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工作无小事。资金工作的性质与核算、预算、资产管理的性质不同,核算、预算、资产管理出现纰漏往往可以改正补救,一般不至于造成严重的经济后果和恶劣的声誉影响;但是资金工作不同,多付一分钱,对企业都是实实在在的损失,对财务人员的声誉就是极大的损害,必须慎之又慎。
建立资金管理体系有一个简单的思路,就是沿着现金流量表的分类,逐项制定管理规则。
在现金流量表中,资金分为经营性收支、投资性收支、融资性收支三类,最后还有现金余额。下面我们逐一说明相关的配套制度和管理要点。
1
经营性收支管理
经营性收支也就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产生资金流入和流出,包括销售产品和服务收到的现金,购买商品和服务支付的现金,支付的职工薪酬、税费,收到的税收返还,等等。与经营性收支配套的资金管理制度如下。
1.付款审批权限表
所有的资金支付必须完成审批后才能支付,为此需要制定付款审批权限。付款审批权限表是日常资金业务中涉及频率最高,与业务部门关系最密切的表。经营性资金流入一般不需要逐项审批,投融资收支发生的频率很少,故制定好安全和效率兼顾的付款权限审批表,可以规范大部分资金业务。
付款权限表内容一般包括:事项、金额权限、最终审批人、审批流程、事项说明等。
2.收银管理办法
为了确保现场收银准确、及时、安全,需要制定收银管理办法,主要内容包括:收银岗位设置和职责、收银流程、结算流程、备用金管理、零钞兑换、大钞收取、营业款缴存、金库管理制度、收银员行为规范、人员考核制度以及发生火灾、停电、盗抢等紧急情况下的预案。
3.应收账款管理办法
为了确保应收账款总额可控、及时收回,需要制定应收账款管理办法,主要内容包括:客户信用评估、信用期限、信用额度、对账管理、回款管理、逾期账款管理、坏账处理、奖罚规则等。
4.网银管理制度
网银查询和支付功能方便了资金的支付,但也极易引发风险,一旦失误,后果难以挽回,必须高度重视,制定严密的制度。网银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包括:开户银行范围、开立审批、支付范围、支付额度、支付审批、证书密码管理。
2
投资性收支管理
投资性收支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债券投资相关的各类收支。与投资性支出配套的管理制度如下。
1.资本性支出管理制度
为了合理配置企业资源,控制资本性支出风险,提高投入产出效益,需要制定资本性支出审批制度,包括资本性支出的定义、类别、管理原则、部门职责、投资回报测算、预算管理、立项流程、招标采购、付款流程、验收流程、处置流程等。
2.理财管理办法
随着资管新规的发布,刚性兑付被打破,购买理财产品应慎之又慎,严格限制理财产品的选择。理财管理办法的内容包括:理财策略、银行范围、产品选择、审批流程、账务处理等。
3
融资性收支管理
融资性收支是指与股权融资、债务融资有关的收支,比如接受他人股本注入、向银行借贷等,以及减资退股、分红、还本付息等支出。
融资性支出和投资性支出是一个事物的两面,对于投资方来说属于投资性收支,对于融资方来说属于融资性收支。与融资性收支配套的管理制度如下。
1.融资工作手册
对于集团型公司,各单位的融资行为必须协调统一,收口于总部集权管理,防止乱融资、乱担保,影响集团信用评级,威胁企业资金安全。融资工作手册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作职责、摸底情况、融资计划、融资方案、合同签订、费用支付、还本付息、担保管理、资料管理、融资考核等。
2.利润分配制度
利润分配制度内容包括:分配原则、分配基数、分配时间、决策程序、支付审批等。
4
现金余额管理
1.资金计划编制指引
资金计划表是对资金进行全局管理的核心,必须严格审核、及时更新,随时掌握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资金动态。资金计划编制指引主要内容包括:整体原则、编制时间、编制内容、部门职责、编制要求、报送流程、考核奖惩等。
2.现金实物管理
现金实物管理的内容包括现金支出范围、现金盘点制度、银行对账、保险柜管理、出纳室管理等。
3.资金集中管理制度
有条件的企业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资金集中管理,简单点儿的可以保持现有组织架构和账户结构,资金划拨总部,按申请款计划下拨,复杂点儿的可以建立资金中心、财务公司等。
5
案例分析:某公司资金集中管理
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现金为王”已经成为业界的普遍共识。那么,如 何在集团性企业内加强资金统筹管理,实施强有力的资金监控?B公司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建立资金中心,实施资金绝对集中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为什么要进行资金集中管理?
1.“三高”“三多”问题的困扰
“三高”即存款高、贷款高、财务费用高,“三多”即合作银行家数多、银行账户多,沉淀资金多。这是集团企业曾经普遍面临的财务问题。
以B公司为例,2006年前,B公司旗下拥有十余家实体公司,各公司在资金管理上各自为战,在同一时点,有些企业产生大量资金沉淀的同时,另一些企业却因资金匮乏不得不向银行大量举债;由于各公司分别和银行发生业务关系,单一企业在银行谈判时的话语权不高,难以获得强有力的支持,面临较高的财务费用和资金成本。因此,如何发挥整体合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问题变得日益紧迫。
2.资金集中管理的优势聚焦
通过一系列的可行性研究,B公司希望将分散在各附属公司的资金归集起来,对资金业务进行全方位的实时控制,从而达到以下目的。
(1)通过资金余缺调剂,实现资源的统筹利用。
(2)联合各公司与银行集中议价,减少整体财务费用支出。
(3)强化总部对附属公司的资金管控,加强整体风险的控制能力。
二、问题的解决:如何构建资金集中管理体系?
1.总体思路
将资金中心定位为企业内部银行,以价值创造为管理目标,以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为管理原则,注重服务与管理的结合,清晰界定管理权限与管理对象,设立人民币资金池,通过业务授权机制控制风险,从而达到资金集中管理的目的。
2.关键工作
(1)清晰界定资金中心的五大职能,即结算中心、票据中心、融资中心、内部信贷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
(2)推动内部“集中合力”理念的传播,清理附属公司银行账户。
(3)通过招标,重新评估、选择合作银行。
(4)搭建安全、高效、快捷的企业内部结算系统,与银行核心系统无缝连接。
(5)统筹境内外融资,以低利率的内部融资置换高利率的外部融资。
(6)建立风险控制体系与制度。
3.组织保障与建设流程
资金集中管理并非一个网银、一个部门这么简单,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且要融入公司整体的运作之中,与生产控制、营运管理、战略管理等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挥价值创造的作用。
因此,B公司构建了包括项目决策委员会、项目总监、项目经理以及业务小组、技术小组在内的项目团队,通过团队成员的精诚合作,从无到有地开始资金集中管理体系的建设。建设流程如下图所示:
4.困难与挑战
资金集中管理绝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在整个过程中,B公司项目团队经受住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考验,并以无畏的开拓精神接受了一次次挑战。
(1)推动创新与变革,评估风险与承担责任。
B公司经历了一年的时间转变观念、统一认识,又用了半年时间开展了广泛的可行性研究和风险评估控制,最终取得了各级管理层的鼎力支持。
(2)正确处理资金中心和业务板块的关系。
资金中心与业务板块之间因各自的管理要求不同而存在着矛盾,资金中心经过与业务板块的反复协商,兼顾了双方的关注焦点,最终获得了业务板块的大力支持与协作,寻找到了双赢的平衡点。
(3)合作银行的选择。
因历史情感和个人因素的影响,原有银行账户的清理过程中矛盾重重。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对各银行进行公开招标,形成了四家主办银行和两家辅助银行的格局,并将账户减少至40余户,实现了资金的绝对集中。
(4)内部贷款的发放和收回。
由于资金中心的贷款是内部资金,有些附属企业抵制贷前审查与贷后跟踪,缺乏按期还本付息的意识甚至赖账不还。资金中心通过利率的杠杆作用调节资金成本,并通过多种融资渠道解决附属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使得各附属公司改变了陈旧观念,认可了资金中心的工作。
三、资金集中管理的效果
2007年,B公司完成绝对资金集中管理后,实现直接价值约3000万元,2008年实现直接价值约人民币4000万元。
资金集中管理的效果不仅体现在直接价值上,更体现在间接效果上,特别是资金管理的体系化、信息系统化,提高了公司对流动性风险的控制能力,财务结构得到不断优化。具体表现如下。
(1)公司整体资金风险管理及控制能力大幅度增强。
(2)协同理念得到进一步传播与实践,国内外资金统筹能力进一步加强,互相调剂本外币资金余缺。
(3)推动公司的重组与整合,帮助附属公司优化合作银行条件,降低日常资金头寸和本外币贷款利率,降低资金成本。
(4)用财务成本效应和财务杠杆效应提升ROE。
(5)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和周转速度。
关联文章阅读:
黄洁卉 马丝语(南京审计大学会计学院)
摘要:现金流是企业赖以生存的保障,通过建设财务共享中心集中化的资金管理体系,可提高闲置资金的利用效率,降低资金管控风险。资金管理平台不仅能够汇总数据,它还是一个信息枢纽,为企业各方面的决策提供数据和信息支持。以大数据时代为背景,利用信息技术,从预算、控制、监督和考核4个方面构建资金管理体系,重点分析资金支付业务管理的运行流程。期望此项研究能对企业财务共享模式下资金管理体系的建设,以及资金管理业务环节的设计和运行提供有用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财务共享模式;资金管理体系
资料来源:管理会计知识汇
组稿制作:谢朝喜
责任编辑:李前
内容审核:李鸿
媒体合作:010-88379072
声明:本文所用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财务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