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情绪管理优选九篇

2024-12-22 14:42:13 体育 facai369

Abstract: Emotional problem is the core problem in our study、job and the daily life. The article analysis the connotation、the necessity and the strategies of the management of emotion. In order to reasonably control our emotion.

关键词:情绪管理 情绪认知 情绪表达 情绪控制

Keywords: emotional management; emotional cognitive; emotional expression; emotion control

作者简介:赵静,1982年1月,女,河南南阳人,工作单位:上海电机学院;职称:助教,学位: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成冠弟,1955年6月,男,上海人,工作单位:上海电机学院;职称:政工师;田仲,1987年9月, 女,上海人,单位:上海电机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4-0197-02

一、情绪管理的内涵

(一)国外对情绪管理的定义1

国外对情绪管理内涵的研究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适应性管理,即情绪管理是一种适应社会现实的行为反应。Thompson (1994)指出,情绪管理是一种适应社会现实的活动过程,它要求人们的情绪反应具有灵活性、应变性和适度性,以使人们能以有组织的、建设性的方式,迅速而有效地适应变化的社会情景;第二类是功效性管理,即突出情绪调节旨在服务于个人目的。Master(1991)指出,情绪管理是一种服务于个人目的、有利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活动。人们在进行情绪管理前,会对社会情景与自身关系的主观意义以及自身应付能力进行认知评价,最终决定如何对自身情绪进行管理;第三类是特征性地界定情绪管理。Cicchetti、Ackerman和Izard(1995)从情绪管理的动力特征角度认为情绪管理是发生在意识内外的、包括生理、认知、体验和行为反应的动力组织系统,其功能是驱动和组织行为,以适应特定环境。

(二)国内对情绪管理的定义

徐元红认为2,所谓情绪管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情绪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区分等能力和对他人情绪认识与适度的反应能力。王泽华认为3,情绪管理就是善于掌握自我善于调节情绪,对生活中矛盾和事件引起的反应能适可而止的排解,能以乐观的态度、幽默的情趣及时地缓解紧张的心理状态。情绪管理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体察自己的情绪;二是适当表达情绪;三是以合宜的方式纤解情绪。而师曙光将情绪管理界定为4,通过有效的方法,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总是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王飞飞在综合国内外情绪管理研究的基础上认为5,情绪管理是个体在遇到与个体发展不利的情绪时,积极寻找情绪策略,以有效的方式解决情绪不适的能力。

笔者在综合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情绪管理是个体有意识地觉察、表达、控制自我情绪的行为,从而达到个体身心适应良好的状态。情绪管理包含情绪认知、情绪表达和情绪控制三个部分。

二、大学生情绪管理的必要性

(一)合理进行情绪管理是维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据统计,全世界大约有5%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其中80%左右的精神疾病的主要症状是情绪障碍。[1]西南财经大学电子商务学院的“情绪管理工作坊”在针对学生个人发展心理训练的意向调查中发现[2],在18个备选项目中,420位参加调查的同学最感兴趣而又最觉无力的问题是“如何提高自己管理情绪的能力”。可见,大学生的情绪困扰是一个应当引起教育者高度关注的现实问题。处在青年期的大学生,心理上正经历着急剧的变化,情绪起伏波动大,情感体验丰富和复杂,容易陷入情绪困扰。这一特点必然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长期持续的不良情绪还会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3]情绪健康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情绪异常往往是心理异常的先兆。从提高大学生的情绪管理水平入手,能有效防止他们情绪异常的出现,防患于未然,达到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二)科学进行情绪管理是学校“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体现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学校教育实践中日益得到教育者的认可,“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我们对人的各个方面、各种需要给予关注:要求我们不但要关心大学生的智商,还要关注大学生的情商;不但要关注大学生外在的行为表现和结果,还要关注大学生内在的心理感受和情绪波动;不仅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绪波动,还要交给大学生情绪管理的途径和办法,以切实提高大学生情绪管理的能力。[4]关注大学生的情绪管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科学分析自己的情绪成因,合理抒发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体验,是学校“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体现。

(三)有效进行情绪管理是保持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从广义上来讲,社会是由无数个个体组成。协调好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才能促进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体完满生活的享受,反之,则会使得个体因与社会对立或消极的适应受到社会的遗弃或制裁。从狭义上来讲,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大学生情绪的健康发展是保证人际关系良好与社会和谐的基础。学校育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体现社会的需要,培养的人才最终要投身入社会、服务于社会,只有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才能提高个体社会适应的能力,增强社会群体的凝聚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大学生情绪管理的基本策略

大学生的情绪管理关涉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涉到学校“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最终落实,关涉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如何对大学生情绪进行有效管理,可以从学校教育和学生自身两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加强情绪管理教育

社会心理气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体情绪。因而,一方面学校应该注重培养积极向上、团结友爱、互助合作、健康温馨的校风、班风、舍风,使学生在良好的心理气氛的影响和熏陶下,于潜移默化中形成健康情绪。同时可通过征文、板报、文艺活动等形式,有意识地强化自身管理的重要性进行适时的传教。另一方面,健康情绪的建立离不开科学的情绪教育,通过“情绪管理”教育,引导学生在所处的环境中能自我觉察到自己的心理状况和情绪状况,并用适当的词汇表达出来,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沟通。[5]同时帮助学生理解他人的心理情绪,学会察言观色,能从言谈举止中读懂他人的情绪状态,尊重他人的感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并在此基础上学会自我控制、驾驭自己的情绪,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二)掌握情绪管理技巧,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1.改变认知法: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辛格及阿诺德,认为情绪的产生是由环境事件(刺激因素)、生理状态(生理因素)、认知过程(认知因素)三个条件所制约的,其中,认知因素是决定情绪的关键因素。[6]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困扰并不是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对诱发事件的非理性的解释与评价引起的,如果改变了非理性观念、调整了对诱发事件的认知,消极情绪就会改变,就会达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效果。因而,分析自己不良情绪产生的动因,有意识调整对诱因的认识,缓解自己的不良情绪。

2.合理表达法:情绪表达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表达时要掌控得恰到好处。合理表达情绪,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察觉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只有先察觉自己的各种情绪,才能精确传达出自己的感受。同时,还要进一步能做到觉察他人的情绪,从细微处觉察识别他人的情绪,才能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为别人设想。其次要适时适度表达情绪。了解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后, 要恰到好处的表达出来。要如亚里士多德所强调“适时适所表达情绪”,不要当众表达自己的不满或愤怒情绪, 在适当的场所以不伤人的方式适度表达内心的不满。

3.控制法:注意转移是控制情绪的基本方法,可以有意识的将注意力从当前对象转至其他对象,从而使情绪得到调节,如当遇到不愉快的事物时,可以听听音乐、与朋友散步或做些其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除此之外,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也是一种调节情绪的办法,通过倾诉(直接与人倾诉或写日记间接倾诉)、高喊、哭泣等方式宣泄不快的情绪,从而使情绪恢复平静。

参考文献:

[1][6] 陈少华.情绪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8.P12

[2] [4]王学红.浅议大学生的情绪管理[J].科学创新导报,2007,36.

[3] 冯维,吴晓雷.我国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成果与问题探讨[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5] 林文.试论当代大学生情绪管理[J].科学教育论坛,2005,3.

[7] 徐元红.学生中常见的不良情绪的管理与调适[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3.

[8]许若兰.论大学生情绪管理和情绪教育[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

注释:

1转引自王飞飞.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6,5.

2徐元红.学生中常见的不良情绪的管理与调适[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3.

3王泽华.论大学生要加强情绪管理[J].科教论丛,2006.5.

关键词:大学生;情绪管理;现状;对策

一、大学生情绪管理现状及原因

在大学生群体中,由于大学生心智未完全成熟,面对学习、生活、情感、工作压力等问题时,经常会经历焦虑、自卑、压抑等消极情绪体验。现在最常听大学生的口头禅就两字“郁闷”。2008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前夕,北京16所大学的调查显示,大学生抑郁的发病率达到23.66%,不少于十万人,因精神病休学退学的比例分别占因病休学、退学的人数的37.9%和64.4%,精神类疾病已成为大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1]。而精神疾病的突发都是因为情绪困扰没有得到及时调整所至。本人在荆州在校大学生做了一些问卷调查,关于大学生情绪困扰现状的调查,一共发出600份问卷,回收560份,其中女298人,男262人,以下是调查结果中的一组数据:

从图表可以看出,大学生92%都遇到过情绪困扰,约有63%有过严重的情绪困扰,男女在困扰现状,强度、时间、方式都有一定的差别,在困扰发生的形式上男女都接近50%。以学期为单位,绝大多数同学情绪困扰是“有时”或者“偶尔”,表现出不大频繁的特点,但女生的情绪困扰高于男生几个百分点,在情绪持续的时间上大多数同学是“一天多”或“几天”,而在长时间情绪困扰上男性比女性稍多。困扰发生现状、强度、形式、频率、持续时间等,男女大学生有一定的差异,但无显著差异,本次调查说明大学生情绪困扰为大学生普遍现象。

如上图所示,大学生情绪状况堪忧,除了社会上不可避免的有消极情绪外,大学生管理自身情绪的能力也很缺乏。有研究者曾以重庆市1000名大学生为试做了大学生情绪管理的调查研究,该结果反映了大学生情绪管理的能力几个方面,

从表2中可看出,大学生情绪管理五个维度均分在3.0993——3.9847之间,总问卷均分为3.5744,呈现一种正象趋势,这表明随着大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在多数情况下能理智的调节情绪,能够控制随意发泄消极情绪的念头,但其内部发展的结构不均衡。大学生在“控制消极发泄能力”这个维度的得分最高,在“积极补救能力”这个维度的得分最低,五个维度项均分大小顺序依次为:控制消极发泄能力、理智控制情绪能力、寻求外界扶持能力量、控制消级暗示能力、积极补救能力[2]。这说明大学生在遇到能引起消极情绪的事件中,能够采取相对理智的方式处理,也会去主动寻求一定的帮助,但是极易受消极情绪的暗示,积极补救不好事态的能力比较弱,需要积极的提高。

表1表2说明大学生都有一定的情绪困扰,情绪控制能力并不理想,“情绪管理”近几年来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对大学生而言,不良的情绪会地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它使学生丧失信心,缺乏活力,引直内心矛盾冲突,严重者导致心理障碍,阻碍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因为高校培养学生情绪管理对于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充分发展学生的智力,情感 意志,并使之协调发展,构成完整人格,增进学生对现实适应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James Gross于2002年提出的情绪调节理论,在情绪发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情绪调节[3],如图所示:

该情绪调节过程模型中,Gross把情绪发生过程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会产生情绪调节,即:情景选择,情景修正,注意分配,认知改变,反应调整。情景选择指个体趋近或避开某个人、事件与场合以调节情绪,个体会使用这种策略来减少负情绪的发生,增加积极情绪体验的机会。如有社交焦虑的人会尽量避开公众场合以减少焦虑的发生。修正情景是对情绪事件进行初步的控制,努力改变不适情景。如当个体与同学关系紧张时,努力去改善紧张关系。注意分配是关注情绪事件中许多方面的某一种或某些方面,包括努力集中于一个指定的话题或任务,注意离开原来的话题或任务。如当个体谈到令人不愉快的话题时,个体会转移话题,进而注意别的事情。认知改变是选择对情绪事件意义的可能解释和看法,从而达到调节情绪的目的。情绪事件的个人意义解释对特定情景中情绪发生的心理体验、行为表达、生理反应会产生强大的影响。认知改变通常会改变情绪的性质,如别人撞了你一下,你解释为不是故意的,则会避免生气。反应调整是指情绪已被激发以后,对情绪体验、行为表达、生理反应施加影响,主要表现为降低情绪反应的行为表达。如别人撞了你一下,他没有表示歉意,尽管你很生气,但你会很努力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就属于反应调整。

【关键词】 大学生;情绪;情绪管理

前言

据郭晋林等人的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的主要心理压力来自未来就业、学业及毕业后方向等方面,分别占被调查者的47.1%、30.3%和20.7%;学习状态中对所学课程没兴趣、学习效率低所占比例分别为31.1%、25.3%,77.9%的人感觉自己偶尔或经常有心理问题。对大学生而言,所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促使心理日益成熟,以便成为一个心灵和谐的成年人。情绪管理是一门重要的科学。未来教育所面对的主要挑战将是教会学生如何支配以及管理情绪和理智、情绪和知识,从而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人生。

一、 情绪管理的内涵

(一) 情绪的定义

情绪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主观体验和感受。这种体验会产生心理反应和生理反应。情绪是日常屡见不鲜并亲身体验着的一种心理活动。它给人们带来快乐和满足,又使人不可避免地遭受苦恼和折磨。

(二) 情绪的特征

情绪包括内在体验、外显表现和生理激活三种成分:(1)情绪是独特的主观体验。(2)情绪具有特殊的外显表现,最常见的情绪外显表现就是表情,即面部表情,虽然每个人都会产生喜怒哀惧四种基本情绪,但是对这些情绪的表现即面部表情却是不同的。(3)情绪发生在一定的生理激活水平之上。

二、 大学生情绪管理的意义

心灵的塑造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一) 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的积极行为

情绪是人对外界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及外在表现形式。笔者认为,加强大学生的情绪管理,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杜绝不良事故的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 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情绪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积极的情绪状态,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有促进作用,能为人的神经系统的功能增添新的力量,使之充分发挥机体的潜能。而消极的情绪活动,则会对机体产生有害的影响。

(三) 有利于学校和谐发展

情绪管理的核心是将人本原理作为最重要的管理原理,使人性、人的情绪得到充分发展,人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情绪管理的目标是追求现代教育管理全新理念之一的“和谐管理”,形成管理中各事物间协调地生存与发展的状态,满足人的情感需要,突出情绪的健康表达,在管理中做到人与人的和谐――人际和谐,人与社会的谐――群己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和谐。

三、 大学生情绪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更新教学管理理念

教学管理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首先,要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其主人翁意识,增强教师对学校的信任感和归属感。其次,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思想,在管理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各自的个性特点加以引导,让学生全面地审视、客观评价自己,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二) 建设健康温馨的校园环境,营造健康情绪氛围

社会心理气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体情绪。因而,学校应该注重培养积极向上、团结友爱、互助合作、健康温馨的校风、班风、舍风,使学生在良好的心理气氛的影响和熏陶下,在潜移默化汇总形成健康情绪。

(三) 通过多元体情绪干预,提高健康情绪水平

学校通过班主任、辅导员、心理委员和专业心理咨询师等多元体参与的团体对大学生的情绪困扰进行疏导,提高大学生健康情绪水平。班主任、辅导员与同学们接触频繁,对同学们的兴趣爱好、家庭情况、学习进度等基本情况有一定了解,通过加强沟通交流,可以帮助同学们解决情绪上的困扰。心理委员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和掌握同学们的动态。心理咨询师则可以给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问题解决方案。以上多元体结合起来,通过对大学生情绪的干预,能够提高大学生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少负面情绪带来的不利影响。

结语

总之,大学生的情绪管理培养至关重要。学校通过建立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氛围,提供选修课程和讲座等专业学习平台,借助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委员以及心理咨询师对大学生进行不同阶段的情绪管理理论和干预教育,形成一个多元体参与的大学生情绪管理常态机制。在学校德育空白的地方,父母积极营造和谐温习的家庭环境,并给予大学生心理方面的积极引导和精神激励。作为情绪管理主体的大学生,自身要树立正确的观念,通过情绪认知能力、合理化表达以及合理化宣泄等情绪调节有效途径的学习,最终实现大学生的自我情绪管理,为今后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汪海燕:《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69-70页.

[2] 徐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湖南社会科学,2002(3).

关键词:大学生;负面情绪;情绪管理。

大学生处于由学校到社会的转折期,他们在心理发展方面还未完全成熟,他们在面对学业、感情、交友、就业等问题时往往比较敏感,情绪波动较大,常常会出现沮丧、失落、焦虑、空虚、自卑、易怒等负面情绪,且很容易陷入情绪困扰,造成心情不愉快、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做出一些冲动失控的举动,丧失理性,这些负面情绪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影响他们的未来。本文将对大学生的负面情绪的特点、危害进行分析,并探讨大学生情绪管理的有效方式,希冀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大学生的情绪及其特点。

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是伴随认知过程产生的,是“一种由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相互做用而产生的包含体验、生理和表情的整合性心理过程”[1]。由于是与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密切相关的心理活动,因此,若需要得到满足,那么则会有兴奋、愉快、满意等主观体验,这些被称为正面情绪;反之,需要得不到满足,则会出现沮丧、愤怒、悲伤等主观体验,这些被称为负面情绪。

大学生一直在学校这个相对比较单纯的世界里生活,他们的交往对象比较固定,交往范围较窄,生活经验比较少,他们“心理发展相对缓慢,心理调节机制不完善,缺乏对心理活动调节和支配的意志和能力,因此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出现了某种程度的不平衡”[2],因此,一方面大学生的情绪体验强烈,情绪表达会很直接,他们不会有太多的掩饰,情绪表达一般会真实的反应他们的心理活动,情绪具有冲动性、直接性的特点。同时,与之前相比,大学生需要更多的去考虑自己的感情、学业、人际关系以及就业等,在这一过程中自我意识逐渐成熟,也逐渐的学着调适自己的情绪,情绪及其表达开始逐渐趋于成熟。

通过心理普测我们发现大学生存在的主要情绪困扰有自卑、人际关系敏感、孤僻、焦虑、抑郁、易怒等,这些负面的情绪对大学生的身心、生活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二负面情绪对大学生的危害。

1.损害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情绪是一种包含生理的心理过程,情绪上的每一次变化都能引起生理上的一系列反应,如激动时会有血压升高、呼吸急促、瞳孔变大、胃肠蠕动减弱、心跳加快、血管收缩、面部潮红等变化。现代医学认为人类的大部分疾病都与情绪有关,“如果我们经常处于消极或紧张的情绪状态之中,就可能使体内器官和组织陷于不正常的活动状态,久而久之造成心理、生理的紊乱”[3],如容易激动、脾气暴躁的人就容易患高血压等疾病。我国传统的中医也认为情志过极或持续时间过长,就会导致五脏气机紊乱而生病,如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惊伤心胆。

另外,情绪还与某些疾病的转化有关,正面情绪对某些疾病如癌症的好转有辅助作用,而负面情绪则会导致疾病的恶化。

2.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负面情绪会干扰大脑正常的活动,破坏人的正常判断力,甚至导致各种神经和精神病,据调查,常见的而焦虑、抑郁病、神经衰弱等心理问题大多数与负面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长期处于负面情绪的状态中缺乏良好的调节,就很容易沉浸在过分痛苦、空虚、无聊的状态中不可自拔,为了寻找心理上的寄托,就会在酗酒、吸毒、网络游戏、伤害自己甚至伤害他人等行为中沉沦,“这些事物都让我们的情绪变得冷漠或麻木,在我们低潮时,为我们带来舒服、愉快的感觉,让我们感觉到自己还活着;另一方面,借着沉溺于这些事务也可以免除忧郁和失落感、寂寞和孤独感,使我们不须面对真实的痛苦,因而也就觉察不到任何与伤害有关的情绪”[4]。用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来逃避痛苦无疑是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不但无法根治不愉,而且严重损害心理健康。

3.导致大学生学业不良。

进入大学后,面对教师授课方式、学习环境的改变,大学生们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适应不良的问题,“如果学习中的某些‘困难’是在伴随着消极情绪体验的活动中产生的,那么学生通常会将之视为一种痛苦、难受的差使和负担,甚至视为对自尊心和安全感的障碍和威胁,因而他们会表现出退缩、厌倦甚至抵触的倾向,至多尽义务式地或应付性地进行一下意志努力”[5]。作为大学生,他们从道理上完全明白学习的目标指向,他们也会为自己的逃课等不良行为而感到会后,但是一部分同学自制力、意志力差,不能及时调整情绪状态,出现不及格现象,进而通过沉迷网络游戏等进行自我麻痹,从而逃避学习不良给自己情绪带来的不适。

4.造成大学生人际关系紧张。

人具有社会属性,需要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获得社会归属感,而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不但能使人从感官上感受到轻松愉快,更是事业发展、生活幸福所不可或缺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融洽的双方情绪基础之上的;易发怒、缺乏同理心、不能以宽容、友善的态度与他人交往,看不到他人长处、斤斤计较,而且不善于调控自己的消极情绪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就很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失败。人际关系紧张,对周围人充满敌意,长此以往,与周围人关系紧张冷漠,缺乏沟通交流的对象,更不利于不良情绪的宣泄,精力都浪费在不良情绪的消耗上,也会成为学业进步的绊脚石。

5.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负面情绪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也并非是完全无益的,只要是能在适度的时候及时调整,就会保持健康的情绪状态;但若不能及时调整,则会形成情绪恒常性,即“个体从小表现和养成的经常出现的情绪色调。这种经常性往往镶嵌在成长中的人的个性之中,成为一个人个性的情绪特征,情绪特征是构成个性的主要成分”[6],长期稳定的情绪表现,被看做是相应的人格特质,如多疑的、忧郁的、悲观的等,这些以负面情绪占主导的人格特质不仅对身心、学习、工作都是不利的,而且经常以此种心态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会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大学生情绪管理优选九篇

三提高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策略。

1.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渗透,提高大学生的情绪认知能力。

情绪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我们表现出来的情绪往往是经过掩饰、伪装的,这样,就妨碍了我们真正的去了解自己的情绪,缺少了真正的“症”,也就难以对症下药。情绪无好坏之分,任何一种情绪都有其价值,我们要了解、接纳情绪,并学会如何与之相处,才有可能谈管理情绪。高校的学生工作者首先要了解大学生的情绪特点和常见的情绪特别是负面情绪的困扰,加强对情绪调适能力较差的同学的关注,做好相关建档管理,通过选修课、讲座等方式加强对情绪等心理知识的渗透,使学生认识到情绪管理对自己学习、生活、感情的重要性以及正确进行情绪管理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情绪认知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品质。

2.指导大学生掌握情绪管理的方法,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情绪,学习情绪调节的技巧来缓和、转移情绪,从而提高情绪智力。

情绪宣泄:大学生的情绪十分丰富,负面的情绪需要及时的释放,如果不及时释放,长期的压抑,会导致最终的爆发,后果会更严重。大学生在遭到负面情绪的困扰后,可以选择适当的情绪宣泄,如选择朋友、老师、咨询专家、网络等进行倾诉;通过写日记等发泄并整理自己的情绪。

以记录为例,“有丰富的经验性证据证明,在悲伤或创伤性事件的情境下,记录情绪反应能对身体健康产生长期有益的影响”[7]。在记录情绪反应的过程中,当事人可以冷静下来组织自己混乱的情绪,并结合自己的原有的认知结构,认清事情的本质,并适当的调节自己的情绪,从而避免过激的情绪对身体和人际关系等的伤害。

情绪转移:顾名思义,大学生在遭遇负面情绪时,可以选择离开当时的情境,转移注意力,如听听曲调高雅、旋律优美的音乐,适当参加体育活动,旅游等。

情绪升华:负面情绪主要是由于个人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造成的,若一味的沉浸于自己弱点,可能会在一些不良行为中寻找安慰,从而导致无法自拔。大学生应该扬长避短,认真分析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弥补不足,将理想转移到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去,实现升华。

理智疗法:宣泄和转移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情绪管理的方法,升华也很难认识到情绪的本质,abc理论则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知自己,从而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a是指引发的事件,也就是说我们能感觉到的事实;b是我们对a事件所持的观点。c则是b所引发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一般我们总是认为是事件直接引发了我们的反应,但是实际上是我们的观点造成的反应。我们需要首先认清引绪的根源,也就是我们的观念,理清情绪发生的来龙去脉,才能去调控情绪。

3.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稳定学生情绪。

习惯了高中紧张生活节奏的大学生往往难以短时间适应大学生活,部分同学不能很好的安排课余时间,经常感到郁闷空虚,他们要么浑浑噩噩的虚度光阴,等到毕业时才后悔莫及;要么将自己托付于虚拟世界不能自拔。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的创设利于学生情绪的稳定,而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同学之间加强沟通交流,生活变得充实,一些不良情绪容易被释放,大学生在活动中认知自我、锻炼自我、提升自我,也在活动中发展了自我。

4.重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进行情绪管理干预。

情绪虽然是对事物的短暂的反应,但若不能及时进行调控,长期积存,容易导致抑郁、焦虑、强迫、自卑等心理问题。学生对单独的心理辅导会比较排斥,而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个体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能够更正确的评价自我,并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提高情绪调适的能力,从而具有健康的态度行为和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团体辅导,提前对大学生进行情绪管理的干预,避免不良问题的发生。

大学生需要觉察自己和他人真正的情绪,并学会适当的表达、有效调控自己的情绪,提高自身的情绪智力,同时,大学生要改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认清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烦恼,对自我进行恰当的评价,确立健康的人生态度。

参考文献:

[1]乔建中。情绪研究:理论与方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叶素珍,曾振华。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大学生负面情绪情绪管理

大学生处于由学校到社会的转折期,他们在心理发展方面还未完全成熟,他们在面对学业、感情、交友、就业等问题时往往比较敏感,情绪波动较大,常常会出现沮丧、失落、焦虑、空虚、自卑、易怒等负面情绪,且很容易陷入情绪困扰,造成心情不愉快、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做出一些冲动失控的举动,丧失理性,这些负面情绪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影响他们的未来。本文将对大学生的负面情绪的特点、危害进行分析,并探讨大学生情绪管理的有效方式,希冀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大学生的情绪及其特点

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是伴随认知过程产生的,是“一种由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相互做用而产生的包含体验、生理和表情的整合性心理过程”[1]。由于是与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密切相关的心理活动,因此,若需要得到满足,那么则会有兴奋、愉快、满意等主观体验,这些被称为正面情绪;反之,需要得不到满足,则会出现沮丧、愤怒、悲伤等主观体验,这些被称为负面情绪。

大学生一直在学校这个相对比较单纯的世界里生活,他们的交往对象比较固定,交往范围较窄,生活经验比较少,他们“心理发展相对缓慢,心理调节机制不完善,缺乏对心理活动调节和支配的意志和能力,因此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出现了某种程度的不平衡”[2],因此,一方面大学生的情绪体验强烈,情绪表达会很直接,他们不会有太多的掩饰,情绪表达一般会真实的反应他们的心理活动,情绪具有冲动性、直接性的特点。同时,与之前相比,大学生需要更多的去考虑自己的感情、学业、人际关系以及就业等,在这一过程中自我意识逐渐成熟,也逐渐的学着调适自己的情绪,情绪及其表达开始逐渐趋于成熟。

通过心理普测我们发现大学生存在的主要情绪困扰有自卑、人际关系敏感、孤僻、焦虑、抑郁、易怒等,这些负面的情绪对大学生的身心、生活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二、负面情绪对大学生的危害

1.损害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情绪是一种包含生理的心理过程,情绪上的每一次变化都能引起生理上的一系列反应,如激动时会有血压升高、呼吸急促、瞳孔变大、胃肠蠕动减弱、心跳加快、血管收缩、面部潮红等变化。现代医学认为人类的大部分疾病都与情绪有关,“如果我们经常处于消极或紧张的情绪状态之中,就可能使体内器官和组织陷于不正常的活动状态,久而久之造成心理、生理的紊乱”[3],如容易激动、脾气暴躁的人就容易患高血压等疾病。我国传统的中医也认为情志过极或持续时间过长,就会导致五脏气机紊乱而生病,如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惊伤心胆。

另外,情绪还与某些疾病的转化有关,正面情绪对某些疾病如癌症的好转有辅助作用,而负面情绪则会导致疾病的恶化。

2.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负面情绪会干扰大脑正常的活动,破坏人的正常判断力,甚至导致各种神经和精神病,据调查,常见的而焦虑、抑郁病、神经衰弱等心理问题大多数与负面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长期处于负面情绪的状态中缺乏良好的调节,就很容易沉浸在过分痛苦、空虚、无聊的状态中不可自拔,为了寻找心理上的寄托,就会在酗酒、吸毒、网络游戏、伤害自己甚至伤害他人等行为中沉沦,“这些事物都让我们的情绪变得冷漠或麻木,在我们低潮时,为我们带来舒服、愉快的感觉,让我们感觉到自己还活着;另一方面,借着沉溺于这些事务也可以免除忧郁和失落感、寂寞和孤独感,使我们不须面对真实的痛苦,因而也就觉察不到任何与伤害有关的情绪”[4]。用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来逃避痛苦无疑是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不但无法根治不愉,而且严重损害心理健康。

3.导致大学生学业不良。

进入大学后,面对教师授课方式、学习环境的改变,大学生们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适应不良的问题,“如果学习中的某些‘困难’是在伴随着消极情绪体验的活动中产生的,那么学生通常会将之视为一种痛苦、难受的差使和负担,甚至视为对自尊心和安全感的障碍和威胁,因而他们会表现出退缩、厌倦甚至抵触的倾向,至多尽义务式地或应付性地进行一下意志努力”[5]。作为大学生,他们从道理上完全明白学习的目标指向,他们也会为自己的逃课等不良行为而感到会后,但是一部分同学自制力、意志力差,不能及时调整情绪状态,出现不及格现象,进而通过沉迷网络游戏等进行自我麻痹,从而逃避学习不良给自己情绪带来的不适。

4.造成大学生人际关系紧张。

人具有社会属性,需要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获得社会归属感,而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不但能使人从感官上感受到轻松愉快,更是事业发展、生活幸福所不可或缺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融洽的双方情绪基础之上的;易发怒、缺乏同理心、不能以宽容、友善的态度与他人交往,看不到他人长处、斤斤计较,而且不善于调控自己的消极情绪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就很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失败。人际关系紧张,对周围人充满敌意,长此以往,与周围人关系紧张冷漠,缺乏沟通交流的对象,更不利于不良情绪的宣泄,精力都浪费在不良情绪的消耗上,也会成为学业进步的绊脚石。

5.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负面情绪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也并非是完全无益的,只要是能在适度的时候及时调整,就会保持健康的情绪状态;但若不能及时调整,则会形成情绪恒常性,即“个体从小表现和养成的经常出现的情绪色调。这种经常性往往镶嵌在成长中的人的个性之中,成为一个人个性的情绪特征,情绪特征是构成个性的主要成分”[6],长期稳定的情绪表现,被看做是相应的人格特质,如多疑的、忧郁的、悲观的等,这些以负面情绪占主导的人格特质不仅对身心、学习、工作都是不利的,而且经常以此种心态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会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提高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策略

1.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渗透,提高大学生的情绪认知能力。

情绪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我们表现出来的情绪往往是经过掩饰、伪装的,这样,就妨碍了我们真正的去了解自己的情绪,缺少了真正的“症”,也就难以对症下药。情绪无好坏之分,任何一种情绪都有其价值,我们要了解、接纳情绪,并学会如何与之相处,才有可能谈管理情绪。高校的学生工作者首先要了解大学生的情绪特点和常见的情绪特别是负面情绪的困扰,加强对情绪调适能力较差的同学的关注,做好相关建档管理,通过选修课、讲座等方式加强对情绪等心理知识的渗透,使学生认识到情绪管理对自己学习、生活、感情的重要性以及正确进行情绪管理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情绪认知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品质。

2.指导大学生掌握情绪管理的方法,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情绪,学习情绪调节的技巧来缓和、转移情绪,从而提高情绪智力。

情绪宣泄:大学生的情绪十分丰富,负面的情绪需要及时的释放,如果不及时释放,长期的压抑,会导致最终的爆发,后果会更严重。大学生在遭到负面情绪的困扰后,可以选择适当的情绪宣泄,如选择朋友、老师、咨询专家、网络等进行倾诉;通过写日记等发泄并整理自己的情绪。

以记录为例,“有丰富的经验性证据证明,在悲伤或创伤性事件的情境下,记录情绪反应能对身体健康产生长期有益的影响”[7]。在记录情绪反应的过程中,当事人可以冷静下来组织自己混乱的情绪,并结合自己的原有的认知结构,认清事情的本质,并适当的调节自己的情绪,从而避免过激的情绪对身体和人际关系等的伤害。

情绪转移:顾名思义,大学生在遭遇负面情绪时,可以选择离开当时的情境,转移注意力,如听听曲调高雅、旋律优美的音乐,适当参加体育活动,旅游等。

情绪升华:负面情绪主要是由于个人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造成的,若一味的沉浸于自己弱点,可能会在一些不良行为中寻找安慰,从而导致无法自拔。大学生应该扬长避短,认真分析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弥补不足,将理想转移到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去,实现升华。

理智疗法:宣泄和转移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情绪管理的方法,升华也很难认识到情绪的本质,ABC理论则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知自己,从而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A是指引发的事件,也就是说我们能感觉到的事实;B是我们对A事件所持的观点。C则是B所引发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一般我们总是认为是事件直接引发了我们的反应,但是实际上是我们的观点造成的反应。我们需要首先认清引绪的根源,也就是我们的观念,理清情绪发生的来龙去脉,才能去调控情绪。

3.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稳定学生情绪。

习惯了高中紧张生活节奏的大学生往往难以短时间适应大学生活,部分同学不能很好的安排课余时间,经常感到郁闷空虚,他们要么浑浑噩噩的虚度光阴,等到毕业时才后悔莫及;要么将自己托付于虚拟世界不能自拔。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的创设利于学生情绪的稳定,而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同学之间加强沟通交流,生活变得充实,一些不良情绪容易被释放,大学生在活动中认知自我、锻炼自我、提升自我,也在活动中发展了自我。

4.重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进行情绪管理干预。

情绪虽然是对事物的短暂的反应,但若不能及时进行调控,长期积存,容易导致抑郁、焦虑、强迫、自卑等心理问题。学生对单独的心理辅导会比较排斥,而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个体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能够更正确的评价自我,并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提高情绪调适的能力,从而具有健康的态度行为和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团体辅导,提前对大学生进行情绪管理的干预,避免不良问题的发生。

大学生需要觉察自己和他人真正的情绪,并学会适当的表达、有效调控自己的情绪,提高自身的情绪智力,同时,大学生要改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认清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烦恼,对自我进行恰当的评价,确立健康的人生态度。

参考文献:

[1]乔建中.情绪研究:理论与方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叶素珍,曾振华.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大学生;情绪管理;情绪可控性

在一桩桩大学生不珍惜生命事件的背后,情绪问题是导致这些事件发生的最为重要的因素。“情绪”一词也许并未引起大学生群体的足够重视,但恰恰是情绪主导了他们的行为乃至人生。情绪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当主体接受外界刺激后,经主体辨认刺激能否满足主体意愿,如果能便引起积极情绪,如果不能则导致消极甚至否定情绪。

大学生处在一个相对敏感的年龄段,即情绪两极化:情绪既稳定又有波动;情绪时而外显时而内隐。情绪具有层次性和交错复杂等特点。因此,作为大学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势在必行。情绪管理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管理学词汇,也不是简单的处理情绪问题。情绪管理是一个动态的机体调节管理系统,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机体对外界刺激做出准确严谨的认知性判断并进行价值评估后,促使机体行为合理化和社会规范化的系统过程。

一、情绪的可控性

我们时常听到有大学生这样抱怨:“这不是我所能控制的。”难道糟糕的情绪就真的不能控制了吗?当某种情绪产生时,会引起机体的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一系列反应,其中交感神经系统引起兴奋活动,机体表现为瞳孔扩张、抑制唾液分泌、呼吸加重、心跳加快、分泌I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行为表现为异常激动和发怒。而这一切仅仅是情绪的外周神经体制作用,也就是情绪发生时会伴随着的一些外部表现。

真正引起情绪作用的是大脑中的神经回路,包括前额皮层、杏仁核、海马、前部扣带回等组织系统,它们对所接收的信息进行加工整合后再产生相应的情绪。由于人脑可以适时地对信息进行分析整合,所以情绪的可控性便在于此,这便是人类的元认知能力――计划、监控和调节。

情绪的可控性是对看似不可掌控的机体情绪化伊始,进行认知、行为和环境措施等系统化、综合性管控,从而达到情绪的可控制性。如果说人的植物性神经系统不可控、人的无意识行为也不可控的话,那么至少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大脑并做理性的管控。事实上,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曾强调,“人具有非理性的灵魂,但人还有理性并应用理性指导行为、用理性领导欲望。”其实质是讲情绪的可控性。

二、做好情绪管理

管理情绪尽管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人们永远存在着理智与情感的斗争,但一个人要想成功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良好的自我情绪控制就是凡事不能情绪化。作为全美最难考取的大学之一,西点军校对学员的情绪管理有着严格的课程安排,其目的就是让西点的大学生们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从而为走向成功做准备。

大学生面临繁重的学业、复杂的人际关系、纷扰而充满诱惑的社会环境,能拥有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至少能少犯些低级错误。而要想学有所成、自立自强就必须培养健康的情绪。大学生可以从生理、行为、认知、人际四方面来管理自我情绪。

1.生理和行为管理。由于机体在某种意外环境刺激下会做出某种适应性反应,此时生理应激形成。在这种情况下有意识地进行生理方面的准备和练习来增强情绪管理能力,如起居规律、饮食健康、娱乐节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有意识地对自己进行必要的呼吸训练以改善心肺功能;同样,机体的某种行为也会激发机体的某种情绪的产生。大学生应该学会发泄不良情绪,但不要干扰社会秩序及他人正常生活。学会自我放松,可使用呼吸法。学会从多角度看待分析问题。学会必要时采用回避策略转移注意力,让自己能屈能伸。

2.认知管理。大学生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群体,有能力对自身机体状态变化和行为趋向进行认知性唤醒并进行有效的情绪评价、调节和控制。这需要当机体面对刺激做出反应之前,必须根据主观条件和客观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衡量考虑自身行为后果,从而选择有效而正当合理的应对措施。所以大学生在情绪管理的过程中应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增强自身认知重评能力和元认知能力。

3.人际管理。大学生们渴望被人理解、尊重和爱,也就是说大学生有人际交往的需要。然而,大学人际关系的复杂性给他们带来诸多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冷漠、自卑、易怒、嫉妒、压抑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成绩、行为效果、个性发展等方面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人际方面应首先树立乐观、自信、克制和坚韧的个性品质,学会以宽容、真诚的态度对待他人,学会运用幽默的交流方式,同时应学会接受现实、学会放弃、学会感恩。这样大学生具备了一颗平常心,不会轻易引起情绪波澜。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做好的事,也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真正展现自己的才华,不辜负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汪元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编[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大学生;情绪调控;自我管理;关系

一. 前言

大学阶段是人生中较为特殊的阶段。由于大学生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情绪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复杂的自身和社会问题,往往可能导致大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冲突,进而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刚刚摆脱高考压力的高中生或者面临找工作的毕业生,其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差,很难管理好自己相关的各种问题。这两者可以相铺相成,共同提高。因此 , 研究大学生情绪调节及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 帮助大学生进行负性情绪的自我调节 , 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 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 在当前这个社会节点上,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 情绪调控与自我管理

情绪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每个人每一天都一定会经历和体验各种情绪变化带给我们的冲击,而情绪是冲动的,也是可控的。因此,了解情绪、合理调节情绪成为每一个体应该具备的能力,而理解情绪调节的内涵和特点,对我们学会调节自身情绪而言更具有重要意义。俗话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一个人若没有七情六欲,那样的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调控情绪对个人成长的影响非常深远。情绪调控的内涵包括了解自己的情绪,驾驭自己的情绪和识别、接纳他人的情绪。把握了情绪调控的内涵,我们就能够更好的调控自己的情绪。

自我管理是自身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所谓自我管理,就是指个体对自己本身,对自己的目标、思想、心理和行为等等表现进行的管理,自己把自己组织起来,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自己激励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最终实现自我奋斗目标的一个过程。自我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时间自我管理技能、团队自我管理技能、潜能开发自我管理技能、健康自我管理技能、学习力自我管理技能、情商管理自我管理技能等。这些方面都是现代社会高素质人才能力的重要体现,很难想象一个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的人如何能够在现代社会中做出较大的成就。

三. 大学生的情绪特点与管理能力的缺少

前文已经提到,大学生有其独特的情绪特点,尤其是现在的大学生很多都是“九零后”,这群大部分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孩子在成为大学生之后,其群体的情绪特征非常明显,具体而言,大学生情绪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情绪的丰富性。从自我意识的发展看 ,大学生出现较多的是自我体验 , 具有强烈的自我尊重感,易产生自卑、自负等情绪; 从社交看 , 大学生的交往范围扩大 , 同学、朋友及师长之间交往频繁,大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社会 , 学习社会的道德规范 , 对自己的身份、角色、志向、价值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如何定位影响着他们的发展。理智感、美感、集体荣誉感等高级情感也有所发展。

2、情绪的不稳定性。由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定型 , 认知能力亟待提高 , 大学生的情绪活动往往强烈且不能持久 , 情绪活动随着自己的认知标准的改变而改变,从不同的时间看同一问题都会产生不同结论。

3、情绪的掩饰性。大学生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 , 思想内涵的丰富 , 在情绪反映上较隐晦。他们已具备在一定的情景下压抑控制自己愤怒、悲伤等情绪 , 而将真实的情绪掩饰起来的能力 ,形成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不一致的特点。

4、情绪的冲动性。有的心理学家把青年期形容为 “疾风怒涛 ”时期。大学生的情绪往往表现得快而强烈 , 常因一点小事振奋不已 , 豪情万丈。大学生情绪的冲动性一般表现为对外部环境或他人的不满 , 情绪失控 , 语言、行动极富攻击性 , 如果不予以引导 , 会给大学生本人以及社会带来危害。

与之相当的是其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很多九零后入学后往往容易放纵自己,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者爱情世界等,荒废学业,浪费时间,学习力减弱,团队管理能力基本消失,基本不会注意自己潜能的开发,身体素质也由于各种“夜生活”大大削弱,更重要的是很多大学生情绪波动直接影响到了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其敏感的神经容易受到各种事情的影响,从而让自己的工作学习陷入管理缺失的状态。

四. 调控情绪与自我管理能力的关系与分析

关键词:含义;情绪认知;情绪表达;情绪控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007-02

一、情绪管理的内涵

1、国外对情绪管理的定义

国外对情绪管理内涵的研究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适应性管理,即情绪管理是一种适应社会现实的行为反应。Thompson(1994)指出,情绪管理是一种适应社会现实的活动过程,它要求人们的情绪反应具有灵活性、应变性和适度性,以使人们能以有组织的、建设性的方式,迅速而有效地适应变化的社会情景;第二类是功效性管理,即突出情绪调节旨在服务于个人目的。Master(1991)指出,情绪管理是一种服务于个人目的、有利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活动。人们在进行情绪管理前,会对社会情景与自身关系的主观意义以及自身应付能力进行认知评价,最终决定如何对自身情绪进行管理;第三类是特征性地界定情绪管理。Cicchetti、Ackerman和Izard(1995)从情绪管理的动力特征角度认为情绪管理是发生在意识内外的、包括生理、认知、体验和行为反应的动力组织系统,其功能是驱动和组织行为,以适应特定环境。

2、国内对情绪管理的定义

徐元红认为,所谓情绪管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情绪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区分等能力和对他人情绪认识与适度的反应能力。王泽华认为,情绪管理就是善于掌握自我善于调节情绪,对生活中矛盾和事件引起的反应能适可而止的排解,能以乐观的态度、幽默的情趣及时地缓解紧张的心理状态。情绪管理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体察自己的情绪;二是适当表达情绪;三是以合宜的方式纤解情绪。而师曙光将情绪管理界定为,通过有效的方法,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总是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王飞飞在综合国内外情绪管理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情绪管理是个体在遇到与个体发展不利的情绪时,积极寻找情绪策略,以有效的方式解决情绪不适的能力。

二、大学生情绪管理的必要性

1、合理进行情绪管理是维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据统计,全世界大约有5%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其中80%左右的精神疾病的主要症状是情绪障碍。西南财经大学电子商务学院的“情绪管理工作坊”在针对学生个人发展心理训练的意向调查中发现,在18个备选项目中,420位参加调查的同学最感兴趣而又最觉无力的问题是“如何提高自己管理情绪的能力”。可见,大学生的情绪困扰是一个应当引起教育者高度关注的现实问题。处在青年期的大学生,心理上正经历着急剧的变化,情绪起伏波动大,情感体验丰富和复杂,容易陷入情绪困扰。这一特点必然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长期持续的不良情绪还会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情绪健康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情绪异常往往是心理异常的先兆。从提高大学生的情绪管理水平入手,能有效防止他们情绪异常的出现,防患于未然,达到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2、科学进行情绪管理是学校“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体现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学校教育实践中日益得到教育者的认可,“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我们对人的各个方面、各种需要给予关注:要求我们不但要关心大学生的智商,还要关注大学生的情商;不但要关注大学生外在的行为表现和结果,还要关注大学生内在的心理感受和情绪波动;不仅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绪波动,还要交给大学生情绪管理的途径和办法,以切实提高大学生情绪管理的能力。关注大学生的情绪管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科学分析自己的情绪成因,合理抒发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体验,是学校“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体现。

3、有效进行情绪管理是保持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从广义上来讲,社会是由无数个个体组成。协调好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才能促进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体完满生活的享受,反之,则会使得个体因与社会对立或消极的适应受到社会的遗弃或制裁。从狭义上来讲,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大学生情绪的健康发展是保证人际关系良好与社会和谐的基础。学校育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体现社会的需要,培养的人才最终要投身入社会、服务于社会,只有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才能提高个体社会适应的能力,增强社会群体的凝聚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大学生情绪管理的基本策略

大学生的情绪管理关涉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涉到学校“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最终落实,关涉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如何对大学生情绪进行有效管理,可以从学校教育和学生自身两个方面入手。

1、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加强情绪管理教育

社会心理气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体情绪。因而,一方面学校应该注重培养积极向上、团结友爱、互助合作、健康温馨的校风、班风、舍风,使学生在良好的心理气氛的影响和熏陶下,于潜移默化中形成健康情绪。同时可通过征文、板报、文艺活动等形式,有意识地强化自身管理的重要性进行适时的传教。另一方面,健康情绪的建立离不开科学的情绪教育,通过“情绪管理”教育,引导学生在所处的环境中能自我觉察到自己的心理状况和情绪状况,并用适当的词汇表达出来,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沟通。同时帮助学生理解他人的心理情绪,学会察言观色,能从言谈举止中读懂他人的情绪状态,尊重他人的感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并在此基础上学会自我控制、驾驭自己的情绪,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2、掌握情绪管理技巧,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1)改变认知法: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辛格及阿诺德,认为情绪的产生是由环境事件(刺激因素)、生理状态(生理因素)、认知过程(认知因素)三个条件所制约的,其中,认知因素是决定情绪的关键因素。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困扰并不是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对诱发事件的非理性的解释与评价引起的,如果改变了非理性观念、调整了对诱发事件的认知,消极情绪就会改变,就会达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效果。因而,分析自己不良情绪产生的动因,有意识调整对诱因的认识,缓解自己的不良情绪。

(2)合理表达法:情绪表达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表达时要掌控得恰到好处。合理表达情绪,要

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察觉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只有先察觉自己的各种情绪,才能精确传达出自己的感受。同时,还要进一步能做到觉察他人的情绪,从细微处觉察识别他人的情绪,才能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为别人设想。其次要适时适度表达情绪。了解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后, 要恰到好处的表达出来。要如亚里士多德所强调“适时适所表达情绪”,不要当众表达自己的不满或愤怒情绪, 在适当的场所以不伤人的方式适度表达内心的不满。

(3)控制法:注意转移是控制情绪的基本方法,可以有意识的将注意力从当前对象转至其他对象,从而使情绪得到调节,如当遇到不愉快的事物时,可以听听音乐、与朋友散步或做些其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除此之外,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也是一种调节情绪的办法,通过倾诉(直接与人倾诉或写日记间接倾诉)、高喊、哭泣等方式宣泄不快的情绪,从而使情绪恢复平静。

marg o : ? ? Pe in-bottom:0pt; line-height:13.0000pt; " >最后杨氏模量的结果表达式为:

参考文献:

[1] 王中宇 刘智敏 夏新涛 祝连庆著.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评定科学出版社2008.6

关键词 情绪管理 课程设计 心理咨询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大学生个体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来对自身心理健康进行自我辅导和调控,是大学心理辅导课的任务和目标,但传统的心理辅导并没有包含这一块。这种教育的缺失导致不良情绪事件的偶然性和突发性。根据心理健康中心个案咨询记录分析,进行心理求助的大学生有50%是因为情绪问题。因此,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情绪并形成个体自身的情绪调控系统就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为了健全大学生的情绪认知、提高情绪调控能力、完善情绪管理技巧,笔者设计了一门课程――情绪管理。情绪管理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情绪的关注,而且包括对情商的培养和人生价值的提升。

1全体学生宣读团体契约

在课程开始之前,邀请全体成员宣读团体契约,能增强学生对团体的认同感,增加归属感,加强团体的课堂效果。以下是契约内容。

我承诺:严格遵守以下团体誓约,若有违背,原意作自我检讨和自我反思。我一定:专注于课程内容,投入小组活动过程,因为我明白,我的分心会对课程及组员造成负面影响。我绝对:对课程、教师和组员持无限信任态度,愿意在他们当中剖析自己,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情绪和认知。我愿意不批判地接受他人的表露,并为之提供反馈信息。我将会:在小组活动中全程专注,活动期间不中途退出,也不使用手机等娱乐设备,不做任何与活动无关的事情。我保证:尊重接纳,鼓励关爱。 我相信:遵守保密原则,绝不泄露小组活动的任何内容和组员的一切信息。我愿意:为建设团结友爱真诚互助的团队努力。我知道:我们一定会成功,一定可以登上新的高度。契约人:***

2从理论上认识情绪

在宣读完团体契约后,组员们的凝聚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在情感层面做了辅导后,接下来的任务是从理论角度,全面认识情绪。教师为组员们介绍ABC理论,希望从理论上加强学生对情绪的了解,为接下来的活动奠定基础。

情绪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该理论认为人的情绪不是受诱发性事件本身的影响,而是由情绪的主体(人)对这一诱发事件的理解和反思所引起的。也就是说ABC理论就是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换而言之,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

在了解了ABC理论的主要内容后,接下来,让学生思考有哪些不合理的信念,加深对激发事件的认知。根据同学们的理解,主要罗列以下几条:

(1)自尊心过强,认为自己处处比别人强;

(2)我应该得到任何人的赞许和喜爱;

(3)任何事情,都要按照我的意愿发展;

(4)一切都应该按照计划进行,不允许有一点点的改变;

(5)心态悲观,认为总会有悲伤的事情发生;

(6)自己无法控制情绪,全由外界影响;

(7)事情是无法改变的;

(8)遇到困难,必须要找到解决的方法,不然就会焦躁不安;

(9)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人或不好的人,必须要给予严厉的批评和惩罚;

(10)内心不够坚定,要找一个比自己强的人做支撑。

认识到这些为不合理信念后,开始引导学生,纠正错误的B,从而逐步完善C。这就是ABC理论的运用方式。这个理论,为接下来的课程内容奠定了基础。

3从活动中了解情绪

有了理论的支撑后,可着手从活动入手,强化同学们对情绪管理的认识。本研究一共设计了两个模块共六个活动。分别从认识情绪和愉快情绪唤起两个层次入手,形成由浅及深从外及里的活动模式,强化同学们对情绪管理的认识。

3.1认识情绪

3.1.1活动一:”我演你猜”

活动目标:通过肢体动作让学生了解情绪的类别及辨别健康情绪。

活动准备:喜、怒、哀、乐、爱、惧情绪卡片。

活动步骤:

(1)预先准备六张”情绪卡片”,卡片上分别写上”喜、怒、哀、乐、爱、惧 。

(2)让自愿上台的学生随机抽出一张卡片,用表情、动作等非语言信息表达卡片上所写的情绪,不能用言语表达。让台下的同学猜测台上的同学要表达什么情绪。

(3)组织学生进行10分钟左右的小组讨论:“情绪有好坏之分吗?为什么?” 以及“如何对待负面情绪?”

(4)学生交流并请代表发言,教师做好记录。

(5)教师对活动总结:情绪没有好坏之分,但要把握度以及表达的方式。一些消极情绪只要表现恰当也是有益的,如当我们的亲人离世,这种悲伤情绪是很自然的很健康的,适度的悲伤帮助我们更好地度过难关。但不能让这种悲伤情绪无限期地延续下去,适时的表达后,应该学会收起情绪,重新开展生活。

3.1.2活动二:我的情绪我反应

活动目标:让学生学会觉察自己的情绪,了解情绪对自身的影响,明白学会管理自己情绪的必要性。

活动步骤:

(1)回忆当自己很快乐、恐惧、生气和悲伤时,是否产生一些生理的感觉?请记录下来。反思这些情绪反应是不是对生理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2)回收纸条,打乱,再随机分发给每一个同学,并让学生宣读出来。

(3)教师小结:

①当我们快乐、恐惧、生气和悲伤时时,不仅外部有不同的表情和动作,身体内部也会发生一些生理变化。

②教师举例子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如范进中举的故事,帮助同学们理解极端的情绪会造成生理的不适。在极度生气的时候,人的智商为零,因此说话和做事,有可能冲破理智的界限,伤害对方,同时伤害自己的人际关系。

3.2愉快情绪的唤起

3.2.1活动一:镜子活动

活动目标:让学生明白内心暗示的力量,暗示自己有某种情绪真的就会产生某种情绪。掌握镜子技术。

活动准备:学生分成两人一组,相对而坐

活动步骤:

(1)学生两人一组,甲学生做出各种愉快的表情,乙学生作为镜子模仿甲的各种表情。时间为2分钟左右。

(2)双方互换角色。

(3)请学生发表感受。

①看到”镜子”的表情,你有什么感受?

②情绪可传染吗?

③在努力模仿各种愉快表情时,你的情绪有变化吗?

(4)学生发言,教师小结: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我们装着有某种心情,模仿着某种心情,往往能帮助我们真的获得这种心情,这就是心理暗示的作用。因此,每天早上起床后我们对着镜子笑一笑,告诉自己“今天会有个好心情”,往往会为你带来一天的好心情。即使没有镜子的时候,也可利用镜子技巧,使自己脸上露出很开心的笑容来,挺起胸膛,深吸一口气,然后唱一段歌曲,或吹一小段口哨,或哼哼歌,记住自己快乐的表情。

(5)学生补充阅读“笑声护士”、“装笑也管用”等文章,思考这些文章给你的启发,并尽量应用到生活中。

3.2.2活动二:发现快乐

活动目标:让学生明白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生活中到处充满快乐。快乐隐藏于生活中的细小事物中,乐于发现可以拥有很多快乐时刻。

活动准备:短文材料《美国年轻人眼里的开心时刻》。

活动步骤:

(1)请学生回想最近两周令自己开心的事件,在笔记本上列出自己的“快乐清单”,每人至少列出10项。

(2)回收纸条,打乱,在随机分发给学生,并宣读出来。

(3)教师小结:生活中不缺少快乐,只是缺少发现。

(4)教师出示一份“情绪宣言”模板,让学生参考写一份符合自己实际的情绪宣言,每天早上(特别是心情不爽时)大声读出。

教师的情绪宣言模板:从今天开始,我鼓励自己要学会控制情绪!弱者任思绪控制行为。强者让行为控制思绪。每天醒来,我要告诉自己今天是美好的一天,我会拥有无限快乐的时光。当我沮丧时,我引吭高歌;悲伤时,我开怀大笑;病痛时,我继续工作;恐惧时,我勇往直前;不安时,我提高嗓音;力不从心时,我回想过去的成功;自轻自负时,我想想自己的目标。我相信,我一定能做到,一定能让自己更快乐,更成功。

4活动成效

在这门90分钟的课上,教师和同学们一起探讨情绪的奥秘,经历了情绪的起伏。很多同学反馈“课程设计,很新颖,帮助我认识情绪。”也有同学表示”从今天开始,有信心做情绪的主人,而不是成为被情绪控制的弱者。”

在“发现快乐”这个活动,刚开始同学们不知从何下手,总觉得快乐是很遥远的事情。一定是成为百万富翁、环游世界才是快乐之处。引导同学们,快乐是细节,小事处处充满快乐的气息。在此笔者分享了自己的快乐清单:

今天阳光灿烂;今天上课,见到同学们洋溢着青春的笑脸,我也受感染了;

早上出门的时候,邻居的小朋友主动向我问好;吃早餐时,看到街上行人步履匆匆,开始了充实的一天;穿上喜欢的新衣服。

教师用自己的例子告诉大家,快乐不一定是奢侈的,遥远的。随手可得的细节,也充满了正能量。同学们的思考方向开始转变,从远及近,用了将近15分钟的时间,每一位同学都写下了自己的快乐清单。把它们整理出来,在班上阅读,与大家一起分享快乐。

同学们的快乐清单:

师兄向我表白;广播台里播放自己最喜欢的歌曲;躺在床上静静地聆听窗外的雨声;发现自己想买的衣服正在降价出售;被邀请去参加舞会;舒舒服服地洗个热水澡;傻笑;和闺蜜视频聊天;作了个好梦;在沙滩上晒太阳;在去年冬天穿过的衣服里发现钱;在细雨中奔跑;开怀大笑;开了一个绝妙幽默的玩笑;有很多朋友;无意中听到别人正在称赞你;醒来时发现还有几个小时可以睡觉;自己是团队的一分子;交新朋友或和老朋友在一起;与室友彻夜长谈;做兼职得到人生第一份薪水;见到心上人时心头撞鹿的感觉;赢得班际篮球比赛;朋友做好吃的给我吃;看到朋友的微笑,听到他们的笑声;第一次登台表演,既紧张又快乐的感觉;偶尔遇见多年不曾谋面的老友,发现彼此都没有改变;送给朋友一件他一直想要得到的礼物,看着他打开包装时的惊喜表情;假期回家陪爸妈;爷爷检查身体,一切安好。

参考文献

[1] 莫旭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试探[J].广西政法干部学院学报,2003,1(1):127-128.

[2] 谢炳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1-2.

[3] 华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与途径[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3,20(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