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
一、引言
长期以来,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投资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通过扩大投资规模来推动经济发展。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客观形势,为了有效遏制高排放和高效能行业过快过热增长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已是当前经济建设的重要课题。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工作无疑对抑制随意的高排放、高污染和高消耗企业有着重大作用,对环境改善和生态保护也有着重要作用。
所谓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工作,是指根据相关节能法规和标准,通过分析和评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能源利用是否合理科学,以编制节能评估报告表、节能评估报告书和填写节能登记表的行为。2006年8月,《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这一文件中明确指出,能源问题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大影响。2008年4月,新的《节约能源法》开始实施,这意味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在全国推行了,对于不符合节能标准的投资项目,相关核准机构不得进行审批、核准和开工建设。2010年9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以进一步对扩建、改建和新建的年能源消耗量大的项目实行更为严格的分类管理。由此可见,加强节能评估工作,进一步做好和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工作,已成为政府和相关评估机构关注的重要主题。
二、当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项目投资建设的程序如下:首先是投资者编制项目建议书;然后,编制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其次,相关建设单位进行工程设计,并报核准单位进行审查、核准和审批;再次,获得审批后,项目投入建设实施中;仅次,施工单位竣工后,交由投资者和相关单位进行验收;最后,验收通过后,既可交付运营了。在这一系列复杂的程序中,要确保节能评估报告中经审查的节能措施得到落实,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进行严格、有序的监管。
然而,由于新的节约能源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才刚刚实行,对于现实中出现的问题和漏洞无法通过制度给予解决,加上评估机构和相关核准单位缺乏经验和利益的驱动,使得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仍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
(一)节能评估和管理体制未能及时完善
节能管理体制改革滞后,缺乏统一的、明确的、成体系的和完善的规定,这在主管部门、建设取向和项目性质不同之间表现最为突出。此外,能源价格没有完全顺清,价格供应机制没能发挥应有的市场经济作用,缺乏具体、明确的法律法规。另外,投资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是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完成节能评估和审查报告,并获得审批,可是一些投资者反而是“先斩后奏”,甚至有一些根本就没有申报相关单位,致使国家遭受损失、环境遭到破坏。
(二)节能评估审查监管制度缺乏和滞后
在整个评估审查过程中,只有评估机构和审核单位参与其中,缺乏全过程的强有力的监督。投资项目的节能评估报告是否经过审批和如何经过审批,项目的工程设计是否合理,建设设施是否到位、合格,竣工验收是否通过,这些所有的程序一旦有一个没有监管到位,将会使节能措施得不到落实,出现重复低水平的建设和随意投资的现象。此外,针对不同的投资项目,主管部门也不同,监管重点不同,这就加大了对正常耗能项目监管的难度。
(三) 节能评估机构鱼龙混杂、技术人员水平各有不同
目前我国的固定资产节能评估工作起步晚、技术低,缺乏专门的、明确的节能评估报告编制单位资格认定制度。节能评估机构的设立和运营市场准入较低,没有严格的审批制度,致使节能评估机构鱼龙混杂。此外,虽然目前我国有约10万人以上从事节能评估审查工作,但是这些人员大都是工程设计师、咨询师、一线生产人员和其他相关管理单位转岗而来,对于技术水平和知识结构及管理能力各有不同,致使评估工作的质量大大受到影响。
三、做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工作的若干建议
针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工作的复杂性和精细性,要做好对这一投资项目的评估工作,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全面熟练掌握节能评估各阶段的评估方法
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评估过程中,有四大类评估方法可供选用,它们分别是能源分析法、能耗预测法、合理用能法、现状调查法。
首先,针对能源分析法,就是从项目规划、设计材料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及项目信息等资料的详尽程度出发,对现有能源做出分析的方法,具体可以分为类比分析法、平衡计算法和查阅参考资料等其他分析方法。在类比分析法中,通过利用现有的技术数据和已知的材料来分析投资项目节能情况的方法;对于平衡计算法,就是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对项目所消耗的能源进行分析的方法;查阅参考资料法,就是利用数据库等多种媒介来查阅参考资料以确定能源工程情况。在这三个分析法中,应该首先采用类比分析法,然后是平衡计算法,只有在所要评估的项目能耗相对较低而且要求低和时间短的情况下,才使用第三种分析方法。
其次,能耗预测法。通过准确合理预测所评估项目的能耗情况,对项目的能源利用状况制定出正确的评价,并为项目后期工作做好基础。此外,能耗的预测应该采用成熟、简单且通用的方法。
再次,合理用能法。合理用能法有单项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两类。根据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评定项目单个能耗等技术参数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这就是单项评价法。所谓综合评价法,便是评价所要评估项目的多种情况,有已预测的所有能源利用相关参数、经济发展水平中的GDP、税收、二氧化碳减排量和能耗量,还有对环境保护和经济循环的贡献作用等。
最后,现状调查法。通过现场收集资料和勘探调查,对所建项目进行评估分析,这便是现状调查法。此方法在针对改扩建项目的时候,最为重要。
(二)严格市场准入,完善节能评估制度
目前的评估机构市场门槛和准入相对较低,评估机构良莠不齐,千差万别。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工作编制差异较大,能耗指标不规范。因此,建议统一能源消耗核算,规范节能项目审批。关于节能评估机构的认证问题,相关审核机构要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健全和完善对评估机构的认证和监管制度。对那些达不到要求和标准的评估机构一律不予批准,务必确保评估机构的质量,坚持“宁缺毋滥”原则,提高评估机构的市场准入门槛。
此外,由于节能评估工作的管理体制未能及时得到完善及其存在的滞后性,阻碍了节能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要不断加快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确定限制能耗最低值。以前的许多能耗标准如今已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因此要尽快更新和完善相关限制能源消费量表和节能量表,从而使节能评估工作能够更加顺利开展。
(三)注重专业知识,提高评估机构人员技术水平
目前,国内从事节能评估、节能审计、节能技术咨询服务的等节能工程咨询的专业工作人员约有10万人以上,但是这些人员都没有经过专业化的学习和培训,都是有其他岗位转化而来,技术能力和知识结构水平不一样。针对评估机构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应该为机构人员提供培训的机会。一些高校和科学院应设立节能管理专业学科,注重从教育层面上炸抓起,注重知识和专业。
此外,应该把节能评估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联合起来建立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评审制度,推行职业资格评估认证,建立健全评估机构专业人才考核制度,实行专业人员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
(四)加大节能评估基础投入,建立健全节能基础资料数据库
由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涉及到较高的知识水平,包括相关专业知识、统计资料等各个方面的参考资料和文献,尤其是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其制定的项目方案应是非常详细和具体的。然而,权威部门比较全面的能源消耗量包括工业产品、交通、建筑等方方面面的统计资料还是比较少,往往难以找到权威部门的具有代表性的能源消耗统计资料。
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节能评估的投入,把节能评估的成本纳入政府预算。利用财政职能和税收职能,鼓励具备专业性的商业性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同时,积极建立节能基础数据库,组织动员相关单位和行业制定节能设计手册、建筑耗能特性手册等有关节能设计的多种手册,实现社会共享。
参考文献
[1].于少杰,辛升,赵凤忠.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方法[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9(8):58-60.
[2].李晓丹,王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能源,2008(30):17-20.
[3].蒙明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J].中国工程咨询,2010(12):25-26.
[4].佟立志.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一)[J].中国工程咨询,2011(1):76-77.
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利益相关者众多、涉及面广等特点,社会风险因素较多,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经济的稳定。为了保护公众的切身利益、保证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积极探索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建立相应的风险评估指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从项目源头上预防、化解和减少社会稳定风险[1]。
2.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一般流程及方法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一般按照风险调查与识别、风险估计、风险防范与化解措施、风险等级判定、风险分析结论的流程进行,如图1。其中风险调查与识别、风险防范与化解措施、风险分析结论主要是定性分析,而风险估计和风险等级判定主要是定量分析。
2.1 风险调查
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调查主要针对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四性”――实施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展开,调查范围涉及项目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状况、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诉求、公众参与情况、基层组织态度、媒体舆情导向、以及公开报道过的同类项目风险情况。风险调查常用的调查方法有问卷法、访谈法、文献法、观察法、实验法等,如表1所示。
2.2.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在风险调查的基础上全面、全程查找并分析各种风险因素,并估计每个风险因素发生的时间、原因和形式。识别方法一般选用对照表法、专家调查法以及访谈法、实地观察法、案例参照法、项目类比法等[2]。
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主要表现在政策规划批复程序、征地拆迁、技术经济、项目对人居环境的影响、经济利益、社会环境、建设管理、质量安全和社会治安等方面。
2.3.风险估计――量化分析
风险估计主要通过定量的方法,估计每个因素发生的可能性(概率)、影响程度和风险程度。
(1)风险概率
按照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将风险概率划分为五个档次:
①很高(概率在80%~100%);
②较高(概率在60%~80%);
③中等(概率在40%~60%);
④较低(概率在20%~40%);
⑤很低(概率在0~20%)。
(2)风险影响程度
风险影响程度可根据影响的范围和规模的大小,划分等级并量化表示,如表2所示。
(3)风险程度
风险程度是风险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的综合指标,单因素风险程度R按照风险概率和影响程度划分的等级的综合计算。本文的计算等级如下:
①重大(定量判断标准为:R=p×q?0.64);
②较大(定量判断标准为:0.64≥R=p×q>0.36);
③一般(定量判断标准为:0.36≥R=p×q>0.16);
④较小(定量判断标准为:0.16≥R=p×q>0.04);
⑤微小(定量判断标准为:0.04≥R=p×q>0)。
2.4.风险防范与化解
针对识别的社会稳定风险因素研究提出可行、有效的风险防范、化解措施,提出风险防范措施落实的责任主体、具体内容、风险控制节点、实施时间要求等内容。
2.5.风险等级判定――量化分析
风险等级是一个综合计算指标,是整个项目社会稳定风险量化的结果,指标越大表示社会稳定风险越大,越需要引起相关单位的重视。
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等级的计算方法属于层次分析法,计算过程分为三步:
(1)确定各风险因素的权重i
采用定量方法,利用各类专家的经验和知识,运用专家打分法确定各个风险因素对项目影响的权重系数,确定各单因素风险在拟建项目整体风险中的权重i。
(2)计算各风险因素的风险程度R
风险程度在风险估计中计算R= p×q
(3)计算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等级T
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项目的整体综合风险等级指数T=∑p×q×I=∑R×I。风险等级的判定结果可参照表3。
风险等级计算分为两种结果:一是风险防范与化解前的初始风险等级,二是风险防范与化解措施后的风险等级。
2.6.风险分析结论
阐述拟建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的主要结论,为拟建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提供参考。
3.案例分析
3.1 案例背景
项目名称:某铁路有限公司营运调度中心。拟建地点位于城区火车站附近城市道路交汇处,用地约2.4万?O,总建筑面积约9.2万?O,总投资约7.4亿元。项目拟建成集运营、办公、生活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人性化、生态化、集约化的建筑,促进地区铁路物流中心的建设,带动区域交通运输的发展。
3.2 风险调查
通过实地勘察、回忆征询、问卷调查、走访群众、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和方法进行风险调查。针对项目可能发生的风险,建设单位就各项建设审批手续积极地征求主管部门意见,并就前期的选址、规划布局、后期运营管理等重大事项,召开职代会、党代会等形式,向公众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就项目的投资、建筑和设计等相关问题,在项目立项及可行性研究阶段,通过访谈、座谈会、评审会等多种方式向工程咨询、建筑规划、建筑结构、人防工程、生态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各专业专家征求意见。
3.3 风险因素识别结果
对识别出的主要风险因素,作进一步分析,识别各个风险因素在项目阶段(决策、准备、实施、使用)的分布情况,如表4所示。
3.4 风险防范与化解措施
(1)风险因素:土地、房屋及附着物征拆补偿标准
措施:①根据相应法规和计取标准,将征地拆迁及安置补偿费足额纳入概算并考虑一定的风险预备费用;②加强与村委会、村民的沟通,在双方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形成有效的法律文件。
(2)风险因素:土地、房屋及附着物征拆补偿程序和方案
措施:①征地拆迁方案制定充分考虑村民的利益诉求;②做好项目征地拆迁方案的前期审批、公示和宣传。
(3)风险因素:地下工程施工塌方或渗水
措施:①落实前期勘测和设计,选择有相应资质和优秀业绩的施工单位,加强监理;②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测。
(4)风险因素:大气污染物排放
措施:施工期间运土、运灰车辆采用洒水或加盖蓬布措施,多风季节施工时,对取、弃土堆采取洒水、加盖覆盖物等措施。
(5)风险因素:施工、运营期噪声污染
措施:①加强施工作业管理,选用先进的低噪声设备,在高噪声设备周围设置声屏障;②加强运营期设备维护,使用期间限制车辆进出鸣笛。
(6)风险因素:施工造成水土流失
措施:施工过程中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治理方案,对山体开挖出现的裸露岩层采取覆土种植林草、修建沟渠以及化学治理的方案。
(7)风险因素:墓地迁移
措施:①加强沟通、协调,通过村民会议对墓地迁移和殡葬制度进行深入宣传;②寻求村委会支持,可以与村委会签订协议,委托其作为墓地迁移安置的具体负责实施单位,实施风险分担。
(8)风险因素:施工、运营期流动人口管理
措施:①施工单位应按照当地建筑施工流动人口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②运营期建设单位人事部门应加强对各类员工的管理。
(9)风险因素:施工、运营期对周边交通影响
措施:①采取适宜的交通导改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因施工进场道路的接入对既有道路交通造成的影响;②使用期应加强对进出车辆管理,进出车辆应实行登记制度,并安排专职门卫引导疏散。
3.5 风险估计及风险等级计算结果
(1)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各个风险因素的权重i;
(2)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风险防范与化解措施前后风险发生概率p和风险程度q,并计算每一个风险的风险程度R=p×q;
(3)分别计算风险防范与化解措施前后社会稳定风险等级T=∑p×q×I=∑R×I,最终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
3.6风险评估结论
经过分析计算,项目的初始风险等级为0.326,属于低风险项目在项目,但实施过程中可能个别群众不满意,有引发矛盾冲突的可能。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防范和化解措施来减少或者避免这些社会稳定风险的发生。在积极落实相应的宣传解释、风险防范与化解措施以后,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等级为0.113,社会稳定风险将会得到有效控制或降低,不会影响到项目的建设实施。同时相关单位应加强项目建设及运营过程中社会稳定风险的全程跟踪,及时发现新隐患,调整完善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项目在积极采取防范和化解风险措施的情况下,风险等级显著降低,属于低风险项目。
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公司实际开展固定资产项目可行性分析,有着很好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可行性分析,净现值,决策柔性,等待价值,选择期权
Feasibility Analysis on P, P & E and the Traditional NPV Method
Abstract
This dissertation firstly describes the significance and its content of having a feasibility analysis on property, plant and equipment (P, P&E) investment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e of the feasibility analysis that is evaluating its economic benefit. We can adopt the static method and the dynamic method to evaluate the benefit. Also the dissertation summarizes the most common dynamic method ---- the traditional net-present-value (NPV) method including its definition, computing formula, decision-making rule and its advantages. The dissertation analyzes the traditional NPV method’s application to the feasibility analysis on P, P&E practically through the real case study and shows the meaning that the traditional NPV method exists. Then the dissertation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actual conditions points out that there are three limitations of the traditional NPV method. First one is the uncertain discount rate and cash flows whenever we encounter the higher risk. Second one is that the traditional NPV method ignores the value of the operation flexibility about a project investment. Third one is that the traditional NPV method does not account for the delay of a project i.e. the value of waiting in a project investment. So the dissertation brings forward some advice to improve the traditional method such as correcting and confirming the risk return rate of the discount rate and adopting the option concept.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 of this dissertation, the company can have a better feasibility analysis on property, plant and equipment (P, P&E).
Key words: feasibility analysis, net-present-value, decision-making flexibility, the value of waiting, real options
目 录
一、序言1
二、文献综述1
三、固定资产可行性分析的理论阐述2
(一)可行性分析的重要性2
(二)可行性分析的内容2
(三)传统净现值法介绍3
四、案例研究4
(一)公司简介4
(二)案情4
(三)案例分析4
五、传统净现值法的局限性和改进建议9
(一)局限性10
(二)改进建议11
六、结论13
资料来源和参考文献13
一、序言
对于投资的定义,简而言之,投资是一种“现在投入”和“将来收益”之间的交换。现在投入实际上是牺牲了一定的现在消费,将来收益则是获取更大量的将来消费。投资的概念,可以从4个方面来认识:(1)投资是现在资产的投入(支出);(2)投资具有时间性;(3)投资具有风险性;(4)投资的本质在于获取所期望的收益。显然,投资的动机和目的是为了获取收益。
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通过投资有形的项目来扩大生产规模和生产新产品,通过提高产量、降低成本获取一定的投资收益。固定资产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它单位价值大,影响时间长,建成投产后可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如果投资正确,企业可在较长时间内受益,万一投资有误,企业也难以在短期内再改变,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时,必须一次性垫支相当数额的资金,而这种垫支的收回则是在该资产未来的使用期内分期逐次实现。固定资产项目建设具有固定性、专用性和单件性的特点。固定资产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固定资产投资具有较大的风险性,但是企业又不能为回避风险而不进行固定资产投资。
为避免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失误,企业必须注重固定资产投资的策略,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的管理。固定资产投资策略的重点是事先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论证。而可行性分析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对项目进行经济上的效益分析,在众多的决策指标中,毫无疑问净现值(NPV)是最为人们所熟悉和广泛使用的。
本文试图将传统净现值法运用于固定资产可行性分析中,验证其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作用。因此本文的目的实际上是通过实证分析,即分析实际案例中传统净现值法的使用,验证净现值法对于可行性分析中经济效益预测的作用。同时,本文也指出了目前传统净现值法下还存在的一些缺陷,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上述引言部分是对本文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的介绍;其次是对国内外文献的回顾;第三部分是对可行性分析的理论阐述包括可行性分析的重要性和内容和传统净现值法的介绍,叙述了净现值法的定义、公式和与其他方法相比之优点;第四部分案例研究,对2台60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项目进行了案例分析;第五部分则指出了传统净现值法在目前遇到的一些挑战和局限性,并提出了建议;最后是结论。
二、文献综述
对于固定资产可行性分析的理论阐述,国内外有很多经典文献,尤其是在上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之后,由于企业兴起了一股固定资产投资热潮,国内也开始研究起了固定资产可行性分析的理论,在汤炎非、杨青编著的《可行性研究与投资决策》中就提出了固定资产可行性分析的重要性:可行性分析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前期工作的最重要内容。它是在项目投资决策前,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和工作阶段。同时在徐强、董正信编著的《投资项目评估》中还指出了一般工业企业固定资产项目的可行性分析需要包括的10大内容,这10大内容可以基本概括为市场研究、技术研究和效益研究这三大部分。这些经典内容不仅在理论上阐述了对固定资产进行可行性分析的重要性,也在实践中被众多企业所采用。
而在对传统净现值法的研究分析中,国外的许多关于管理会计的书籍与资料都提到了净现值法的定义、计算方法和与内部收益率法相比较后的优越性,比如在Ray H. Garrison & Eric W. Noreen, “Managerial Accounting (Eighth Edition)”即《管理会计(第八版)》中提到了计算净现值重要的是现金流量而不是会计上的净利润概念,并且还举了一个十分生动的例子来帮助理解净现值的运算过程,同时还比较了净现值法和内部收益率法,指出净现值法比内部收益率法计算简便,没有试错过程;能够考虑风险因素,在折现率中予以体现;并且提供比内部收益率法更有用的信息给决策者,帮助决策者制定正确的决策。
国内外的众多文献例如孙元欣编著的《投资项目评价理论、方法与案例》中都指出运用净现值法可以对固定资产项目可行性分析中的投资效益进行估算与评价,本文认同该观点。
本文之所以选择研究传统净现值法对可行性分析的作用,原因在于:首先,传统净现值法的产生已经一段时间了,国内外的文献都对其进行过详细的介绍;其次,到目前为止,企业中采用净现值法进行固定资产效益预测和评价的情况仍然存在,本文选取的案例具有典型性;第三,传统净现值法计算过程较简便,有代数公式可以套用,且预测效果也比较好。第四, 虽然大多数文献都是肯定了传统净现值法对于固定资产可行性分析的作用,但是本文通过对传统净现值法的进一步研究,发现传统净现值法也有缺陷,可以通过与《期权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和《企业财务管理》中提到的期权的概念与方法相结合等方法,来改进对固定资产可行性分析中的经济效益分析。
三、固定资产可行性分析的理论阐述
(一)可行性分析的重要性
固定资产的可行性分析,是指在投资决策前,对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社会、经济和技术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各种可能拟定的技术方案和建设方案进行认真的技术经济分析与比较论证;对固定资产建成后的经济效益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评价。在此基础上,综合研究固定资产的技术先进性和适用性、经济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投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确定该固定资产是否应该投资和如何投资,或是就此中止不投资,还是继续投资使之进入开发建设的下一阶段等,为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和为开展下一步工作打下基础。
简而言之,固定资产的可行性分析包括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效益性,技术上的可行性论证主要由企业技术部门负责,经济上的效益性论证,则主要由企业财务部门负责。可行性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国民经济长期规划和地区、行业规划的要求,对投资的固定资产项目进行投资方案规划、工程技术论证、社会与经济效果预测和组织机构分析,经过多方面的计算、分析、论证和评价,为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建议。因此,固定资产投资可行性分析是保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以最少的投资耗费取得最佳经济效果的科学手段,也是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和建设上可行的科学方法。
(二)可行性分析的内容
固定资产可行性分析是对投资的固定资产进行深入细致的技术经济论证的基础上作多方案的比较和优选,提出固定资产投资最后决策的结论性意见。因此,它的内容应能满足作为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基础和重要依据的要求。
一般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包括以下10个方面内容:
1)总论:综述项目概况、可行性分析的主要结论和存在的问题与建议。阐明对推荐方案在论证过程中曾有的重要争论问题和不同的意见与观点,并对投资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列表说明;还应说明投资项目提出的背景、投资环境、项目投资的必要性和经济意义,项目投资对国民经济的作用和重要性;提出项目调查研究的主要依据、工作范围和要求;说明项目的历史发展概况、项目建议书及有关审批文件。
2)产品的市场需求和拟建规模:调查国内外市场近期需求情况;国内现有项目生产能力的估计;销售预测、价格分析、产品竞争力、进入国际市场的前景;固定资产项目的规模,选择产品方案和发展方向的技术经济比较和分析。
3)资源、原材料、燃料和公用设施情况:所需原料、辅助材料、燃料的种类、数量、质量及其来源和供应的可能性;有毒、有害及危险品的种类、数量和储运条件;所需动力(水、电、气等)公用设施的数量、供应方式和供应条件。
4)厂址选择:固定资产项目的地理位置,与原料产地和产品市场的距离、地区的条件。
5)项目设计方案:在选定的建设地点内进行总图和交通运输的设计,进行多方案比较和选择,确定项目的构成范围。
6)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环境现状调查。拟建项目“三废”种类、成分、数量,对环境影响的预测;治理方案的选择和回收利用情况;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城市规划等要求以及相应的措施方案。
7)企业组织和人员培训:企业生产管理体制、机构的设置,对选择方案的论证;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数量的要求;人员的培训费用估算。
8)项目施工计划和进度要求:根据勘察设计、设备制造、工程施工、安装、试生产所需时间与进度要求,选择整个项目实施方案和总进度,并用线条图和网络图来表述最佳实施方案。
9)经济效果的分析与评价:总投资费用、各项建设支出和流动资金的估算;资金来源、筹集方式,各种资金来源所占的比例;资金的数量和资金成本;总生产成本、单位生产成本的计算,财务内部收益率、净现值、投资回收期、固定资产投资借款偿还期、外汇效果分析、不确定性分析等财务效益评价和国民经济效益评价并进行社会效益分析与评价。
10)综合评价与结论:方案的综合分析评价与方案选择,运用各项数据,从技术、经济、社会、财务等各个方面论述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推荐一个或几个可行方案供决策参考,提出投资存在的问题以及结论性意见。
可以看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三大部分:
首先是市场研究,包括产品的市场调查和预测研究,这是可行性分析的先决条件和前提,它决定了项目投资的必要性,是项目成立的重要依据。
其次是技术研究,即技术方案和建设条件研究,从资源投入、建设地址、技术、设备和生产组织等问题入手,这是可行性分析的技术基础,它决定了投资项目在技术上的可行性。
最后是效益研究,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分析和评价,它是决定项目投资命运的关键,因此也是固定资产项目可行性分析的核心部分,并说明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可行性分析就是从这三大方面对投资项目进行优化研究,并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传统净现值法介绍
由上文可知,固定资产可行性分析的核心是项目的效益研究,而其中最主要进行分析的是项目的财务效益评估,而该评估可以采用静态和动态指标分析等方法。固定资产投资等长期投资决策指标根据是否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可以分为两类: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静态指标包括投资回收期、平均投资报酬率,它在评价投资方案的经济效益时,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而把不同时点的货币看成是等量的,是一种非折现的分析评价方法;动态指标包括净现值、获利指数、内涵报酬率等,这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指标,以折现的分析评价方法更能反映和把握客观实际状况,是现资决策中广泛应用的方法。而作为动态指标的净现值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析评价指标。
净现值(NPV)是指把项目从投资开始到项目终结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按一定的折现率折现为初始投资时的现值。它表明项目在整个寿命周期内考虑到货币时间价值后,以现值表现的净收益。可以说,它是一个考察投资项目在计算期内盈利能力的绝对指标。净现值越大说明项目的经济效益越好,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NCF——第t年的现金净流量=第t年的现金流入量-第t年的现金流出量。
i——预定的折现率
n——投资涉及的年限
而净现值法的决策规则是采用那些净现值为零或正值的投资方案,放弃那些净现值为负值的投资方案。即:
第一,净现值为正值,表示投资项目获得的报酬率大于期望报酬率,说明投资方案是可行的;第二,净现值等于零,表示投资项目获得的报酬率等于期望报酬率,也说明投资方案是可行的;
第三,净现值小于零,表示投资项目获得的报酬率小于期望报酬率,说明投资方案是不可行的。
净现值法的优点在于,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给出了一个表示单一款项的现值,经济意义明确;其次是净现值法计算简便,没有内部收益率法计算时必须的试错过程,第三是净现值法比较现实,可以通过折现率i的水平来考虑风险的影响;第四是净现值法提供给决策者更多的有用信息。
我们知道,动态指标主要有净现值、获利指数、内部收益率三种,在这三种评价方法中,净现值法以其稳健而又现实的再投资比率在理论上受到格外偏爱,尤其在互斥选择决策中,若利用内部收益率和获利指数有时会做出错误的决策,而净现值法无论是在独立项目的决策中,还是互斥项目的决策中均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从理论上说,净现值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投资决策方法。
四、案例研究
在前面的部分中,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固定资产可行性分析与传统净现值法的关系。在本章中,本文选用位于上海西南地区的吴泾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固定资产投资的案例,加以实际分析。该案例的相关资料由企业内部有关人员予以提供。
(一)公司简介
上海吴泾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是由申能股份有限公司(占51%股权)和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占49%股权)共同组建成立的,经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其注册资金为20亿元人民币。
论文摘要:可行性研究在项目投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文章从投资项目的选择与可行性研究的概念入手,分析可行性研究的重要作用,从而得出对我国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措施的一些建议。
可行性研究是一种通过详细调查研究,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可能性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进行全面、系统、综合的分析与论证,以便进行正确决策的研究活动,是一种综合的经济分析技术。可行性研究是工程建设前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投资项目立项、决策的主要依据。可行性研究的任务就是在对项目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调查、研究、评价、预测、勘察的基础上,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实施可能性提出综合性的研究论证报告。
一、投资项目的选择与可行性研究
按照世界银行的解释,投资项目是在规定的期限内,为完成一项(或一组)开发目标而规划的投资、政策、机构以及其他各方面的综合体。项目是一次性的,所以它不像作业那样是重复性的,可以在以后的重复操作中得以纠正。项目的失误带来的损失是非常大的,项目是有风险的,但是它并不意味着在项目选择时可以放松,而更要求在项日选择的最开始时就必须进行严格的决策。
对于一个国家、一个企业或其他的投资主体来说,经常面临着众多的投资机会,或者说有许多事情要做,因而需要在多种投资机会中认真选择,只有选择了正确的投资项目,才能保证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关键领域,才能保证获得较高的投资效益,项目成功才有基础。项目选择是重要的项目决策之一。
可行性研究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因开发田纳西河流域而推行的方法,目前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方法,在世界各国的各个领域里被广泛采用,成为保障项目建设正确决策必不可少的手段。
要做好可行性研究,首先要对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估的关系有所了解。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都是以分析和论证项目可行与否为目的的工作,两者关系密切,有许多共同之处,也各有自身的特点,所以要了解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从二者的关系来看,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估均处于项目发展周期的建设前期阶段,都是重要的前期准备工作。这两项工作的质量如何,对项目投资都会产生极大影响。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都是应用性的学科,二者的基础理论和内容基本相同,无论从经济评价指标计算的基本原理、分析对象、分析依据,还是分析内容都是相同的。而且二者的最终工作目标及要求也是相同的,都是通过分析论证,判断项目的可行与否,实现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提高投资效益,使资源得到最佳配置。
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估又有明显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行为的主体不同。可行性研究工作是由投资者负责组织委托的,而项目评估则是由贷款银行或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委托的,这两项活动均须委托有关工程咨询机构进行,因此,咨询机构要对不同的行为主体负责。
2.立足点不同。可行性研究是站在直接投资者的角度来考察项目的,而项目评估则是站在贷款银行或有关部门的角度来考察项目。由于角度不同,可能导致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不同,进而得出的结论也会有所差异。
3.所起的作用不同。两者都是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可行性研究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和政府职能审批项目的重要依据,项目评估是政府职能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审批项目的重要依据,更是金融机构确定贷款与否的重要依据。两者不可能也无法替代。
4.所处的阶段不同。尽管两者同处于项目建设周期的建设前期,但在此时期内,可行性研究在先,项目评估在后,这一工作顺序不能颠倒。可行性研究是投资决策的首要环节,但仅有这一环节是不够的,还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项目评估。可行性研究为项目评估提供工作基础,而项目评估则是可行性研究的延伸、深化和再研究。
二、可行性研究在项目建设中的作用
可行性研究是建设前期工作的重要步骤,是编制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的依据。对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是基本建设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保证建设项目以最小的投资换取最佳经济效果的科学方法,可行性研究在项目投资决策和项目运作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可行性研究在投资项目建设前期中的作用。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是确定项目是否进行投资决策的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投资体制的改革,把原由政府财政统一分配投资的体制变成了由国家、地方、企业和个人的多元投资格局,打破了由一个业主建设单位无偿使用的局而。因此,投资业主和国家审批机关主要根据可行性研究提供的评价结果,确定对此项目是否进行投资和如何进行投资。
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建设单位筹措资金特别是向银行申请贷款或国家申请补助资金的重要依据,也是其他投资者的合资理由根据,凡是应向银行贷款或申请国家补助资金的项目,必须向有关部门报送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银行或国家有关部门通过对可行性研究的审查,并认定项目确实可行后,才同意贷款或进行资金补助。如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以及我国建设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都要求把提交可行性研究作为建设项日申请贷款的先决条件。
可行性研究是编制项目初步设计的依据。初步设计是根据可行性研究对所要建设的项目规划出实际性的建设蓝图,即较详尽地规划出此项目的规模、产品方案、总体布置、工艺流程、设备选型、劳动定员、三废治理、建设工期、投资概算、技术经济指标等内容,并为下步实施项目设计提出具体操作方案。初步设计不得违背可行性研究已经论证的原则。可行性研究是国家各级计划综合部门对固定资产投资实行调控管理,编制发展计划、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改造投资的重要依据。出于投资项目尤其是大中型项目考虑的因素多,涉及的范围广,投入的资金数额大,可能对全局和当地的近、远期经济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这些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内容更加详细,可作为计划综合部门对固定资产投资实施调控管理和编制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计划的重要依据。
另外,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建设单位向国土开发及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建设用地的依据。因为可行性研究对拟建项目如何合理利用土地的设想提出了办法和措施,国家开发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可根据可行性研究具体审查用地计划,办理土地使用手续。可行性研究为确保项目达到环保标准,提出了治理措施和办法,这些信息可作为环保部门对项目进行环评、具体研究治理措施、签发项目建设许可文件的主要依据。
在可行性研究过程中,因为运用了大量的基础资料,一旦有关地形、工程地质、水文、矿产资源储量、工业性实验的数据不完整,不能满足下一个阶段工作需要时,负责初步设计的部门就需要根据可行性研究提出的要求和建议,进一步开展有关地形、工程地质、水文等的勘察工作或加强工业性实验,补充有关数据。由此可见,可行性研究在投资项目建设前期的作用至关重要。
2.可行性研究对设计项目管理的作用。可行性研究是编制设计任务书的重要依据,也是进行初步设计和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可行性研究不仅对拟议中的项目进行系统分析和全面论证,判断项目是否可行,是否值得投资,还要进行反复比较,寻求最佳建设方案,避免项目方案的多变造成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和时间(下转第69页)(上接第67页)的延误。这就需要严格项目建议书及可研报告的审批制度,确保可研报告的质量。假如在设计初期不能提出高质量的、切合实际的设计任务书,不能将建设意图用标准的技术术语表达出来,自然也就无法有效地控制设计的全过程。如果工程的初步设计起不到控制工程轮廓及主要功能的作用,或只有一个粗略的方案便草率地进入施工图设计,设计项目管理与施工肯定会出现问题。
如果可行性研究中的总目标控制不好,在设计过程中朝令夕改,就会使设计者无所适从,造成产品先天不足。因此,初步设计概算必须在可研报告估算控制范围之内。初步设计未获批准,不得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重大设计变更须报原批准机关审批,以避免工程建设中不断追加投资使工程管理失控,造成“半拉子工程”,给国家及投资业主带来巨大损失。
工程项目的建造成本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取决于可行性研究及设计。如果设计项目管理早一点介入到建设前期,在设计前就对项目设计提出一些功能要求,设计中的变更工作量就会减少,设计周期就会缩短。由于设计仟务书不完整,可行性研究报告深度不够,使设计者无从下手,形成边设计边施工,势必给施工和项目建设管理带来困难。
3.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根本意义在于揭示和规避风险预测投资收益,降低机会成本。当一个企业只面对一个项目时,项日可行性研究如前所述、主要是回答诸如该项目政策、市场是否允许上,企业怎么创造条件上,收益前景如何,风险在什么地方及有多大等问题。但对现实中的企业而言,经常遇到的是同时面对两个或多个项目,需要集中有限的资源(资金、人力等),选择上其中的某一个或几个项目,这时可行性研究的任务除对单个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外,还需对不同项目进行横向投入产出比较,从中选择机会成本最低、风险最小、投资收益最大的项目。
无论是单个项目还是一组项目,对项目可行性研究而言,其根本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阐述风险所在及风险程度,以提供给决策者在决定该项目是否上马和一旦项目上马后怎么规避风险时参考,帮助企业领导避免重大决策失误,从而避免给企业发展造成重大损失。二是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提出项目运作的基本思路,为企业获取最大投资收益提出合理化建议。这两点也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最终意义所在。
三、做好可行性研究的措施
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我国勘察设计及工程咨询单位必须实现两大转变,一是改企转制,二是转变经营机制。但我国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基础工作不扎实,可行性研究内容不够完整全面、深度不够,重可行性论证而忽视不可行性分析。
对此,我们不仅要切实从思想上重视可行性研究的作用,提高可行性研究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突出重点,提高效率,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管。加入WTO后,外国工程咨询设计机构将进入中国,国际竞争国内化的形势迫在眉睫。这就要求工程咨询设计单位要勇敢地走向市场,使可行性研究与设计工作上个新台阶。要转变观念,加强管理,增强技术人员的责任感。设计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图纸上每一条线、每一个点都代表着技术责任和一定数量的资金,设计质量的优劣对工程建设有直接的联系。
可行性研究要以质量控制为核心,对项目的规模、建设标准、工艺布局、产业规划、技术进步等方面应实事求是地进行科学分析。从事可行性研究的人员要真正树立为国家、为业主服务的精神,熟悉国家和地方对项目建设的有关法律政策规定,准确掌握有关专业知识,不断学习新技术,真正做到科学地、独立地、不受任何干扰地把握好产业的发展方向,提高可行性研究的深度和质量,为社会提供质量精良的产品。
加强可行性研究与论证工作,在现阶段首先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使这项工作具有广泛性、社会性。其次是发挥中介组织作用,是提高可行性研究与论证的质量的保障。在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可行性研究势必成为一种市场经济行为。我们要快速发展可行性研究与论证工作,为政府和项目业主、乃至民营企业投资提供项目和科学决策依据,为企业当好参谋、顾问,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做出有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立国主编.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估.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12)
2.罗乐勤主编.投资经济学.科学出版社,2003(8)
3.余长国.投资项目的选择与可行性研究.经济师,2002(2)
4.陈江灵.加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企业家论坛,2002(1)
(一)划入的职能
1、将原地区行署经济贸易处负责的产业政策、技术改造和投资管理、重要工业品及原材料进出口计划等职能划入;
2、将原地区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职能整体并入。
(二)增加的职能
食盐、烤烟、成品油等国家重要物资的宏观管理以及成品油的网络规划、布局建设等职能。
(三)转变的职能
1、加快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将基本建设投资管理和技术改造投资管理整合为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2、加强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改革的重大问题的研究,综合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全面性工作。加强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和重大问题协调,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研究并提出全市实施产业政策的意见。
3、取消商有关部门确定政策性银行的贷款总量和确定商业银行贷款、直接融资用于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职能。
二、主要职责
(一)研究提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组织编制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衔接、平衡各主要行业的行业规划;研究提出总量平衡、发展速度和结构调整的调控目标及调控政策;作好社会总需求总供给等重要经济总量的综合平衡和重大经济指标比例的协调。
(二)贯彻落实国家、省上关于西部地区开发的方针、政策,研究提出全市开发战略、发展规划、重大问题和有关政策、法规的建议。提出城镇化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措施;研究提出我市吸引人才的政策建议。
(三)依据国家和省上产业政策,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和制定全市相应的产业政策,引导和促进全市经济结构的合理化。
(四)研究全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大问题,组织拟订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协调有关专项经济体制改革方案。提出全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改革开放促进发展的建议,指导和推进总体经济体制改革。
(五)提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规划重点项目和生产力布局;建议安排财政性建设资金;会同有关部门确定和监督管理重点建设项目;编报、下达利用外资项目、境外资源开发类和用汇投资项目;负责全市投资体制改革工作。
(六)负责限额内政府投资项目即全部或部分使用了国家补助资金、国债资金、省级财政预算内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资金以及政府承担偿还或担保责任的国外贷款项目初步设计、概算审查上报、竣工验收工作。
(七)负责搞好纳入省计划的基本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概算(含概算调整)、竣工验收的审查上报审批工作;审批限额以内基本建设项目,审查申报限额以上项目。
(八)组织和管理重点项目稽察工作,督办省稽查办交办的案件。
(九)依据国家《招标投标法》和省上制定的实施办法,指导和协调全市招投标工作,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拟定有关《招标投标法》配套规定;对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工程招投标进行监督检查。指定招标公告的媒体;组建全市跨部门、跨县(区)的综合性评标专家库。
(十)拟订和协调全市国土开发、整治、利用和保护的政策意见,编制区域经济发展、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土地利用规划、计划,扶持国扶贫困县(区)发展经济,搞好资源开发、生产力布局,推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中长期规划及年度计划,搞好项目方案的审查、上报及项目建设的监督、检查验收,促进扶贫开发工作。
(十一)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出全市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并协调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重大问题,衔接农村专项规划和政策;贯彻落实“工业强市”战略,研究并制定工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制定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发展规划。
(十二)研究分析市场事关群众生产、生活切身利益的供求状况和重要商品供求总量平衡,组织制订重要农产品和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发展规划、调控政策;搞好粮食宏观调控,制定粮食储备和物资储备计划;指导、监督重要物资的流通:提出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
(十三)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衔接平衡,协调社会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全市科技发展的方向、重点及相应的政策措施;组织制订科技项目攻关计划和科研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推动科技成果商品化并转化为生产力。
(十四)搞好宏观经济预测、预警和分析研究,参与研究运用税率和价格等主要经济手段的政策建议;组织或参与地方经济法规的起草和协调实施;指导协调全市国民经济动员工作。
(十五)根据国家和省上提出的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和利用国外资金的战略和方针、政策,提出我市利用外资的总规模和投向。
(十六)搞好各类项目的前期储备,推介招商项目,职责范围内的项目评估、咨询服务工作。
(十七)研究提出促进就业、调整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意见,协调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的重大问题。
(十八)负责库区移民工作和库区经济建设项目工作。
(十九)承办省发展改革委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十)承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工作。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主要职责,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设9个职能科室。
(一)人事秘书科
负责组织协调机关日常政务工作;负责会议的组织与服务;负责草拟委机关有关重要文件;负责文电处理、政务信息、档案管理、办公自动化以及督查、保密工作;负责办理全委机关工资福利、干部考核、人事调配、编制管理以及机关财务、总务保障、财产管理、车辆调度和接待等后勤服务工作;负责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承办委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国民经济综合科
研究编制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组织制和协调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编制、分解、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年度计划,提出全市经济总量平衡、发展速度、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措施;进行宏观经济预测、预警,组织宏观经济调查,提出分析报告和对策建议;负责全市粮食宏观调控,协调粮食购销政策和储备库建设;负责全市高新技术、利用外资计划和外贸、经贸流通等计划和建设项目。
(三)固定资产投资科
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有关投资宏观调控政策,规定,积极引导投资方向;编制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度计划及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建设投资计划;负责城市基础设施、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项目;汇总下达国债资金,省下达的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和省资本金基金计划,向省发展改革委汇报、争取、落实建设资金;负责全市基本建设计划和重点建设项目等管理工作。负责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投资许可证管理工作。
(四)社会发展科
研究提出全市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协调拟订社会事业发展政策,负责安排和管理政府投资的社会事业项目;衔接国家和省上安排我市的教育、卫生、体育、旅游等社会事业项目专项资金。
(五)工业科
研究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和方针政策,收集分析工业信息,预测发展趋势,提出发展对策。提出相关产业总量指标和结构调整建议,研究制定行业规划和行业政策。研究编制全市工业生产中、长期规划,上报下达年度工业生产计划;编报工业建设项目计划,上报、审批工业建设项目。协调有关工业发展工作。组织贯彻国家和省上产业政策,研究分析全市工业产业发展情况,组织拟订工业综合性产业政策,组织和协调我市工业专项产业政策的制定,监督产业政策的落实。负责工业技术改造投资管理、重要工业品和原材料进出口计划编制,研究并协调重点工业基本建设及技术改造项目的布局,提出指导行业技术法规和行业标准的拟定意见。
(六)交通能源科
提出全市交通的发展和改革思路,编制交通中长期规划,衔接平衡相关行业规划,研究产业政策及改革措施,监测和分析交通发展建设状况,规划重大交通项目的布局。研究编制全市交通运输、邮电、农村能源中、长期规划,上报下达年度交通运输计划;编报交通、邮电、能源建设项目计划,农村能源建设计划;上报、审批交通能源建设项目。协调有关能源、邮电等业务工作。收集分析交通、能源、邮电信息,提出全市能源的发展和改革思路,编制能源中长期规划,衔接平衡相关行业规划,研究产业政策及改革措施,监测和分析能源发展建设状况,规划重大能源项目的布局。研究节能措施,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七)农村经济科
农经科职能:组织编制和实施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农村小康建设和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战略。衔接统筹全市农村经济发展项目及资金支撑。负责权限内项目审批、指导、协调、建设项目实施。负责农村经济信息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
库区移民办公室职能:组织编制全市在建、新建水库电站移民搬迁、补偿、安置规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负责已建水库电站的移民遗留问题,并扶持移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移民脱贫的组织协调服务工作。组织审查移民专项工程概算及年度计划的编制实施。参与拟建水库电站的库区淹没损失和所在地经济。环境分析、移民搬迁安置与迁建规划等前期工作。
(八)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科
依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研究提出全市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大问题;研究提出投资宏观调控政策建议;组织、协调汇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改革情况。
(九)小城镇建设发展科
负责研究提出全市小城镇建设发展规划和政策建议等。
纪检、监察机构按有关规定设置。
四、机关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机关人员编制24名(含原体改办并入的5名编制),其中行政编制20名、事业编制4名。领导职数:主任1名、副主任4名,纪检组长1名,科级干部职数14名。
非领导职务职数按有关规定另行核定。
根据“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规定,原体改办6名工作人员随编制划转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五、其他事项
(一)保留市以工代赈办公室(挂市以工代赈易地搬迁办公室牌子),正县级建制,主任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领导兼任。核定事业编制5名,其中副县级专职副主任1名、科级干部职数2名。
(二)保留市项目办公室,副县级建制,核定事业编制5名,其中副县级专职副主任1名、科级干部职数1名。
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企业面临着一系列的不确定性。首先是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包括自然环境恶化(企业固定资产遭受损失,物流成本上升)、经济通货膨胀(成本上涨)、市场需求不足(销售额下降)、金融市场流动性不足(资金成本上升)、汇率上升(出口成本上升)、交易对手风险加大(应收款无法收回或延期,企业经营流动性下降)、资本市场再融资能力不足等。在这种不确定的经营环境下,部分企业前期投资策略的合理性、科学性、前瞻性遭受严重考验。
此外,由于前期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及各级政府鼓励的引导,部分企业超常规上马很多大规模投资项目。当前针对通货膨胀实施的宏观紧缩政策,导致这些项目在后期出现流动性危机,且项目回报特征发生变化,偏离原来的计划。这种现象在全国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即使国有企业也不例外。
本文预期,目前这种宏观经济状态可能要持续到2013年才会发生根本性转变。
判断投资规模的量化指标
判断企业投资规模是否合适的简单指标,是企业的资产周转率及再融资能力。资产周转率表达为:销售收入/总资产,该比率说明,为了赚取1元钱收入需要投入的资产;或者1元钱的资产投入能赚到的收入。该比值越高,说明管理效率越高。资产周转率的持续下降,意味着:要么销售不力,要么资产冗余。换言之,该比率表明企业的投资应该与预期的市场需求和企业销售收入紧密联系。如果市场需求持续下降,或者企业的销售额缺乏增长,则原本合理的投资也可能会变成冗余投资。再融资能力是指企业为了投资项目的持续融资能力,包括充分的抵押物、信用等级、多种融资渠道、较低的融资成本等。
下面利用一个简单的销售预测模型来说明由于环境恶化或者误判经济形势,而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图1)。
其中,g*是企业的真实增长率,为销售额的变动与上期销售额的比值,T是资产周转率的倒数,A是企业所动用的总资产,S是企业赚得的销售额。
企业的资产周转率一般是一个固定值,也可写为,除非有重大变革,如管理层更替或技术进步因素,设该比率为常数。如果企业增长率g下降,要想维持正常的资产周转率,势必要减少资产占用规模,即减少投资。
分别是企业负债、权益发行和留存收益的增加,三者构成企业融资的基本来源。
h 是企业分红比例,1-h 是企业留存收益比例。
EBIT是企业息税前盈利水平,用于支付。I是企业财务费用水平,即当期固定财务费用。
上述公式阐明了企业投资、融资、分配政策、盈利水平、企业财务流动性(财务风险)和市场销售之间的关系。
在正常年份,如果预测销售额增长率将进一步增加或者保持,简单说如果能维持一个正的增长率(g*>0),企业就需要进一步对资产进行投资,以支持销售额的增长。资产的增加(投资)相应地要求融资的支持。而企业资金的正常获得不外乎3个渠道:负债增加、出卖权益(公开发行股票或私募出售股权)和留存收益再投资。企业扩张,除了部分业绩较好的上市公司在股票市场筹的部分资金外,大部分企业严重依赖于银行借款。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偿还,依赖于企业的息税前利润(EBIT)。如果企业的销售、成本费用出现重大偏差(与原计划),导致EBIT无法偿还债务利息,就会引发企业的流动性危机。
2007年是本轮经济调整前全球经济的最高点,企业大多采用了积极的扩张政策,制定了大规模的资产投资计划。2008年的金融风暴和经济危机爆发突然,但由于政府采取积极投资政策,部分企业处于高速扩张期,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制定了积极投资和扩张政策。如果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一如部分学者预测,在2009年V型反转,那么企业可以维持自己的高增长投资政策。但目前的经济事实不是V型反转,而是较长时期的L型或者W型,预计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大多数企业的实际销售额将是下降的,这就给那些不具备较强再融资能力的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压力和财务危机。
现在,我们对企业增长率和资产周转率变化的趋势进行判断(当然还要辅以其他指标)。例如,销售增长率严重下降(或者为负增长,ΔS≤0),为了维持管理效率和正常的资产周转和盈利能力,企业就应该保持ΔA≤0,即资产进行负扩张。企业的发展策略不应是扩张政策,而应是收缩策略,要对企业资产规模和业务进行瘦身。
在恶化的经营环境中,企业的第一要务是保持生存,然后才能谈到发展和均衡。企业在调整策略时,要充分认识到环境的不利因素,根据自身条件选择相应的重组策略。本轮经济危机,实质是全球经济格局的再调整。企业过于乐观或者低估环境的不利影响,或者过高估计了未来增长率,导致冗余的资产投资,或者投资规模过大,造成不合理融资,以至于还贷压力过大。实际销售额的任何负面变化都将造成流动性和偿债能力下降,形成经营和财务风险,在调整期和萧条期,这种风险尤被放大。
投资参数的再评估
企业投资的再评估,首先要进行环境和一些参数设计的假设,其次涉及具体评估技术、参数的估计和调整。
1.假设
企业所面临的恶劣经营环境将持续,预计到2013年后将有一个较为明显的好转。
通货膨胀预期和通货紧缩预期并存,一般企业的融资依然存在困难。
2.投资预算公式
企业长期投资预算公式为:
其中,fcf =销售收入-固定成本-固定费用-税+折旧±营运资本变动μ资本性开支
-c是企业投资的现金流支出,包括资本性支出、营运资本支出和机会成本。
fcf是项目的自由现金流量。
K是企业融资的资本成本率。
g是销售额增长率。
t是项目投资周期。
NPV是企业的投资净现值。一个可行的投资项目,需要NPV>0。
其他评估技术,包括IRR、回收期、盈利指数等作为辅助手段,在此不予讨论。
3.参数估计
(1)销售收入及增长率预测
销售收入=单价×销售数量,即sales=∑pi×Qi,是投资项目预计产生的所有销售额。对销售收入的预测,是所有投资项目预算、判断投资是否可行的第一步。需要评估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是既定价格接受者,还是具有自主定价权?销售数量在未来一定时期(如3~5年)内,是增加还是下降?销售额整体上是增长、不变,还是下降?增长率能否实现原有预期?如果销售额增长率预期下降,想要维系资产周转率,投资额必然要减少,原有投资规模必然要压缩。企业的销售收入,与产品的经济周期性、企业产品/服务的市场生命周期、技术进步与可替代者、企业品牌、市场地位、营销策略,以及对未来一段时期内经营环境的波动性的认知和决策紧密相联。
销售额是企业经营现金流的起点。如果企业的可实现销售额与预期销售额、实际增长率与预期增长率出现重大偏差,会引起经营现金流在数量和时间上的重大偏差,由此造成财务风险。现在的问题是,一般企业应该如何对待未来3~5年的增长率问题?
(2)成本和费用
成本和费用,主要是资本性支出、营运资本支出以及各项现金费用支出。企业的各项成本和费用,随着投资规模的上升或下降,本身是上升、不变还是下降?一般而言,随着投资规模的增加,如果企业在规模经济范围里,固定成本和固定费用会下降;如果企业本身具有较强行业地位,采购的部分可变成本也可能会下降。需要明确的是,一个单位的投资规模变化如上升,将带来多少比例的成本和费用变化?需要高度关注上游原材料的成本变化。成本和费用预算,与投资规模、企业的规模经济、行业地位、原材料供给的稀缺程度、采购方法、物流等紧密相关。
因为企业的销售收入是在成本、费用支付后实现,因此,成本和大部分费用(除去折旧、摊销等)都要付现,部分是固定成本和费用,部分要随着销售额而变动。可以视同为:C=αi+βi(sales)+εi,其中C是企业总支出;αi是某种固定支出;βi是可变成本,为销售额的某个比率;εi为预测的误差项。预测的越准确,误差项越小。
企业要先期进行成本和费用的现金支出,为此需要在项目前期进行一笔固定数额的融资,并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支付资金成本和运营成本。如果成本、费用预算不准确,例如,没有充分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引起的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其他费用支出的增加,或者由于过高估计了销售额因素,导致投资规模过大,等等,都会引起融资的过度或不足,给企业短期流动性和长期经营带来困难。
(3)贴现率
贴现率是项目融资的资金成本,是对现金流在时间和风险上的对冲。企业经营环境恶化导致经营风险加大,而通货膨胀又增加了企业的实际融资成本。在进行项目评估时,贴现率需要进行调整。一般而言,如果资金来自自有,资金成本至少应该是一年期存款利率以上(目前是3.5%);如果是银行借款,根据企业地位、规模、风险等进行调整,应该在企业贷款基准利率(6.5%)+/-10-30%浮动。大部分企业是上浮利率。考虑到通胀因素,需要外加一个通胀率(6.5%)。整体下来,目前的投资贴现率不应该低于13%。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乃至地方国资委企业,这个贴现率甚至更高。
(4)项目考察时间
项目考察时间是指企业实现一系列目标所需的时间。如项目从投入到产出,并产生正的经营现金流及正的自有现金流,达到盈亏平衡点和盈亏平衡时间,最终回收全部投资的时间段。在项目考察时间里,需要对经营环境、金融环境等变化进行充分评估,做出恰当的估计。目前需要判断的是,在未来3~5年时间里,全球经济、主要经济体,及中国经济,是否能够明朗?
(5)现金流波动的标准差
标准差用以计量企业现金流波动的风险程度。这需要较长时期的数据积累,可以以季度为单位进行计量(某些企业可以以年为单位)。无论如何,管理层的真实体验和经验更为重要,这需要管理层诚信、敬业。原则上,现金流波动越大,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就越大,企业应该多采用股权融资,减少负债融资;或者增加长期负债融资。反之,则可以多采用负债融资。如果资产周转率较高,如流动资产一年周转几次,可以采用短期负债融资进行匹配。
基于投资项目NPV的参数构成,可以看出,一个项目是否可行,主要在于市场需求、销售收入、增长情况、投资成本、融资成本和时间等6个因素。
基于环境波动和投资参数的阐述,如果由于销售额低于预期,资本支出高于预期,资金成本高于预期,那么,投资项目的NPV可能出现问题。如果是短期现象,企业可以考虑采用其他业务进行互补支持;如果是长期趋势,就需要考虑对该项目采取更激进、更果断的措施。
2008年全市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00亿元,为年度计划投资的101.7%。其中:工业预计完成投资720亿元,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60%。
2008年全市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开工1322个,全年预计完成投资696.2亿元,其中,工业项目开工861个,全年预计完成投资455.6亿元。通钢大型化异地改造、凯赛20万吨生物丁醇等24个投资5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以及吉延高速等一批交通、能源、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并取得了重大进展。
二、2009年工作安排
(一)2009年投资增长目标
国家实施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确保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是吉林市加快发展、推进经济总量再翻番的难得机遇。2009年全市将继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投资计划安排1500亿元,同比增长25%。全年力争完成1580亿元,同比增长31.7%。
(二)2009年重点项目建设目标
2009年全市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计划开工368个,总投资1375.4亿元,2009年计划投资532.5亿元。其中:竣工投产项目180个,总投资366.9亿元,2009年计划投资200.9亿元;开工并结转下年项目188个,总投资1008.5亿元,2009年计划投资331.亿元。
(三)主要工作措施
1.抓好投资任务分解落实和调度督促,完成年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目标
一是加强调查工作,摸清全市的建设项目底数,为制定投资计划提供依据。二是围绕全年投资计划目标,将年度投资任务按区域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开发区,按板块分解到农业、工业、城建、交通等领域,并将投资任务分解细化到每季度、每月。三是指导、督促各县(市)区、开发区、有关部门超前做好项目准备工作,及时完善更新项目信息,把全年投资目标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具体项目。四是加强对投资运行的管理,及时掌握投资运行情况。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指标执行情况的调度工作,同各县(市)区发改部门建立全天候联系,随时掌握各地投资进度情况,按月调度掌握投资运行情况,按季度进行通报督促。五是深入各县(市)区、开发区进行现场调研工作,检查投资计划的落实和进展情况,了解和掌握投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实施后续投资计划打基础。
2.尽快完善重大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全力组织做好项目申报工作
2009~2010年,中央安排投资1.18万亿元,将拉动总体投资4万亿元左右。最大份额地争取到这项资金,对吉林市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把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支持,作为2009年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为加强组织领导,市里成立了争取国家投资工作领导小组。全市成立了22个项目工作组,形成了由市长挂帅、各位副市长牵头协调、各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市领导和各相关部门加强与国家和省对口部门的沟通,继续赴京开展工作,及时掌握政策信息,做好项目汇报衔接,争取更多的项目。同时,做好省对口部门的工作,争取得到倾斜支持。严格按照中央已确定的投向选择和申报项目。在全市2009年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中,按照当前急需、影响面大、符合投向等原则,筛选出全市10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20项重大产业工程和百项重点建设项目,作为向国家申报和市里全力推进的重点,争取得到中央投资支持。
10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总投资599.9亿元,2009年计划投资246.8亿元,分别是:长吉城际铁路项目、吉林市铁路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吉林市铁路公路民航换乘中心项目、中油昆仑吉林管道燃气有限公司吉林市天然气城市管网建设项目、吉林市城市供热扩能及管网改造工程、吉林市公路建设工程、吉林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吉林市松花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吉林市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吉林农电公司吉林地区农网新建及改造工程、吉林供电公司吉林城网新建及改造工程。
20项重大产业工程,总投资1183亿元,2009年计划投资184.8亿元,分别是:中国吉林碳纤维基地建设工程,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35万吨/年苯乙烯扩建、40万吨/年ABS扩建和20万吨/年丙烯项目,吉林通田汽车有限公司经济型轿车及冲压中心建设项目,通钢集团吉林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淘汰落后装备大型化异地改造工程,通钢集团磐石无缝钢管有限责任公司Φ273连轧钢管生产项目,中广核集团吉林核电项目,中广核集团吉林地区100万千瓦风力发电厂项目,丰满大坝治理工程,国电集团国电吉林热电厂扩建项目,国电集团国电吉林江南热电厂新建项目,吉林松花江热电有限公司扩建项目,吉林成大弘晟能源有限公司桦甸油母页岩综合开发项目,华能集团磐石热电厂项目,吉林省昊宇重工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年产8.5万吨核电主管道和大型锻件项目,吉林明阳大通风电技术有限公司风力发电设备总装线建设及核心部件工程,吉林华微电子与飞利浦合资建设8英寸芯片生产线及设计研发项目。
百项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754.1亿元,2009年计划投资263.3亿元,主要项目有:吉林市老城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城市供水管网改造三期工程、城市防洪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沈吉线石家至烟筒山铁路复线,舒兰市和蛟河市煤矿棚户区改造项目,吉林康乃尔化学工业公司30万吨笨胺项目,吉林凯赛公司生物丁醇、中钢特种铁合金基地、吉林大黑山钼业公司钼制品深加工等项目。
要抓紧对重大工程项目进行认真研究论证,由专业部门编制可研、初步设计,做到规划科学、方向对路、规模够大,真正发挥重大工程项目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推动产业升级、增强发展后劲的支撑作用。相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特事特办,加快项目审核、环评审查、用地审批、地方配套承诺、银行审贷等各项工作环节,确保10个重大基础设施工程项目、20个重大产业项目、100个重点项目按期基本达到国家审批核准要求,做到成熟一个,上报一个,成熟一批,上报一批。
3.创新完善重点项目资金筹措机制,积极落实配套资金
资金问题一直是困扰吉林市经济加快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国家支持的资金相对有限,大量资金还需要通过贷款和融资来解决。
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优势产业,依托北部工业新区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以100个亿元以上大项目为重点,全力推进一批重大招商项目。年内储备3000万元以上项目要达到300个,实际落地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要达到200个。特别是中钢集团碳纤维及制品、天宝集团15万辆整车、10万吨乳酸、8英寸芯片、中国国大集团电力电子产业园、柳州五菱汽车零部件工业园等一批重大招商项目,要加快前期工作进程,促其尽早开工建设。把握好国内和国外新一轮产业分化整合的走势,瞄准具有产业转移趋向的国家和重点地区,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切实扩大对发达地区的招商成果。
二是进一步创新银企对接与合作的方式及途径,为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创造工作条件,争取更多信贷支持,在落实国家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确保增长过程中促进银企双赢。
三是通过与省相关金融部门合作、注入有效资产等方式,尽快提升吉林市投融资平台的投融资能力。增加“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资本金注入,完善运行管理机制,扩大担保贷款规模。完善土地收储中心、城司等投融资平台的功能。充分利用省、市各个融资平台,扩大融资能力。积极吸引和利用外资以及民间资本参与,不断拓宽融资渠道。
4.强化项目建设推进机制
深入落实重大项目责任推进机制。建立重大工程项目领导责任制度,增强项目工作合力。全市重点推进实施的10个重大基础设施工程项目、20个重大产业项目,由市级领导牵头,确定责任部门、配合部门,明确责任人。每个工程项目都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推进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工作程序、工作时限和具体措施。100项重点项目按属地管理原则,分别由各县(市)区、开发区主要领导牵头,相关部门负责,全力以赴推进实施。根据工作需要,全市对重大工程项目组成若干攻关小组,对于中国吉林碳纤维基地、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中广核吉林市核电项目、丰满大坝重建等项目,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有关部门参与,全力做国家部委、央企工作,争取尽快取得突破。
强化重点项目协调服务机制。分类指导和服务,分层次推进。对年内计划竣工投产项目,加强协调、组织和推动,实施阶段性目标管理,明确各月份投资进度和形象进度,确保项目按期建成投产。对开工并结转下年项目,跟踪落实电力、交通、资金等建设条件,合理安排工期,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对前期推进项目,只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方向,符合吉林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能够达到规定投资强度,就全部纳入“绿色通道”范围,统一审核、集中审批、跟踪服务。对需国家和省审批核准项目,积极帮助项目业主搞好协调衔接。
完善落实重点项目调度督查机制。加大对亿元以上项目的督查力度,对5亿元以上项目实行按旬调度,随时掌握项目建设进度。加强对重大项目的实地查验工作,由相关部门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全市重点项目进行全面检查和随机抽查,注意发现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促进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
5.加强项目管理
我国建设项目审计经历了从无到有,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取得了一些经验,但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建设项目审计在广度和深度上已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为适应国家经济新环境,为早日与国际接轨,建设项目审计应以新的理念积极打造新的空间。
(一)抓好建设项目开工前审计,向前期投资决策审计发展。建设项目前期决策十分重要,它从根本上影响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必须对其进行审计,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审计属于建设项目审计的范畴,审计人员必须对建设项目投资决策进行跟踪审计。在进行建设项目前期决策审计时,首先在审计方法上应使用跟踪审计法,对建设项目前期决策审计进行监督把关,从根本上保证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其次,应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投资审计队伍。投资审计业务涉及内容多、范围广、政策性强,要求审计人员不但要有较强的政策性,而且要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丰富的工作经验,不但要熟悉工程业务,而且要熟悉财务会计业务,熟悉企业管理、经济管理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知识,调整审计人员结构,加大审计部门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与比重,在已有的审计规模条件下,配齐财务人员、经济人员、技术人员和法律人员。这样才能保证前期投资决策审计工作的开展。
(二)加强技术审计,向设计方案审计发展。设计方案决定了投资项目的建设成本。它反映投资项目的主体布局、主体造型、材料选用及施工要求等方面的内容。好的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应该是:适用、经济、美观。而长期以来,我国设计单位的设计人员对设计质量、进度、工程技术比较重视,过多考虑设计的安全系数,“肥梁、胖柱、深基础”等多有发生,致使工程成本加大;建筑装饰上,提高装饰标准,忽视设计方案的节约和经济性。而建设单位在选择设计方案时,也很少采用招投标方式,使设计部门缺少竞争意识,从而放松对设计质量建设成本的控制。审计部门必须配备这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对设计方案进行审计,在不影响设计方案使用效果的前提下,提出合理的设计建议,完善设计方案,减少国有建设资金的浪费,实现建设项目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三)重视建设项目造价审计,并向工程管理审计发展。我国造价审计的重点反映为建设项目决算审计,而决算直接受概预算的影响,因此在实施决算审计时,首先应重视建设项目概预算审计工作,重视对招标全过程的跟踪审计,从源头控制建设项目决算,保证建设项目决算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当前,对建设项目的概预算审计往往发生在施工合同签订之后,这种滞后性,导致了审计内容的表面化和审计有效性的降低。因此,审计人员进行概预算审计时,必须努力缩小预算审计与编制之间的时间差,使审计工作与招投标工作同步进行。其次重视对建设项目管理质量的审计工作。在建设项目审计过程中,影响建设项目决算真实性的主要因素是建设项目管理工作质量。如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施工进度、质量以及投资控制失效及现场管理混乱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干扰了建设项目决算审计工作,使审计深度难以到位,审计的真实性难以保证。因而,搞好决算审计,必须重视对建设项目管理的审计。使建设项目造价审计与建设项目质量审计、投资效益审计紧密结合起来,以最合理的工期、最经济的投入,完成高质量的工程项目建设。最后,应注意扩展建设项目造价审计的范围,将建设项目概预算审计从以建筑工程审计为主,向固定资产投资的其他领域延伸。建设项目投资是一个广阔的领域,它包括建筑工程投资、安装工程投资、市政工程投资、交通运输工程投资、水利工程投资等众多方面。但目前开展的工程造价审计主要局限在建筑安装工程部分,其审计内涵狭窄,仍处于初级阶段。随着国家在基础产业投资项目比重的增加,对建设项目造价的审计应向交通运输工程项目、水利工程项目等影响国计民生的重点投资项目审计方向延伸,以扩大建设项目造价审计的范围。
(四)向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审计发展。目前,我国的投资效益审计一般都为事后审计,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建设项目投资审计的意义。为了切实保证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必须从技术经济分析入手,掌握项目评估的技术方法,了解与确定和投资效益有关的技术参数指标,从全过程对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情况进行检查与监督,实施跟踪审计。从长远发展的观点来看,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审计以追求最高的投资效益,这才是建设项目审计的根本目标。
1化工建设中环境工程的主要内容
环境工程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与这门学科密切相关的学科包括土木工程、生物工程、物理学、化学及化学工程、机械工程、伦理学等,目前几乎所有学科都与环境工程有一定的联系。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之后,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技术迅速发展起来,环境工程也得到迅速的发展。目前环境工程是一门运用工程技术的方法和手段来控制环境污染及改善环境质量的学科,它不仅要提供合理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一整套技术途径和技术措施,还要研究开发废物资源化技术,改革生产工艺,发展无废或少废的闭路生产系统。另外,还要对区域环境系统进行规划与科学管理,以获得最佳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环境工程的基本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噪声污染控制工程和其他污染的控制技术。化工建设项目中配套的环境工程技术经济评价,根据评价角度的不同分为两个层次,即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财务评价又称微观经济评价,是根据国家现行财政税收制度和现行价格,从项目方案本身或企业的角度对项目方案竣工后的获利能力,以及偿还借款能力等情况所做的评价。国民经济评价又称为宏观经济评价,是从国家或社会的角度运用影子价格、影子汇率等经济参数,分析项目需要国家付出的代价和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计算项目的经济净收益,考察项目投资的经济合理性。
国民经济评价还称为项目经济分析或费用效益分析,是指站在全社会立场上,从国民经济整体利益出发,以资源最优配置和国民收入最大增长为目标的经济效果分析,它是项目财务评价的继续,在评价的形式与所采用的指标上与财务评价基本一致,特别是财务评价所采用的许多数据也是国民经济评价所需要的,或者这些数据是进行国民经济评价时进行费用与效益计算的基础。尽管如此,国民经济评价与财务评价还是存在较大差别的。国民经济评价与财务评价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由于国民经济评价相对于财务评价处于较高层次,所以当项目财务评价的结果与国民经济评价结果不一致时,项目的取舍主要决定于国民经济评价的结果。我国的化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资源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总量大,对促进相关产业升级和拉动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生产总值、销售收入、利润总额、迸出口贸易额年均增幅均在20%以上,合成氨、化肥、纯碱、烧碱、电石、硫酸、合成纤维、染料、轮胎等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炼油、乙烯、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二位,行业整体技术和装备水平明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在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保障社会需求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也应看到,我国化学工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已经日益凸现: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布局比较分散,集约发展程度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加大。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石油和化工产业受到严重冲击,国内外市场萎缩,价格大幅下跌,企业库存增加,生产持续下降,行业经济效益下滑,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当前,我国仍然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石油和化工产品消费仍处于快速增长期。成品油、化肥、农药、合成材料等主要产品的刚性需求将长期存在,高端石化产品市场潜力巨大,国民经济各相关部门的振兴为石化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石化行业的决策者必须抓住机遇,有效解决行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因此宏观经济评价的结果是绝对不可忽视的,特别是国民经济进入产业结构调整期后,投资者的决策应当更加谨慎,更加注重科学分析的结果。
2技术经济评价工作的要求和程序
技术经济评价工作首先要求客观性。在评价工作中要求每一位参加项目评价人员应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客观评价,讲究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认真作好调查研究,在评价中不能主观地看问题,在工作中不能带个人偏见和本部门本地区的观点,对于疑难或有争议的问题不宜匆忙下结论,而应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带着问题开始调查,直至问题得以澄清。其次要求科学性。项目评估人员在工作中要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和规定的计算公式,来测算项目的财务效益、国民经济效益及其它内容,保证评估结论准确可靠。不能用落后的陈旧的方法去推算项目的经济效益。三是要求公正性。项目评估工作要求评估人员站在国家和全局的立场上,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来考虑项目的必要性、可靠性和合理性,从而正确地决定项目取舍。四是要求严肃性。项目评估的目的在于确认一个项目是否可以接受,为计划决策提供依据,分析工作必须实事求是,对不同意见观点论据要能兼收并蓄,综合权衡仔细分析,盲目自信模棱两可的态度和方法都会有损项目评估工作的严肃性,有损计划决策的严肃性。
化工建设项目技术经济评价的程序:一是确定目标,包括社会目标和具体目标两部分,前者是从整个社会来考虑的,后者则是部门地区或企业所要达到的,该目标应该符合社会总目标。二是调查研究搜集资料,这是投资项目经济评价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才能了解实际情况,搜集到所需要的各种基本资料和原始数据,并检验经济评价方法及结论的准确性,实际上在以后的工作程序中有时还要反复或补充做调查研究,搜集资料工作。三是预测备选方案的现金流量,确定有关的参数值,方案寿命期内的现金流量及有关参数值是进行经济评价的基础工作,方案寿命期内的现金流量由总投资年现金收入、年现金支出、固定资产残值寿命期等组成,预测时除采用一般预测方法外,还可使用一些经验方法,计算投资经济效益还必须事先确定一些参数值,包括社会贴现率、影子汇率、利率税率、最低期望盈利率等。四是计算方案的经济效益,一般先计算项目的财务经济效益,然后再计算国民经济效益。计算方案的经济效益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评价指标,常用的有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投资等。经济效益计算还要求区别不同条件或情况,例如是在确定性条件下还是在风险与不确定条件下进行计算,项目的经济效益是计算交纳所得税前还是税后的经济效益,是按不变价还是实际价计算经济效益等等,具体的选择应由评价者和决策者视需要而定,一般应尽可能以风险与不确定为前提条件,按实际价格计算税后经济效益。五是综合评价,根据计算的备选方案经济效益,结合非经济效益对每个可行方案进行全面的比较和综合评价。由决策者根据投资目标和综合评价结果选出技术上先进可靠,经济上合理有效的最优方案。事实上评价步骤都是在投资之前进行的,属事前评价,而投资项目的实施结果与事前评价不会完全一致,为了使人们进一步掌握项目投资过程中事物的变化规律,有必要在投资项目寿命期满退出使用时进行事后评价,并与事前评价进行分析对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本建设程序和管理体制已逐步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根据目前国内建设项目的各个阶段情况的具体分析,不同阶段的工作成绩的优劣对建设投资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初步设计阶段影响投资的可能性为75-95%,技术设计阶段影响投资的可能性为35-75%,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影响投资的可能性为10-35%,而施工开始通过技术组织措施节约工程造价的可能性只有5-10%,显然前期建设工作对于降低总概算费用起着决定性作用。了解和掌握技术经济评价在环境工程中应用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合理的路线走向,在方案确定和设计中对污染物处理工艺进行方案筛选,推荐技术先进、投资经济的工艺。经过技术经济比较选择重要构筑物的结构形式,研究工程设计中技术进步的经济效益,在设计工作中开展技术进步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包括采用新工艺,可缩短生产周期降低能耗和资源消耗,经过技术经济分析对经济效益不大的技术建议不宜在工程设计中应用,有些技术对建设项目的近期效益不明显而远期效益较高的可在对投入与产出做出评价后进行取舍,有些技术近期投资较大远期效益有但不是很高的,需做全面分析,看能否分期投资。有些技术在工艺上有较大的改进,可节省经常性的运行费用,但在建筑结构方面却增加难度和投资,则建议需作进一步的经济核算后再确定。
注:半年度不统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只统计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故表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数实绩数用限额以上代替,完成率通过折算得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于季度不统计,由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代替。
一、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主要亮点
1、工业结构调整量质并举。结构调整初有成效,轻、重工业产值之比由去年同期的42.5:57.5调整为40.4:59.6,重工业开始占主导地位;驱动工业经济增长的动力由传统行业转变为先进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产值分别增长43.3%、37.1%和36.0%。大企业产能不断扩张,百强企业产值211.2亿元,增幅达到36.9%,高于规模以上企业7.4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7%,销售收入突破亿元的企业从去年同期34家增加到46家。科技创新成效明显,截至6月底共申请专利218件,增长37.1%,实现新产品产值34.96亿元,增长32.2%,其中有12个行业新产品产值增幅在30%以上。企业效益趋好,上半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税20.5亿元,增长33.4%,其中实现利润11.26亿元,增长46.3%,高于上年同期38.6个百分点;重工业实现利润6.9亿元,同比增长87.3%。
2、固定资产投资企稳回升。由于全区上下狠抓项目推进和存量盘活,有效地扭转一季度投资低迷状态,实现了较大回升。1—6月,全区完成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1.36亿元,增长24.8%,同比提高近20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升了22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工业投资34.96亿元,增长22.6%,止跌反弹,同比提高20.5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28.34亿元,增长15.2%,同比提高20.3个百分点;商贸投资10.36亿元,增长1.7倍多。
3、外资外贸增长结构调整。截至6月底,全区合同外资2.4亿美元,增长25%;新批外商投资项目35个,增资项目16个;实际利用外资1.2亿美元,增长69.1%。选商选资初现成效,大项目合同外资占比日益提高。合同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有7个,合同外资1.5亿美元,占总数的72.8%。1-6月自营出口预计为10.5亿美元,增长44%。高新产品、机电产品出口增幅高于纺织服装类产品,高新、机电、纺织、服装出口增幅分别为65.8%、37.9%、28.2%和36.1%,高新产品和机电产品占出口总额的39%,比去年有所提高,出口产品结构有所改善。
4、节能节地降耗成效显现。节能降耗成效显著,上半年全区工业规模企业综合能源消费增幅为9.1%,低于工业产值增幅20.4个百分点;万元产值综合能源消费量为0.176吨标准煤,下降15.8%。盘活存量初显成效,据初步调查,167个涉及5119亩已供未动工业项目,已有69个项目动工建设,动工面积1415亩,动工率达41.3%;对部分涉及闲置土地的如大东南、美临家纺等项目依法启动土地收回工作。标准厂房继续推进建设,全区新建、改建、扩建标准厂房40余万平方米。
5、财税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1-6月,我区实现财政总收入39.9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19亿元,分别增长40.2%和41.1%,完成年度预算的69.3%和73.2%;地方财政收入中的四大税种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国内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17.7%、81.2%、17.4%、19.8%,税收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和房地产业两大行业完成各项收入27.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3亿元,分别占财政总收入的68.8%和地方财政收入的60.0%。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908元,增长15.3%,完成年度计划的57.4%;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6518元,增长15.6%,完成年度计划的61.6%。
6、省内排名进位前移。根据目前掌握的最新数据来看,我区主要经济指标的绝对量在省内十四强中排名稳中有升,农民人均现金收入排名比去年同期上升3位,位列第5名;限额以上投资、工业投资、实际利用外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名同比上升2位,分别位列第3、8、6、9名;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和财政总收入排名同比上升1位,分别位列第7、3名。部分指标增幅较大,发展势头良好,增幅排名上升较快,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限额以上投资增幅同比分别上升7、10、6位,增幅分别位居十四强第2、4、4名(详见附表)。
(二)主要问题
1、投入质量依然不高。项目质量比以往虽然有所提高,大、重、高的项目有所增多,但总体上投入质量依然偏低。带动力特别强的行业龙头企业项目几乎没有,对结构调整具有推动力的项目偏少。“六大联动”工程中27个重点工业项目传统纺织行业项目11个,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只有5个,投入大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科技含量低的原材料加工行业,“缺重少新”状况尚未根本改变。设备投入占比偏低,装备及技改投入有待进一步增强。上半年我区工业投入中用于设备投入只占总投入的34.3%,引进国外先进设备项目更少,今年工业企业有设备进口的技改项目仅14项,用汇仅1667万美元。
2、项目推进仍待加快。全区重点项目推进总体逐月加快,但离“项目推进成效年”要求和年度计划目标任务还有较大差距,一定程度上影响发展后劲。至6月底,全区“六大联动”工程重点项目开工率虽达65%,但完成投资只有24.68亿元,仅占年度计划的36.2%。其中的27个工业重点项目仅完成投资5.9亿元,仅占年度计划的31.6%,大大落后于商贸旅游类三产项目(完成投资11.0亿元,占年度计划57.5%)。宝晶光电、四通化纤等9个项目由于征地拆迁、土地指标等原因尚未开工建设,已开工项目中的美临家纺、华龙纺织2个项目上半年基本不动,力夫机电和立昌工具2个开发区外资项目已在册数年,至今仍未开工。
3、部分物价涨幅较大。虽然上半年我区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1%,控制在3%的预期目标内,且低于省、市平均水平,但价格走势逐月上升。6月份当月上涨3.2%,比5月份高出1.2个百分点;类商品呈“六涨二跌”的运行态势,其中食品类上涨4.1%,食品中的食用植物油上涨35.1%,蛋上涨33.5%,肉禽及其制品上涨32.7%,猪肉价格略有回落后又反弹到历史最高价,涨幅达70%以上。6月份原材料价格上涨5.0%,涨幅高于工业品出厂价格1.1个百分点;其中有色金属材料上涨55.3%,建材材料及非金属矿上涨15.4%;消费价格和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对以食品消费支出为主的低收入群体和中小企业盈利影响甚大。
二、发展趋势和判断
权威机构分析,下阶段支撑国际经济平稳发展、国内经济较快发展的有利因素、发展动力依然明显。国际经济总体形势仍然趋好,国际贸易仍将继续扩大。国内经济在高位运行中将继续较快增长,物价水平有望总体保持平稳,预计2007年全年国内GDP增长10.9%,CPI上涨3.3%,分别高于去年0.2和1.8各百分点。但影响国际国内经济平稳增长的因素依然存在,有些将更趋不利,国际油价持续走高,创下近10个月新高,突破75美元/桶;人民币汇率持续走高,7月11日又突破7.58关口,再创汇改以来新高,累计升值已超过7.1%;国际贸易摩擦、贸易壁垒层出不穷。上半年,全国经济增长11.5%,物价同比上涨3.2%(6月份同比上涨4.4%,环比上涨0.4%),投资增长25.9%,国内经济过快向过热转化的趋势更加明显,投资增长过快、资产价格上涨过快、节能减排形势不容乐观,下阶段国家将采取更为适度紧缩的宏观调控政策。对我区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资源要素更趋从紧。针对全国上半年投资过热、资本流动性过大等情况,国家将采取更严格的调控政策,土地和货币两道闸门将会更紧。土地政策方面,耕保总量更为严厉,占补平衡严格实施,随着工业用地“招拍挂”和最低标准价制度的推行,我区土地指标紧缺、农保率偏高的不利影响将进一步加剧,对项目的落地开工制约作用日显趋大,用地指标紧缺状况仍将长期存在。货币资金方面,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和法定准备金率将进一步提高,加上特别国债的发行,资金面将趋于相对紧张,资金成本随之上升,这会加大对我区的部分项目和企业筹措资金难度和增效压力。
2、外贸出口调整加剧。受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及发达国家贸易壁垒影响,我区的出口企业将会有较大冲击,初步预测,我区涉及降低退税率的出口企业平均降幅为3.68%,减少退税总额为1.7亿元左右。尤其对我区占据出口总额半壁江山的纺织服装行业造成较大冲击,此次退税将降低利润率1.7个百分点左右,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提升、人民币升值等不利因素影响,原本利润率只有3—5%的企业“雪上加霜”,对产品档次低,无自主品牌和无议价能力,基本上靠退税维持生计的中小型出口企业影响更大,将加剧调整外贸出口企业和产品结构档次。
3、节能减排任重道远。节能减排指标是考核政府的约束性指标,从上半年情况看,我区节能效果总体是好的,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全区“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需降低20%,年均需下降3.7%,COD和SO2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5%和20%,年均分别需下降2.8%和3.7%。工业节能有一定空间,但人民生活、客运交通等领域耗能将会刚性上升,一定程度抵消工业节能成果;而COD和SO2二大排放指标要求是绝对量下降,难度更大。今年太湖蓝藻爆发事件引起中央高度重视,国家和省都作出了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我区恰处太湖流域,治污减排任务十分繁重。保持整个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既要增加适度重化工项目的引进,又要兼顾环境容量,我区节能减排将面临十分严峻的考验。
纵观国内国际发展环境及我区发展实际,下半年全区国民经济仍将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的态势。经过努力,各主要经济指标能够完成年度目标,其中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这几大指标预计能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三、主要对策建议
下阶段,我们要深入领会和贯彻落实区委十二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坚持“三位一体”方针,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加快建设“生活品质新余杭”。根据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继续优化投资结构,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根据工业强区战略要求,要突出投资重点,发挥引领导向作用,切实做好日通铜冶炼、中强不锈钢、崇贤杭锅、上海电工、东风汽车等现有意向的招商项目评估立项,帮助企业主做好前期工作。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切实做好推进崇贤港作业区建设,启动钢铁物流项目开工建设,加快仁和港作业区石化区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做好临平港作业区项目引资到位跟踪工作;大力推进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开工区块项目,早日启动粮油区块的开工,力争年底交易中心开园营业;同时有效推进浙江物产、大松树集装箱港区、宏丰家居等物流产业项目。要提升发展优势传统工业、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抓紧编制仓前高新区的规划,优化功能布局,突出主导产业,特别要抓好文一西路启动区块、杭师院有机硅实验室等开工建设推进,推动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启动仁和装备制造业区块的规划编制,根据产业发展现有基础、特点和重点,抓紧制定行动计划。要认真做好余杭经济开发区的扩容、升级前期准备工作,积极做好中部装备制造业核心区块和仓前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规划及启动区块建设,积极争取列入省级经济开发区。建议今后新增用地指标应主要向优势传统工业、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及三大核心区块的重点项目倾斜。
2、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力争项目早出效益
下半年尤其是第三季度是项目建设的黄金期,快速期,建议区委区政府开展“项目推进成效年百日攻坚大会战”活动,加强重大项目的联系指导和推进协调,强化重大项目推进服务责任制。已开工的省市重点项目要增加投资加快进度,对30个实施项目而未开工建设的项目要分类指导,对症下药促动工,增加项目投资。要做深、做实选址、环评、可研等项目前期工作,对列入今年计划的34个各类前期项目进行分类推动,实行前期工作计划管理,深化前期工作,为争取要素配置特别是土地指标的争取做好准备。建议建立重大项目前期经费预申报制,预支前期经费将更加有利于尽早启动项目前期工作。对于政府项目,可纳入到可行论证费用,属于企业项目作为招商引资预支费用奖励。建立重大项目前期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进行计划管理、目标考核。加强开发区、功能区的主导产业规划,试行开展工业项目预审评估,对引进建设项目采取竣工验收制,根据项目进度和投资强度兑现协议合同的奖励补助或制约政策。对于土地要素,除积极争取省市的土地指标外,加大对存量土地的盘活力度,加快已批未供、已供未动项目的建设进度,要进一步加大闲置土地处罚力度,深入实施“腾笼换鸟”,强化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继续加大政府投资项目的融资力度,兑现落实银项合作项目的资金匹配,多渠道解决重点项目征地拆迁资金和产业项目急需资金的紧缺。
3、加快出口产品升级,转变出口增长方式
牢牢把握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机遇,紧紧抓住国家产业结构、出口商品结构调整的明确信号,正确引导企业主动适应政策变化,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和企业发展战略、战术。把我区外贸发展从以量取胜转到以质取胜、以品牌取胜上来,积极培育我区出口产品的自主品牌,提高议价能力,提高转移或减小政策变化、汇率上升等导致成本上升的风险的能力;鼓励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实施劣势产业转出。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出口多元化,有步骤、有选择地拓展中东、独联体、拉丁美洲等国家和地区的新市场,使我区出口市场形成合理的、有层次的多元化格局,以分散风险,尽可能减少或避免贸易摩擦,增强应对能力。开发区和工业功能区属地政府及区涉经部门要主动上门服务,财税部门要有针对性的引导、指导和帮助出口企业应对变化,开发新产品,创新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益。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要加紧研究出台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的战略目标和行动纲领,统筹引导全区全行业的循环经济发展工作。重点发展循环工业,加快工业园区的生态化改造试点,加快组团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实现污染物的集中治理和利用;积极发展循环型农业,推广“猪粪—蚯蚓—甲鱼”等循环型模式,抓好运河镇黑鱼养殖综合利用,结合“清洁余杭”活动,切实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的处理,有效控制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努力发展循环型服务业,降低服务行业的物耗、能耗与水耗;支持综合治理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加工,形成有组织分工、有序回收、堵疏结合,促进资源在生产业的规范发展。要加大循环经济扶持项目的推进力度,搞好多种多点的产业和园区的循环经济示范,积极引导发展环保节能降耗治污的重点项目,促进我区循环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对全区的污染物排放情况按行政区块作一摸底调查,把握现状;把年度减排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开发区、镇乡(街道)、管委会;改革完善考核体系,把节能减排指标纳入对开发区、镇乡(街道)、管委会的年度考核;提高项目准入门槛,严格执行“环评”制度和“三同时”制度,严控污染物排放的“新增量”。同时要有计划对高能耗、重污染的企业升级改造,以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减排工作。针对用电高峰的到来,要进一步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安排落实一批错峰避峰用户,工业企业让电来满足居民生活用电,做好节约有序安全用电宣传,确保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