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教育巡礼】把心放在教育上 把学生放在心上

2024-12-22 14:14:23 欧洲杯直播 facai369

【区域教育巡礼】

把心放在教育上 把学生放在心上

滔滔易水河,贯穿千年源流长;巍巍狼牙山,民族丰碑耀东方。易县是千年古县,历史悠久,文华芬芳,总面积2534平方公里,总人口58万,在校生9万多人。

近年来,易县教育人始终践行“把心放在教育上,把学生放在心上”的工作理念,紧紧围绕“打造安全平台,深化课程改革,创建特色学校”的工作思路,全力突出“外抓校车、内抓演练、食抓陪餐、严抓项目、教抓课改、德抓国学、校抓特色”的工作重点,不断打破束缚思想的桎梏,破除阻碍发展的藩篱,用精细管理的“易县智慧”,精心雕琢、擦亮易县教育这块儿民生金字招牌。

外抓校车——“易县模式”护航花季学子求学路

2011年,全国各地校车事故频发。易县是山区县,路窄弯多,校车类型繁杂。说是校车,其实是学生家长根据孩子上下学需求自行拼租的车辆。这些车五花八门,司机资质和车况参差不齐,风险随时随地可能爆发。易县教育人本着“与其事后被动追责,不如事先主动承责”的积极态度,不等不靠,不畏艰难,主动作为,重点强化“查、疏、堵、补、固”五个环节,推出了校车管理的“易县模式”。一查。利用9月份一个月的时间,查明全县955辆校车中562辆存在不同程度超员现象,其中127辆竟然超员100%。二疏。耐心细致地与家长和司机沟通,使家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让孩子乘坐不安全的车辆;使司机意识到出现事故的严重后果,不开超员车、超速车。三堵。与公安交警等部门配合,逐车、逐人进行审核,对94辆安全运行条件不达标、行驶手续不健全的车辆以及46名不符合要求的驾驶人取消接送学生资格。四补。本着“司机少收一点儿,家长多出一点儿,政府补贴一点儿”的原则,县财政每年补贴100多万元经费,确保家长能承受,司机有利润。五固。摸索总结出校车运行的“十定”原则并严格落实。即:锁定车辆,做到针对性监管;固定乘车人员,做到人车对应;固定座位,做到对号入座;固定每趟次乘车小组长,做到车车有组织;固定行车路线,做到车线捆绑;固定趟数,做到车次准确;固定往返时间,做到严格控制途中时间;固定教师分包车辆,做到车车有人负责;固定信息联络员,做到时时信息畅通;定期总结整改,不断完善提高。

历尽艰难,收获平安,接送学生车辆管理的“易县模式”日臻成熟,八年中没有发生一起责任事故。中央电视台、河北电视台、《中国教育报》《河北日报》等多家媒体都进行了专题报道。2011年12月,全省加强接送学生车辆安全管理工作推进会在易县召开,教育局许俊良局长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2012年2月7日,时任河北省委书记、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庆黎同志做出在全省推广“易县模式”的重要批示。2012年3月,教育部出台《全国校车管理条例》,多处参考了易县的有效做法。秦皇岛、承德、邯郸等8市10余个县(市)局单位20余批次考察团到易县观摩学习。“易县模式”受到持续关注。2017年4月,我局在南城司小学召开校车管理现场会,6月,河北电视台、《河北青年报》再次专题采访“易县模式”运行情况。

内抓演练——为孩子植入终生受益的安全基因

2010年前后,全国各地不断出现冲击校园的暴力事件,汶川、玉树地震等重大突发灾害一次次敲响安全警钟。为培养孩子终身受益的安全素质,最大限度地规避因突发灾害带来的损失和危害,我们重点开展了以应急演练为核心的安全教育实践活动。

自2011年以来,从人数较少的农村学校牛岗小学开始试点,再推广到人数较多的县城易县小学、实验中学,演练范围不断扩大,演练内容不断丰富,演练水平不断提高。

各校演练内容从防震、防火拓展到防停电、防踩踏、防暴力侵害、防食物中毒、防突发事件等。演练形式从最初的规定时间拓展到升旗仪式、早操、课间操等随机时间。现在,只要警报声起,无论什么时间,哪个区域,全县各校全体师生都能临危不乱、沉着应对、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

2014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要求中小学校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有力证明了我县开展应急演练活动的前瞻性和必要性。

为确保校园安全,提升学生防范自救技能,我们创新举措,为学校建立校园红外线周界报警系统,装配防暴力侵害一键式报警器和防踩踏语音提示器,为部分学校装配防毒面具、逃生气垫、逃生绳、担架、心肺复苏假体模型等物资,教孩子们学习使用,从而把安全知识变成孩子的常识习惯,把安全技能变成孩子的自身本能,孩子的安全素质明显提高。

【区域教育巡礼】把心放在教育上 把学生放在心上

食抓陪餐——倾力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我县寄宿制学校多,每天有5万多人在学校就餐。在提升硬件水平、规范管理流程的基础上,2011年我们开始实施学校领导陪餐制度。一查餐。食品安全员查看食材,监查加工流程;二试餐。值班领导先于学生半小时试吃样品餐,并对饭菜质量提出意见;三陪餐。值班人员和学生一起就餐,听取学生意见;四评餐。做好记录,将值班人员和学生对饭菜的意见记录在档并转交餐厅人员落实整改。

“学生安心,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教育安全平台为教育工作安稳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3年《河北教育》刊发了许俊良局长“以人为本抓安全,超前谋划促和谐”的专访文章,并以“把学生安全放在心上”为题对我县中小学安全工作进行报道。2014年2月17日《中国教育报》在头版头条以“构筑让家长放心的安全屏障”为题对我县安全管理工作经验进行报道。2018年10月20日,《河北农民报》以“提高安全责任意识,抓好校园安全与管理”为题对我县安全培训教育工作进行专题报道。

严抓项目——加大投入为教育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2014年至2018年,我县累计投入7.29亿元改善办学条件。一是投资3.44亿元推动老校提档升级。重点改善实验中学、职教中心等校教学楼、餐厅、厕所等设施。在城区学校全部建成塑胶操场的基础上,2017年投资2600万元为14所农村中小学新建塑胶操场,使农村孩子也拥有了干净漂亮的锻炼场地。二是投资2.79亿元布点新建城区学校。投资1.81亿元、建设占地82.5亩的易州九年一贯制学校2017年秋季如期投入使用,有效缓解了城区学校就学紧张局面。目前,投资9850万元、占地65亩的荆轲山小学正在建设之中。计划投资1.2亿元、占地90亩的易水初级中学和计划投资4亿元、占地300亩的易县第三高级中学已进入征-占-迁阶段,这三所学校建成后,将全面消除县城大校额、大班额问题,进一步提升教育均衡发展水平。

另外,投资1.06亿元,加强教学装备配置。新建、改建实验室273间,购置教学仪器6.2万件(套)、音体美器材5.5万件(套)。改扩建图书阅览室12个,新增图书68万册。完全小学以上学校全部实现“校校通”和“班班通”。

教抓课改——顶级专家助力山区课改强势突围

顶层设计强引力。2011年,面对师资队伍老化、课堂形式单一等问题,许俊良局长在校长畏难、教师犹豫、家长怀疑等一系列压力下,亲自挂帅,深入调研,反复研讨,最终决定大刀阔斧实施课程改革,改变山区教育面貌。

创新载体激活力。课改关键在教师。2009年以来,我县共招聘教师2091名,其中特岗教师1510名,这些特岗教师全部分配到农村学校任教。为提高队伍素质,自2011年起,教育局先后组织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200多批5000多人次到北京、上海、江苏等教育发达地区的学校学习观摩。为给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搭建展示平台,连年举办“全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大赛”“我最满意的一节课”“特岗教师综合素质大赛”等活动。2011年5月16日《中国教育报》以“校长重新挂帅课堂”为题对我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大赛进行专题报道。

引进专家聚合力。在原承德教科所主任张建中教授驻校指导课改两年的基础上,2014年实验中学等4所学校与全国顶尖教育专家冯恩洪教授领衔的“中国好课堂”专家队伍签约,实施为期三年的“聚焦课堂、内涵发展”课改活动。2017年6月2日,“中国好课堂”在易县召开课改总结大会,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银付、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念鲁等领导出席会议,组委会向易县教育局授予“中国好课堂区域课改示范单位”称号。《中国教育报》以“河北易县中小学借中国好课堂推动变革”为题进行专题报道。9月19日,专家团队又与易县13所学校签约。由此,我县课改项目学校增至17所,覆盖了不同学段和全县所有区域。2017年,借助京冀对口帮扶政策东风,易县教育局与北京市海淀区教委签约,12所学校与北京学校成功对接。

三尺讲台,粉墨春秋。在易县教育改革发展的浪潮中,涌现出以校长王壬彬、于宗恒、佟荣喜、梁金利、邢呈军等为代表的一批课改带头人,以贾仕俊、赵玉芬、王月娥、何万丽等为代表的一批潜心课改的典型教师,以邱海涛、于金燕为代表的一批特色创新型教师,以瞿廷芝、王秀玲等为代表的一批扎根山区默默奉献的学生引路人。特别是瞿廷芝老师,30年如一日扎根偏远山区教学点,矢志不渝。2014年教师节,作为河北省5名优秀教师代表之一,瞿老师参加了全国教师节大会,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受到习近平主席等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德抓国学——传承经典唱响德育特色品牌

走进易县的学校,无论是平原还是山区,无论是县城还是农村,无论是中心小学还是教学点,每一所学校的学生都能用流利的普通话诵读《弟子规》,播报天气,熟练地手绘中国地图。

龙华小学自编国学教材,专门设置国学课,指导学生背诵《弟子规》《论语》《大学》《诗经》等,学校还创新形式,把国学教育和体育、音乐、舞蹈结合起来,先后创编《弟子规》操和《弟子规》舞,孩子们每天利用课间操时间,边做边诵,边跳边诵,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了孩子们的参与热情,传统美德如涓涓细流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灵。

学校还开展了手绘中国地图活动。老师教学生快速准确地勾画出中国政区轮廓图,培养学生“祖国在我心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此基础上,开展播报天气、省市简称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普通话水平、口语表达能力和肢体语言表现力等综合素质。2011年学校被授予河北省国学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14年1月10日,在全国人大预算工委会议上,佟荣喜校长作为全国唯一一位农村小学教育工作者上台发言,学校蓬勃开展的特色活动赢得与会领导的高度评价。2017年2月10日,《中国教育报》在头版以“‘土’校长的教育经”为题报道了佟校长的特色创新事迹。

自龙华小学开始,以国学教育为切入点的系列德育活动在全县推广:西陵中学因地制宜,先后开发了《满族文化》、《满语100句》等校本课程;第三小学教孩子们诵读古诗词;狼牙山小学开展红色诗词朗诵、阅读红色书籍等活动……2015年5月26日,《中国教育报》以“河北易县,地图德育大文章”为题对我县特色德育工作进行专题报道。2018年4月20日,在北京成长教育发展基金会易县支教启动仪式上,我县小学生表演了《弟子规》《笠翁对韵》《论语》诵读,并现场手绘中国地图、播报天气、演奏民族乐器等,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制片人、基金会名誉理事长翟树杰对我县农村孩子能在人前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并落落大方地进行各种表演赞叹不已。

校抓特色——提升内涵彰显教育新形象

思路决定出路。《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推动农村义务教育逐步走上均衡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对此,我们树立和先进地区“不比硬件比软件,突出特色显亮点”的思想,因地制宜,充分结合地域、历史、地理、文化等实际,深入挖掘,确定特色发展理念,全面启动特色文化创建工作。

细节决定成败。坚持小处着手,以小见大。南城司小学依托地域实际,就地取材,打造鹅卵石文化,美术教师于金燕教学生在鹅卵石上绘画。从绘画到贴画,再到造型画、装饰画,从简单到复杂,从平面到立体,反映太行山区的生产生活和风景人文特色。2018年,于金燕作为河北省13名教师之一入选教育部首批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并作为全国16名乡村教师之一接受中国教育电视台教师节《老师您好》节目专访。裴山中学制作各种粮食贴画,打造五谷文化,反映民俗风情,在迎接河北省首届旅发大会以及各级各类检查中,两所学校的特色文化均得到高度肯定。

创新决定地位。尉都小学邱海涛老师克服困难,创造条件,自制板胡,教学生学唱戏曲,将地方戏曲文化发扬光大。2016年5月16日,《中国教育报》以“有一种年华与山花一起开放”为题整版报道邱老师推动传统戏曲走进农村小学的突出事迹。

特色决定发展。几年来,从理念到实践,从摸索到成型,一批品牌化、特色化学校脱颖而出。人文山水类:狼牙山小学仰山教育,第一小学若水文化、第五小学师水承易教育;传统文化类:第二小学民族乐器教育,紫荆关小学关.心教育,白虹小学正气教育;励志自强类:实验中学希望教育,第三小学阳光教育,西山北小学诗韵军魂教育。特色创建工作增强了学校办学吸引力,使全县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焕发出了新的生机。龙华小学、狼牙山小学、南城司小学、界安小学、牛岗小学、裴山中学等学校基本消除了片内学生外流现象,有效改变了“越偏远的学校学生越少,越偏远的学校学生素质越差”的旧观念。2011年6月,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视察狼牙山小学,学生们精彩的特色活动展示赢得了在场所有领导的好评。刘延东委员兴致勃勃地与师生交流,主动和学生合影留念。《中国教育报》《河北教育》《中国水利报》等媒体对我县特色创建工作都予以专题报道。

近年来,我县小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中考成绩名列全市前茅,高考成绩位居保定市第一平台,考入清华和北大的学生已经达到20名。我县先后通过了省督导评估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并高标准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评估验收中,易县的安全管理、课程改革、特色创建等工作得到时任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现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等领导的高度肯定。

2018年7月,易县顺利通过国家脱贫退出验收,易县教育“三个创新”的脱贫工作举措得到督察组高度评价。《中国教育报》、全国学生资助中心网、河北省人民政府网、《河北农民报》等媒体纷纷报道。11月1日,全省教育脱贫现场观摩会在易县召开,许俊良局长在会上做了典型发言,省教育厅杨勇厅长充分肯定了易县“三个创新”的工作做法,并要求在全省推广。观摩会后,陕西渭南,河南新乡、鹤壁,山东荷泽等外省市十余个单位来电咨询扶贫事宜,河北枣强、平山、饶阳等几十个县(市)教育局纷纷到我县实地考察学习教育扶贫工作经验,保定阜平和张家口沽源、康保等地还邀请我局扶贫干部前往介绍扶贫经验和做法。

一路风雨如歌,一路澎湃前行,在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前,易县教育人将继续深入践行“把心放在教育上,把学生放在心上”的工作理念,追逐教育梦,助力中国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全部力量!(本网通讯员 张咏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