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威虎山》激活红色经典精神补钙机能(图)
2024-12-23 7:26:02
体育赛事
facai369
说起红色经典电影,我们都会想起《地道战》《董存瑞》《小兵张嘎》这些经典影片。新中国成立以来创作生产的红色经典电影,教育和熏陶了一代又一代人,其中弘扬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已经沉淀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回眸半个世纪前的那些精彩影像,再反观当下的红色经典“改编热”,革命历史题材所承载的对民族精神、爱国传统的探索与思考,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英雄人物所呈现出的崇高信念与追求,正在得到新诠释和再升华。激活红色经典影片的精神补钙机能,并认真加以引导,对于我们做好塑魂育人世纪工程大有裨益。
一部电影见证红色经典的再度流行
2014年12月24日,由徐克执导的国内首部3D战争动作巨制《智取威虎山》在内地公映。据统计数据显示,当日《智取威虎山》排片量高达28516场次,位居当天排片量第一。2015年1月5日,在经历元旦档期后的《智取威虎山》,以近7亿元的票房成绩成为整个贺岁档中叫好又叫座的电影。
近日,在周围同事的力荐下,记者终于按捺不住,在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的中影国际影城观看了这一“传说中”的视觉盛宴。影片的反响如何?走出电影院,听听身边观众们的议论,答案便揭晓了。
“太给力了,这是今年看过的最精彩的片子了!”“打老虎那段相当刺激啊,还想再看一遍……”电影放完了,身边的几位年轻观众还在议论着影片中的各种场景。
记者发现,在前来观影的观众中,也不乏很多中老年观众。一对40多岁的中年夫妇专门利用周末时间来观影。二人笑称:“小时候看的《智取威虎山》革命样板戏印象太深刻了,看电影前还有点不太相信香港导演徐克能拍出令人满意的《智取威虎山》,太不可思议了。”“怎么不可思议呢?”记者上前搭话问道。这对夫妇连连感叹:“当年看样板戏就留下了很深的记忆,看完这部电影,感觉很多那个年代的回忆又浮现在眼前,也不光是如此,我感觉电影和当今这个时代也是相通的。”
记者了解到,在这些中老年观众看来,以前样板戏里的杨子荣、座山雕都非常脸谱化,但徐克电影里的角色形象更加接地气,他们对饰演杨子荣的张涵予和饰演座山雕的梁家辉赞不绝口。“电影里的杨子荣满脸大胡子,亦正亦邪,从来不唱革命旋律,而是吼着嗓子高唱东北二人转,还能和土匪一起在雪地里蹲着解大手儿。”有观众忍不住笑道,片中杨子荣用磁性嗓音喊黑话“宝塔镇河妖”,确实太来劲了。
网上对这部电影的评价也很高。在豆瓣网上,《智取威虎山》的平均分达到了7.9分,是近年来极少数平均分在 7.5以上的华语电影。此前的《一步之遥》仅有6.4分,吴宇森的巨作《太平轮》仅得5.6分。
市场从来不会撒谎,观众对该剧的热衷度可见一斑。对此,《智取威虎山》发行方、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说:“这也说明红色题材电影的市场空间还是很大的。除了题材家喻户晓之外,主要还是因为它的制作质量过硬。
《智取威虎山》的成功让电影界对于红色题材改编有了新的认知。”对于未来红色电影的发展,他说:“未来有关红色题材的改编可能会成为业内一种新的潮流方向,因为从现在的视角来看,所有的红色题材都是一个超级IP,它的版权形象已经非常朗朗上口、深入人心了,缺少的就是现代化的重新演绎。”
年轻一代对红色经典激情未减
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组调查显示,以真实历史为基础改编的“红色经典”影视创作深受年轻人的喜爱。该课题组曾对遍布全国各地的429名高中以上、年龄在35岁左右的年轻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抗击帝国主义侵略、革命传统与社会主义教育、人物传记这三类影片是当年他们观看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中最喜欢的题材。
被调查对象列出自己最喜欢的三部爱国主义题材影片,《地道战》提名率最高,达255 次;其次是《闪闪的红星》,提名率为196次;再次是《小兵张嘎》和《地雷战》,分别达到了134 次和100次。最受欢迎的人物传记片是《雷锋》和《焦裕禄》,其他的,如《狼牙山五壮士》《英雄儿女》《烈火中永生》《铁道游击队》也都提到。
当下,随着年轻一代日益成为影院观众的主要群体,有人认为现在的这一代年轻人不会对红色题材影片感兴趣了。然而这个调查说明,并不是如此。
对此,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宋家玲在接受采访时说:“作为一个年轻人,他希望了解历史,希望了解父辈走过的道路。所以,他们对这些影片感兴趣,也就不足为怪了。一些影视编剧太低估我们的观众了,特别是青少年观众的欣赏水平,认为只有偶像剧,才会被青少年群体接受。任何人的欣赏品味都是多样的,青少年也不例外。他们喜欢历史的东西是毫不奇怪的。”
不仅如此,中国观众对红色题材电影向来情有独钟,从《闪闪的红星》《红色娘子军》,乃至《集结号》《歼十出击》,红色题材影片是百年中国电影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展现的不仅是中国人民保家卫国、浴血奋战的光荣历史,更是中国人民反抗压迫、建设家园的辉煌历程。
不可多得的思想传承价值
近几年,影视创作中一批红色经典,如《八路军》《长征》等非虚构的宏大叙事作品,以及《历史的天空》《激情燃烧的岁月》《亮剑》等半虚构或虚构剧作,这些作品,都在当下娱乐化的消费社会掀起了一股收视热潮。仔细考量,这与其自身所承载的精神性的财富有着直接的关系。
《地道战》《董存瑞》《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它们曾经陪伴一代又一代的人走过岁月时空,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社会的缩影。从这些作品可以了解那个时代多数国人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以及他们是怎样对待英雄和事业的。
不可否认,这些作品蕴含着我们党在血与火的革命战争年代所积淀下来的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内涵,并彰显了党的优良传统与宝贵精神财富,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征程上,这些精神财富仍然有着不可多得的思想传承价值。
电视剧《长征》的热播,就成功地唤醒了中国人关于红军万里长征的记忆,在思想多元的当今社会重塑着长征精神,满足了人们重回红色岁月、重建红色精神的价值期待。由此可见,一部优秀的红色经典影视作品是和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期待高度契合的,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中的一个重要音符。
再如《江姐》《洪湖赤卫队》《永不消逝的电波》等红色经典影视剧的播出,主人公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以及忘我的牺牲精神,再次重燃了观众对“崇高”“伟大”等爱国主义关键词的解读热情,使观众重回那个战火纷飞的革命战争年代。
当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迈进,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泛娱乐化思潮充斥了人们的文化生活空间,恶搞与媚俗曾经一度甚嚣尘上。可是,当一番热闹过后,能给大众留下思索的内容少之又少。而这时,红色经典影视作品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革命理想的执著追求及其坚定乐观的革命信念,又是如此地深深牵引着寻找精神家园的人们,仍然对我们这个民族中的青年一代产生着强大的感召力。(刘婷)