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假理财”被坑10亿 建行称不知情 那钱呢?

2024-12-22 18:26:19 体育资讯 facai369

文|金融之家 未澜

金融之家6月30日讯,银行最近有些不太平,各种“飞单”、“萝卜章”事件频出。前段时间的民生银行(600016)航天桥支行和西客站支行两起“飞单”事件刚喘息完,前两天(6月26日),又一起10个亿的假理财案件在湖北高院开庭审理,而这起案件的不同之处就是:卖理财的兴业银行起诉中国建设银行和东吴证券(东吴证券不重要),声称自己花10亿买到了“假理财”,而建行方面却表示:啥啊?咋的了?我不知道啊?(你在逗我?)

(先来个小普及:飞单就是是指银行工作人员利用投资者对自己的信任,私自出卖不属于本银行的理财产品,从中获得高额的佣金提成。而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资金失去了银行的背书,因此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与前段时间国海证券的“萝卜章”事件有着切合的点,本案涉及的产品、合同和公章都是假的,和“合同工”同样道理,只要出事,背锅的总是“个人”,假理财案件也都一个套路,大部分都是类似的台词:是员工的个人行为,已开除员工,和自己无关……

这从民生银行一开始声称包括支行行长以及多名工作人员个人行为,但最后民生银行仍承担了责任,兑付了投资人本金。再到国海证券的“萝卜章”事件,即使也是归咎于员工个人,但还是在监管方的调解下,链条上的数十家机构共同承担了责任。而此次兴业银行杭州分行和建行咸宁分行的纠纷不同之处在于,10亿元资金属于兴业银行的自有资金,并不涉及自然投资人。本次事件的主人公也都是企业,除了原告兴业银行、被告建行和东吴证券之外,还有当地的贷款企业。

案件要追溯到2015年的4月,兴业银行杭州分行经过通道方东吴证券牵线,购买了建行咸宁分行10亿元的理财产品“乾元”。别显示出你对于银行也买理财产品的惊讶,因为这份期限24个月的“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高达6.3%!6.3%什么概念?同一时期的其他银行类似产品收益率均在4%-5%之间如此偏高的“便宜”不捡白不捡啊~

而两年后(2017年4月21日)的产品到期,兴业银行要收回这10个亿了,按照合同规定,该产品本应于连本带息兑付。结果建行说根本就没有这个理财产品。此合约是肖俊(建行咸宁分行潜山支行行长)签署的,是他个人行为,建行完全不知情!

临近到期,东吴证券接到兴业银行杭州分行的指令,向建行咸宁分行发函要求其兑付。意外的是,建行咸宁分行回函称,该产品并不存在,也从未签署过该协议!

正常流程来说,银行的理财产品是有专门账户的,理财投资的资金必须打到这个账户上,同时也方便可以随时查询。也就是说,在东吴证券和建行咸宁分行签订的协议中,东吴证券曾在建行咸宁分行开具了理财产品账户,并将钱转入了该账户中,而理财产品所募集的资金将纳入建行湖北分行资金统一运作管理,投资于同业存款等符合监管机构要求的其他投资工具。至此达成了兴业银行杭州分行指令东吴证券购买建行咸宁分行的理财产品的义务,并在三方之间存在真实的账务往来。

但据知情人士表示,这10亿资金是先进入银行账户,后被肖俊违规用来放贷给了当地的企业。在兴业银行这笔理财产品到期的前一个月,目前已经有一些嫌疑人被当地公安机关控制,而肖俊也被限制人身自由。而建行方面坚持说产品、合同以及公章都是假的,是肖俊私刻公章(萝卜章),与自己毫无关联也拒绝兑付(这锅甩的漂亮~)。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假理财到期前的一个月,兴业银行竟然追回了1.37亿元的资金。建行仍然表示自己对此毫不知情,这1.37亿是如何从建行转到兴业银行的呢?如果建行想要坚持自己的说法拒付10亿,那这1.37亿算是抛砖引玉?显然,10亿和1.37亿比起来显然大头更重要,而这也要看到底谁是“卧底”了~

有业内人士表示,出现这样的情况有可能是银行风控不严格,也可能银行并不知情。“同业有一个圈子,圈内人勾兑同业理财是没问题的,工作人员个人放贷的情况也不少见。”

目前,距离这笔理财产品的最后兑付日已经过两个多月了,剩余8亿多资金仍然下落不明。而案件中被转移挪用,在随时查询的网站中,长达两年的时间都没发现,这心也是够大的了~

面对接二连三的疑点,也有人猜测:一般基于地域性的原因,以及业务沟通便利方面的考虑,银行同业理财选择跨省跨行的几率较小,选择跨省跨行同业理财,不排除出于规避监管的考虑。而是两家银行工作人员相互串通操作也不是没有可能~

虽然案件的真相还在调查中,但是在这里需要提醒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中多留四个心眼:

第一:要区分是银行自己发行的理财产品还是代销的产品;

第二:要在柜台上交易,而且资金一定要转入银行的体系,钱不要转给客户经理;

第三:可以要求银行进行双录,录音录像,在固定的区域进行销售;

第四:客户可以依据理财信息登记系统的登记编码,在“中国理财网”(www.chinawealth.com.cn)查询产品信息。中国理财网作为银监会同意建立的全国银行业理财产品信息披露网站,由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运营和管理。任何一款在售的、合法的银行理财产品,都可以在这个网站上找到。如果找不到,说明这个银行理财产品就是假的。

按照监管要求,银行发售普通个人客户理财产品时,需在宣传销售文本中公布所售产品在全国银行业,可依据该编码在,未在理财系统登记的银行理财产品一律不买。做到以上几点,大可规避买到假理财产品的风险。

美的遭遇“假行长”被骗10亿元理财资金刚上演,兴业与建行的也在续集中,对于最近银行的“飞单”“萝卜章”等事件频发,也很有可能跟经济周期有关系,如今企业经营效益下滑,监管加强,在以前资金池充足时尚可通过一些错配,将资金补齐,但是现在显然风险更容易暴露,也使得不少银行选择铤而走险~

最后一句:在选择理财产品时,别轻信银行人员,包括在大堂活动的各种销售人员,也包括柜台的理财经理。认真看清合同再签字,实在拿不准的,回家找家人商量再决定,最重要的是——分享本文,get规避,拒绝被忽悠!

金融之家(ID:jrzjcom) 互联网金融媒体平台,专注报道互金行业事件动态,挖掘有价值的商业标的,深度追踪行业秘闻,揭露爆料平台问题。喜欢请添加金融之家,获得最快的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