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理上看,俄罗斯是一个难以自我防卫的国家,大部分国家的核心区都有一定的地理屏障以建立防御线。而俄罗斯的核心区从中世纪的莫斯科大公国延续至今,周围并没有山川、海洋等为其提供保护,其防御更多不是靠地形上的障碍,而是靠恶劣的气候耗尽敌人的力量,这种对自身损伤极大的防御方式使俄国在一次次外敌入侵中痛苦挣扎。
历史上,对俄国的入侵主要来自两个方向:欧亚大草原和波德平原,前者代表如蒙古人,后者如条顿骑士团、拿破仑、德意志第一帝国、纳粹帝国。对蒙古人的驱逐助推俄罗斯国家的形成,对欧洲的防御则一次次以惨胜告终。
为了弥补自身防御上的弱点,对于俄国来说,扩张就是最好的防御——要一直扩张到山脚下与海岸边。
时间走向十九世纪初期,随着东斯拉夫地区俄国的崛起,常年受欧洲各民族歧视压迫的斯拉夫人意识到民族强大的重要性,俄国战胜拿破仑提升了全体斯拉夫人的“斯拉夫信心”。最早,在西斯拉夫人和南斯拉夫人的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一股热衷于研究斯拉夫各族语言、历史、文学艺术的潮流,并试图通过各民族民歌、传说、方言考据出斯拉夫各民族在种族亲缘和语言文字方面的相近,试图表现一种共同的斯拉夫意识,这股文化思潮被称作是泛斯拉夫主义。
一些泛斯拉夫主义的狂热分子为了实现在中东欧建立一个统一的斯拉夫国家四处奔走,甚至还在布拉格召开了一次斯拉夫人代表大会,但在大会上他们才意识到他们根本找不到一种所有斯拉夫人都能听得懂的斯拉夫语言,最后只好用他们联合起来最想对付的敌人的语言——德语才能交流。而且这次大会还在他们的精神旗帜俄国那里遭到了冷遇,历代都患有“集地癖”的沙皇,却好像对东欧斯拉夫地区的土地没那么感冒,从亚历山大一世开始就有人建议他统一东欧,到了尼古拉一世他才在本国知识分子的蹿腾下终于同意跟泛斯拉夫主义牵手。
可泛斯拉夫主义到了俄国这里就开始变调,俄国之外的那些斯拉夫人一心想着背靠着俄国这棵大树好乘凉,在追求自身独立与自由的同时与其他斯拉夫各民族联合,想得倒是挺美,可这与俄国人所鼓吹的建立以俄罗斯为中心的斯拉夫联邦,由俄国人充当斯拉夫人的救世主和领导人的观念根本谈不拢,所以最后也只能作为一种文化思潮热闹一阵就过去了,但应该也为二战后在东欧建立社会主义阵线打下了一定理论基础。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泛斯拉夫主义的确太乌托邦了,不要说是把东欧这三大支斯拉夫人都统一在一起,就是巴尔干半岛上的一个小联邦国家南斯拉夫连本国的统一都那么难以维系。一提起南斯拉夫,很多中国人最先想到的应该是一部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护萨拉热窝》。男主角瓦尔特据说是根据现实中的原型塑造的,有说是一位牺牲了的萨拉热窝游击队长,有说干脆说是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的缔造者铁托将军。
铁托本人是克罗地亚人,在电影中扮演瓦尔特的演员日沃伊诺维奇是一位塞尔维亚人,而南斯拉夫正是因为这两大族群主要参与的殊死争斗,最后导致由一个国家分崩离析为7个国家。历史上。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一直由奥地利统治,以信奉天主教和新教为主,属于狭义上的西方文明圈,一直亲欧,分家后的克罗地亚更是奋力摆脱斯拉夫干系。而塞尔维亚人跟俄罗斯人一样信奉东正教,所以比较亲俄。这就不难理解后来发生在他们之间的种种纠葛了。
地缘政治、人文结构以及贫富不均是导致前南斯拉夫最终的分裂的主要祸端:
好像斯拉夫人除非在一个国家之内,有时即便在一个国家之内,只要分属不同民族就容易彼此看不对眼。不过的确,斯拉夫人本来就不是某个具体的民族实体,像汉族或蒙古族那样。在历史上,斯拉夫族群也从未建立过一个统一的国家。关于于斯拉夫人的最早记载见于罗马文献的描述,他们把生活在古代日耳曼人地区以东的居民称作维内德人,即古代斯拉夫人,后来日耳曼人受东北亚民族匈奴人的压迫向西转移,带动维内德人连锁移动,在这个大迁徙的过程中日耳曼混入维内德人中间一起逐渐分化成三大族系,这就是后来的东、西、南三支斯拉夫的雏形。
斯拉夫人主要是指操同一印欧语系的族群,是不是斯拉夫人主要是由语系划分而非血统,东欧地区的日耳曼血统也很多。尽管这个语系其中还化分了十几种分支,有些相近,像中国的北方各地方言;有些相距甚远,比中国普通话地区的人听广东话或上海话还要一头雾水。尤其当欧洲基督教传入斯拉夫地区,伴随着东西教会大分裂,斯拉夫人从文化和宗教上彻底被割裂为两个阵营。东斯拉夫人属于以东正教为代表的拜占庭文化圈,而西斯拉夫人属于以天主教、新教为代表的拉丁文化圈。南斯拉夫人最分裂,分属两边。
实际上这也是俄罗斯和波兰长达六百年恩怨的原因之一。
俄罗斯民族与波兰民族在人种、语言上都是斯拉夫人,说是兄弟民族也不为过,但两国数百年间却恩怨不断,也是名副其实的“冤家对头”。自1480年莫斯科公国摆脱金帐汗国统治逐步建立近代俄罗斯和1569年波兰-立陶宛共和国诞生以来,为了争夺东欧霸权,俄波两国就开始了长期的斗争。
在16世纪后期,波兰就与俄国为争夺白俄罗斯等地反复厮杀。波兰反败为胜,成为当时东欧最强的国家。16世纪末、17世纪初,留里克王朝终结,为争夺权利俄国陷入贵族纷争,此时强大波兰先后扶持了两位伪德米特里当上“沙皇”控制俄罗斯,这一时期波兰人实际控制着莫斯科和俄国大部分领土。俄罗斯人直到1612年才击败波兰军队夺回莫斯科。1613年,俄罗斯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罗曼诺夫王超开始,1618年波兰军队就再次逼近莫斯科,但被俄军击退。苏联时期的历史学家将外国干涉和农民战争导致经济严重破坏的17世纪初期成为“莫斯科的浩劫”。波兰军队在俄国的暴行引发了俄国各阶层的普遍反感,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此后两国长期敌对的局面。据北京《青年参考》报道,波兰人在这段时期不仅没能实现统一东欧的目标,还损失了大量精锐部队。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早期,波兰国土上战事不断国家遭受严重衰退。到了18世纪中期,波兰受到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三大强国的包围,当时的波兰只有1万军队,处于被瓜分的危险中。1772年,波兰被俄国、普鲁士、奥地利3国第一次瓜分。1793年,波兰被俄国和普鲁士第二次瓜分。1794年,俄国和普鲁士军队再次攻入波兰,俄军将已放下武器的两千名波兰军民投入维斯瓦河淹死。1795年,波兰被俄国、普鲁士第三次瓜分,波兰亡国。
而到了法国大革命时期,拿破仑建立了“华沙大公国”,波兰人翻身得解放。1812年,10万波兰大军追随拿破仑侵入俄国,是除了法国外出兵最多的国家。在这次入侵中,莫斯科毁于大火。拿破仑失败后,华沙大公国再次被俄、普、奥三国瓜分。此后俄国多次镇压波兰起义。一战中,波兰成为俄军与德、奥匈军反复拉锯的战场,最终被德军占领。根据1918年的布列斯特和约,新生的苏维埃俄国放弃波兰的全部领土,波兰的独立在巴黎和会上获得确认。
正是由于有这样密切、复杂而又血腥的历史,这对斯拉夫“兄弟”从政府到国民都对彼此有诸多不满。从对2010年波兰前总统莱赫·卡钦斯基的专机在俄罗斯斯摩棱斯克附近坠毁事件调查结果的纷争,到2012年俄波球迷在欧洲杯上大打出手,到2015年俄波两国就二战历史大打口水仗,再到乌克兰危机发生后波兰成欧盟内反俄“急先锋”,再到17年两国为苏联纪念碑去留问题隔空“吵架”可以说都是两国剪不断、理还乱的百年恩怨情仇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