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今年底结束的资管新规过渡期,将延长至2021年底,不过,近百万亿元的银行理财转型的步伐并未放慢速度,这也带来了不少怪现象:有银行开启了未到期“老”理财产品的强退模式,而且是收益较高产品,这引发部分投资者愤愤不平。另外,部分净值型理财产品出现负收益,而且还是低风险产品,让投资者大呼“活久见“。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末,资管产品直接汇总的资产总量达90.1万亿元。其中,银行理财是投资者关注度最高的资管产品之一。而数据显示,理财产品收益跌跌不休,7月理财产品收益率创44个月新低,保本理财逐渐退市,打破刚兑、大变之中的银行理财产品该如何投资呢?
【怪现象1】
未到期“老”理财产品开启强退模式
有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者告诉记者,他在某国有大行购买的一款理财产品到期前被迫赎回,银行称原因是该产品不符合新《资产管理条例》的要求。
记者从该银行相关提前终止的公告看到,该产品是2018年发行的理财产品,产品投资期限较长。公告称,结合市场变化与投资安排,为充分保护客户的投资利益,计划提前终止次产品,产品期限由1829天变更为877天。公告还显示,此产品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6.1%。
对此,某银行资管人士指出,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并非首次见,去年就有个别银行要求用户提前赎回部分理财产品。但是,像这种整个系列产品批量提前两年多终止的现象还是罕见。
据该人士分析,虽然资管新规过渡期延后一年,但是银行也正根据新规要求,加速缩减存量理财产品规模。“强退”应该不会成为普遍情况,但根据资管新规的要求,“老”理财产品下架会越来越常见。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殷燕敏也指出,近期,部分银行提前终止产品,一方面是资管新规要求,银行理财产品需要压降不合规的老产品规模,另一方面,部门中长期限的预期收益率型的理财产品,依据当初的投资市场情况测算的预期收益率在5%以上,但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资产端很难配置到如此高收益的稳健型资产,理财产品如果要继续按照当初的预期收益率兑付投资者,则有可能出现倒挂现象。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银行采取提前终止产品。
银行理财提前终止是“霸王条款”吗?
那么,银行理财产品强退的做法到底合规合法吗?
殷燕敏表示,从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中的条款规定来看,绝大多数银行理财产品都规定银行有权提前终止,而投资者是没有权限提前终止。因此,从合同约定来看,银行的做法是合法合规。但是,对于投资者而言,当初购买的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兑付,后续在市场上很难购买到如此高收益的稳健产品,在投资收益上有一定损失。
因此,对于银行单方面提前终止理财产品的做法,也让不少投资者愤愤不平,认为这是霸王条款。
北京大成(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陈浩指出,由于法律法规或政策变化导致的提前终止理财产品,是合力合规的,如果因客观原因无法继续履行,拖延了可能导致更大损失。
殷燕敏提醒投资者,好多中长期投资者日常对自己的理财产品关注的较少,突然提前兑付,如果没留意到银行的通知,就会导致资金空置,只能获得银行的活期利率,因此,需要提醒投资者,及时关注自己投资的理财产品,如遇提前兑付,要及时合理安排投资计划,减小损失。
【怪现象2】
净值型加速入场 理财产品罕见出现浮亏
另一怪现象是,向来是“稳健”代名词的银行理财产品,前不久还罕见出现部分产品负收益的现象,而且还是低风险的产品,让投资者大呼“活久见”。
普益标准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今年6月初至7月底,共有561款固收类净值型理财账面净值破1,占存续净值型固收类产品的3%,涉及75家银行。如某股份制银行一款理财产品在6月初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一度跌至-7.18%。
对此,普益标准研究员郭全毓表示,按照资管新规的要求,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化转型正在加速。银行的固收类净值型产品绝大多数投资到债券市场,资管产品净值需反映出所配置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用摊余成本法。这一估值方法的改变,叠加6月、7月初债市整体下调影响,便出现银行固收类净值型产品净值“破1”情况。
“但由于多数银行采用的投资策略是,配置中短期限的债券且持有到期,因此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最终会回归到票面价格,因此受市场价格波动导致的浮亏是暂时的。”郭全毓介绍道。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兼新闻发言人阮健弘在央行7月10日举行的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已关注到个别理财产品出现了浮亏的现象,道理上说市场变化必然会导致净值产品的波动,这点是合理的,大家可以看到净值产品的占比已经占60%了,这么大的规模,阶段性的浮亏也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伴随着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的深入推进,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银行理财大概率会全面净值化,未来理财产品净值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波动必将成为银行理财产品的常态。
收益创44个月新低 保本加速退市
2018年4月,央行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即资管新规。其中明确要求,银行理财打破刚性兑付,破除多层嵌套与禁止资金池模式,实现净值化转型,保本型理财产品必须退出。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观察到,近三个月来,保本型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占比降幅较大。据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统计,7月保本型理财产品共629只,占比仅8.96%,环比下降1.36个百分点。
一边厢保本理财加速退市,另一边厢随着固收类理财产品收益承压以及多重竞争加剧的格局下,银行资管的风险偏好也在上升,银行理财子公司加码权益类产品。记者了解到,尽管目前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纯权益类产品很少,但是大多数固收类和混合类产品中都配置了权益类资产。
收益率方面,近年来,由于资管新规限制非标投资,同时受到流动性宽松带来的市场利率不断下滑,银行理财收益率“跌跌不休”。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数据监测显示,2020年7月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78%,环比下降2BP,同比下降35BP。值得关注的是,7月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已经创下自2016年12月以来的44个月新低。
殷燕敏预计,未来低利率市场环境将维持较长时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仍有下跌空间。
【教路】
打破刚兑 变局中的银行理财如何买?
对于正处在转型变局中的银行理财产品,正确的投资姿势如何呢?
“银行理财净值市场化的表现,却也实实在在地为投资者展示了银行理财不保本的一面,从前预期收益型的刚兑局面也被彻底打破。”郭全毓认为,未来一方面需要银行加强自身的投研能力,提高自家理财产品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需要投资者调整观念,正确地选择与自身风险偏好相一致的产品,因为打破刚兑后的理财产品需要投资者自己承担切实的投资风险。
殷燕敏指出,按照资管新规,银行理财要打破刚兑,保本保收益的银行理财也将退出市场。投资者更要明确收益与流动性和风险的关系,收益和风险成正比,流动性也会影响收益,因此,不能一味地追求高收益。
“买理财之前要认清产品的风险高低,不要购买超出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理财产品,最简单的辨别理财产品风险的方法就是看产品的风险等级。如果个人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对于有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可以依据风险承受能力配置一部分权益类资产,偏股理财产品或股票型基金等;对于保守型投资者,如果依然希望选择保本产品的话,就只能牺牲资金流动性购买中长期存款产品获取较高收益,或者选择互联网第三方平台上的中小银行创新存款。”殷燕敏提醒,同时,建议结合自己的资金使用情况,长短期配置理财。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指出,投资者还应把理财产品和银行存款区分开,不能把理财产品当做是无风险、高收益的产品。另外,投资者应该慢慢去用风险投资的意识区分理财产品,要分析不同产品的资产投向,不同银行的投资能力,这些都决定着收益的高低大小,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简单地去看收益高低。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林晓丽 实习生 查丹晨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林晓丽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杨维玲
人们即将迎来国庆中秋长假,节日期间股市休市,这让很多投资人感到头疼,如何避免资金闲置,在节日出游的时候也能不停地赚取收益?近期,各大银行、P2P平台纷纷推出节日理财产品专属优惠活动,投资人此时购买理财产品无疑是不错的选择。
众所周知,理财不仅要看收益,更要学会挑选时机。据了解,PPmoney、前金融和金银猫近期的节日促销活动福利都很不错,有的平台年化收益上涨至16%到18%,还有的平台参与活动有机会赢取iPhone8 Plus,对收益和福利感兴趣的投资人可以进入其官网详细了解。
PPmoney:专注于小额分散,年化收益在5.8%到9%之间
PPmoney,一家专注于小额分散的消费金融平台,致力于让用户获得更多投资福利的同时,能够获得更多投资乐趣。在风控方面,平台设立了多重保障,采用第三方个人征信系统进行信用评级,与第三方专业担保机构合作进行本息担保,保障用户资金安全。PPmoney产品类型多样化,目前有省心宝和散标专区两种类型的项目,期限短至7天,长达360天,对应预期年化收益在5.8%到9%之间。
前金融:投5万赚6045元,移动理财收益更加可观
由深圳市前海君泽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99%绝对控股的前金融,是一家专注于票据理财和车贷理财的国资理财规范平台。在保障理财安全上,前金融采用票据质押、车辆质押的方式,对借贷方形成有效钳制,再加上平台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有效降低了风险,所以理财安全性更佳。
在理财收益上,前金融趁中秋国庆双节,大推加息活动,期限在30天到150天之间的理财项目,对应综合年化收益已到达16%以上。想要进一步了解前金融的新用户,可以通过百度搜索“前金融”,进入“前金融”官网(注:前金融官网左上方有“国资控股99%”字样),注册领取4380元大额红包和3万元体验金用于投资体验。
近期,前金融为了推广移动端理财,特意推出移动理财赠送15元现金的活动。想领取15元的用户,可以关注“前金融”微信订阅号,或是在平台官网获取下载地址,安装“前金融”手机APP登录注册。移动理财收益更加可观,首次投1百元赚16元,投2万赚2433元,投5万赚6045元。
金银猫:专注于票据理财,年化收益率为6.18%
金银猫,一家专业的互联网票据理财平台。在风控体系方面,金银猫严格审核把关,不断完善安全保障机制,让投资人理财更安心。目前金银猫官网提供了多种期限的理财项目,以灵活存取、快速便捷的活期产品“余额猫”为例,期望基础年化收益率为6.18%,是一款经用户授权后,在投资时能够自动匹配的优质借款项目。
除了上述几家平台外,还有几家合规平台近期福利和收益都不错,如你我贷、ppmoney、借贷宝、和信贷、积木盒子等,都值得参考。
年末投资保险 三攻略防上当
临近年末,理财市场硝烟战火迷茫。近日,多家保险公司推出了年收益率高达7%的理财险抢占年末资金市场,除了宣传预期年化收益率达到7%,其他一些万能险的收益率多在6%~6.5%,大有跟同期银行理财产品叫板的味道。业内人士坦言,此时,险企早早地结束了今年的销售任务,开始转战明年开门红,“现阶段的高收益产品也是为了明年的开门红预热,冲击保费规模。一般这类高收益理财险会在年末扎堆出现,投资者在选择这类高收益产品时不能只盯着预期收益率,应以保障功能为第一考虑要素,兼顾自身理财需求,有所侧重地选购保险理财产品,并留意退保可能产生的损失。”
文/表 记者周慧
近日,多家保险公司推出了年收益率高达7%的理财险抢占年末资金市场。
看点一:部分万能险
3个月后可随时支取
记者发现,近日多家保险公司都推出了年收益率高达7%的理财险,某养老保险公司推出了一款封闭式保险理财产品收益率为7%,投资期限一年,投资门槛为1000元。在某网销平台,记者看到,继保监会相继放开部分险企网销资格后,高收益理财险再度重出江湖。某险企推出的理财保障计划宣传预期收益率为6%,某款万能保险理财产品宣传预期收益率为6.5%,起始资金均为1000元起。记者还发现,除了大部分产品要求最低持有一年,个别万能险产品更是号称“3个月后可随时免手续费支取”。
银河证券分析人士指出,今年股债双牛有助于保险公司明年保费业务的开展,目前很多保险产品本质上是理财产品,降息周期下竞争性产品的收益率在下降,但保险公司受益于投资改善,保险产品的收益率存上升趋势,将显著改善保险产品的竞争力。
看点二:
保障类长期寿险占比增加
寿险保费回暖明显,不仅如此,业内人士坦言,从今年来看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保障类保险产品占比大大提升。
广东省保险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前十一个月寿险保费突破千亿元,同比增长26.5%,其中团体业务发展迅速增速超七成,而银行代理业务也表现突出,同比增长36.6%,个人业务同比增长14.1%。银行系保险公司仍然是银行选择合作对象的首选。记者近日走访多家银行发现,在银行选择与之合作的三家保险公司中,银行系保险公司必定占据其中之一。
提醒:保险类理财产品超高收益未必能实现
不过保险专家提醒投资者:“高收益理财型之所以会赢得市场归根结底在于其超高收益吸引眼球,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消费者在面对这些高收益产品时要有心理准备,因为保险类理财产品在推广宣传中提到的超高收益率,并不能够保证实现。以万能险为例,这类保险产品最多只能向投资者保证年化2.5%的收益率,其他"溢价"部分不在保证之列。所以,保险类理财产品是否可以实现营销宣传中的超高收益率,完全要看产品的具体运作情况。”
不仅如此,上述专业人士指出,监管层近期强调的保险回归保障功能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监管导向,而险企在网络上力推保险的理财功能则容易被视为偏离了保险本质。
趋势:保险电商正处在“战国时代”
“保险公司也在引入互联网思维创新,通过互联网等渠道进行保险理财产品销售的突破,为备战新年开门红组合拳的思路被应用到产品推广中。”有险企高管告诉记者,理财型产品的形态比较简洁,销售和服务也比较简单,适合通过互联网在全国范围内销售,但真正保障型产品对后续服务要求很高,需要线下配合,如果没有服务网点反而容易引发各种问题。
大都会人寿中国CEO谭强坦言,互联网金融不是一种渠道变化,而是一种电商文化的转变,因此,互联网保险并非单一的渠道,而是全渠道资源整合平台,将各个渠道通过后台打通,实现数据共享,不仅促进交叉销售,还可通过后台分析、个性化订制产品和服务抓住客户, 帮助所有渠道实现数字化。
友邦广东分公司总经理冯伟昌向记者表示,互联网发展迅猛,不可忽视,与传统模式并非互相替代,而是共同发展。“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爆发性和影响是不可否认的,并会对整个金融行业、保险行业带来革命性的改变,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以忽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当然互联网金融快速爆发式发展最后还是要回归到理性的发展模式,互联网金融应不单单关注产品,而是应当关注整个产业链及经营模式的改革,将这一渠道转为长期经营的模式并不是完全替代现有模式,相信这会是传统和未来的整合。”
保险专家:
今年保险销售市场延续了高收益理财险抢占主角的特色,据不完全统计,以广东市场为例,今年前11月份寿险销售同比增长近三成,而银保渠道同比增加近36.6%,“其中主要是银保渠道销售的高现金价值产品抢占主角。”
年末投保攻略
1.年末保单需“体检”
临近年末,已投保的市民一定要对手中保单进行复查,包括保单是否失效、保单营销员是否换人以及产品收益是否变动等。
2.辨识销售语言
今年险企对保险销售员的要求更为严格,“保险先到先得”、单纯夸大保险收益等说法都不专业,专业的险企营销员在正式销售时不会以上述说法“忽悠”市民。
3.必看退保犹豫期
如果消费者一时冲动购买了不适合自身情况的保险产品,要第一时间查看保险犹豫期的长短。在犹豫期内退保可以全额退款,免受保费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