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南京!南京!》不配在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播放

2024-12-17 4:35:26 体育资讯 facai369
​​​ 今天这个日子很特殊,12月13日 是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公祭日,我们选择在今天跟大家聊一些比较沉重的话题。 文章很长,希望大家都能静下心来,慢慢看。 10月份的时候第一次去了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看到纪念馆的影像墙上,陆川 的《南京!南京!》是推荐电影中排名最靠前的一部,而比较经典的《东京审判》却排名非常靠后。 那个时候,就萌生了想要写一写这些年我们拍过的 反战电影 的想法,今天是公祭日,显然是再恰当不过了。 什么是反战电影 反战电影,如字面意,就是主题为 反对战争、反思战争 的电影。 和一般的战争片不同,反战电影的核心并非记录战争或者标榜英雄主义,一部优秀的反战片,应该否定“战争是一部伟大的史诗”,拒绝用胜利的喧嚣掩盖个人的伤痛。 既要批判施暴者的暴虐,又要反思战争产生的影响,不能一味地夸大受害者的遭遇,更不能打着反思的旗号,无视受害者的痛苦。 反战不是简单的“反对战争”、也不是一味地批判政治、更不是刻意渲染所谓的“人性光辉”,更多的是反思战争产生的原因和后续影响。 经典的《美丽人生》 而可惜的是,这种类型的片子,鲜见国内荧幕。 国内与战争有关的电影一般都取材抗日战争时期,但这一系列电影中并不存在标准意义上的“反战电影”,国内一般将此类电影概述为“抗战片”,这类影视剧常常以无脑夸大我方战斗人员战力为表现核心,将对手塑造的十分愚蠢和无脑,被观众讽刺为“手撕鬼子”剧。 这是以“反对战争”为核心的电影中最令人感到无语的一种,如果鬼子真的像电视剧里描述的那么愚蠢,那怎么还可能发生“南京大屠杀”呢?治病也要对症下药,想要避免历史的重复,第一步就要正视历史。 不过,幸运的是,尽管国内的手撕鬼子剧不算少数,但是优秀的抗战片也不少,早期的有《亮剑》,最近几年也出现了不少带着脑子的高智商日本反派,比如《红色》和《火线三兄弟》。(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两部片子都有张鲁一(👈链接可点)出演,红色里他是抗战英雄,火线里是日本特务) 这类作品作为“主旋律电影”尽管也表达了一些反对战争、反思战争的情绪,诸如《红色》中徐天就极力的反对战争,徐天和田小姐的爱情也让人唏嘘,但核心还是表达我国“抗日战士”的英勇,从根本上来说是在展现英雄主义,尽管优秀,但暂时不能归类到“反战影视”中,因此也不在今天的讨论范围。 反战片不是战争片,一部只顾批评没有反思的战争片,是绝对不能被归类为“反战”的。 为什么《南京!南京!》不能称为反战电影 国内第一部号称“反战”电影的是陆川的《南京!南京!》,这部电影当年被作为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献礼片上映。 陆川对于《南京!南京!》的诉求是显而易见的,他想拍摄一部和中国所有抗战片都不一样的战争电影。 作为第六代导演里的佼佼者(虽然我讨厌他的所有片子),他在《南京!南京!》技术层面上的表现还是很成功的,但可惜的是,他的立足点就不对。 他选择 虚 构 出一个在侵华战争时期比较鲜见的“有良知”的日本军官的视角讲述故事,但却没有给这个故事应有的逻辑和铺垫。 南京大屠杀在日本军官的视角下变成了“军事斗争”,强奸掳掠慰安妇变成了“安全区的民众自发选举慰安妇女”。 陆川的“反战” 不立足于“反思”、“反对”,而只是形式上单纯的 反套路 大陆的抗战片不是都从受害者的角度出发吗,那我偏要整日本人视角; 大陆的抗战片里日本人不都是穷凶极恶的坏人吗,那我偏要让他温情脉脉; 大陆电影里不都描绘日本人奸淫掳掠屠城害命吗,那我偏要拍点不同的。 可是,陆川呈现的是南京这座城市里的真相吗? 南京大屠杀时期真的有陆川镜头下的角川正雄这样以死谢罪反思自己的日本军官吗? 就算有残存着良知的日本士兵,但是逼死日本人的就是他残忍的同胞啊,引导观众去同情可怜的日本人,掩盖绝大部分日本人犯下的暴行之后,谁来可怜每年1213都阴雨连绵的南京? 南京大屠杀时期真的又有民众将自己的同胞推出去慰安来换取自己的平安吗? 就算有中国人为了自保,将同胞推向血泊中,可这些人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行为,难道不是被日本人逼到走投无路吗?引导观众去反思中国人自己的错误之前,是不是也应该让观众先感受一下日本人的残酷? 站在所谓的道德高地上,教导观众“忘记战争的伤痛,日本人也不都是坏人,中国人作为受害者也没有那么无辜”是反思战争吗? 不好意思,这不是反战,这是陆川拿着南京30万亡灵为自己所谓的人文思考做嫁衣。 最近几年互联网特别喜欢说掌握话语权的人“吃人血馒头”,这句出自鲁迅《药》的语句被广泛引用,但基本都是不合时宜的。 但用来形容陆川倒是恰当不过。 《南京!南京!》充分的显示出了陆川在艺术创作中的无知和狂妄,用十几天的时间写《南京!南京!》的本子,角色无力,无视史实,全片都带着沾沾自喜的狭隘思考。 把一个士兵的自杀当做是对战争的反思,把中国人的反抗停留在“使劲生孩子”上,这是一个导演对“南京大屠杀”这样的题材应有的挖掘程度和尊重吗? 反战电影要挖掘出的真相是什么?是受害人是否夸大了自己遭受的伤害,受害人有没有做错的地方? 反战电影要尊重的又是什么?是施暴者也有良知,也应该获得尊重吗? 哪些片子可以称为反战电影 2009年有一部片子,和陆川的《南京!南京!》有着些许的相似,但表现出来的东西却大相径庭。 这部片子就是《无耻混蛋》,由昆汀·塔伦蒂诺和伊莱·罗斯共同执导。 《无耻混蛋》同样也把视角给了作为纳粹的反派,甚至还创作出了一个叫做“混蛋小队”的虚构组织,他们和纳粹一样,无恶不作,为了向纳粹复仇,他们会用比纳粹还狠一百倍的手段去打击纳粹。 但与《南京!南京!》不同的是,昆汀的这种对于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消解背后,透露着的是他对于“战争暴力”真正的鄙夷。 虽然这话听着有点可笑,毕竟昆汀是一个黑色暴力美学的簇拥,他所有的片子都是以暴力血腥为核心的,但是《无耻混蛋》的暴力隐藏的却是反暴力的诉求。 混蛋小队在纳粹之中杀人越货,他们的凶狠程度令人咋舌,但他们为什么会集结呢? 因为纳粹、因为战争。 战争和纳粹的残忍逼迫他们成为“混蛋小队”,他们之中有的以前是好人,有的以前是坏人,但战争所到之处,无论你曾经好坏,你都要拿起枪,成为暴力的奴隶。 所以,混蛋小队成立了,他们拿棒球砸碎纳粹的头颅,将纳粹的头皮割下来作为战利品,他们连投降的纳粹也不放过,还要将他们的额头上刻上一个纳粹符号,作为羞辱。 混蛋小队割下纳粹头皮的血腥残忍和纳粹扫射无辜犹太人的残忍本身没有任何区别,他们都实施了暴行。 雷马克的话说得好:“战争永远都是少数人挑起的,可是他们从不到战场,却让成千上万的人去送命”。  战争让无数三好青年走上战场,成为暴徒,战争也让原本无辜的民众不得不选择拿起枪反抗,成为另一批暴徒。 战争所带来的对于人性的泯灭是相同的,与你属于轴心国还是同盟国并没有任何实际关系。 昆汀的《无耻混蛋》告诉我们,只要奔赴战场,无论你是否代表正义,你都是刽子手。 这正是战争的可怕之处:战争让普通人放弃了作为人最基本的道德,他们都是战争中的一块“零件”,履行着战争强加给她的“职责”。 就像《朗读者》里的女主角,她不识字,为了生计她跑到纳粹集中营去当看守,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她被送上了审判台。 她应该被审判吗?一个无知的、并不知道自己在犯下罪行的的文盲妇女,她并不知道自己看守的是谁,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她也是战争的受害者,尽管她间接葬送了无数无辜少女的生命。 是谁把她送上了审判席? 是纳粹,是法西斯,让这个普通的女人,成了刽子手,成了杀人犯。 但角川正雄和她一样吗?和混蛋小队一样吗? 角川正雄来到中国,成为日本军官的那一刻,他是像混蛋小队一样,不反抗就得死?还是像汉娜那样,根本不知道自己在犯下罪行? 观众可以同情混蛋小队、同情汉娜,但永远不能同情纳粹,不能同情战争的发起者和制造者,自然,也不能同情作为发起者一部分,面对心爱女人被强奸还什么都不做的角川正雄。 《南京!南京!》里,陆川试图还原的世界,其实是不存在的。 陆川镜头下的南京大屠杀,是一场被架空历史的以军事战争为目的的杀戮,但事实上,南京大屠杀是一场丧失人性的持武器者对无辜民众的杀戮,倘若无法承认这一点,那么任何反思都是没有意义的。 我们需要思考恶魔形成的过程,但如果连恶魔是谁都分不清楚,也就没有谈的必要了。 高群书 导演的《东京审判》就反思了这个问题,日本人都是恶魔吗? 《东京审判》里出现了两种日本人。 一种是我国代表团在法庭上周旋,希望其能获处死刑的日本战犯。 另一种是普通的日本民众,这群人里有一心想参加“女子挺身队”却成了慰安妇的妹妹,也有大喊着“小鬼子”去死的日本男人,也有沉浸在军国梦里的好战分子和无辜被枪杀的老板娘。 观众会对妹妹产生怜悯之情,对老板娘产生同情,因为她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但这份同情永远不会用在远东军事法庭的战犯身上。 对魔鬼的态度,是《东京审判》和《南京!南京!》的区别。 是同情和滥情的区别,是反思和反套路的区别。 除了《东京审判》,还有一部国产抗战片非常具有反思意味,那就是《集结号》(虽然我真的也讨厌冯小刚(👈链接可点)),战争让指挥官必须放弃谷子地和他的连队,谷子地不懂为什么他们要被放弃,他们难道做错了什么吗? 谷子地没有做错什么,南京的30万亡魂没有做错什么,被屠杀的犹太人、死在战场上的无辜民众们都没有做错什么,错的是战争,错的是发起战争的刽子手。 反战电影告诉我们的道理,永远不能停留在:好战是人类的天性,侵略者也可能是被迫的,他们也应该被同情,反之,受害者里也有人不要脸,他们也杀人了,他们也是刽子手。 反战电影真正想告诉我们的是,战争就是罪恶的,参与战争的人无不手上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 施暴者要承认自己的错误,反思战争,受害者也要引以为戒,这是反战电影存在的价值。 德国人的反战游行,从小孩到大人 要知道,时至今日,日本最大门户网站“雅虎日本”报道中国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的新闻底下,还有大量的日本网友的并不承认“南京大屠杀”,日本的教材也至今没有正视历史,认为“南京大屠杀”都是中国人在作秀。 台湾也至今还有青年学生持“慰安妇自愿论”,无视受害人遭受的创伤。 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导受害者原谅过去,同情施暴者是没有任何立场的。 因此,不指责魔鬼而先考虑受害人是否有罪的战争片,尤其是在中国,尤其是拍摄南京大屠杀这样的题材时,是绝对没有资格被称之为“反战电影”的。 “在人类历史上原本就没有永久的和平。所以我也不会有如此的期望。但是却能有数十年和平的时代,这比几年的战乱好过数万倍。如果说我们必须为下一代留下某些遗产的话,我想最好的还是和平吧。而把前一代遗留下来的和平维持下去,那就是下一代的责任了。如果每一代都不去忘记自己对下一代的责任的话,那么大概就能保持长期间的和平吧。如果有所遗忘而把先人的遗产坐吃山空,那人类就得再从头开始了。也好,那也不算坏事。” ——《银河英雄传说》杨威利  非常希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不要再把陆川的《南京!南京!》放在影像墙的第一位。 ​ - 两句题外话 之前大家强烈要求我们点评的《金陵十三钗》,在这里就先一笔带过吧。 即使放下张艺谋疑似在未成年女学生未知情况下拍摄强奸未遂戏码引发争议这一话题不谈。(为了艺术马龙白兰度就可以强奸女演员了吗?去你的影帝!👈链接可点) 张艺谋在《金陵十三钗》里过分渲染情色镜头,还强行将本来是中国人之间相互激发出来的关爱、同情、团结(神父原本是中国人),谄媚成被西方白人的“普世价值”的感化,也着实让人觉得难堪。 说白了,和陆川一样,将自我创作凌驾于史实之上,对受害群体缺乏足够的尊重。 严歌苓的小说原著比电影好得多,真的感兴趣,可以读一读。 电视剧版《金陵十三钗》 回复【1213】 有《东京审判》电影和《金陵十三钗》的小说资源 推荐阅读|以下链接在【她影】微信端点击跳转 或者回复【她影】查看 这样的主旋律电影,请再给我来个五六十部吧!! 论起拍伟光正主旋律,没人比得上好莱坞 南京大屠杀跟我有什么关系? 时至今日还在说“慰安妇自愿论”的人,是真的无知还是没良心? 由“她影”原创,如需转载,请登录新榜网站版权频道(http://cc.newrank.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