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中国人民银行东莞市分行 谢应如
2024年2月26日,新修订的《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实施细则》正式施行,在总结过去两年业务开展的经验基础上,吸收了粤港澳三地市场投资者和参与者的意见和诉求,优化相关制度安排,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
跨境理财通新政聚焦提升便利性、拓宽市场及规范服务
跨境理财通新政主要对四方面进行了优化。一是优化投资者准入条件。“南向通”业务的内地个人投资者参与门槛从连续缴纳社保或个人所得税“满5年”降低为“满2年”。同时,在满足近3个月家庭金融资产200万,或净资产100万的最低门槛要求之外,增加“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作为家庭金融资产准入备选条件之一,支持更多大湾区居民参与试点。二是适当提高个人投资者额度。将个人投资者额度从100万元人民币提高到300万元人民币。如个人同时通过银行和证券公司参与试点的,两种渠道分别各有150万元额度。三是拓宽业务试点范围。增加证券公司参与试点,同时将内地销售银行的人民币存款产品纳入“北向通”合资格产品范围,公募证券投资基金范围由“R1至R3”扩大为“R1至R4”风险等级(不含商品期货基金),参与机构及产品范围方面均出现扩容,更好满足大湾区居民多样化投资需求。四是进一步优化宣传销售安排。细化明确境内销售机构、境内合作机构展业行为规范,引导金融机构为大湾区居民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广宣传、简流程、优服务,新政平稳落地成效明显
1.银行参与度高,业务办理更便利
新政落地以来,东莞辖内共有17家银行参与试点,涵盖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各试点银行在网上签约、风险测评、投资咨询等方面积极推出便利化举措,投资者业务办理体验得到有力提升。例如,招商银行东莞分行升级了开户系统,通过“线上填单—电访审核—柜面见证”三步实现开户,最快实现T+0完成,而且对于符合开立跨境理财通南向通开立条件的客户,仅需携带身份证即可到招商银行东莞分行任一网点办理,无需提前准备,即可体验一站式的便捷服务。陈先生是招商银行东莞分行金葵花客户,因之前在境外留学,接触过境外存款类产品,当在新闻上了解到跨境理财通2.0正式实施后,即刻向招商银行客户经理提出了跨境理财通开户需求,并预约了到网点开户。陈先生表示,“整个办理流程非常顺畅,30分钟我就办理好开户流程,银行工作人员的细心服务让我感受很好。”
2.投资需求有效释放,开户数量增长明显
一是市场对优化投资者准入措施反应热烈,开户人数激增,且以“南向通”投资者居多。新政实施截至2024年4月17日,开户数增加1622个,占理财通试点两年多来账户总数比重超四成。其中,新增“南向通”账户1619个,占新增开户总量的九成以上。跨境理财通2.0增加“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作为家庭金融资产准入备选条件之一,支持更多大湾区居民参与试点。周女士是东莞某企业高管,前期从中国银行东莞分行客户经理处了解到跨境理财通业务,一直非常感兴趣,但因前期全款在莞置业,无法满足近三月家庭金融资产条件,在跨境理财通升级为2.0后,周女士在客户经理指导下,提供了近三年年收入40万元的证明作为“南向通”资格准入的资产凭证,从而成功签约,并汇款购买了中银香港的理财产品。周女士直言自己赶上了跨境理财通2.0升级的好时机,并且对中国银行东莞分行的服务和产品也十分满意。二是多数存量投资者选择扩大投资额度,与银行更新了协议将银行渠道额度提升为300万元。如家住东莞市区的曾女士有着丰富的投资经验,之前南向通额度仅有100万元,现在提升到300万元,可以满足自己更多的投资需求。
3.产品范围拓宽,境外存款类产品更具吸引力
一是“南向通”产品数量增加明显,且新增产品主要为中高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新政落地以来,东莞辖内“南向通”净流出大幅增加16.53亿元,较新政前增长超6倍,创历史新高。二是境外存款类产品收益回报率普遍较高。据调查,“南向通”产品的期限主要有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币种主要集中在人民币、美元和港币。受美元加息影响,当前香港金管局将基准利率保持在5.75%,银行1个月期年化收益率普遍为6%左右,而内地5年期以上LPR为3.95%,同期限、同币种产品,境外产品收益率普遍高出内地产品2-4个百分点。如东莞银行客户龙女士在了解到南向通业务可以开立境外投资账户直接投资基金、债券、定期存款等产品后,直接在银行营业网点开通南向通业务,并办理了一笔美元定期存款。
继续指导试点银行全面落实新政
下一步,将在广东省分行的指导下,继续加大跨境理财通业务宣传推广力度,积极开展市场调研,了解市场主体业务需求;继续指导辖内试点银行加强与港澳合作银行的联动,加快系统改造,简化业务办理流程,推动三地业务系统“硬联通”和营销服务“软联通”高效协同;鼓励银行采取便利化举措,优化金融服务质量,提供一站式跨境金融服务,提高投资者业务办理满意度,推动跨境理财通业务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此文刊发于《金融电子化》2024年5月上半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