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艺术专业 电影《末代皇帝》中的光与色彩运用

2024-12-18 8:45:01 体育 facai369

电影艺术专业 电影《末代皇帝》中的光与色彩运用

1、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引 言11 影片末代皇帝中的光线运用31.1 影片现实时空的光线运用31.2 影片回忆时空的光线运用72 影片末代皇帝中的色彩运用112.1 影片色谱的运用112.2 影片服饰色彩的运用17结 论20参考文献21致 谢22摘 要光线和色彩是电影视觉语言的一部分。在一部电影中不同的光线和色彩会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感受。不管影片从头至尾呈现的只是一种光线色彩或是五颜六色,每个人都能从电影里找到自己的感触和不能忘怀的画面。电影导演可以通过运用各种各样的色彩与光线设计,来不断提醒观众不能忘怀,而这就是电影色彩和光线对人产生的奇妙之处,也是影片价值的体现。11末代皇帝是在紫 2、禁城里允许拍摄的第一部电影,也是建国以来第一部以中国为原型创作的西方电影。影片在叙事结构上的设计是一大亮点,不再像传统电影那样单一固定,而是采用了一种以主人公回忆为主、穿插现实的倒叙式时空结构。在两条共同发展的叙事时空中,光线的运用也形成了对比和反差。在影片辅助叙事的现实时空结构中,光线的运用上大多使用自然光线,色彩以冷色为主,光线比例大。溥仪主观回忆时空的光线运用则相对富有戏剧性,色彩以暖色为主,光线比例小。本片在色彩的运用上,核心是以色谱为主,依据牛顿的色彩光谱理论,一共分为七种颜色,用不同的颜色来代表溥仪不同的人生阶段。关键词:末代皇帝; 色彩; 光线; 电影 AbstractLight 3、 and color are part of the visual language of movies. Different light and color in a movie will bring different feelings to the audience. No matter what the film presents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end is just a kind of light color or colorful, everyone can find their feelings and unforgettable pictu 4、res from the film. Film directors can use a variety of color and light design to constantly remind the audience not to forget, which is the wonder of the film color and light on people, but also the embodiment of the value of the film. 11 The last emperor is the first film allowed to be shot in the 5、Forbidden City, and the first western film based on China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design of the narrative structure of the film is a bright spot, which is no longer as single and fixed as the traditional film, but adopts a flashback space-time structure which mainly 6、focuses on the memory of the protagonist and intersperses with reality. In the two narrative time and space of common development, the use of light also forms contrast and contrast. In the real time and space structure of film assisted narration, natural light is mostly used in the use of light, wit 7、h cold color as the main color and large proportion of light. Puyis subjective recollection of space-time use of light is relatively dramatic, with warm colors as the main color and a small proportion of light. Based on Newtons theory of color spectrum, the film is divided into seven colors. Differe 8、nt colors represent different stages of Puyis life.Keywords: Last emperor; color; light; film引 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影作品呈现在人们面前,导演们也开始越来越重视在电影中光线和色彩的运用。电影是一种视觉艺术,光线与色彩则是电影视觉艺术中的一部分。光线是摄影的基础,也是人们视觉感受的基础,一切物体能被人感知,靠的是光线的作用。银幕上出现的一切影像都依赖于光线。1摄像师斯托拉罗在看到末代皇帝的剧情时,第一考虑就是怎样用光线来表达溥仪这个特别的人。在以往的电影中,发挥客观事物的写实功能才是色彩运 9、用的初衷,但是随着人们对艺术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在不断的艺术实践中,导演们发现色彩也可以参与塑造与表现。早期开始尝试运用色彩的导演是以一种夸张方式来表现色彩,象征与表现成为这些导演在色彩运用中的一种形式,从而起到了表达主题、塑造角色、烘托环境的作用。作为一个在皇宫里中长大的孩子,溥仪的内心世界非常封闭,甚至连后来自己已经不是皇帝了都不知道。依据牛顿的色彩光谱理论,影片采用七种不同的颜色来表示溥仪不同的人生阶段。就生活经验而言,记忆里的某个片段总是会与一种对应的颜色相呼应。把生活和光线联系起来,用不同的光线来表达不同的情感。为了一步一步地将主人公的心理过程视觉化,影片在色谱范围内进行了色阶设计 10、,把溥仪的一生用七种不同的色彩符号来代表。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是电影末代皇帝的导演,他擅于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挖掘人性。他的电影总是具有史诗般的宏大感,又不乏细腻的情感表达。影片在叙事结构上的设计是一大亮点,它不像传统电影那样单一固定,而是采用了一种以主人公回忆为主,穿插现实的倒叙式时空结构。两条共同发展的叙事时空,第一条是影片辅助叙事的现实时空,第二条是溥仪主观的回忆时空。采取现实与回忆交叉的方式,以角色本身的角度为中心,把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作为溥仪皇帝的生活环境,展现了他在当时复杂环境中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和生存状态。根据溥仪内心的挣扎与落寞,对情感的渴望,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改造过程中苦难的表 11、达,用光线与溥仪的心理状况相对应,根据人物的心理状态选择合适的色彩,在感官享受的同时赋予人深刻的意义。在影片辅助叙事的现实时空结构中,自然光基本上被用于光线的运用,光线比例大,色彩以冷色为主,达到一种自然的效果。光线在溥仪主观回忆时空的运用则更为戏剧化,光线比例小,色彩以暖色为主,富有表现力。在光线的运用上,这部电影不仅能在不同的时空中表现出不同的意义和不同的氛围,更能表达出溥仪心理状态的变化过程。1 影片末代皇帝中的光线运用1.1 影片回忆时空的光线运用在溥仪主观回忆的时空结构中,光线的设计比较戏剧化,色调也以暖色调为主,光线比例小。在监狱长的敲门声中溥仪开始回忆,年幼的溥仪在一纸诏书后成为 12、皇帝,虽然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也永远失去了自由。入宫后的小溥仪始终生活在昏暗的光线中,很少出现光亮,这暗示年幼的他还不知道自己如今是怎样的处境。脸部的光线也以侧光为主,常常被光线分割成阴阳两面,表现出他被压抑,约束和纠结的心理。没有自由的溥仪,就像被关在紫禁城里的笼中鸟,光线对他来说,不光是客观的生理需要,也象征着对自由的向往。溥仪的光线运用发生变化,是在大臣陈宝琛邀请英国教师庄士顿进入皇宫来教导溥仪学业的时候。自由思想和更多知识的注入使得溥仪对外面的世界愈发向往,脸上的光线也就逐渐多了起来,去对抗紫禁城带给他的束缚和压抑。庄士敦送给他自行车的时候,他身上的光线是明亮的高调光,但当他听到母 13、亲过世的消息,想骑出紫禁城看望时,宫门的关闭也象征着他心中仅存的自由被毁灭。他脸上的光线瞬间被阴影取代,也表达出了他愤恨的心理。如图1.1.1所示。图1.1.1 溥仪出宫门被阻拦随着溥仪一天天长大,心智越来越成熟,知识越来越越丰富,脸部的光线也就越来越多。他虽然只是在紫禁城里一国之君,但在他的心里也向往至高的权力,他想要改革想做出改变。但当他割掉辫子的时候,脸部的光线运用却依旧是侧光,阴阳脸的设计表现出他内心的矛盾和尴尬的处境。如图1.1.2所示。图1.1.2 溥仪割掉辫子溥仪离开皇宫来到天津后,与日本人交好,不顾妻子婉容和大臣陈宝琛的反对,坚持跟随日本人来到东北建立满洲政府,再一次当上了皇帝 14、。在这一时期溥仪脸上的光线依旧主要以侧光为主,脸部一亮一暗的阴阳脸设计,表现出他内心的矛盾与纠结,一方面想要满足自己对权力追求的欲望,另一方面担心自己被日本政府利用。这一设计一直贯穿他在满洲政府的整个时期,展现出他所处环境的尴尬和内心的不安。如图1.1.3所示。图1.1.3 溥仪在天津与日本人聚会溥仪从东京访问回到满洲国时,一切都已改变,他的卫队武装全部被解除,皇帝的位置也早已形同虚设,当他在伪满会议上,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时,日本人也因不满纷纷离席。在此之后,溥仪就一直处在昏暗的光线中,没有光,场景也主要以阴天和傍晚为主,暗调的光线也说明在满洲国的溥仪早已变成了一个傀儡,昔日理想的破灭以 15、及现下窘迫的境地,使得这时期的光线与他登基时的明亮形成了高度的对比和反差。如图1.1.4所示。图1.1.4 溥仪在满洲国发表讲话1.2 影片现实时空的光线运用在辅助叙事的现实时空结构中,光线的运用上基本采用自然光,光线比例大,色彩也以冷色为主。在去往战犯管理所的候车大厅里,溥仪看见了共产党的画报,他意识到自己的时代已经过去,觉得自己此行已是凶多吉少,惨淡的光线表达出了溥仪此刻的心理,脸上的光线慢慢被阴影替代。他在卫生间割腕自尽的光线,是利用降低灯位来模拟窗外的阳光来达到自然光的效果。使用镜子的反射来拍摄溥仪脸部特写,溥仪脸部被光和阴影分隔开,营造出了一种戏剧化的效果。如图1.2.1所示。图1. 16、2.1 溥仪在卫生间里割腕来到战犯管理所后,溥仪脸上光线和阴影的分割不再像之前那么明确,而是开始变得柔和,这也象征着溥仪在自我认知和自我思考中,思想在一步步走向自由和光明。在管理所的大部分镜头中,溥仪脸上的光线都来自于斜上方的照射,当心里的不安感和焦虑随着思想教育的深入而慢慢减少时,溥仪脸部的轮廓也日渐清晰,这也暗示着光明马上要战胜黑暗。如图1.2.2所示。图1.2.2 溥仪在管理所改造当溥仪在管理所看到记录日军在东北所施暴行和产生的迫害的纪录片时,他终于意识到了自己所犯下的错误,放下了自己心中皇帝的身份,不再有所保留。历经十年的思想教育,在他离开战犯管理所时,脸上的光线也从侧光变成了顺光,象 17、征他终于获得了自由,也预示着溥仪走向了新生。花圃中作为花匠工作时的溥仪,在这个民主自由的环境中,脸上的光线也趋于平和。工作时的溥仪,脸上的光线几乎都是明亮的,这也体现出他得到了真正的自由并且开始享受生活。当溥仪买票以游客的身份重返紫禁城时,身上的光线都是明亮的暖色调。他从龙椅后拿出蟋蟀给看守人的小孩,还活着的蟋蟀就如同现在的溥仪,到这里两个时空融合,光线的对比也逐渐减弱。当只剩下现实时空时,写实的光线,以完整的自然光呈现,合适的影调,色彩饱和度也逐渐正常,溥仪终于追求到了自由,结束了漫长的回忆,心理的伤害得到了治愈,成为了拥有正常生活的普通人。如图1.2.3所示。图1.2.3 溥仪在花圃里工作 18、2 影片末代皇帝中的色彩运用2.1 影片中色谱的运用末代皇帝的色彩运用主要以色谱为主。导演根据牛顿的色彩光谱理论,用七种颜色来代表溥仪的人生阶段。本片的开场是溥仪在去往战犯管理所的候车大厅里,整体以暗色调为主,饱和度偏低,以褪色的墨绿色呈现。在这个暗淡的环境里,在卫生间割腕以为走向死亡的溥仪,开始了他过去充满色彩的回忆。红色是最初的颜色,也代表溥仪皇帝身份的诞生。回忆的开始,是一群人马来到溥仪家中,奉慈禧太后的旨意将小溥仪带进宫的场景,这场戏是在夜间拍摄的,在画面中人们手持很多灯笼,这样的设计是因为灯笼中的火光颜色可以带来温暖的色调,溥仪最初几年的基调都以暖色调为主。橙色是温暖的颜色,也代表溥 19、仪在宫中温馨家庭。当小溥仪进宫去见太后时,画面中就开始充斥着橙色。随后紫禁城中的太监们服侍他洗澡时,同样也是橙色的场景,这也暗含讽刺溥仪的新家庭是由一群太监和一位年迈的老人组成。在后期,弟弟溥杰的出现和溥仪婉容大婚时的色彩也是橙色,预示着溥仪新家庭的诞生。如图2.1.1所示。图2.1.1 太监们伺候小溥仪洗澡黄色是太阳的颜色,也是历朝历代皇家的颜色。小溥仪第一次是在登基大典时看到了属于他的颜色。年幼的溥仪在大殿中被黄色的幕布吸引,当他跑下去的时候却看到了一群跪拜他的人,这也是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地位,讽刺地表现出溥仪过早的登基仪式。在溥仪还不成熟时,大臣们却称他为智者,当他统治整个中国的时候才 20、五岁,都不知道如何治理国家。如图2.1.2所示。图2.1.2 小溥仪登基 绿色是春季的颜色,也有重生的含义。在溥仪的青年时期,乘坐绿色轿车来到皇城的庄士敦是他思想教育的第一个老师,他送给溥仪绿色的自行车、给他配眼镜以及教导他西方的思想教育都是使得溥仪思想转变的导火索,他想到外面去留学尝试各种的新鲜事物,他开始意识到紫禁城是束缚他的牢笼。当溥仪在战犯管理所时,他遇到了思想教育的第二个老师监狱长,画面中也带有绿色,这也暗示着成年溥仪思想的转变。如图2.1.3所示。图2.1.3 溥仪在皇宫中骑自行车青色是自由的颜色。当溥仪从皇宫来到新落脚地天津的时候,在这一时期有很多青色的画面,他弹钢琴喝洋酒跳舞, 21、尝试着各种西方的新鲜事物,在日本人的监控下过着自以为自由的生活。在溥仪的心里认为只有跟日本人合作是安全的,不过那只是溥仪的一种幻觉,因为日本人只是想利用他皇帝的身份操纵他。蓝色是权利的颜色,也代表着溥仪一生中权力最大的时期。日本人邀请溥仪成为满洲帝国的皇帝,将富庶的东北三省交给他统治。在蓝色窗户的背景下,溥仪不顾大臣陈宝琛和妻子婉容的劝告,决定接受邀请去往东北三省。蓝色也代表溥仪的中年时期,进入了人生中最强大的阶段。色彩作为一种标记运用,不但可以贯穿整个电影,也可以在一个单独的场景中运用。当溥仪以婉容怀孕为筹码向日本人宣布时,房间的窗户在夕阳的橙色暖光中闪闪发光,日本人却用回馈溥仪的方式告诉他 22、,溥仪的司机才是孩子真正的父亲,画面瞬间变成了蓝色,强调了溥仪幻灭的希望。如图2.1.4所示。图2.1.4 日本人告诉溥仪孩子的真实身份紫色是生命的末尾,也是色谱里最后一个色彩。由于日本宣布投降,满洲国也随之灭亡,他的妻子婉容也疯了,溥仪的世界侧底崩塌了。当他在罪犯管理所看到日本人在东北所犯下罪行的纪录片时,身体被投影仪中的紫光包围,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看到了日本人所有奸计背后的罪行。皇帝的身份也终于在此刻放下了,他向监狱长坦白了所有的真相,从这时起,皇帝真正变成了平民。如图2.1.5所示。图2.1.5 溥仪在看守所看纪录片在大雪覆盖的监狱里,改造10年的溥仪被释放了。皇帝身份的结束也代表回 23、忆时空的结束,预示着两个时空的交融,所有的颜色都融合起来,变成了白色,象征着溥仪终于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在影片的最后,重回紫禁城的溥仪不再是当时的皇帝而是一名游客时,饱和度与色调也趋于平和,预示着他的生活也回归了正轨。如图2.1.6所示。图2.1.6 溥仪出狱2.2 影片服饰色彩的运用末代皇帝中服饰色彩的设计十分讲究,根据溥仪生活的时期和阶段以及个人经历和社会背景来设计服饰的色彩,同时这些服饰中色彩的运用也都暗含深意。作为皇帝,住在皇宫里的溥仪穿着的服饰都以鲜艳的黄色为主,但是在他身边伺候的人服饰都以暗色和深色为主。在他的兄弟溥杰与他一起学习时,因穿了茶黄色的袖子就引起了溥仪的不满,由此看来,这 24、里黄色袖子和宫人暗色系的服饰设计,都表现出溥仪不容僭越的君王地位,同时也体现出当时溥仪思想的禁锢。如图2.2.1所示。图2.2.1 溥仪身穿黄色龙袍当庄士敦进入皇宫,作为溥仪的家庭教师教导溥仪学业后,溥仪的思想教育开始受到西方的影响,着装不在以单一的明黄色为主,开始插入了一些白色和浅色,这也暗示着溥仪思想观念开始发生改变。当溥仪答应日本人的请求成为满洲国的皇帝时,他的服饰色彩开始变成了以军绿色为主,因为当时日本军装的设置是绿色的,这也暗示着当时溥仪对日本人的信任,以及对权力的向往。同时,这种军绿色的设计也暗示日本帝国主义的野心和抢占掠夺的真面目。如图2.2.2所示。图2.2.2 溥仪身穿日本军 25、装在日本投降之后,溥仪被带到了战犯管理所,他的服饰变成了和他人一样的深色系牢服,不再独一无二高高在上,这也暗示着它皇帝身份的结束。在经历10年改造出狱后的溥仪穿着和大家一样的工人装,成为了花圃里的花匠,与平民百姓一样过着最普通的生活,他也终于获得了真正的自由。从身份最高贵的皇帝到普通的百姓,回归到生活本身,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哲学和归宿。溥仪所有服饰色彩的设计,都对应着溥仪在不同阶段的生活经历,进而也对表达主题起着重要作用。结 论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光线和色彩在电影中的运用已不再只是简单呈现客观事实,它们可以表达情绪,参与造型,塑造角色,营造氛围,甚至可以使被摄物具有戏剧化的效果,电影末 26、代皇帝就是这些效果最好的呈现。影片为了形象地呈现溥仪的现实处境和心理状态,在溥仪出场的时候几乎都用了侧光、逆光或侧逆光,他的脸部常常被光线分割成阴阳两面,这也是暗示了溥仪不自由的状态和他内心的阴影。溥仪被赶出紫禁城时,是他的脸上第一次不用侧光,而是用柔光来表现他的喜悦。但当他的脸再次被侧光包围是在他到达天津和满洲里的时候,这表明他又一次处在外忧内患的阴影里。在劳动改造时,溥仪也从来没有远离过这个阴影。当晚年的溥仪再次回到紫禁城时,影片仍用侧逆光来表示溥仪仰望龙椅。这次光线的运用是对溥仪一生的总结。他生命中只有一点点光明,他的余生充满了阴影。这些阴影可能来源于他生活的环境、历史情感和内心欲望。但 27、当溥仪和守卫的儿子交谈时,溥仪的脸上并没有运用侧光,这也预示着他释怀了。在色彩的运用上,溥仪经历了红色的帝王生活,橙色的温暖童年,黄色的青春期,绿色的成年,青色的自由,蓝色的权利和紫色的终结。最后,在溥仪改造完出狱的时候,地上的雪把所有的颜色都凝聚成了白色。电影末代皇帝中色彩和光线的运用,代表着时代感的不断强化,体现了扭曲挣扎与平和新生的抗争过程。这个故事可能不完全符合历史事实,但在某种意义上可能更真实。这部电影的艺术价值已经超出了普通的传记片,与其说是溥仪的传记,不如说是溥仪的时代和那个时代的人的传记。5 参考文献1 詹庆生. 影视艺术概论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8.112 陈 28、刚, 陈欣钢. 影视与新媒体摄影:从理论到实践M.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17.093 龚金平. 光影之魅:电影鉴赏的方法与实践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64 路易斯贾内梯. 认识电影M.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75 陈帆. 摄影之道:光线与色彩的魅力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096 赵慧英, 王杨. 视听语言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107 游娟. 电影色彩与影片叙事的关系J. 电影文学, 20158 郝锦玥. 电影末代皇帝的视听语言分析J. 视听, 20199 吴诗雨. 色彩的诗意影片末代皇帝色彩光影与意象分析J. 戏剧之家, 201910 东海涛. 电影画面中人物的光线处理J. 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 200511 闫晗.色彩心理学M.北京:北京华夏墨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09致 谢时光匆匆如流水,转眼便是大学毕业时节,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离校日期已日趋临近,毕业论文的完成也随之进入了尾声。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一直都离不开老师、同学、朋友给我热情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首先非常感谢王威老师对我的精心指导。从最开始论文的选题,开题报告到论文思想结构的指导以及论文的修改,王威老师在学术上一直秉持着严谨专业的态度,对我进行孜孜不倦的教导,为我写作的成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