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家政教室环境创设别“费力不讨好”
2024-12-22 9:19:28
体育赛事
facai369
环境作为第三位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创设与利用环境,是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学前教育的核心逐渐转向如何支持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教师的角色则从直接的“教学者”转变为间接的“回应与支持者”。相应地,环境创设的理念也随之发生转变,由侧重引导、告知、提示的传统模式,转变为更加体现开放、探索、包容、应答等积极特质的现代理念,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与发展。
然而,部分教师在环境创设过程中会遭遇挫败感,其根源在于对创设环境的意义认知不足。他们投入大量心力与精力,却往往困惑于所创设环境的具体价值,进而产生迷茫。为避免在不必要的环节浪费精力,教师应关注并深入思考以下几种典型现象,确保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更具价值的实践中。
“教学挂图类”环境,表明教师总想给幼儿教点什么才放心。“教学挂图类”环境,指的是教师将与当前班级主题紧密相关的认知信息,以视觉化的方式展现在环境中。比如,教师在教室墙面布置的“书的演变图”,罗列了书籍从甲骨文、竹简、帛书、纸书到电子书的5个发展阶段。又如,教师绘制月相变化图,利用黏土制作浮雕效果的蚂蚁身体部位图,将积木搭建技巧如穿插、围合等示意图展示在墙面上。这些做法背后所折射出的教师观念,是总想着教点什么才放心,他们似乎认为,这些知识点能够仅凭墙面展示就被幼儿吸收和掌握。
其实,实物、照片、绘本、百科图册、图片、影像、影音资料及智能搜索引擎等,一切能回应和激发幼儿的好奇,促使他们进一步探索的资讯媒介,都应被视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不应仅限于贴在墙上供幼儿观看,而应可供幼儿反复地观察、摆弄、阅读、赏析。
“说明书式”环境,表明教师潜意识里在要求幼儿“请你照我这样做”。“说明书式”环境,指的是教师在教育空间内张贴流程步骤与操作指南,期待幼儿按特定要求和使用方法进行操作。比如,教师针对超轻黏土的使用,精心设计了包含6个步骤的取用指南,并直观展示了“团”与“搓”两种基础技法。又如,在角色游戏区,教师详细列出了“看病”与“点菜”的流程;在探索区,则为每筐材料配备了标注实验名称与步骤的说明板。此类做法,无形中流露出教师对幼儿能力的不信任,总是期望以“请你照我这样做”的惯性思维来限制和约束幼儿。
然而,实际活动场景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往往会忽略这些教师用心制作的“说明书”,转而按照自己的方式游戏、探索、创作和制作。因此,教师或许应重新审视“说明书式”环境创设的必要性,转而将更多精力花在为幼儿提供充足的自然物和低结构材料、便于自主整理与取放的收纳器具,以及幼儿加工和处理材料时更易获得胜任感的适宜工具上。这种支持性的材料环境将为幼儿带来精神上的富足与满足,促进其全面发展。
“公众号式”环境,导致只见故事不见幼儿。“公众号式”环境,指的是教师依据个人选择与编辑,将幼儿的学习历程以图文并茂的海报形式展现于教室墙面,以此彰显课程实践成果。比如开展一个课程时,教师会运用详尽的文字阐述课程起源、活动演进及反思。为追求课程故事的完整性,教师常以多个片段展现活动进程,但因篇幅所限,每个阶段仅精选展示部分幼儿的表达表征,部分教师亦会事后请个别幼儿补充完成特定内容的绘画与表征。此类环境虽能促使幼儿回顾过往活动,但其受众更多指向于前来参观的同行教师,这类做法让我们只见课程故事却不见幼儿。
我们坚信,只要教师与幼儿真实共历有意义的生活、游戏及各类活动,环境中便会自然留下学习与生活印记,这些活动过程的自然留痕才会充满生命力和生活气息。例如,师幼讨论的记录手稿、投票结果、活动照片、未完成的作品、材料使用痕迹等,均为自然留痕的体现。因此,教师应从单纯为参观者制作、仅罗列问题与讨论对话的“公众号式”环境中解脱出来,转而将精力集中于与幼儿共同生活、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环境真正成为幼儿学习与生活的自然延伸。
“空心卷式”环境,通常是形式大于内涵的层层装饰。“空心卷式”环境,是指教师过于追求环境的装饰性和精致感,对环境中的文字、标志以及幼儿的表征进行不必要的修饰和加工。比如,教师将班级区角以卡通角色命名,并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制作绘成卡通角色及雕刻立体字的区域名称牌。此外,有些教师还热衷于制作精美的进区规则牌、班级公约墙、喝水记录墙等,甚至将幼儿的表征记录衬上卡纸底板或塑封粘贴,这些制作耗费了教师大量的精力。
教师应适度淡化对环境装饰的执念,允许环境存在一定的留白,以更好地展现幼儿自然、质朴、稚拙的作品;将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投入到观察、记录、空间调整、材料提供等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教育行动中去。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学前教育指导中心)
《中国教育报》2024年12月15日 第02版
草坡、沙坑、水池……走进上海市金山区前京幼儿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充满野趣的儿童乐园。透过栅栏望去,是一片田地。曾经的荒地,如今变成了孩子们的“后花园”,天气好的时候,教师会带领孩子们去画画、散步,甚至户外午餐……
“这就是童年应该有的样子。”金山区教育局托幼科科长周冬梅介绍,近年来,金山区以全国“双普”创建和高质量幼儿园建设为抓手,在健全普惠保障机制、夯实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保教质量上下功夫,着力打造“田野活动课程”特色,努力探寻区域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之路。
“口袋工具”规范提升保教质量
金山区位于上海西南远郊,10多年前,这里的幼儿园基础普遍薄弱,园长中即将退休的人居多,全区职初教师占比达82%,非学前专业教师占比达87%,保健员、保育员队伍更是参差不齐……
如何快速整体提升保教质量?金山区首先把着力点放在了“规范管理”上,通过区域层面的整体课题研究带动每一所园提质量。
2011年4月,金山区成立了“区域化规范幼儿园保教管理工作的研究”课题组,以“规范”为主旨厘清区域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导向,着手从“园务管理”“课程实施”“卫生保健”三个块面研制规范化操作的专业指南,最终形成了“金山区幼儿园园务工作手册”“金山区幼儿园课程实施手册”“区域化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手册”三个系列的8本口袋书,为幼儿园每个岗位的保教工作实践提供具体参考。
“幼儿在游戏中起冲突,怎么办?”“肥胖儿童如何护理?”记者在朱行幼儿园看到,年轻教师、保育员手边都放有一本小册子,遇到不确定的问题就会拿起来翻看一下。
“口袋书已经成为年轻教师的‘法宝’,随时翻看,一看就懂。规范管理还在不断完善升级,我们在园所的不少地方贴有二维码,扫码就可观看规范操作视频。”朱行幼儿园园长吴红辉告诉记者,全区统一的规范手册在年轻教师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口袋书的基础上,金山区教育局陆续制作推出29个保育微视频,让保育规范化操作学习变得更加生动、便捷。
2023年,上海市保育带头人工作室项目组在全市开展的一次调研中发现,托幼机构保育人员工作中仍存在过度保育、关注和观察幼儿不够、回应性照护实施有困难等不足,如何在规范化的基础上,更好地满足幼儿发展需要?
在上海市保育带头人工作室的平台上,金山区临潮幼儿园后勤主管俞雪花牵头组织工作室成员开展了保育操作技术及微视频研发。以“幼儿身高体重测量”的视频为例,托、小班的幼儿来到保健室测量常常会有点儿紧张和害怕,中、大班的幼儿在排队等待测量时则会觉得无趣……工作室成员在确保规范的基础上,将身高体重的测量嵌入到幼儿活动区,融入幼儿一日生活。
“守护幼儿的健康成长是我们一辈子的责任。”俞雪花介绍,金山区研发的多个保育操作视频入选上海市保育“掌中学”工具,供全市保育人员学习参考。
“田野课程”助力幼儿自然生长
春天在果园看桃花、梨花,夏天在小池塘中划着自制的竹筏戏水,秋天采摘自己种植的果蔬,冬天做树叶标本、画“石头画”……在金悦幼儿园,每个班级都在“悦园”里有一块自己的农场,那里有无穷的宝藏等着孩子们探索。
“这里原先是河道旁的一块空地,现在无偿提供给我们使用,我们基于儿童的兴趣与想法打造了一片园子,孩子们一年四季都可以在这里亲近自然、开展户外游戏。”金悦幼儿园园长陆美英介绍说,“悦园”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孩子们的探究学习提供了便利,园所也在这里生成了很多课程。
记者了解到,金山区许多街镇将幼儿园周边土地无偿提供给幼儿园,用于扩大种植园、运动区和游戏区。据不完全统计,全区42所幼儿园中有19所利用园外场地资源,平均每所园额外增加户外面积达2000平方米。
资源是课程的保障,如何利用好身边的资源提升保教质量?金山区把目光投向了区域内得天独厚的田野海岸资源,开启了第二个区域整体课题研究项目“区域化幼儿园田野活动课程的架构与实践”,尝试以区内15所实验园为研究主体,将幼儿园原有的课程特色与幼儿发展的五大领域相结合,分“田野之趣”“田野之声”等5个子项目组,从区域层面构建“田野”课程。
“走进田野,阅读都变得立体生动了。”东风幼儿园园长李惠芳介绍,项目团队带着孩子走进田野,开展关于节气时令的情境阅读,将书本中的信息和自然界的真实情境联系起来,阅读变得更加有趣。
在课程研发的基础上,项目组精心研制了一本亲子研学手册,针对不同的研学点配置不同的亲子互动游戏,鼓励家长一起参与孩子的成长。
数字技术赋能高质量幼儿园建设
晨检机自动上传幼儿当日健康情况,电子班牌展示班级当日活动,电子手环监测孩子实时运动情况……在张堰幼儿园,家长、教师、保健员和保育员只要打开手机,就可以了解到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情况。
“我们还根据数据反映的情况优化保育内容,开辟了户外点心休息区、如厕区、私密区等,全方位支持幼儿户外自主活动,就算是下雨天也能很好地保障幼儿的户外运动。”张堰幼儿园园长周欢告诉记者。
2023年起,金山区围绕“1个大数据中心+5大数字场景”,着力打造“数字金小囡”建设,通过数字技术应用强化对幼儿个性发展的支持,赋能全区幼儿园高质量发展。
周冬梅介绍,通过大数据中心大屏,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全区各幼儿园的动态,也推动了幼儿园资源共享,从而赋能“高质量幼儿园建设”的整体推进,真正造福每一个“金小囡”。
在数字技术支持下,“科学保教”和“田野课程”的实践成果也有了新突破。
目前,金山区大数据中心已整合卫健委的6大类约24万条数据,准确获取了每一个在园“金小囡”的生长发育情况,将每日在园“吃、睡、动、玩”情况也纳入常态化幼儿健康监测工作。有了区域幼儿健康大数据的支持,金山区开始探索数字化赋能“‘教养医’结合的一日生活”,进一步推动高质量保教融合。
与此同时,21所幼儿园同步开展了“数字技术支持下幼儿园田野活动课程模式的区域化建构与实践”。项目组面向全区公办园的教师和家长征集,凝练出“金小囡的36件童年趣事”,围绕田野任务内容、区域资源特色和幼儿发展特点,构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4J”课程模式(激发&积累、践行&浸润、建构&解决、交流&解读),并制作形成36个数字资源包和视频任务卡,供全区幼儿园教师参考使用。
“‘4J’课程模式为教师提供了基本的支持,也便于教师腾出更多时间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展开观察实践和探索创新。”周冬梅说。
《中国教育报》2024年12月15日 第01版
走进“秘密花园”混龄游戏坊,只见孩子们将五颜六色的花瓣铺在棉布上。他们拿起小木锤,铆足了劲儿反复敲打。在此起彼伏的“笃笃”声下,花瓣的汁液渗透到棉布上,留下了独特的五彩花纹。一块块印有图案的棉布,成为孩子们和大自然共同创造的“杰作”。
这是广州市荔湾区芳村儿童福利会幼儿园(文园园区)混龄游戏的生动场景。近年来,该园秉承“为了幼儿的全面发展”的办园宗旨,不断探索、优化“美趣”课程体系。
“如果将幼儿园课程比喻为‘儿童在花园里奔跑’,那我园的‘美趣’课程,就是努力为儿童提供在花园里奔跑的一切可能性。”园长潘颖斌说,原来该园注重锻炼孩子们的“大肌肉”,“现在我们意识到,孩子们的‘小肌肉’锻炼也比较重要。”
芳村儿童福利会幼儿园着力提升课程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合理性,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设计了基础课程、特色课程、个性化课程三级课程,并用数字技术赋能教育教学。
为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热情,幼儿园巧妙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努力打造创意十足的乐园。用铁片和积塑衔接而成的“太空火箭”,用雪糕棒和积木搭建起来的“飞屋幼儿园”……琳琅满目的作品墙映入眼帘。无论是室内布置,还是走廊、楼梯间的墙面,目之所及都是幼儿的奇思妙想。
“我们注重开展STEAM项目式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需要动手实践,将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设计、制造出来。”潘颖斌介绍,幼儿园创设艺术空间、创客空间等活动场室,投放多种低结构材料。孩子们在感受不同材料的特性及玩法时,能够逐步习得不同领域的关键经验,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和审美情趣。
“恐龙变变变”课例展示现场热闹非凡。“现在选择一个你喜欢的结构体,设计一只有趣的小恐龙吧!”在教师陈玉娴的循循善诱下,孩子们拿起画笔和结构体,“变出”了一只只形态各异的恐龙。
“快看我的恐龙,只要大家说话,它的尾巴就会动起来!”一个孩子使用声控装置制作恐龙的尾巴,他积极地展示他的作品,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芳村儿童福利会幼儿园还注重搭建数字化平台,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幼儿园的评价系统,促使评价内容更为客观、科学。“人工智能技术会无感化采集幼儿的过程性评价数据,自动生成‘学期观察看板’‘师幼互动AI观察报告’等。”潘颖斌表示,保教人员能在客观数据的帮助下,融入个人思考,引导幼儿全面发展。
《中国教育报》2024年12月15日 第01版
本报讯(通讯员 黄梅学 杨琴 记者 阳锡叶)日前,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虚拟教研室成立大会暨实践教学专题研讨会在长沙师范学院举办,标志着由该校牵头的“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工作正式启航。
长沙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周明侠表示,虚拟教研室的成立和研讨会的召开,是贯彻落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行动。长沙师范学院将与其他高校紧密合作,共同建设具有示范效应的新型虚拟教学组织,期待通过校际合作、联合教研等形式,力促学前教育资源共享、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动各参与高校携手共探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学科专业共同体。
与会人员分别就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理论与领域课程群优化、多学科交叉研究及协同育人机制完善等六个方面进行了专题研讨。各研讨小组分享了各自高校的建设经验,并探讨了未来建设方向和2025年研讨主题,明确了各项建设目标和方案,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据悉,下一步,长沙师范学院将出台建设计划,明确组织架构,推动线上线下双向互动,进一步推动改革实践,力争取得学科专业建设的新成果。
《中国教育报》2024年12月15日 第01版
孩子们在用美纹纸胶与彩带创作《会跳舞的线条》。黄志敏 摄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的颁布,引发了大家对幼儿园质量衡量标准的广泛讨论。作为影响幼儿发展以及幼儿园质量关键要素之一的师幼互动,越来越受到重视。“伙伴课程”是南京市百家湖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它倡导和谐自然的伙伴式师幼关系。在伙伴式师幼互动中,把握互动介入时机、做足对话准备、寻求共同视角、实现有意义学习,是关键要素。
1 把握互动介入时机
在伙伴式师幼互动中,教师要把握时机,适度而精准地与幼儿互动。当幼儿出现过激行为、游戏状态游离、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时,教师应当介入。当幼儿专注游戏、遇到困难但没有放弃探究时,教师需要退位,让幼儿自主解决问题。
春天,大班幼儿走进百家湖,寻找春的印记。他们发现,湖面像一面平整的镜子,蓝天、白云、小桥倒映在湖中。之后,他们和爸爸妈妈走进百家湖,又有了新发现:春雨落下时,湖面上泛起了一圈圈涟漪;风吹起时,湖面上有一道道波浪……“涟漪”“水镜”“微波”等词汇开始出现。他们决定,把看到、听到的写成一首诗——《百家湖的春天》。
第一次介入:活动中,幼儿表现出少有的创造性行为——说出“涟漪”“水镜”“微波”等词汇。语言是思维的外显,词语能帮助幼儿发展思维。所以,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幼儿尝试将一些词汇进行记录、整理,变成诗歌。有的幼儿可能不理解这些词汇,但在此情此景中,同伴将其表达出来,就给了他们理解的基础。
一个男孩说“我想把诗歌唱出来”,并开始哼唱。他的哼唱吸引了更多幼儿加入,他们自发组成了一个小合唱团,并提出在百家湖广场上演唱。寻找熟悉的曲子的过程中,他们决定用诗歌替换《风儿找妈妈》的歌词。但在替换过程中,又觉得诗歌歌词太长,于是向音乐老师请教。音乐老师此前已经察觉到幼儿遇到了困难,提前做了一些准备。最终,在音乐老师的指导下,幼儿顺利调整了歌曲的结构和歌词。
第二次介入:当教师觉察到“活动难以进一步扩展”时,便以引导者的身份,帮助幼儿突破瓶颈,为他们提供新的思考方向,最终促成了问题解决,也促进了幼儿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幼儿想以合唱的形式演绎《百家湖的春天》。于是,教师提出:“你们听过音乐会吗?怎样唱能更好听?”通过查资料,幼儿发现音乐会有很多演唱方式。平时,我们多用齐唱,而合唱更有难度,有主唱和伴唱,还有接唱、轮唱(二重唱)、分声部唱等,要想唱得好听,就要用多种方式。为了更好地演唱,幼儿又行动起来……儿童节当天,“湖畔音乐会”如期举办。
第三次介入:幼儿出现了“重复原有的活动行为或活动长时间难以进一步延伸的情形”,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它意味着幼儿对当前活动已比较熟悉,但进一步探索的空间受限。基于此,教师迅速作出判断,通过开放性提问,让幼儿在探索与尝试中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挑战,从而在原有基础上实现认知与能力的提升。
关于幼儿何时需要何种帮助,教师要平衡幼儿的努力与挑战,避免其因挫败而气馁,同时要确保幼儿感受到教师的持续支持。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师要对幼儿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精准捕捉有效互动的契机。
2 做足对话准备
师幼互动离不开对话,通过对话,师幼可以实现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估指南》提出,尊重并回应幼儿的想法与问题,通过开放性提问、推测、讨论等方式,支持和拓展每一个幼儿的学习。在对话过程中,我们多用到开放性提问,如“为什么”“怎样”。“为什么”可以引导幼儿对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理解;“怎样”可以促进幼儿进行推理,思考现象可能产生的结果和问题的解决方法。
阅读绘本《鸭子骑车记》时,幼儿一眼就看到封面上有只鸭子在骑车。“好奇怪啊!”“鸭子会骑车吗?”幼儿纷纷提问。这时,教师便顺势提问:“你觉得鸭子会骑车吗?为什么?”又如,在“湖畔音乐会”中,教师用“怎样唱能更好听”的开放性提问,引导幼儿尝试多种可能性。
促成一个想法往往比要求一个答案更有效。对幼儿来说,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或许就能帮他们打开思维。实践中,许多教师都会用到三类提问:这是什么?在干什么?准备好了吗?但这些问题能引发幼儿深层次思考吗?通过学习“Class评估量表”“布鲁姆目标层级分类”,我们引导教师将联想、分析、理解与解释、评价等策略运用到提问中,以提高提问水平。比如,将“这是什么”(明知故问),转化为“这让你想到了什么”(联想);将“你喜欢这个故事吗”(封闭问题),转化为“你觉得刚刚欣赏的故事怎么样”(评价)……
3 寻求共同视角
有效的互动是教师与幼儿同频,而不是期望幼儿与教师同频。共同视角是指师幼双方互动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是相同的。幼儿的思维具有弥漫性,当他们沉醉于自认为重要且有意义的思考时,即便面对教师有指向性的提问,多数幼儿依然会沉浸在自己的思维中。此时,教师需灵活调整自己的聚焦点,竭力探寻师幼思想共鸣的交汇点。
比如,一个幼儿拿着透明小尺,从绿化园林石头的底部开始测量,测一段,记录一次:“5厘米,10厘米,15厘米……”教师看到后,对他说:“你为什么不直接用皮尺量呢?”
以上案例中,看似教师与幼儿在共同活动、共同思考,实则未能与幼儿同频。当幼儿使用尺子一段一段地测量、记录时,他不仅能掌握首尾相接的测量方法,还能将“5个5个数”的数学核心经验贯穿其中。而教师的贸然对话,打断了幼儿的思考,也阻碍了幼儿对测量方法的探索及核心经验的获取。教师此时应静静观察,等待幼儿将测量过程完成后,引导幼儿将测量方法进行分享,并集体验证结果的正确性。教师还可采用启发式提问“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快速测量石头的长度”,支持幼儿深入探究测量方法。这样,教师便站在与幼儿相同的视角,肯定幼儿测量方法的同时又能启发其多元思考。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敏锐捕捉并分析幼儿的视角。当师幼视角出现分歧,教师应灵活调整,促使对话回归到双方的共同关注点上。这样不仅能确保幼儿作为教育主体的地位得到彰显,还能让教师的教育引导产生实效。
4 实现有意义学习
当教师和幼儿有了共同视角,教师就能真正基于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求作出下一步回应了。在伙伴式师幼互动中,教师会追随幼儿的想法,依据不同教育情境进行回应。一般而言,教师会参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评估幼儿发展水平,提供适宜的支架,帮助幼儿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参观江宁美术馆后,幼儿产生了在美术馆展示自己作品的想法。教师抓住契机提问:“怎样让馆长伯伯同意我们去办画展呢?”幼儿提议给馆长写信,表达愿望。馆长同意了,同时提出:“美术馆的画展都是有主题的,你们想办什么主题?”
幼儿通过讨论,决定以“百家湖”为展览主题,并将其分为“过往、今朝、明日”三个篇章。通过实地参观、云参观、欣赏中外名家作品等,幼儿确定了想要展览的作品内容。大班用青铜鼎、陶器等实物展示百家湖的“过往”;中班使用线条、色彩与立体造型,回忆去百家湖春游的场景;小班则通过玩色游戏,表现百家湖的色彩。
接着,我们请设计师家长为幼儿讲解布展的基本流程,并通过共同布置班级门口的小景、幼儿园公共大厅的画展,帮幼儿积累实践经验。一段时间后,“百家湖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艺术展览正式对外开放。
回顾整个过程,幼儿作为课程的主体,与周围环境产生链接,由园内走向社区,与更多的伙伴对话互动。教师在追随幼儿兴趣与想法的过程中,以幼儿为中心,引导其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社会交往能力等,增长有益经验,实现有意义学习。
(作者系江苏省南京市百家湖幼儿园园长)
《中国教育报》2024年12月15日 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