研究提供重要的学术支持。   2、近年来,我县学校综合实践课程的长足发展,学校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为学科整合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课题研究占据大量内容详实的文献资料;课题组的绝大部分成员,来自体育及综合实践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相应的课题研究经验,他们熟悉课题运作方式方法,能够很好的把握研究的方向和掌握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从事本课题研究的能力和条件。   3、课题组长,中学高级教师,师大体育、政治双本科学历,曾于20__年在长春接受过省级综合实践活动培训。该同志是我县省级骨干教师,我市中学体育学科带头人,省、市体育“十佳”教师和我县教师进修学校体育教研员。他曾任实验小学、靖宇三中体育教研组长,具有二十余年的体育教学、校内外群众体育活动组织、学生课余运动训练的经验和主持(或参与)多个省市体育教科研课题研究的经历,他的教学论述和文章有十余篇在《中国学校体育》、《吉林教育科学》、《吉林体育科学》、《白山教育》等国家级、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4、进修学校对课题研究极为重视,校领导亲自参与课题研究,他们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资金,设备、人员和时间保证,提供充分的科研指导和财力物力支持。   三、本课题研究的问题   (一)对体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必然性研究;   (二)对体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可行性研究;   (三)对体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策略即整合的方式方法的研究;   (四)对整合效果评价的研究。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方法内容和创新之处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形成关于农村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的知识体系,丰富体育综合实践课的课程内容和结构。   2、形成体育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纲要,形成关于体育综合实践活动方式方法的系统表述。   3、指导中小学生的体育实践活动,有效地促进农村中小学生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是:   (1)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论证体育与综合实践学科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探索综合实践与农村学校体育学科整合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3)运用实验的方法论证和检验学科整合的效果得出最后的结论。   (三)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是:站在促进广大中小学生全面均衡发展的高度,以开放的胸襟,前瞻的眼光,积极的态度,立足于本地区体育教学与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以两学科所具有的共性为切入点,谋求两学科课程资源的整合,使之实现最优化配置,最大程度地发挥整合优势,最终达成两学科共同具有的学科教育目标。   突破学校体育重体育课教学轻学生体育实践活动的现状力图通过与综合实践学科的整合,构建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科体系,引领农村地区中小学生体育实践行为,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提升活动质量,使之真正成为学校体育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发挥在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学科教育目标。   五、本课题的研究阶段   本课题计划以两年为一个周期,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__年4月—20__年7月)   (1)深入学习总课题相关文件,确定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子课题,完成课题申报工作;明确课题研究基本方向和重点内容,制定课题研究的实验方案。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人员分工。成员包括,学校相关领导、综合实践教研员、体育教研员、实验校综合实践课教师、体育教师以及其他相关统计和信息技术人员;组织开题会议。   (3)组织实验教师的培训,使参加课题研究的领导和实验教师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思路和方法;   (4)搜集和整理课题研究所需要的文献资料。筹措课题研究必须的资金,购置必备的体育实践活动所需器材,印制各种调查表格。   (二)实施阶段(20__年8月—20xx年7月)   (1)确定实验学校、实验教师和实验基地,对实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和体育活动的基本情况、实验班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及体育实践活动原始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   (2)组织各实验学校、实验班级和学生的体育综合实践活动,对实践过程获得的理论认识、方法和经验进行整理归纳,在科学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得出初步结论。   (3)通过实验的方式论证和进一步完善综合实践与体育课整合的策略,形成相关理论。   (三)总结阶段(20xx年7月—20xx年8月)   (1)系统归纳和总结综合实践与体育学科整合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撰写出课题研究的成果报告。   (2)整理有关实验的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的迎检、验收和结题工作。   (3)进行课题研究成果的进一步推广和转化。   六、本课题拟定研究成果   预期成果:   1、形成关于农村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的知识体系,丰富综合实践课的课程内容和结构。   2、指导中小学生的体育实践活动,有效地促进农村中小学生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   3、形成体育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纲要,形成关于体育综合实践活动方式方法的系统表述。   七、课题组成员   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组织机构及分工:   (一)学科专家指导:杨国华(学科专家、市教育研修院体育教研员)贺永军(学科专家、市教育学院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负责课题研究体育及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理论及实践活动指导。   (二)课题学术指导:潘景胜(教育专家、进修学校校长)、王元德(教育专家、进修学校党委书记),负责课题理论研究与实际运作的学术指导。   (三)课题负责人:   吴岩,课题组长、进修学校体育教研员,负责课题的统筹、组织实施、成果推广及与总课题组的联络工作。   (四)课题组重要组织机构:   课题组下设体育教师培训、课题实验、课题联络组和信息采集与数据统计四个小组,具体分工如下:   教师培训组:邱军、王乾、王彦军分别负责小学、初中、高中体育实验教师运动技能及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组织方式方法的培训工作。   课题实验组:   乡村:张建新、徐树仁、吉华、王作军、房起成、鄂润泽、仲卫军、张大伟等   城镇:杜明禧、李克军、李志刚、王宏伟、王志刚、郭永刚、胡翦飞,杨吉涛等   上述为各实验校(学区)体育教研组长、市县体育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负责课题实验活动在本学校(学区)的组织和实施。   课题联络组:杜明禧、姜永波、王亮负责课题组与各实验校(学区)及各实验校(学区)之间的联络和沟通。   信息统计组:衣冠宇、白立威、周建。负责课题项目组网页制作、区域博客管理以及负责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工作。   课题组成员:全县中小学专兼职体育教师69人(名单略),参与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参与理论研究和成果推广。   一、开题简介   本课题研究项目于20xx年1月由延安市基础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立项。   课题名称:培养小学生体育兴趣的研究   负责人:苏小军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体育课教学通过十几年来的'改革,已经走出了传统的教学体制,正走向以“全民健身计划”为指导思想的新教学体制,拓展了学校体育的目标,丰富了学校体育的内容,改进了学校体育课的传统教学方法,为教师教学能力的发挥开辟了新的天地,在新的课程标准下还没有实际的、可供大家操作的东西很少,如何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是值得研究,体育兴趣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原动力,是形成良好体育习惯的重要条件,小学阶段是由童年过渡到少年的金色年华,是形成人格和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段,兴趣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兴趣是成长的起点”,“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它在人的生活中和学生智力开发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如何采用更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并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就非常值得研究了。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兴趣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人们力求探索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当前体育课提倡的成功教育、快乐教育,从某一方面来说就是对体育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引导人们实现远大理想的第一步。美国教育学家杜葳曾经说过:“教师应以儿童的兴趣为中心,教师的作用是建设、引导和帮助,创造儿童喜爱的环境”。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把兴趣这一心理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受教学条件所限和某些教学理论的偏差,在实际体育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在低水平上反复、重复的现象,使一部分学生存在着偏项的现象,很多学生逐渐的对体育课失去了应有的热情。很多学生上课懒散、练习质量不高、怕苦怕累,这种现象在小学3-6年级中尤其突出。是什么原因使学生不喜欢体育课呢?是什么原因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越来越差呢?再全面推广《全民健身计划》的今天,如何提高每个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运动能力以及身体素质,体育教学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加强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在体育活动实践中有着不同的意义。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爱好是一种行为的积极表现,而习惯则成为生活中的“自然”行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是在提高人们对体育活动意义认识的基础上促进他们对此发生兴趣、爱好,以致形成了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成为生活节奏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的重要部分。学会体育运动的手段、方法,丰富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这不仅是锻炼身体的需要,也是激发学生体育乐趣,培养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习惯的需要。   五、研究内容和重点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生体育兴趣的现状调查研究。   2.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实践研究。   3.提高小学生体育兴趣能力的操作实践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重点   1.如何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2.通过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喜欢从而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体育的动力。   六、研究方法   1.资料文献法:广泛收集国内外关于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最新理论成果,结合本校的实际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2.调查法:通过座谈、问卷等方式,了解小学生对体育兴趣爱好的现状,看看哪些体育项目是学生比较喜欢的。   3.行动研究法: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采取新措施进行修正和完善,逐步形成完善、有效的实施办法。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注重第一手资料,不断进行概括和归纳,最终提炼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成果。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12--20xx.2)   (1)确定研究的对象、范围。   (2)收集相关各类资料,做好资料调查整理。   (3)制定研究方案   2.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xx.2--20xx.4)   将课题方案具体细化,进一步开展深化研究,为结题收集充分的研究资料和阶段性成果资料。   3.总结阶段(20xx.4--20xx.6)   (1)课题进入总结阶段   (2)完成整理研究资料及档案   (3)展示课题研究的成果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培养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实践研究》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   2.完成研究论文。   3.对以后培养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实践研究提高一定的参考意见。   一、课题背景   体育课教学通过十几年来的改革,已经走出了传统的教学体制,正走向以“全民健身计划”为指导思想的新教学体制,拓展了学校体育的目标,丰富了学校体育的内容,改进了学校体育课的传统教学方法,为教师教学能力的发挥开辟了新的天地,在新的课程标准下还没有实际的、可供大家操作的东西很少,如何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是值得研究,体育兴趣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原动力,是形成良好体育习惯的重要条件,小学阶段是由童年过渡到少年的金色年华,是形成人格和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段,兴趣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兴趣是成长的起点”,“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它在人的生活中和学生智力开发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如何采用更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并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就非常值得研究了。   二、理论依据   兴趣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人们力求探索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当前体育课提倡的成功教育、快乐教育,从某一方面来说就是对体育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引导人们实现远大理想的第一步。美国教育学家杜葳曾经说过:“教师应以儿童的兴趣为中心,教师的作用是建设、引导和帮助,创造儿童喜爱的环境”。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把兴趣这一心理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受教学条件所限和某些教学理论的偏差,在实际体育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在低水平上反复、重复的现象,使一部分学生存在着偏项的现象,很多学生逐渐的对体育课失去了应有的热情。很多学生上课懒散、练习质量不高、怕苦怕累,这种现象在小学3-6年级中尤其突出。是什么原因使学生不喜欢体育课呢?是什么原因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越来越差呢?再全面推广《全民健身计划》的今天,如何提高每个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运动能力以及身体素质,体育教学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加强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在体育活动实践中有着不同的意义。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爱好是一种行为的积极表现,而习惯则成为生活中的“自然”行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是在提高人们对体育活动意义认识的基础上促进他们对此发生兴趣、爱好,以致形成了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成为生活节奏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的重要部分。学会体育运动的手段、方法,丰富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这不仅是锻炼身体的需要,也是激发学生体育乐趣,培养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习惯的需要。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   1、课题研究的理论性目标   体育学习兴趣是小学生对体育学习活动产生爱好和追求的心理倾向;是学习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宋代教育家朱熹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要想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得知识,就必须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把教育提出的具体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要,把学生潜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他们的认识活动中的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等智力因素密切相连,也和支持学生体育学习的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直接相关,它贯穿于体育学习中的知识习得、技能掌握和身心发展之始终。因此,体育教师要对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要有充分的认识,对于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因要加以分析、研究,探索解决的方法。这对今后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加快推动新课程的实施,提高教学质量十分必要。   2、课题研究的实践性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全面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使学生想学体育、爱学体育、学好体育。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重点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生体育兴趣的现状调查研究。   2、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实践研究。   3、提高小学生体育兴趣能力的操作实践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重点   1、如何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2、通过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喜欢从而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体育的动力。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资料文献法:广泛收集国内外关于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最新理论成果,结合本校的实际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2、调查法:通过座谈、问卷等方式,了解小学生对体育兴趣爱好的现状,看看哪些体育项目是学生比较喜欢的。   3、行动研究法: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采取新措施进行修正和完善,逐步形成完善、有效的实施办法。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注重第一手资料,不断进行概括和归纳,最终提炼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成果。   七、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12--20xx.2)   (1)确定研究的对象、范围。   (2)收集相关各类资料,做好资料调查整理。   (3)制定研究方案   2、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xx.2--20xx.4)   将课题方案具体细化,进一步开展深化研究,为结题收集充分的研究资料和阶段性成果资料。   3、总结阶段(20xx.4--20xx.6)   (1)课题进入总结阶段   (2)完成整理研究资料及档案   (3)展示课题研究的成果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培养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实践研究》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   2、完成研究论文。   3、对以后培养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实践研究提高一定的参考意见。   论文题目 抚州市游泳池馆经营现状的调查研究   选题意义、研究现状及现在存在的问题 选题依据及意义:   游泳运动是在我国开展最为普及的运动项目之一,其发展程度与游泳馆的建设有密切联系。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游泳馆的体制也发生了本质的变革,其主要标志是社会化和产业化,其中经营性游泳馆以其独特的竞争优势迅速发展,并逐渐形成一定的规模,显示出广阔的市场前景。近几年来,抚州市体育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游泳馆的建设也有跨越式的的发展。   研究现状:   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到与本问题标题相关的论文112篇,硕博论文5篇,硕士论文6篇,报纸7篇,这些文献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1. 有关组织管理的研究   在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以后,大多数体育场馆已从行政管理模式转换成企业经营模式,场馆的效益成为了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游泳馆的功能单一,利用率低,管理水平不高,向群众开放度不够;缺乏有效维修与更新措施,限制了游泳馆的利用率;游泳馆建设过程中,融资方式简单,资金来源单一;游泳馆距离居民区远;抚州市的经济水平,游泳事业的发展程度还有市民的休闲娱乐方式都影响着抚州市体育中心游泳馆的开放使用和经济效益。   2. 有关经营策略的研究   关于游泳场馆经营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加,普遍认为:伴随着我国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游泳场馆的运行思路不断扩展,比较好的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运行经营方式上日益多样化,健身、培训市场蓬勃发展,娱乐、养身、餐饮等配套服务项目不断增加,游泳市场逐渐成为集体体育、娱乐、消费一体的综合市场,但游泳场馆的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矛盾与问题。主要体现于场馆的闲置、浪费、未能有效的开发利用,维修改造资金不足,经营管理人才的缺乏,税费缴纳较多,负担沉重等。   3. 有关游泳消费方面的研究   在运行经营方式上日益多样化,健身、培训市场蓬勃发展,娱乐、养身、餐饮等配套服务项目不断增加,游泳市场逐渐成为集体体育、娱乐、消费一体的综合市场,市场更加吸引群众消费,游泳的好处也得到更多群众的重视,游泳消费带来的积极效益更加可观,但游泳场馆的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矛盾与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游泳消费。   还有个别学者对游泳馆服务内容的开发,管理机制和运营模式,建设规划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从现有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研究的对象几乎都是一、二线大城市比较有名气的水上中心。游泳中心,游泳馆,地方城市的游泳馆很少有人关注到;二是更多的关注组织管理、经营策略和消费定价方面的研究和探讨,是比较注重多个场馆的对照研究,主要是通过比较找到各中心或各馆的差异和优势与不足。但是,一、二线大城市的游泳场馆,不管组织管理、经营策略、消费定价还是服务内容都存在诸多不同,地理位置和当地经济水平也是有着直接关系。而地方游泳池馆、游泳池占了全国近70%的份额来看,这些游泳馆,游泳池如何管理,如果经营,如果服务,如何创新,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研究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较为全面的掌握目前抚州市现有游泳池地理位置、规格、资质、环境条件、组织管理、开放形式、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等现状,梳理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明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改善对策,促进抚州市游泳池更加规范的健康经营,为抚州市市民提供良好的健身环境提供参考。   研究内容:   1. 研究对象   以东华理工大学游泳池、新体育馆游泳馆、老体育馆游泳馆、阳光游泳池、江南春晓游泳池等五个游泳池为研究对象。   2. 研究内容   本文拟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东华理工大学等五个游泳池的地理位置、规格、资质、环境条件、组织管理、经营模式、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等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和比较研究,探讨抚州市游泳池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对策,以期抚州市游泳池更加规范的健康经营,为抚州市市民提供良好的健身环境。   论文提纲: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抚州市游泳池的基本概况的调查与分析   3.1.1 抚州游泳池地理位置的分布   3.1.2 抚州市游泳池的规格参数   3.1.3 抚州市游泳池的环境条件   3.1.4 抚州游泳池的经营资质   3.2 抚州市游泳池的经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3.3.1 抚州市游泳池的组织管理   3.3.2 抚州市游泳池的经营理念   3.3.3 抚州市游泳池的服务对象   3.3.4 抚州市游泳池的服务内容   3.3.5 抚州市游泳池的收费标准   3.3 抚州市泳池消费者的调查与分析   3.3.1 消费者的年龄结构   3.3.2 消费者的职业结构   3.3.3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3.3.4 消费者的体验评价   3.4 制约抚州市游泳池经营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原因分析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2建议   参考文献   调查问卷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收集了关于抚州市体育中心游泳馆的资料和文献,并对其进行整理与分析,全面,准确的把握了该研究问题的现状,作为本论文的研究基础。   2. 调查法   本文拟通过问卷对东华理工大学游泳池等五个游泳池的消费者、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管理者及业内行家进行访谈。   3. 数理统计法   将收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采用SPSS结合Excel XP分析调查的原始数据,并根据数据进行各种因素间的关系分析。   4. 逻辑分析法   对所收集的文献资料以及数据统计的结果进行科学汇总和分析,得出相关的研究结果。   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研究进度:   20xx.11.06~20xx.11.:接受 “毕业论文任务书,在导师指导下选题、定题。   20xx.11.17~20xx.12.06:查阅相关文献,撰写文献综述。   20xx.12.07~20xx.12.26:设计问卷,撰写开题报告,制作开题答辩PPT,开题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