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知识手册(学生版)

2024-12-18 0:04:18 体育赛事 facai369

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知识手册(学生版)

1.学校性质属性 地方性、应用型、民办普通本科院校。 2.学校历史沿革 2000年,由重庆利昂实业有限公司与西南师范大学联合创办西南师范大学行知育才学院; 2001年,更名为“西南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全国首批独立学院,并更名为西南师范大学育才学院; 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南大学育才学院; 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更名为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3.学校办学理念 校  训:“厚德笃行,求真创造” 大学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办学宗旨:“知行合一,服务社会” 发展战略:“以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 校  风:“立己立人,止于至善” 教  风:“持正守德,勤思善教” 学  风:“见贤思齐,学而不厌” 校  徽:以“知行合一”为内核,彰显学校“知行合一、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 校  歌:《放飞梦想》 4.学校办学思路 “需求为要,应用为本,能力为先”的办学思路。 5.学校办学定位 办学类型定位:地方性、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 办学层次定位:以全日制普通本科学历教育为主,创造条件举办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重庆,面向基层,服务一线。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人文素养良好、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能适应一线工作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科专业定位:以师范类教师教育类专业为基础,工程类专业为重点,艺术类专业为特色,文、理、工、管、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 发展目标定位:加强教学条件建设和本科内涵建设,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综合实力位居重庆市同类高校前列,力争成为专业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建成优质特色的全国一流民办应用型大学。 学校坚持“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办学实践,行成了将陶行知教育思想融入办学理念、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和校园文化的“四融入”办学特色。 6.学校办学特色 一是将陶行知教育思想融入办学理念。始终遵循“知行合一、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坚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大学精神,凝练了“厚德笃行,求真创造”的校训。 二是将陶行知教育思想融入人才培养。践行“社会即学校”理念,优化专业设置、开展产教融合;凸显“教学做合一”理念,形成了“1248”人才培养思路,构建了“手脑并用”的人才培养体系和“三实三练”的实践教学体系;遵循“生活即教育”理念,开展“新23常能”养成教育,“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三是将陶行知教育思想融入教师队伍建设。以陶行知师德观、求真观引导教职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建设一支“爱满天下”献身民办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 四是将陶行知教育思想融入校园文化。通过命名学校道路、楼宇、广场,建行知文化墙,塑行知像,立行知语录牌,打造校训、校徽、校歌等文化名片,营造“陶韵”的育人环境。学校被授予“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实验学校”,实践成果“打造立陶创特文化品牌,推动应用技术型大学建设”获重庆市第二届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成果三等奖。 7.学校获得的主要荣誉 学校获得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重庆市教育工委先进党组织”“ 重庆市第二届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成果三等奖” “ 重庆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重庆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重庆市民办教育党建学习基地”等荣誉称号。 8.学校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学校现有42个本科招生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理学、农学、工学、医学、艺术学等9个一级学科门类。其中,新办本科专业12个(毕业生不满3届的专业)。 9.学校学科专业建设获奖情况 戏剧与影视学获批重庆市重点培育学科;广播电视编导获批重庆市一流专业立项建设;视觉传达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四个本科专业获重庆市级特色专业建设。 10.学校图书馆馆藏情况 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图书212.11万册,电子图书122.15万册,订购中外文期刊、报纸671种,中外文数字库22个,生均纸质图书94.94册。 图书馆由富学楼图书馆、行知楼分馆、慧园分馆和智园分馆构成。 11.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情况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构建了由“质量目标定位系统、质量决策指挥系统、质量运行管理系统、质量师资保障系统、质量资源支持系统、质量监控评估系统、质量信息与改进系统” “七位一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形成了“五督六查六听三评”的质量监控模式,建立了“五维多元”的评估制度,实行“六步法六公开”的质量信息反馈与信息改进工作机制。质量保障体系总体运行有效,基本实现了对本科教学“四促进、三基本、两突出、一引导”的目标,主要办学指标达到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要求,师生、社会认可学校的办学工作,学校声誉不断提高。 学生满意度高。2019年,14669名在校学生就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网上投票,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学生高达87.86%。 校友用户家长满意度高。今年1-4月,学校对2015届、2016届、2017届三届毕业生、用人单位、毕业生家长就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有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表示满意及以上比例分别为81.85%、93.78%、87.05%,毕业生家长表示愿意继续向学校推荐考生的比例达94.33%。 社会声誉度高。在武书连、校友会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中,学校多年稳居重庆市民办大学排行榜榜首。近三年来,考生第一志愿录取率较高,2019年达92.5%;新生平均报到率93.67%;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为90.83%,年终就业率平均为93.74%,高于重庆市同期平均就业率。用人单位认为学校毕业生基础扎实、作风优良、吃苦耐劳、适应岗位快、发展潜力好。 12.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主要分哪几个阶段 学校评建工作2018年10月正式启动,分四个阶段。一是宣传学习阶段,二是自查摸底阶段,三是重点建设阶段,四是持续改进阶段。 13.学校教学单位设置情况 学校共设置十八个教学单位。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工商学院、管理学院(民族预科部)、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中兴通讯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外国语学院、学前教育学院、艺术学院、护理学院、体育学院、国际学院、创新创业学院。 14.学校第二课堂育人情况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第二课堂育人工作,通过“组织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方式,开展第二课堂系列育人实践活动。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推动组织育人,举办“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学习雷锋·争做时代先锋”“五四精神·传承有我”“爱我国防”等主题演讲及“学宪法·讲宪法”等主题教育活动,着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践行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为主线推动实践育人,分类建立“基础服务型、专业认知型、能力提高型、就业职业型”志愿服务体系,结合学校专业设置建立校院两级支教团、医疗服务团,打造“集中化实践+常态化服务”的实践育人模式;以培育文化品牌为抓手,推出一批质量高、有内涵、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精品项目。每年举办迎新生晚会、迎新年晚会、主题辩论赛、演讲比赛、校园十佳歌手、社团文化节、寝室文化节、球类文化运动节、趣味运动会等校园文化品牌活动。 15.学校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情况 学校校园文化丰富多姿多彩。一是主题教育筑牢理想信念。通过“国旗下的讲话”“青春故事分享会”等主题团日、主题教育活动,引导青年坚定理想信念;二是阳光体育助推健康成长,组建校院两级运动队,开展“全民健身”“球类文化节”“少数民族运动会”等活动,锤炼青年练就强健体魄。三是美育活动丰富育人载体,连续16年举办民族节系列活动,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戏曲进校园”“社团文化节”等活动,培养青年高雅审美情趣。 16.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与服务情况 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心理活动月、心理成长微课大赛、心理主题训练营、新生适应性团体辅导大赛、“Touch Magic”系列活动等心理健康品牌活动。提供线上线下个体心理咨询、团体辅导、沙盘游戏治疗等心理服务方式。依据“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预警防控体系,深入园区建立三个二级心理辅导站。定期开展年度新生心理普测与月度心情温度计筛查。 17.学校开展学生资助指导服务工作情况 学校形成了“奖、助、贷、勤、补、缓”六位一体的资助体系,建立了“学校—资助中心—二级学院—班级”四级资助工作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毕业生和少数民族等学生,以及应征入伍、考取研究生和基层就业的学生实行分类帮扶,精准资助。 18.学校创新创业开展情况 成立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学校于2012年9月成立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2015年6月学校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调整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各二级学院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组织实施。2016年学校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 搭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平台。学校按照线上与线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了“一体两翼”创业孵化格局(即以学校行知文化创意众创空间为“主体”、线上孵化平台和校外孵化平台为“两翼”),其中学校2100余平米的创业孵化基地包括综合办公场所、创新创业实训、项目路演区、成果展示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区、创客咖啡和“一站式”服务区等。 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了“1+1+N”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即1门创新创业通识课《大学生创业基础》,1门通识必修课程《批判性思维与创新创业课程》,每学期开设2门及以上创新创业类网络通识选修课程。 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实训教学体系。为创业学生提供虚拟仿真或基于项目的创新创业实训体系,建立创意激发中心、项目辅导中心,帮助大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能力、积累创业经验。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为学生提供免费综合孵化服务,主要包括: 场地服务:创业学生免费提供综合办公场地、会议室、多功能教室、活动区、成果展示区、培训中心、咨询场所以及代理服务基地等,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场地保障。 导师服务:组建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导师队伍,适时为学生提供相关指导与服务。 咨询服务:为创业学生提供创业政策指导、团队及项目评审、微型企业注册、财务代帐、专利申报、商标注册、人事代理、法律援助、创业贷款、投融资咨询等服务。 资金支持:毕业生创业给予2000元/人给予一次性奖励。建立了风险投资引入机制,为我校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资金保障。 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取得一定成效。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立项10项,市级立项46项,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重庆赛区比赛、市级职场模拟招聘大赛、生涯规划大赛、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100余项,重庆市“渝创渝新”创新创业大赛合川赛区金奖1项,4次获评重庆市相关比赛“优秀组织奖”。行知文化创意众创空间先后被确定为“重庆市级众创空间”“重庆市教育体系众创空间”“合川区创新创业人才培训基地”,荣获“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奖”“重庆市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奖”。 19.学生获得市级及以上奖励情况 近两学年,学生积极参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基本功展示大赛、全国大学生物流仿真设计大赛、重庆市大学生公文写作技能大赛、重庆市师范生基本功技能大赛等各级各类学科赛事,参赛项目80余项,涉及师生近2000余人次。获得国家级二等奖3个、三等奖7个、优秀奖1个,省市级级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255余项;另外,近两年学生获艺术类、体育类专业比赛奖励363项,获得省级及以上荣誉表彰300余项。 20.学校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 学校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和年终就业率均超过重庆市平均水平,年终就业率均在90%以上,学校就业创业各项工作达到了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